计算机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与高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和构建以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有关论文如何写

这篇计算机学院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高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和构建以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

摘 要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高地,要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精尖人才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高素质人才不仅具有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优良的心理品质,还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要求,它把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和追求的基本目标.本文以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对构建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的研究与构建进行深入的讨论,切实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能力体系

1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培养高素质学生又是高校肩负的不可推卸的重要任务,是高校走向世界一流的重要条件.2011 年4 月,时任国家主席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2015 年5 月,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国家层面作出系统设计、全面部署.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有4000 多万,大学生创新创业不在少数,但大学生创新创业失败率却高达60%.部分大学生有创业之心,却面临一些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缺失、自身素质、现实问题干扰等等,都可能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

为了适应建立创新型国家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深入研究和分析了现代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学生的兴趣引导入手,鼓励学生协同合作,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立人才团队培养保障机制,组织实施相辅相成的创新活动,探索出一条能够有效开展,并符合高校具体实际的人才培养之路.

2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2.1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指导思想

坚持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创新力和创业力塑造为导向,以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的需求为动力,坚持厚基础、善思维、强实践,以深入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社会资源整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结合点,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和科技创业发展能力.

2.2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

与高校常规课程教育体系相比,普适而灵活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体系建设是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表现在培养体系的研究性和专业性要强,培养内容具有紧贴应用实际和国际化特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诉求等.为此我们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学科的专业特点及优势,改革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实践平台和保障机制,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对市场和资源配置的洞察和把握能力,培养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富于探索精神和实干品质的新一代创新人才.

3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3.1 强调教学与实践应用融合,优化课程设置机制

常规课程的设置偏向对学科或专业概念及概念之间关系的传授,缺少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兴趣是学好基础知识、产生创造力的首要动力,而兴趣的兴起往往是从日常所见所闻的应用中而来.因此,一方面在强调学生的核心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百度、阿里巴巴、IBM等行业应用广泛的领头企业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以公开课、系列讲座和选修课的形式把企业的实际案例教给学生,使学生寓教于用、寓教于践;一方面开设创业先导课程,从专业知识、市场营销、创业融资、创业资源整合与利用、创业心理调节、企业经营管理、创业案例分析等多方面传达创业意识和技能.

3.2 搭建学生科技训练实践平台,铺好学生创新成长阶梯

在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学生科技训练系列平台,为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展示个人特质创造广阔的机遇,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学生竞赛中心是该系列平台中已成熟的三个范例.

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目前是全国最大的IT 类社团组织,学生自主经营,管理,通过设计和开发科技项目来提高实践能力.

工程训练中心:邀请校内外工程经验丰富的专家现场指导,将软件开发过程有步骤、细致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理论与应用的完整产业开发链条.

学生竞赛培训中心:针对国内外主要竞赛(如国际ACM程序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信息安全竞赛等)系统化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训练.

通过该系列平台建设,使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培养.

3.3 构建多渠道、多模式科技创新基金,锻炼创新专业技能

以“银杏黄”创新创业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科研业务费(学生)、企业提供的学生基金等为基础,构建了学院统筹、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实施、企业联合培养的“四位一体”学生科技活动新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科技作品,从硬件到软件,从理论证明到实际应用,从信息安全到云计算,从创新项目到创业孵化项目,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单个学院到多个学院学生联合完成,项目内容和组织方式应有尽有,异彩纷呈,以“银杏黄”基金委代表的学生科技项目活动已成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优质品牌.

3.4 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展示学生科技创新成果

科技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展示平台,学院一方面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高科技竞赛,在ACM 程序设计大赛、昆山杯创业大赛等多项比赛中获取佳绩,一方面与国内外著名软件企业诺基亚、谷歌、三星、腾讯、RIM、SYBASE、迈瑞等开展校企竞赛合作.这些比赛营造了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良好氛围,大赛作品充分体现了“创意构思、创新设计、面向应用”主题,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软件设计开发能力,也展现了学生勇于创新、注重实践、开放视野的精神面貌.

3.5 积极开展项目推介,扶持学生团队自主创业

2008 年国家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想以来,学院积极践行学生创新创业模式,对有创业意愿、有创业能力、有创业基础、有创业的“四有”学生和团队,进行“多对一”的导师、企业、政府、社会四方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不断入驻各大高科技创业园区,成立了一批以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为核心的高科技IT 创业公司,这些科技创业型公司的发展壮大引领了学生的创业之路.

3.6 多方面完善师资队伍,成立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团

建立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定期选派专职教师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创业教育项目培训,以及高级研讨班、创新创业教育学术研讨会,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聘请了20 余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创业导师,来校开设课程、指导创新创业计划竞赛.并积极完善“班主任导师责任制”,班主任导师以专业教育为切入,引导学生成长成才,针对不同年级,以专业课的学生项目指导为工作的主要内容,使得学生可以从教师的专业素养、行业把握和人生阅历等方面吸取营养.

3.7 发挥科研引导作用,加强对外交流沟通

开展URP(本科生进教研室)计划,依托学院的科研团队和实验室,利用教学、科研、产业化相结合、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研平台,鼓励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学生在实验室学习阶段会参与多个完整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通过科研项目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学院每年都会提供学生到国内外著名企业参观访问的机会,国内如东软、腾讯,国外如新加坡、印度等,通过输送大批学生对外参观交流,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同时也使学生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到计算机产业发展的过程和方向,为将来毕业求职的技术和心理打下良好的适应力基础.

3.8 提倡多元化学习氛围,发散学生创造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能力,根据学科内不同研究方向,将学习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情景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灵活组织学习形式.比如学生自己做专业讲座主讲人,学生团队内部技能培训,学生团队之间的专业知识辩论赛等,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获取知识、自主展开研究,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创造精神,用各种思维来看待所学知识和实际问题.将科学思维过程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既重视理论的思路来源,又强调应用的创造结果.

3.9 完善平台管理机制,保障学生活动开展质量

以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机制,制定了《中心日常管理办法》《中心团队管理办法》《中心评优细则》等规章制度,保障平台的日常运行.中心实行例会制,定期举行创新创业讨论会,给予学生及时、充分反映思维变化的机会,经老师、学生集体讨论后对工作内容和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和转变;对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鼓励自主运作,管理,积极调动所有学生以自愿、自能的方式参与到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当中来.

3.10 建立质量跟踪体系,拟定创新创业教育指标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通过信息化途径、高科技手段收集和整理创新创业团队和学生发展情况,开发在校和离校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建立系统跟踪指标,收集学生、校园和社会反馈信息,建立创新创业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成果的重要指标.通过创新创业教学质量监控,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跟踪机制,以此了解和掌握学生创新创业完整动态,从而反馈指导学校创新创业教学,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

计算机学院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计算机学院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计算机学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

2、论文计算机

3、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4、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5、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6、计算机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