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辅导员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积极心理学在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中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此文是一篇高校辅导员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积极心理学在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中

摘 要:在民办高校中,辅导员采取传统消极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代教育需求,并且带来较多负面效果.因此,民办高校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转变辅导员的消极状态,从而有效调整目前思政教育工作现状.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民办高校 辅导员 思政工作

近几年,国内外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和推广已经比较成熟,并逐步拓展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在我国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多数辅导员采取传统关注消极面的方式开展思政工作,一方面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思政教育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也导致辅导员自身成就感低,职业倦怠感愈加严重,而职业倦怠的辅导员又更容易采用消极方式进行思政工作,导致工作进入恶性循环.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调整这种现象,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主要观点

最初的科学心理学其目标既为解决心理疾病,也为促进人的生命更加有意义和蓬勃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心理学的发展是平衡的,既从问题角度,也从人性的积极方面进行研究.在二战后,战争导致大多数人产生心理问题,主流心理学走向了以心理问题的研究为核心,以有心理问题的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病理性心理学.所有的心理学的关注点都在如何解决人的心理问题上,心理学成为了对消极心理学的研究.这意味着庞大的正常人群得不到心理学的关怀.随着二战后的世界发展,消极心理学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需要.在这种现实背景下,1998年塞利格曼作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发起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倡导了解人的积极方面.塞利格曼认为,心理学的一个更加重要的使命应是让普通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和幸福,过分关注“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而忽视人类自身所拥有的积极力量和品质,使得心理学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1]治疗心理疾病并不能为人类谋取幸福,而没有心理疾病的人也不一定是幸福的.由此,心理学的关注点应当从“心理疾病”转向“人类的积极品质”,通过大力提倡积极心理来帮助人类真正拥有幸福.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强调人本身拥有的积极因素,强调人的价值,主要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的人获得幸福为目标.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对人的积极认知过程、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点、等问题的研究,致力于探索人类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与方法.[2]塞里格曼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倡导人,在《持续的幸福》一书中,提出幸福由五个元素决定——积极情绪、投入地工作和生活、目标和意义、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就感.[3]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假设认为人的美好和卓越,与疾病、混乱和悲痛同样都是真实存在的,是构成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获得幸福和成就的基础.高校辅导员有着特殊的使命,对学生的人生和未来有重大影响,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辅导员的思政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走向社会后的人生发展方向.高校思政教育应当让教师和学生都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人生.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现状

作为高校的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贯彻于工作开展的始终.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管理上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民办高校的现实情况中,辅导员的思政教育效果不佳,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从客观上来讲,由于民办高校发展历史短,发展水平层次不齐,社会认可度不高,政策环境相比公办院校有明显差距,报考民办高校的学生一般比同档次公办院校学生要低1-2个层次.因此,民办高校的学生一般自信心不足,学业成就感低,大多数学生有混日子混文凭心态;学生学习素质也存在不足,比如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习惯不佳,自律性差,学习主动性不强.[4]在这种现实情境下,辅导员常常疲于应付一大堆的学生问题,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处理旷课迟到、管理学习生活纪律等问题上,以及常作“救火员”处理突发事件.

从主观上来讲,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往往依靠自身经验对学生情况进行判断,工作方案更多体现的是个人风格.在思政管理中,辅导员的注意力更容易放在学生问题和弱点上,在日常班会、学生谈话等教育中,常常先进行一番批评与惩戒,再进行理论灌输,将自身价值观、道德理念等外在地强加给学生.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向上发展的积极主动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消极、麻木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发展路径更偏离学校主流思想、价值观教育.

在两种情境的结合以及辅导员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下,辅导员在教育管理中成效低,无成就感,易产生职业倦怠.根据近几年文献了解,高校辅导员群体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严重.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感衰竭、生理衰竭、低成就感、去人格化.[5]而职业倦怠进一步使得辅导员采取消极方式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对待学生冷漠无情,缺乏爱心;消极、否定地对待学生;自怨自艾.辅导员消极的思政教育方式进一步导致学生自卑感加剧,导致学生消极被动的态度,甚至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和厌恶心理,而学生在学习素质、道德品质方面并无主动改善和提升.

在这种消极的循环中,正面和积极的力量往往被忽视,并且无法得到合理利用.

三、积极心理学在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中的思考

调整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中的恶性循环,首先只有辅导员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才能积极投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并采用积极的教育方法管理教育学生,从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积极心理学重视积极的认知过程,获取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积极人格特质.辅导员要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高校可以通过提供一定的软硬条件和环境的支持,帮助辅导员提高积极认知,获取积极体验以及培养积极人格特质.

帮助辅导员获得积极的认知过程.高校可组织辅导员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学习,组织参加积极心理学的培训、学习交流、课程讲座等.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全面系统分析辅导员的认知状态,帮助辅导员逐步掌握调节自我消极心理的方法,自我疏导心理压力,转变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消极认知,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积极的认知方式.

引导辅导员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实际工作中,帮助辅导员学会角色定位,明确自身职责,接受民办高校现实特点,对工作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挖掘和领悟,发自内心感受工作的积极面.比如与学生相处的愉快时间;学生在思政教育中得到成长让辅导员值得欣慰;学生对辅导员的尊重与感恩之心,等等.当辅导员领悟和体验工作的愉悦与职业幸福感,获得学生的认同和肯定时,辅导员能够更好的认知自我,并且强化了工作成就感,有效缓解职业倦怠感,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发掘辅导员积极的人格特质.每个辅导员都有自身的优势人格特质.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在工作得不到上级领导以及学生的认同和认定时,更容易将关注点放在自身的弱点与不足之处,并且放大这些缺点,而忽视自身的优势特质.高校在管理中,可以通过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并采取奖励措施,提升辅导员工作自信心与自豪感,认识到自身优势.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帮助辅导员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使得辅导员积极投入到思政工作中,并改变传统的消极思政教育模式,为思政教育工作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鹏飞.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积极心理学[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05):125~126,129.

[2]钟暗华.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及发展趋势[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05):134~137.

[3]马丁·塞里格曼.持续的幸福[M].赵昱锟,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4]陈思.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研究[J].饮食科学,2018(08):262.

[5]杨超.大学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4(12): 122,120.

作者简介:傅鹃花(1991-),汉族,江西吉安人,硕士,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咨询与临床心理学.

高校辅导员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高校辅导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高校辅导员方面论文范文。

1、辅导员杂志

2、高校辅导员学刊

3、高校辅导员期刊

4、高校辅导员杂志

5、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6、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