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画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跟当下中国画笔墨精神的缺失现象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国画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当下中国画笔墨精神的缺失现象

摘 要:中国画发展至今,有数千年历程.然而中国画处在当下,面临所谓文化全球化,国际化口号的不断冲击和挑战.中国画的发展如同文字繁衍,历经历史残酷的选择和洗礼后才能基甸下来.在此历程中,我们是否要继承中国画的优良品种,又该如何去继承?继承什么?清石涛有云“笔墨当随时代”,这表明什么?代表什么?南齐谢赫六法论对中国画审美提出其审美标准,其一为气韵生动,其二为骨法用笔,其三为经营位置,其四为随类赋彩,其五为传移模写,其六为应物象形.这六法对中国品格提出了很高要求,后世沿用,然当下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似乎有所改变,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关键词:中国画;笔墨精神;缺失

一、中国画笔墨精神

展子虔《游春图》表现春初虢国夫人带着家眷游玩的欢快场景.该作品在技法表现上,空勾无皴,勾勒填色.到五代荆浩创的刮铁皴,再到董源开创表现南方湿地土丘的披麻皴.随后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再不断的完善的拓展.中国画发展经历唐的繁荣,宋元文人画的兴起,中国画表现形式到宋元二朝已经达到十分成熟的局面.元代赵孟頫有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需知书画本来同”,他提出书法与绘画有着同源的关系.这一论断很好的回答了中国画传统精髓何在?“书画同源”这一核心理论的提出,对其共识在于“画法”与“书法”笔墨功能互通,最优秀的画家基本都是最优秀的书法家,书画本体的共通性就是中国画之传统.

笔墨精神作为中国画艺术审美形态,它不是简单的点线面的组合,它蕴涵的更是一种独特文化价值背后的主体意识,而且这种文化价值是只能在中国本土才能生发,成长和成熟.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器者之为技,道者自然.“书为心画,画乃心声”,书法,中国画的审美标准都是以线条为本体,在用笔与用墨的审美标准上都是基本一致的.固有中国画之基础便是书法之说.北宋文人画兴起以来,最优秀的画家基本都是最优秀的书法家,如米芾米友仁父子,再到元代赵孟頫,文征明、徐渭,唐寅等诸多画家.

二、笔墨精神缺失现象

中国文化发展至今,在文化全球化语境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一次又一次被所谓西方文化的侵略和挑战,再加上电脑时代的冲击和简体文字的使用,中国当下文化语境整体精神在蜕变,文化精神内涵在不断的被童话.展厅效应、视觉感受和形式语言等诸因素在当今绘画领域占主角,于是这种浅显和粗略的意识根植于大部分中国画创作名家们的精神价值体系中,过去的文化审美体系在逐渐瓦解和崩溃.如全国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美展,展示作品一大半为工笔作品、写意绘画作品及其少数,还有部分综合材料作品,都在制作和玩题材,或是玩观念,这样的玩法文化内涵在缺失.我们明白,民国以前中国画整体审美价值导向还基本准确,保留中国传统审美标准即笔墨精神.当下中国画重制作轻内涵,重形式轻品格的导向是众多中国画创作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画尤其注重画外功的基甸,要求书画本位一体,诗文音率诸方面皆通,如赵孟頫,董其昌等大家,无不是全才和通才.当下追名逐利,浮躁成风,很少有人愿意在画外功上下苦功,因为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目前看来传统文脉保留较好的美院有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创新,什么叫创新?怎么创新?创什么?新什么?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理解和对这些问题的全面的认识,很容易误入歧途.关于“中国画”这个名称就已经把中国画的定于讲的很清楚了,“中国画”它是中国特有的绘画种类,其一:它包含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老庄、玄学等诸多文化内涵.其二:包含中国画表现其独特的工具“文房四宝”.其三:包含了“文房四宝”其独特的功能,其四:包含创作主体对中国特有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解读.中国画审美体系是特有的,在南齐谢赫对中国画审美标准作出了比较准确和全面的诠释.

三、笔墨精神重构

当下中国画笔墨精神缺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作为中国画创作者而言这是一个极度失败信号的提醒.中国画审美标准如何来体现,怎么体现?这是中国画坛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美术家协会是最好的倡导团体,在展览的组织上要多样化和更加全面化,比如组织中国画写生作品展或是在评审过程中注意入选作品风格和传承关系因素.中国画的审美标准在于画外的虚像,意境的表达,它要求能抒情达意,有书写味并能传达主体情感.当下中国画在文化内涵和笔墨传承等诸多方面,是基于倒退的状态.中国画笔墨精神重构议题的提出,似乎牵强,然而这时中国画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学校教育开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科书上选择的美育范画,开设的美育课程以及配备的美育教师都要有针对性.尤其在中小学语文课,书法课程等学科中,要有经典范本,并引进专业素质扎实的教师作为任课教师,在大学阶段,开设的中国画专业,要有古文字学、书法、诗词等相关课程作为滋养,这样基本能引导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学生是创作的主体,教育课程的设置上要严格把关,把最优良的中国画范本作为教学模板,如参考中国美院、美院等比较权威的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模式,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适当调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这是中国画笔墨精神重构的方法之一.

北宋画家范宽有云“师诸人,师诸心,师诸物”,清代石涛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感悟,这些理论都表明了艺术是与生活有连带关系的,也即是主体对客体所特有的观照方式.当下中国画笔墨精神缺失还体现在当下中国画创作与生活没有很好的结合,大家都在玩新颖,玩观念,把中国画最原本的笔墨特性削弱,这种现象需要调整,我们应该回到中国画的根本笔墨精神上来.首先要明确的是,笔墨精神的回归并非不不可创新,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而赵孟頫有说过“用笔千古不易”,这并非对立,石涛的笔墨观是借古人笔墨方式表达当下题材,他表明物象随时代变迁而笔墨要有传承的审美理念.在当下不乏有笔墨传承保留较好的艺术家,如比较有代表的中国美术学院童中涛先生,何加林、张谷旻、林海中、丘挺等诸多中国画名家.当下很多大展获过金奖的作品,随时间流逝,便被人们忘却,人们的审美观在慢慢改观.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给我们留下印迹的往往不是全国美展获奖作品,而是真正有文化底蕴作为支撑的作品.

中国画审美标准需要重新构建,社会在不断发展中,人们对艺术品的审美关注也在不断的蜕变,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各种审美方式也在产生微妙的变化.中国画审美重构是必要的,希望在当下各种中国画展览评审体制和审美体系的导向中不断的健全和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促进中国画长远发展.

中国画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中国画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中国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