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海蛟先生:浙人的散文路袁你沿着走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这篇散文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海蛟先生:浙人的散文路袁你沿着走

恋上文学,恐无退路.一生最长百年,终将化为虚无,靠什么让我们恋战此生脱离虚无?人生的宴席终将散去,现世里的同道和知己毕竟有限,只有文字留下来在我们离开后替我们等那惺惺相惜的后来人.海蛟钟情于寒霜与玫瑰交错的道路,倾力于刻写生命里爱与痛的交织,“踏着荆棘,脚下才能开出莲花来”.我们在文字中邂逅散文中的浙人鲁迅、周作人、朱自清、郁达夫,或许还有苏青.将来,也定有人在文字中邂逅你,浙人的散文路,你该继续沿着这样走.

相比那些文体的多面手,我更喜欢一个作家只把一种文体调停得最拿手最活泼最钟情.海蛟也写小说和其他文体,但他写得最好的还是散文.散文的后面站着一个人,散文是读者与作者之间最可靠的消息驿站,散文是作者将自己的人生所得淬炼成文最切近的文字.气质、性情、品味、修养和情怀,是怎样的人,就有怎样的文章,散文最是藏不住那一个人.

海蛟对生命炽烈的情感与真诚的敬畏全在他的文字里.在那一团乱糟糟升腾起的人间烟火中怀揣着他对生命的爱与忠诚.他说:我有两个同岁的兄弟,一个是黄牛,另一个则是松树,我们都在一九八零年的初春降生在一个小山村里.然后,开始各自的成长,小男孩在石墙黑瓦的屋檐下成长,小牛犊在铺着甘草的仄仄的牛栏里成长,小树在蓝天下的溪水畔成长.有众生平等的爱,是因为有洞穿宇宙法则人生有限的慧根.他说:一个人,一头牛,一棵树,一样的,几近尘埃.把人放低到一头牛一棵树一样的位置,在大自然中心甘情愿地消融自己,这是海蛟.看到人间世界里不能和一棵树一头牛一样好好地长的人,米琴姑姑的死、住在城市大桥底下的外来工,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阵里弄丢了妻子的舅舅,他们沉默的生,猝然的死,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属于原初蒙昧里的生与死,忍不住愤怒忍不住骂世,这也是海蛟.他们其实是同一个人.这是对的,他本是海边长大见识过台风核心区最凶悍样子的孩子.他说:我看过江南的绵绵丝雨,听过蜀地的巴山夜雨,但这些雨的底子太温柔,只有台风裹挟而来的暴雨才最有气势.如太平洋上的云团裹挟着巨大的暴风雨到来,这是海蛟散文的火气和力量.火气是要的,火气是底子,没有火气,文章就没了判断力和主心骨.最好是去了火气,单留了力量.

如何在生活的炉里淬火成文,考验着艺术的智慧.思想越深,文笔越淡,犹如浙东人用暗炉火煨年糕,待炉火将尽,外表带着焦面目,内里却已酥了,炉火与年糕碰撞产生的焦味散发到屋外.这是文章消了火气的香气.张爱玲写于1968年的《忆胡适之》,面对她所爱的父辈口中的偶像她所崇拜的老人胡适,她把悲伤、失落乃至愤怒都化作纽约哈德孙湖上的一阵风:我也跟着向河上望过去微笑着,可是仿佛有一阵悲风,隔着十万八千里从时代的深处吹出来,吹得眼睛都睁不开.那是我最后一次看见适之先生.无论怎样的人,终究要跌倒在历史的长河里,让自然带走,随水流到远方.要去散文的火气,一靠生命的磨砺以臻至境,生命没到那样的境,恐怕不容易得到.二靠艺术的智慧将火气约束,智慧的打磨既是形式,也是内容.化技巧于无形,散文同样需要一种形式,那是锤炼文字的文章的心眼.杨绛的《孟婆茶》、李健吾的《切梦刀》、张爱玲的《更衣记》都是这样的佳作.李健吾说:一个白天黑夜全不做梦的人,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勇士.借梦说人生冷暖,靠的是对生命的深体悟.我喜欢海蛟的《病隙笔记》中这样的句子:一场手术让世界暂时静止了,现在它们重新流动起来,我重新开始自己刷牙、洗脸,重新自己拿调羹喝下一碗清粥……大彻大悟,大悲大喜,全在刷牙洗脸喝粥这样简单的动作里一网打尽.

海蛟的文章里有他的秉性与人生观.他在江南人的柔气中暗藏浙东山区土地培育起来的硬气.看起来,他是个谦逊有礼文质彬彬的书生.在浙东靠海地方长大的少年,终难脱礁石与大海砥砺出的那一份刚毅.他骨子里的精神和大海边靠天赏饭的渔船上的黑脸汉子血脉相通.他在文章中不时露出硬脾气,这是浙东人的可爱处,不容易说服,不轻易妥协.是一个大写的“耿”字.海蛟在《秋白,1935》中进入历史来表达自我,他这样说瞿秋白:这个外表文弱性格温顺的人,其实有着无比强大的内心,他有自己的方向,且坚不可摧,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已做好了不再回头的准备,他柔弱的身躯下面掩藏着无法折断的气节.文字里的秋白,就是藏在白脸书生模样下的浙东汉子海蛟.他借秋白说他自己.

赤诚,棱角,硬气,是浙东人海蛟散文好看的地方,是容易被看出好的地方.可是如要长久地看出好,还需要对人生的面有更深沉的包容和沉思.散文至境中不仅该有思想,还需有情怀.不仅有理,还需有情,情怀比思想更久远更绵长.情怀愈深,文笔越淡,硬气作底,感悟化之.海蛟散文里的城与乡、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有时表达得太剑拔弩张太一本正经了.当海蛟为米琴姑姑的死动了怒:我不知道是凶手的杀人方式太过隐秘还是一个外来黄包车夫命若草芥,不值得他们动用更多的侦查资源……我想起了《从文自传》中的死亡事件.沈从文这样描写革命后的人间惨状:于是我就在道尹衙门口平地上看到了一大堆肮脏血污人头,还有衙门口鹿角上,辕门上,也无处不是人头.恐怖与残忍如此,沈从文的情感与议论却如此克制:我并不怕,可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就让兵士砍他们,有点疑心,以为这一定有了错误.声音太大,容易破声,平静的笔墨比愤怒的嘶吼更能让这世界听到.当海蛟在台风眼里说:窗外风狂雨骤,而房间里却还有亲人,有橘色的灯光,这样的时刻,让人突然觉得宁静是生命最大的富足.我们的怒都只因为懂得生的平等.懂得被剥夺和被侮辱的错误,这个满目疮痍的世界需要一份以己度人的雅量.所以海蛟写《出走的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说:世上还有无数人在受难,你们不要仅仅盯着一个托尔斯泰.在一片白桦林包围的林间空地上长眠,托尔斯泰栖身在大地深处,海蛟说:托尔斯泰的灵魂从此获得了自由之上永恒的明亮.

海蛟散文在书生的耿介中藏着对世界和自我的悲悯.海蛟的散文中最动人的部分是看到了一种叫做命运的东西.当他平静地描述一个被死神看中的十岁男孩被小小的铅笔按钮封住了他的咽喉;散发谷粒之香的午后稻田里被雷电击打的青年被父亲唤回生命却同时失去了母亲.当他说:这样刁钻的角度,除了死神的手,谁也设计不出来.我知道,他已部分地放弃了和世界说理.我们和世界说理,可这世界不全由理做主,它有一部分无常和永恒叫做命运.用已经启蒙了的眼睛去看乡村自然状态下的生生死死,容易激于义愤.胡适说:不要因为动了一点正义的火气,就都失去容忍的气量.乡村不全是美丽的牧歌,也不全是凄凉的挽歌.存在与消亡、合理与错误,不是如黑与白那样截然分开.当散文的叙述中有我,当作者把自己放进去,这世界也许就没有那么黑白分明了.沈从文在《夜泊鸭窠围》中写:“水手们爱玩牌的,皆蹲坐在舱板上小油灯下玩牌,便也镶拢去看他们.这就是我,这就是我!”他在《鸭窠围的夜》中也写这场景,把这场景与自己联系得更深想得更透彻:“便镶到水手身边去看牌,一直看到半夜,——十五年前自己的事,在这样地方温习起来,使人对于命运感到惊异.我懂得那个独自跑上岸去的人,为什么上去的理由!”他由此想到,水中的鱼与水面的渔人生存的搏战,已在这河面存在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流水,水手,船,静止的岁月,逃出来的人庆幸,却并无权利化身正义之师.因为在那儿的人还依旧那样活必须那样活.海蛟的散文《无法抵达》写生与死的思考,其中打动我的是写祖母灵柩死后回家,祖母的回乡之路,她仿佛重新变成了懵懂的孩子和羞涩的少女,海蛟这样写道:她在村庄上并不需要更深的思索,她从土地里获取粮食,在野花盛开的田垄上获取爱情,她的世界宁静有序,她的痛很清晰,爱恨简单纯粹.

在城与乡、生与死、美与丑的混杂世界中,看透是一,包容是二,承受孤独是三.人文主义者的态度,不全要别人懂,别人不懂也没关系.散文犹如智者和长者,谈话风与商量感是走向不惑的归宿.海蛟说:这个世界之所以越来越孤独,是因为我们越来越不能相信自己的嘴巴和自己的耳朵.世界没有一个中心,写文章的人也不是世界的中心.沈从文看到一条沅水上周而复始的原始的生沉默的死,不指责,不板起脸教训人,不打着手电照人的不好.写作的人,看懂了的人,你只能默默承受一份自己看懂了命运的孤独.爱、悲和怜悯,统统落在了一份热情和谅解背后的孤独.文人悲悯的至境是:你们不懂我,我也没关系.这是人文情感,不是启蒙立场,不至于走到油滑或说教的歧途上去,永远对这世界有一份生命去向暮年却始终停在婴儿状态的纯真情感.承受了不被懂得的孤独,悲悯才有动人的人格力量.把属于时代也属于永恒的悲怆藏在疏淡的笔墨里.其实,我们的孤独都是在一定时代里永恒的孤独.还记得郁达夫的《一个人在途上》吗?还记得苏青的散文《论言语不通》吗?还记得张爱玲写苏青的《我看苏青》吗?张爱玲和苏青有一段关于将来的日子会不会好的对谈,当张爱玲觉得苏青一定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她就住口了.笔墨到这里,所有懂得的喜悦与不被懂得的克制都在淡然的笔墨里.

恋上散文者,恐已无退路.散文的艺术,真诚永远有效,无限地敞开作者自己是散文艺术的生命.生命终将被虚无吞没,还有什么丢不掉?海蛟说:因了这条可以穷尽我们一生脚步的道路,我们才不容易被生命的虚空吞没.是福楼拜说的吗?——艺术广大之极,足以占有一个人.遂想起鲁迅先生的《野草·题辞》:“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腐朽.我对于这腐朽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对于生命与艺术的虚实存亡,我再想不出第二句话比它更纯粹更辨证更真诚.那就写到这里.

散文论文范文结:

关于散文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散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