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高考改革的新思路、新要求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高考改革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高考改革的新思路、新要求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从恢复高考至今从未停下脚步,但在最近几年重要文件和教育规划中逐步形成了系统推进高考改革的新思想.2014年在上海、浙江两省试点以来,2017年又增加4个试点省份,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2018年3月全国上透露,从今年起还有17个省份要开启改革进程.新高考改革制度先行,试点面稳步推进,将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清晰地呈现在社会面前,实事求是,不断丰富完善,取得了共识.

  高考改革的新思路

  一项改革的初衷无非是解决矛盾、力求公平、增进效率.具体到高考改革,存在着统一考试的机制与综合素质、选拔人才、区域公平的矛盾,考试难度与减轻负担的矛盾,综合能力与公平客观的矛盾,扩大自主与公平选才的矛盾.新一轮高考改革通过顶层设计,在化解矛盾中寻求平衡,在平衡中促进发展,不断推进考试招生制度健康稳步前进.

  1.扩大双向自主选择权

  按照目前试点改革方案,采取3+3科目组合,文理不分科,外语科目一年两考,前3科是语文、数学、外语固定不变,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自选3科,组合方式多样.有些地方将“技术”科目纳入或准备纳入,组合方式更多,这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此外,扩大了学生课程选择权.改革后同一班级不同学生选择不同考试科目,实行选课走班;扩大学生考试选择权,外语科目考两次,选择最好一次计入高考成绩;扩大了学生学校选择权,逐步取消录取批次,学生可以不再按批次、“身份”来选择学校,而关注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扩大了学生专业选择权,实行“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

  相应地,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制定各专业(或专业大类)的基础科目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性质定位和突出了办学特色,改变了过去高考统一科目、千校一面的局面,在考试科目上扩大了高校自主办学权利.此外,2003年以来实行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实施运用至今,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的一项措施.同时,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招生录取不再只依靠单一的高考分数为标准,而是加入了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部分.通过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内容,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基础教育改“育分”为“育人”,逐步纠正过度偏向应试教育的现状.

  2.体现公正公平

  促进公平公正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原则,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规范减少高考加分项目.今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要求以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以下优秀的农村学生.从近年实施情况看,省际间高考录取率差距显著缩小,贫困、农村地区考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显著增加.新一轮高考改革各地高考加分项目已大幅减少,今年3月教育部在部署2018高招工作时,进一步明确全面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3.体现教育供给侧改革

  改革之前,高中教育存在着课程开设不齐、教学内容不全、教学课时不足,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学生过早过度偏科,应试教育倾向比较严重等问题.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并不符合高校选才需求,也不适应国家发展的人才需求.简单地说,当前高中教育为大学输送的学生知识结构不一定合理,“原材料”质量不一定高,没有满足需求侧的要求,这是教育的供给侧问题.新高考改革要求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走向深入,促进学生激发潜能,主动发展,有助于高校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水平,扭转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使人才选拔标准更加全面,方式更加科学.解决教育供给侧的问题,就需要着力理顺教育体制机制.实施选择性教育是对高中教育规律的充分尊重,体现了高中阶段学生个性发展和多样化教育.这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举措,也是提升全面人才质量和竞争力的方略.

  4.有助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显著的分层和分类发展的格局,首先是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区分,其次普通高校也有研究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的区别.如果高考一张统考卷子、一样选拔标准、一致招考方式,显然难以适应高校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需求.新一轮高考改革一方面推动实施分类考试,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分别考试招生,同时也打破按总分排位的惯性思维,实行综合评选,在考试科目和报考方式上的改革增强了高校和学生双方的自主选择权,扩大了高校对于人才的多样化选择空间,拓展了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

  高考改革的新要求

  高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初高中、学生家庭以及有关社会机构都是相关方,必须在政策指引下合作共举、协同推进,才能实现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目标.

  1.高校要走向内涵式发展

  按照教育规划,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提高到50%,也即届时一半以上适龄人口将在高校学习.面对越来越大的学生规模,高校如何招收适合本校发展定位的优质生源将是一大挑战.高校作为高考改革所涉及的核心部门,既需要根据本校定位和特色确定各专业的自选科目,也需要进一步推进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校为了顺应高考改革要求,一是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所有工作均应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根据高校分层定位,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二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高中学考的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办法,增强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协同性;三是针对录取批次取消带来的更大竞争压力,更需要加快专业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本校专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四是适时根据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打造高校自身个性化、差异化的特色和优势,以吸引和稳定优质生源;五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打造、改造或创造一批专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高中阶段要顺应改革完善教育机制

  高考改革一根主线搭两头,高中在上游,其能否做好配套改革,是高考改革成败的关键.高中教育要顺应改革要求,一是认真负责组织好学业水平考试.目前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合格性考试不记入高考成绩,部分科目也非学生所选科目,但学生不应因此怠慢,高中也不能因此而在教学上忽视.高中应认真组织好教学与管理,不能让学生偏科而背离了高考改革的初衷.二是建立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写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形成客观、真实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必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主导在高中,又是定性评估,难度较高,应成立评价机构,建立评价制度,设立评价管理平台,保障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真实可靠.三是根据高考改革组织好教学.高考选科带来高中选课的要求,同一班级不同学生有不同选科,给高中教学组织带来改革教学组织模式,探索实行选课制、分层教学和走班教学等教学机制的压力.四是加大高中配套措施投入.高考改革后,高中采取选课走班等多种教学机制,这对校舍条件、教学仪器设备、教师资源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阶段有必要改善办学条件;引进优秀教师,补充师资;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和生涯规划制度;逐步建立与上游的初中、下游的高校建立协同建设、沟通机制.

  3.学生要理性应对改革审慎选科

  新一轮高考改革之前,初高中学生基本上围着学校转,同级学生,不论兴趣特长,都使用大致相同的课程表,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学习相同的内容,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难免千人一面.改革之后,学生因报考专业和学校不同,可以自主在高中阶段实行选科选课.这也对高中学生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应独立自主的选择、深入的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盲目跟风,尤其不能因为高中的排班方便而随听即从,应该综合考虑自身的学科兴趣,高校的学科能力,高校专业匹配程度,所在高中的实际资源.当然,高中学生的专业选择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有限,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有效生涯规划教育,参加职场体验,也可以征求家长的意见但不能由家长简单的干预或者包办代替.

  4.政府要肩负保障改革的责任

  高考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是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政府不能纯粹只是调查研究、制定政策、宏观指导,有些事情还需政府的具体作为,特别是改革涉及到多方利益时,就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实施中出现违规违纪苗头时,就需要政府出面干预.具体而言,应该长期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制定配套细则、建立健全管理和评价机制、健全相关部门协作机制;完善诚信安全制度,加强对考生、教师及考试工作人员的诚信教育和评价管理,健全学校、个人考试招生诚信档案,积极营造诚信考试、公正选才的良好环境;加强办学条件保障,对高中学校可能出现的师资、教室、场馆、教学设备等资源短缺问题,根据高中教育发展和考试改革要求做好充分准备;提供专业力量支持,制定高中学校课程教学组织实施指导意见,指导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主动适应改革要求;加强宣传咨询指导,加强对高考综合改革各项政策、规定和要求的宣传、解读和培训,促进高中课程教学改革与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有机结合,让全社会了解理解高考改革,减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郑军,长江大学副校长/责编张栋)

高考改革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高考改革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高考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改革论文

2、政府会计改革论文

3、改革开放的参考文献

4、改革和开放杂志

5、教育改革论文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