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跟不足为外人道注释商榷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关于注释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不足为外人道注释商榷

“不足为外人道”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仅注释出“为”义,而未标注其它字词或整句的释义.教师参考用书提供的译文是“(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古代汉语》(郭锡良、唐作藩等编著)所作的注解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这是委婉地要求渔人不要把桃花源里的情况讲出去.”

查阅国内一些较权威的词典、字典,发现对“不足为外人道”的释义也不尽相同.《中华成语辞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收有“不足为外人道”一词,将其解释为“不值得对外人说”;《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11月)解释“不足道”时,指出《桃花源记》的例子,“意谓不必向外人称述.后以不足道谓不值得称道,不值一谈”;《中华成语大词典》(华语教学出版社,2014年2月)把“不足为外人道”解释为“不要把有关的事情告诉其他的人”.

在现代汉语语境下,“不足”通常作“不值得”义,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不足挂齿”“微不足道”“死不足惜”等.但是,古汉语中“不足”还有“不可,不能、不要”等意.而且,“不可、不能”的义项最早出现于《荀子》的“浅不足以测深,愚不足以谋知”这句话,远早于《桃花源记》的成诗年代.

那么,《桃花源记》中的“不足”,是解释为“不值得”好还是解释为“不要”好呢?考虑上下文语境等因素,笔者认为,解释成“不要”更为妥帖.

众所周知,桃花源是诗人勾勒出的最理想的社会状态.桃花源内,遍布的是“良田、美池、桑竹”,老人和孩子生活安适,心情愉悦.此“绝境”因与外界间隔,便成了一处世外仙界,世人必定“心向往之”.“此中人”虽然对于误入桃源的渔人特别热情,也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朝代更替很感兴趣,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是不希望别人来打扰其安宁祥和、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无论是从《桃花源记》中的“处处志之”“遂迷,不复得路”,还是从《桃花源诗》中“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都可以看出桃花源人不想离开桃花源,再去受那世俗礼制的束缚和繁重赋税的压迫.因而,他们在渔人辞去之时,叮嘱渔人:“不要把我们桃花源里面的情况告诉外人啊(以免世俗之人来打扰我们).”以苏轼之言,勿使桃花源因为“武陵太守至焉,化为争夺之场”(苏轼《和桃花源诗序》).所以,桃花源人的叮嘱是合情合理的.

从后文“(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外人”遍求桃花源而不得.桃花源似乎被“幻化”和“神化”了.与其将这种奇怪现象看作是神力使然,不如将其解释成桃花源人有意而为之.我们来看,《桃花源记》开篇就交代了该诗的成诗年代,“晋太元中”.“太元”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太元中”约为公元376年至公元396年间.所处东晋末年,历经王朝更替、血雨腥风,社会的动乱程度已不亚于《桃花源记》文中所提到的“秦时乱”.据《两晋南北朝史》记载,“晋孝武帝性甚愚柔,虽以苻坚之送死,幸致肥水之捷,此乃适值天幸,而非其有戡乱之才也.帝任会稽王道子,政治大乱;逮至大权旁落,又用王恭、殷仲堪以防之,所任亦非其人”.淝水之战后,孝武帝司马曜重用自己的弟弟司马道子.司马道子势力逐渐强大后,又威胁到孝武帝的皇权,兄弟二人矛盾日益尖锐,争斗不已.然而,离奇的是,昏聩的司马曜最后竟然死在了自己宠爱的张贵人手上.由此可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兄弟阋墙、夫妇相残,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连最基本的信任感都甚是缺乏.从这一点上来分析,桃花源人并不相信渔人,认为仅凭一句“不足为外人道”的简单嘱托,难以保证相识未久的渔人不会失信.他们特别担心会因渔人的“告密”而被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于是,暗暗跟踪渔人,擦去或是打乱渔人一路留下的记号,使“太守”“南阳刘子骥”等求之而不得.这一句“不要告诉外人”的有意嘱咐,直观反映出桃花源人为求逃避灾祸与自保而怕被外人知晓的心理.从另一方面也暗示我们,桃花源或许只是诗人所虚构的一处飘渺世界,正如《桃花源诗》所言的“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大可能实现.当然,这样解释为桃花源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知外人”的叮嘱找到了可行的依据.

  再者,从人物语言的逻辑性方面来考虑,“不要告诉外人”的解释更为妥当.在现代汉语语境下,“不值得告诉外人”的释义,大多用于主体人物的自谦言辞,意思是“事情太小,不值得向别人提起”.假设换作太平世界,桃花源人说一句“不值得告诉外人”的谦辞尚在情理之中,但如果考虑《桃花源记》的上下文语境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不值得告诉外人”的释义就有失妥当.再说,《桃花源记》中,既没有渔人与桃花源人互相赞扬、吹捧的对话,也没有值得桃花源人谦虚的理由.如果将“不值得告知外人”的释义带进译文中,就是“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细读这段话,便会觉有突兀之感.在上文中,渔人并未说“回去之后,我一定要向邻里乡亲夸赞桃花源的好.桃花源景美、人美”之类称赞的话.况且,桃花源中的人长期“与外人间隔”、处于“绝境”之中,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定然不高,也绝对说不出“不值得告诉外人”这类的谦辞.相反,“不要告诉外人”的叮嘱直截了当,更符合天性真淳、热情好客的桃花源人的语言风格.

  另外,《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钟嵘《诗品》是这样评价陶渊明诗的:“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陶诗风格简洁明净,语言朴素自然,优美而不华丽,皆流于真情实感.据《文选·陶渊明传》记载:“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没有琴弦,自然弹奏不出曼妙柔美的音乐,但是陶渊明抚弄它只是为了“寄其意”,并非醉心于丝竹之声.同理,桃花源虽然超脱于尘世之外,是所谓的“神界”“异源”“尘嚣外”,难以实现与追寻,却也正是陶渊明为了“寄其意”“明其志”.现实中的陶渊明,为人潇洒豁达,不慕虚名浮利,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为此,从诗人的行文风格与性格特征来看,“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知外人”的释义直接、爽快,而又切合文意.将“不足为外人道也”解释为“不值得告诉外人”,多了一份文人的“虚伪做作”之嫌,而少了桃花源人的淳朴率直与诗人的潇洒豁达.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应该将“不足为外人道”整句话注释出来,并解释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人”或者是“不要把桃花源这里的情况讲出去”.这样一来,既达成翻译古文时所要求的“信”“达”,即译文的意义不悖原文,翻译准确到位、不偏离、不遗漏,合于上下文语境,又兼顾了陶渊明的文风、文意,更能突出该句所处的语境,从而达到“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2010年.

[2] 柯宝成:《陶渊明全集》,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年.

[3] 吕思勉著:《两晋南北朝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

[4] 钟嵘:《诗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 萧统编:《昭明文选》,华夏出版社2000年.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实验小学)

[责编 张勇]

注释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注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注释方面论文范文。

1、论文注释格式范例

2、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区别

3、论文怎么写注释

4、论文注释

5、论文注释怎么写

6、论文注释的标准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