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方面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跟《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和圣母院的关系分析类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巴黎圣母院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和圣母院的关系分析

张丰盈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摘 要:《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小说最吸引人之处无疑在于雨果对人物的塑造与建筑物的描绘.本文拟从小说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着手,分析人物关系在建筑上的投射,由此聚焦于巴黎圣母院,从而去探究巴黎圣母院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雨果;建筑物

中图分类号:I565.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194-03

立足巴黎圣母院,可以着手分析人物的困境和悲剧内涵:在《巴黎圣母院》中,爱斯米兰达是一位吉普赛女郎,她热情奔放,乐观开朗,向往自由和美好的爱情,她光彩的身影与阴沉的教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原本与圣母院有着稳定关系的卡西莫多与克洛德改变;而卡西莫多原本是教堂的一位愚昧凶恶的敲钟人,在受到爱斯米兰达的感召后,他开始突破原本枷在他身上的桎梏,完成了人性的升华;作为圣母院副主教的克洛德是小说中最为复杂的人物,他在真理之路上追逐了几十年,却又因为爱斯米兰达的出现而放弃了自己之前的信仰,变得变态、恶毒.小说中,这三个人物互相吸引、彼此影响,而在他们的命运纠葛中,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发生地,而且是人物关系的象征物.

一、卡西莫多与圣母院

卡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他原本是一个弃儿,被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收养,并把他带进了巴黎圣母院.他从小就受到克洛德的庇护,克洛德不仅给予了他生命,还教他写字、说话,并把圣母院的大钟交予了他,因此,“卡西莫多对所有人都怀着恶意和仇恨,只对一个人例外.他爱这个人的程度与他爱圣母院相等,可能还超过……”[1]卡西莫多完全是不假思索地信靠着克洛德,如他在当选胡闹王后,被克洛德摘下了王冠,这不仅夺走了卡西莫多为数不多的美好经历,更中断了节日中人们亢奋的气氛,但卡西莫多却对克洛德“跪着,十分谦卑,苦苦哀求”[1]之后,他又帮助克洛德去劫走爱斯米兰达.在小说第四卷的第四节,作者更是用“狗和它的主人”来比喻卡西莫多与克洛德的关系.这都表明卡西莫多的信仰是扭曲的,他在与克洛德的关系中的表现是愚昧的.

因为信靠克洛德,信靠克洛德的哲学和宗教,他也就不自觉地与克洛德守护的巴黎圣母院逐渐一体化了,这不仅仅在于他与它的外表趋同:“他终于变得与教堂相像,不妨说他把自己镶嵌进去,成了教堂的组成部分.打个比方,他的轮廓的突出部分与教堂的凹处正好契合……他的外表也长得和教堂一样.”[1]更在于他与它的精神靠近:“所以他产生许多错觉,有无数错误、荒谬的判断,而他的思想则在其中任意漂流,一会儿疯疯癫癫,一会儿愚不可及.”[1]对克洛德的信靠,投射到了他与圣母院的关系上,这让他的长相和精神气质都渐渐与圣母院一体化.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的建筑,哥特式建筑通常以奇崛、神秘而著称,这样的环境让卡西莫多也丑陋、孤独、无人理睬、遭人唾弃;它的封闭和散发出的宗教般的迷狂、神秘、非理性也令卡西莫多精神残缺,构成了他的桎梏.

爱斯米兰达在卡西莫多受刑时献上水,此后,圣母院就不再是卡西莫多的唯一,他逐渐地与圣母院开始疏离.他生活的乐趣不再是圣母院带给他的迷狂,而是在守护爱斯米兰达、为之而付出中的喜悦.这是人与人之间的真真实实、细细切切的情感——他为爱斯米兰达送饭,为她放哨,给她献花,偷偷欣赏她的容颜.如果说以前卡西莫多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敲钟,那么这段经历给了他生命最耀眼的亮色,圣母院对他的庇护具有了更高的意义.也是在此时,卡西莫多不再信靠克洛德,甚至反抗企图对爱斯米兰达侵犯的他.到了小说最后,克洛德对爱斯米兰达的迫害终至她的死亡,卡西莫多也因此把克洛德从圣母院上推下,义无反顾地离开与他相伴十多载的圣母院,与爱斯米兰达的尸体相偎,表明了卡西莫多与克洛德和圣母院的彻底决裂.

卡西莫多本是一个“神人杂糅”似的人物,他有着神秘的出身、奇特的长相,他与宗教圣地巴黎圣母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他愚昧、无知、盲从的性格,都有着宗教般的非理性、奇幻的神性色彩.在遇到爱斯米兰达前,神性在他性格中占据主导位置,而这神性又构成了他的桎梏.在遇到爱斯米兰达之后,卡西莫多身上的人性开始复苏,他救爱斯米兰达于危难之中,进而敞开自己的心扉表达爱意,反抗压迫他的克洛德,为了爱斯米兰达而献身,化为尘埃,释放了作为一个人突破枷锁追求自由和美的潜能.

二、爱斯米兰达与圣母院

爱斯米兰达处于小说人物关系网的中间环节,故事也是围绕四个男人(卡西莫多、克洛德、格兰古瓦、腓比斯)与她的关系展开的.她本是坐关老太婆的女儿,年幼时被吉普赛人偷走,从此也就开始了流浪的生活.她热情而向往自由,同时散发出神秘的异域风采,是一位标准的浪漫主义的理想人物.

从小说一开始,爱斯米兰达光彩亮丽的形象就与肃杀的圣母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她穿着不打裥的金色胸衣,色彩斑斓的长袍迎风膨胀,两肩裸呈,裙子不时掀开,露出秀美的小腿;何况黑发如胶,明眸如火——她不可能是肉骨凡胎.”[1]爱斯米兰达常常带着自己的小羊加利在圣母院广场中表演,她们神奇的表演往往能赢得群众们的欢呼与掌声,广场热闹的气氛也使得原本就肃杀的圣母院更显得冷漠.爱斯米兰达的热情奔放似乎就成了一个与圣母院阴森恐怖相对抗的因子,并不断地瓦解着圣母院的权威:在小说开篇,群众们原本都在观看圣迹剧,但听到爱斯米兰达的名字之后,人们又都纷纷涌向广场,去看爱斯米兰达的表演,就连一向不近人情的克洛德,也在专心地窥看着爱斯米兰达的一举一动.在卡西莫多受刑之时,善良的爱斯米兰达为他送上了宝贵的水,这也感化了作为圣母院忠实守护者的卡西莫多.就这样,爱斯米兰达身上散发出的原始生命力不断地让圣母院的“神力”褪色,把民众、教士、敲钟人都吸引到了她这边来,这都表明,在小说的开端,“广场女神”爱斯米兰达所代表的“人性”与圣母院所代表的“神性”是相对抗的,是“对看”的关系,这也是人身上潜能的力量.

然而,好景不长,作为当时权威的教会是不允许威胁到它的因子存在的.爱斯米兰达的热情奔放与提倡禁欲顺从的教会相违,她的魅力不仅感染到了群众,还把副主教克洛德和圣母院忠实的守护者卡西莫多所迷倒,这都是在无形之中对教会构成了威胁.爱斯米兰达虽然与圣母院“对看”着,但圣母院所代表的教会至高无上的话语权本来就使这样的“对看”处在不公平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这种“对看”开始发生了变异,圣母院成了“看”的主体,而爱斯米兰达却成了“看”的客体,也即“被看者”.这始于克洛德的“看”:巴黎圣母院的是克洛德窥看爱斯米兰达跳舞的地方,“他站在俯临广场的北钟楼上专心观看波西米亚姑娘跳舞.”[1]由此开始了他对爱斯米兰达的爱欲,而在小说的结尾,克洛德也是在这里目睹了爱斯米兰达从被送上绞刑台到被绞死的全过程,爱斯米兰达也就由“广场女神”成了“刑场女巫”.在整个过程中,爱斯米兰达总是“被看”,而克洛德总是在“看”,他的“看”就如鬼魂一样的窥视她,支配她.而“‘看’,既指一般层面上的观察者的目光所在,也指根据一定的价值评判标准对某人或某类人的言行加以评判.‘被看’,不仅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被观察,而且更重要的是侧重于抽象意义上的‘被看’或‘被鉴赏’.”[2]“看”的人掌握着支配权、主动权,“被看”者则意味着卑下与被动,“看”和“被看”是存在不公平的.也就是说,从克洛德的“看”开始,暴露在教堂视野中的爱斯米兰达就存在于危险之中,她的“被看”,意味着克洛德的淫欲和变态举动正向她逼近.而这种“看”与“被看”的不平等关系,正是圣母院提供的.随着故事的进行,这种“被看”也在不断地变异,在卡西莫多把爱斯米兰达救进圣母院后,“被看”转化为了“被困”,圣母院表面是爱斯米兰达的庇护所,实际却成了阻碍她冲破枷锁.在故事最后,爱斯米兰达也是在圣母院一角的老鼠洞“被抓”,并在圣母院和克洛德的“看”中“被处死”.

由此,爱斯米兰达与圣母院的关系发生了由“对看”到“被看”的转化,这也代表了雨果对于爱斯米兰达所代表的善良百姓命运的思考:他们生性自由、热情勇敢,具有成为人义论中理想人的潜能,然而圣母院所代表的宗教表面上与他们和谐相处,实际却在不断扼杀他们的生命力,构成了人们的桎梏.

三、克洛德与巴黎圣母院

克洛德是小说中最为复杂的人物,他刻苦用功,天赋卓越,很快他就投入了教规、医学和自由技艺的研究.“他掌握、积攒知识,可说到了狂热的地步.到十八岁,他已博通四大学问.对这个年轻人,人生似乎只有一个目标:知识.”[1]克洛德对知识的疯狂追求,无疑也是在追求真理,向宗教圣地圣母院靠拢,而他也如愿以偿,当上了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而早年,克洛德在宗教事务之余的世俗生活中,也秉承了教会所宣扬“爱人”“乐善好施”等主张,他一手把弟弟约翰抚养长大,又收养了受世人唾弃的卡西莫多,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养育成人,还救助过孤儿格兰古瓦,同时也恪守着教会的清规,始终远离女色.克洛德不断地走向巴黎圣母院,同时履行着圣母院赋予他的职责,此时,他也对圣母院有着奇特的感情,“他爱教堂是爱它的涵义,它的神话,它包含的意义,它正面的雕像底下隐藏的众多象征……总而言之,他爱圣母院是为了它给人类的智慧出了一道永恒的难题”[1].正是圣母院给予了克洛德荣光,而克洛德也成为了圣母院所代表教会的榜样.他和它相互傍依,互相引以为傲.

然而,知识和宗教似乎并没有使克洛德幸福、满足,他反而渐渐成了位严肃、庄重、寡言少语的神父,虽然他仍在追求着神秘的知识,压抑着自己的,恪守着清规,但他的性格却越来越扭曲.克洛德表面上似乎和圣母院越走越近,但实际已不自觉地偏离了圣母院,在爱斯米兰达出现后,克洛德正处在主动对圣母院突围的阶段.这首先体现在克洛德站在圣母院上对爱斯米兰达的“看”上,克洛德“看”的地点是在圣母院之上,而圣母院是庄严肃穆之地,它的建筑布局处处暗示着人要顺从、克制,但克洛德却站在这儿“看”代表自由、生命力的爱斯米兰达,这暗示着他对圣母院突围的.此后,克洛德的突围更加进了一步,他不在满足于“看”,而是真正地走出了圣母院,他与卡西莫多在阴森的巷道里绑架爱斯米兰达,随后,又跟踪腓比斯,来到小旅馆里偷窥爱斯米兰达,这都是对圣母院的进一步突围.随着故事的进行,克洛德的“突围”更加坚决.在小说第八卷的第四节,正是在圣母院之中,克洛德对爱斯米兰达进行了大胆的表白:“姑娘,开开恩吧!让我喘口气吧!朝火上撒把灰吧!我恳求你,给我擦去额前上如注的大汗吧!孩子!请你用一只手折磨我,但用另一只手安抚我吧!可怜可怜吧,姑娘!可怜可怜我吧!”[1]克洛德表白的地点是在克洛德的信仰所在地圣母院,这也是克洛德对圣母院的进一步突围,他已无视圣母院的清规和自己十几年来追求的信仰,而宁愿与爱斯米兰达私奔.到小说最后,克洛德被卡西莫多从圣母院上推了下去,此时他终于对圣母院完成了彻底的突围,冲破了圣母院对他的桎梏,但却是以死亡的方式.

四、结语

“人”的进步源于对历史不断地超越和突破,“人”对自身的认识也在历史的一次次变更中改变、深化,而这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先觉”的人总是在变迁中经历道德的阵痛和人性的挣扎.巴黎圣母院作为一座屹立了数百年的建筑物,见证了宗教对人的桎梏,也见证了人对自身的突破,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与建筑物的关系,我们可见看见“神义论”向“人义论”转化中人的样态,也可以看到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对人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雨果.巴黎圣母院[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0. 122,53,117,118,198,125,267.

(2)何文文,周水涛.论鲁迅小说的“看”与“被看”模式[J].名作欣赏,2012,(11).

(责任编辑 赛汉)

巴黎圣母院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巴黎圣母院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巴黎圣母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巴黎圣母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