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女关系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喜福会》的母女关系的跨文化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母女关系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喜福会》的母女关系的跨文化

  摘 要:《喜福会》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作品,描写了四个美国华裔家庭中母女两代人之间的心理隔阂、感情冲突以及调和的心路历程.本文拟就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解读该作品,探究母女关系背后的中美文化因素,对母女形象的文化的深刻刻画是该小说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跨文化;民族中心主义;定型观念;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2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

  《喜福会》由四大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由四位母亲分别讲述的故事组成.第二、三部分,由女儿们讲述的故事组成.

  在第一部分中,四位母亲分别讲述了自己在中国的前半生成长及生活经历.她们都有过不幸的婚姻.她们眼看着女儿们完全接受美国文化,包括它的民族主义倾向,歧视中国文化,看不起自己的母亲,她们却无可奈何.

  在小说的第二、三部分中,女儿们讲述了自己在美国的成长经历,并截取了几个生活片段展示了她们与母亲的矛盾冲突.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事实上,除了她的头发和皮肤是中国式的外,她的内部,全是美国制造.”女儿们对美国文化,尤其是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文化完全认同,以自己的华人背景为耻,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意识地抛弃了她们的中国文化传承,拒绝学汉语.她们虽然与母亲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吃着母亲做的中国食物长大,却鄙夷华人饮食文化,嘲笑母亲穿的旗袍“古里古怪”.总之,任何与华人有关的事物,她们都躲之不及.对自己的母亲的许多做法,她们无法理解甚至深恶痛绝.不同的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是母女间冲突的根源.跨文化交际学的鼻祖爱德华·霍尔在其著作《无声的语言》中写道:“宇宙万物不会轻易吐露它的奥秘,文化也不例外.文化就是交流.人们相处中遇到的麻烦大都可以归因于交流中的种种扭曲现象.”

  二、民族中心主义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主要障碍之一

  美国跨文化交际领域的专家米尔顿·J·贝内特在他的著作《跨文化交流的建构与实践》一书中,给跨文化交际下了最简单的定义——“不同文化成员之间的交流.”《喜福会》中的母女分别代表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她们之间的交流是跨文化交流,而她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是跨文化交际障碍引起的.“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认为自己的文化才是最真实的,因而最人性化,最正确.”

  1906年文化人类学家萨姆纳(W. G. Sumner)提出了“‘Ethnocentri”观念,即人类团体普遍存在 “我族中心主义”.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女儿们认同的是美国主流文化,接受了以白人为中心的民族中心主义文化,认为少数民族的文化,包括中国文化是落后、野蛮的文化,是需要摈弃的.因此,她们要极力撇清与母亲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关系.在《喜福会》中第二、三部分有大量的这方面的描写.

  作为第一代移民,母亲们秉承着中国文化的传统,极力适应美国生活,曾经的苦难和在美国被主流社会歧视的经历,让她们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在家庭教育中,她们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相信严厉的管教方式,吝惜对女儿的表扬,主张顺从、听话.她们有良好的愿望,以为自己处处是为女儿的利益着想,为此她们不惜牺牲自己,全力以赴为培养女儿创造条件,但是她们换来的是女儿的反抗.在西方观念熏陶下成长的女儿,注重个人权力与自由.在她们看来,母亲的做法,是对自己自由意志的干涉,是不尊重她们的表现,因此她们以不遵守母亲对自己安排,来反抗母亲的意志,使母女之间的裂痕日益加深.由此看来,中美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是母女间产生误解的根源.

  三、定型观念、偏见与归因错误是造成母女跨文化交际障碍的第二个原因

  “定型观念(stereotype)是指一个团体成员对另一个团体成员的简单化的看法.定型观念代表了一种过于简单的意见,一种具有影响力的态度和一种不加鉴别的判断.定型观念中,不符合事实的部分就可以说是‘偏见’.‘歧视’是偏见的行为倾向,对一个群体、文化、民族、种族的消极性偏见的行为倾向就是群体歧视、文化歧视、民族歧视和.定型观念和偏见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喜福会》中,女儿们认同美国文化,拥有美国人的自我优越感,认为“美国科技领先于他国,移居美国的人应该放弃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并尽快融入美国社会,亚洲人的许多作风相当落后,英语应该成为世界语,许多亚洲人不重视生命的价值,少数人需要服从多数人的价值观与风俗习惯.” 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定型化思维是丑化中国,认为中国人神秘莫测.比如《喜福会》中薇弗莱与母亲有如下一段对话:

  而薇弗莱与她的美国丈夫的婚姻以失败告终,与她的美国男友的关系也面临破裂,她将自己婚姻的不幸归咎于母亲的从中作梗,她认为母亲“会如何数落他,评价他,让他难堪,受尽折磨.” 但她心里清楚,母亲会让她看到一些他“看不见的真相,会随着她的话语飞入我的眼睛,改变我的视觉,将里奇从我心目中的出类拔萃形象,变得平庸俗气,令人不快.”

  母女间文化的差异使得她们思维方式不同,从而影响她们判断与直觉,造成对同一件事做出完全不同的解释.这导致了简单而错误的归因:“我对他错,我比他好.”

  如薇弗莱对自己母亲的负面看法,认为母亲对她的未婚夫看法是母亲在对她使手段,认为母亲是蓄意破坏里奇在她心目中完美的形象.

  四、小结

  只有进行换位思考,肯定中美文化差异的存在,并且采取对不同文化包容的态度,才能逾越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达到文化融合、互取所长的目的,增加跨文化之间的理解,在平等交流基础上,实现中美文化的共赢.“与个体间的交流相似,当一个人被他人‘排挤’和‘打击’时,他会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同的习俗和制度文化,往往在相互争斗和竞争中,甚至在相互仇视和警戒中,反而更深刻地相互认知和沟通.”

  《喜福会》中的女儿们尽管自认为是美国人,认同美国主流文化,但他们在美国的生存现实并不一帆风顺,她们跻身美国主流社会所做的种种努力,都因为她们的黄皮肤而受挫.她们选择白人做自己的丈夫,但她们的婚姻因种种原因以失败告终.她们被自己认同的美国主流文化排挤的事实,促使她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文化身份,她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中国文化背景.当她们遭受挫折,身心疲惫时,是她们的中国母亲的理解、支持、宽容给了她们力量,使她们找到迷失了的自我,并认识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才是她们立足于美这说明,尽管女儿们不愿承认,甚至唾弃自己的中国文化出身,母亲对她们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母女之间是关心彼此的.随着她们的成长,她们在反思自我的身份同时,也逐渐理解了自己的母亲,实现了母女间真诚的交流,消融了因文化差异而形成的心理隔阂,是中西文化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的形象体现.

  参考文献:

  [1]潘一禾,超越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的案例与探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李贵苍,文化的重量:解读当代华裔美国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谭恩美,喜福会[M].程乃珊、贺培华、严映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4]爱德华·霍尔, 无声的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米尔顿·J·贝内特,跨文化交流的构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Bennett, J., & Bennett, 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global and domestic diversity., In D. Landis, 2004.

  [7]珍妮特·M·贝内特,米尔顿·J·贝内特,跨文化培训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母女关系论文范文结:

适合母女关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母女关系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医患关系论文3000字

2、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论文

3、国际关系论文

4、中美关系论文3000字

5、中美关系论文题目

6、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