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分析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与民乐县顶碗舞艺术特征与前景分析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前景分析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民乐县顶碗舞艺术特征与前景分析

摘 要:甘肃的民俗文化艺术多种多样,其中舞蹈艺术形式也是形态万千,舞种众多,不同地区的人们用各具特色的舞蹈语言来表达当地特有的民风民俗.民乐县顶碗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舞蹈形式和音乐文化背景,能够充分地表达当地人们的精神世界,所以它的审美功能及认识功能历久弥新,具有多方面的民俗意义.目前,相对于蒙古顶碗舞、维吾尔族顶碗舞来说,甘肃民乐县顶碗舞的相关研究较少.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从舞蹈形态、服饰音乐等风格特征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促进其不断的创新与完善,有助于民乐县顶碗舞在更广阔的天地上大放光彩,从而达到保护与传承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关键词:民乐县顶碗舞;型态审美;前景展望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学科研创新项目(Yxm2015159)研究成果.

民乐县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千百年来,氐、羌、乌孙、月氏、匈奴、卢水胡、吐蕃、回鹘、党项等各少数民族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至今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各少数民族杂居的格局,共同创造了民乐县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民乐县民间文化丰富,主要艺术形式有:顶碗舞、皮影戏、社火、秦腔等多种歌舞文化.其中,顶碗舞历史最悠久,更加受人们的喜爱.民乐县顶碗舞的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包容并传递着多种文化信息.它是人们在历史的进程中由民众自编自导,又在民众之间直接传承的最富有生命力的民间舞蹈.这种民间舞蹈既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又反映了其社会生活.

一、民乐县顶碗舞的艺术特征

(一)表演形式的大众性

甘肃民乐县顶碗舞是当地居民在生活中形成的习惯、习俗,具有民间化和大众化的风格和特点.顶碗舞最初只能由男性来表演,如今不限年龄,不限性别,不限人数,由群众共同表演或者是自发地组织而随意起舞;道具的使用也是平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竹筷和碟碗,从道具的使用上可以看出,顶碗舞不受限制的大众性风格特点更贴近群众生活;在配乐上也是采用当地传统民间歌曲,根据实地调查,民乐县民间歌曲都是来自生活、吟唱生活的词曲,随时随地只要人们欢聚在一起时就可以高唱欢舞.而今,顶碗舞的表演随处可见,在学校、村庄、广场,以及各种群文比赛的场合,都有顶碗舞的踪迹,表演的场合也较为自由,亲朋好友聚会之时,闺女出嫁之时,都常常以此来助兴.从演出形式、道具、配乐、场地的分析来看,能充分地体现民乐县顶碗舞与人民劳动生活、传统观念、民间习俗的紧密结合,既凸显出其丰富的地域色彩又反映出民间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表演风格的独特性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乐县顶碗舞,充分地体现出了西北人民独特的民俗生活.现在,大众对于维吾尔顶碗舞、蒙古族顶碗舞都比较熟悉,且舞蹈作品也较为丰富.然而,对于民乐县顶碗舞的了解却较少.民乐县顶碗舞不论在文化背景还是舞蹈风格都不同于维吾尔顶碗舞、蒙古族顶碗舞,是顶碗舞中的一朵奇葩.以下表格对蒙古族顶碗舞、维吾尔族顶碗舞与民乐县顶碗舞的风格进行了比较,使更加直观地了解民乐县顶碗舞.

通过以上比较,充分体现了民乐县顶碗舞杂技、舞蹈与生活相融合的独特表现形式,没有过多复杂的艺术修饰形式,表现时没有悲剧色彩,完全采用一种喜庆的形式和轻松的风格,显现出西北边民的世俗快乐,突显出民乐县顶碗舞简单、粗犷、豪放而独特的舞蹈风格特征.

二、民乐县顶碗舞现状

2005年10月,民乐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组成了民乐县顶碗舞普查工作小组.民乐县委、县政府对顶碗舞的传承和保护高度重视,2006年县政府财政列支专款1万元用于民乐县顶碗舞的收集、挖掘工作,至2008年经政府各部门的不懈努力,民乐县学习顶碗舞的艺人已达400多人.如今,经文化馆沈老师重新编排,民乐县当地中小学都会跳顶碗舞,并在各种活动场合进行表演.如今,频繁的表演活动,也预示着顶碗舞的发展与进步.虽然顶碗舞一直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在也存在许多危机.民乐县属于农业城镇,农作物经济为主要生活来源,所以很多的年轻人在农闲时选择外出打工,一般外出时间为开春3月至11月,这一时间段学艺之人越来越少,以至顶碗舞现今推广力度不够,发展较为缓慢.二是民乐县这片土地曾经是五胡聚集,顶碗舞受各少数民族的影响,显得杂而不精,缺少鲜明的艺术特征.最后,在音乐的使用上,采用了甘肃传统民间乐器,曲调单一甚至近于嘈杂,因而逐渐淡出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民乐县顶碗舞较少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使其发展步入困境.因此,给民乐县顶碗舞注入新的文化元素,积极开发新的舞蹈形式,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三、民乐县顶碗舞发展探析

(一)注重顶碗舞教育创新质量

现在民乐县文化馆有专业人士对顶碗舞进行了重新的编排,让顶碗舞走进校园,并在民乐县一中,洪水镇小学等学校进行了实践.但是由于动作是由老艺人传授,较为简单,造成了顶碗舞没有新颖之处,而舞蹈教学组合的编排对于舞蹈创新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要十分注重提升舞蹈的教学质量.从动作的编排、音乐的选择,再到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认真的推敲才能最后成形.最后,对于舞蹈编创的人员也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不断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使顶碗舞的教学工作更加规范,最终创造出更多的精品.

(二)注重顶碗舞文化宣传力度

民乐县顶碗舞的兴盛与发展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满足大众审美需求.艺术作品从生产到消费都离不开受众群体的支持,因为受众群体作为艺术消费市场的主体之一,他们有着一定的审美及精神层次的需求.因此,除政府的大力支持外,在民间,需要更多的爱好者来组织活动,例如利用广场舞、社区活动等对顶碗舞进行传承与发扬;在学校,要注重提升学生对顶碗舞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顶碗舞的热爱,学校可通过举办比赛、参加各类社会活动等对顶碗舞进行推广;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介,来加大顶碗舞的宣传力度.

(三)激活大众对民间文化的保护意识

顶碗舞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发展而来的,是反映人民生活、表达民乐人民情感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对顶碗舞的了解越来越少,以至顶碗舞濒临消亡的危机.在实地调查时,汤庄百姓说,现在年轻人喜欢跳的是其他舞蹈,喜欢顶碗舞的人越来越少,老一辈也迫切地希望顶碗舞能继续发扬下去,同时也希望有专业的舞蹈人员加入顶碗舞的队伍中,使顶碗舞继续发扬光大.现在人们注重的是信息的时效性,而传统文化往往被遗忘,从老艺人迫切的心情中也能感受到老一辈人对顶碗舞的热爱和保护之情,所以这需要我们首先要从观念意识上去爱护,然后再落到行动上去落实.而作为新世代的年轻力量,既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也要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四、结语

甘肃的民俗文化艺术多种多样,其中舞蹈艺术形式也是形态万千,舞种众多,不同地区的人民用各具特色的舞蹈语言来表达当地特有的民风民俗.民乐县顶碗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走上更大的舞台,还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完善.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民乐县顶碗舞既要保留传统也要在形式及内容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发展,积极为民乐县顶碗舞的发展谋出路.民乐县顶碗舞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要注入更多的新生力量,才能让民乐县顶碗舞在更广阔的天地上大放光彩.

前景分析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前景分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前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