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唐代以诗赋取士和唐诗繁荣的关系类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为您写唐诗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唐代以诗赋取士和唐诗繁荣的关系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据今已有千年历史,但许多诗篇至今广为流传.为何诗歌恰在唐代得以蓬勃发展又趋于成熟?有学者认为这和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但也有另外一些学者表示反对,如傅璇琮先生在其《唐诗论学丛稿》中指出“唐代进士科的考试诗赋,还对文学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消极作用.”[1]那么,究竟唐代以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有何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缘由

《新唐书·选举志上》上有如下记载:

高宗永徽二年,始停秀才科.龙朔二年,东都置国子监,明年以书学隶兰台,算学隶秘阁,律学隶详刑.上元二年,加试贡士《老子》策,明经二条,进士三条.国子监置大成二十人,取已及第而聪明者为之.试书日诵千言,并日试策,所业十通七,然后补其禄俸,同直官.通四经业成,上于尚书,吏部试之,登第者加一阶放选.其不第则习业如初,三岁而又试,三试而不中第,从常调.

永隆二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建言,明经多抄义条,进士唯诵旧策,皆亡实才,而有司以人数充第.乃诏自今明经试帖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2]

由上可知当时科举选拔人才的弊端,考明经者,只懂抄录解经的条文,而对经典原文不求甚解,无法真正领悟经典要义;考进士者,多背诵应试文章应付考试.这样一来,一则不利于国家取士,二则不利于文学的发展.于是考功员外郎刘思立才建言“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那么这里的杂文何指?徐松《登科记考》对此有解释:

按杂文两首,谓箴铭论表之类.开元间始以赋居其一,或以诗居其一,亦有全用诗赋者,非也.杂文之专用诗赋,当在天宝之季.[3]

《唐会要》中有这样的记载:“天宝十三载十月一日,御勤政楼试四科举人,其辞藻宏丽,问策外更试诗赋各一道.”其曰:“制举试诗赋从此始”[4]由此可见,唐代自唐玄宗开元、天宝以后,为改革当时科举考试学风,选拔优秀人才,进士科始以诗赋取士,这也从客观上促进大量文人投入到诗歌创作中去,也为唐诗的繁荣带来了契机.

二.关于以诗赋取士是否促进唐诗繁荣的争论

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5]严羽认为宋诗之所以无法超越唐诗的原因在与唐代进士科以诗赋取士的制度,而宋代的进士科时考诗赋,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而不似唐代以诗赋取士,大量文人投入到诗歌创作中去,直接导致了唐诗的鼎盛.严羽把唐诗的繁荣单单归功于唐代的以试赋取士的科举制度,这或许有失偏颇,但说唐代以诗赋取士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唐人作诗的热情是毋庸置疑的.

有一些学者似乎不这样认为,理由是省试诗数量虽多,但优秀作品凤毛麟角.因是应试之作,自然很难放开思想随意创作,创作思想非常容易受到束缚,加之受到题目的限制,由此推断省试诗并未给唐诗的繁荣做出贡献.

我们知道在科考中无论是任何一种文体,在有限的时间内都难出佳作,省试诗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如果以省试诗中少佳作就断定以诗赋取士未给唐诗的繁荣做出贡献恐怕难以让人信服.而事实上省试诗也不乏佳作,如祖咏《终南望馀雪》,李肱的《霓裳羽衣曲诗》都不失为省试诗中的佳作.

三.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代社会推崇诗歌的良好风气

唐以诗赋取士,使诗歌创作成为考生的必备本领,必然会促使所有士人对诗歌创作进行重视,自然就会使诗歌创作群体的不断扩大,顺理成章诗歌这种文体的地位也日益变的重要.

胡应麟在其《诗薮》中说:“尝与友人戏论,唐诗人上自天子,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教九流,靡所不备.”[6]唐代从唐太宗到晚唐后主一直都很重视诗歌创作,诗人群体上自皇帝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诗歌创作地域由京城到边塞;诗歌创作题材由咏物到写实.可以说诗歌创作遍及到唐代社会的各个角落,最终形成了全民尚诗的社会风气.在全民尚诗的社会风气下,读者群也日益壮大.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有:“其馀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仆恧然自愧,不之信也.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7连娼妓都能把840字《长恨歌》背诵下来,可见唐人尚诗的一斑.

唐朝君主在尚诗社会风气的形成当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唐代许多皇帝都喜欢写诗,尤以唐文宗为甚,文宗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他常把有学问的大臣召到宫中讲谈经义,评论文章.当时的翰林学士柳公权就常被他召去.他和柳公权留下过“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的联句.连皇帝都尚诗,士人就自不必说了.

唐中期以后,行卷之风盛行.当时知贡举等主试官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以决定去取.当时,在政治上、文坛上有地位的人及与主试官关系特别密切者,皆可推荐人才,参与决定名单名次,谓之“通榜”.因而,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和争取名次,多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呈有地位者,以荐,此后形成风尚,这也为唐诗的繁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如白居易写给顾况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朱庆余写给张籍的《近试呈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深得后人喜爱.这类优秀的诗篇的出现,都与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和崇尚诗歌的社会风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唐代和科举有关的佳作.

1.考试前的行卷诗,如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以及前文提到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朱庆余的《近试呈张水部》等等,《唐才子传》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记载: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8]

2.考场上的省试诗中的佳篇,如祖咏《终南望馀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李肱的《省试霓裳羽衣曲》:“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宴罢水殿空,辇馀春草细.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3.考试过后描写自己心情的诗篇,如孟郊在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及第后,写下《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其中后两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广为人们所传诵,成为千古名句.

4.落榜诗中也有佳作,大诗人钱起在落榜后写下那首著名的《落榜》:“不醉百花酒,伤心千里归.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出处离心尽,荣枯会面稀.预愁芳草色,一径入衡闱.”其中“不醉百花酒,伤心千里归”,“出处离心尽,荣枯会面稀”写尽了落榜后的凄凉,写出了所有落榜考生的共同心情,是一篇难得的落榜佳作.

综上所述,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繁荣的黄金时代,诗歌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都是其他任何一个朝代所不能望其项背的.至于唐诗之所以如此繁荣的原因,作者认为除了与诗歌这种文体的自身发展,以及唐王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之外,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唐诗的繁荣与唐代以诗赋取士也有抹不开的系,正是因为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一项主要内容,士人才自发的大量从事诗歌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诗的繁荣,所以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在诗歌成为唐代首要文学,进而走向繁荣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傅璇琮《唐诗论学丛稿》[M],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中华书局,1975年版.

[3]徐松《登科记考》 [M],中华书局,1984年版.

[4]王溥《唐会要》[M],中华书局,1955年版.

[5]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6]胡应麟《诗薮》“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7]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8]辛文房原著,李立朴译著《唐才子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作者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唐诗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唐诗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唐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