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开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新思路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该文是关于开发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新思路

文/张 抗

低油价的持续造成对油气工业产业链上游的严重冲击,使其多数企业经营困难,不少企业陷入亏损、甚至倒闭.这也迫使其重新审视原有的发展战略和理念,更新经营方式,认真降本增效.实践告诉我们, 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至少可包括三方面的努力.一为生产实施中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手段的创新.这是最容易看到的,也是短期内即可见效的.二是针对新时期新情况的发展战略和理念的更新,这往往有较长时期的影响.三是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全生产链更紧密结合、乃至重组.从后两个方面着眼,笔者注意到在我国应对低油价的策略中对勘探开发一体化这个老问题有若干新实践新认识,值得我们重视,应从新的高度去理解他并加以发展和推广.笔者拟对此做些分析,以引起业内同仁的讨论.

提供有开发价值的储量

过去我们曾强调勘探开发一体化,多为强调两个程序在时间上紧密衔接,将已见油气的探井直接转为开发井.但我国存在越来越多的探明可采储量长期被搁置未能投入开发的现实反映出在勘探与开发两环节上仍存在较严重的脱节.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说勘探并没有圆满地完成其任务,没能为有效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我国石油产量停滞徘徊在 2亿吨左右的根本原因之一.

挖掘已探明储量中的经济有效性储量.我国的储量规范曾规定,需对已提交的储量在新资料新认识基础上定期予以复核并据实对其数量予以增减,但这SPECIAL REPORT 专题研究个规定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目前面对着成为新常态的低油价趋势,面对着油气田开发单位急需明确现实的经济可采储量的分布以去制定新产能建设计划的要求,重新评价经济有效的可采储量已是不可回避的任务了.显然,从已探明储量中将这批可有现实经济效益的储量挖掘出来是最快最省钱的油气田保产/增产方式.

对储量进行经济可采性分类.我国的储量规范是数十年勘探经验的总结,近年来在与国际流行的相关规范的衔接上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因而有许多优点和适应我国国情的特点.目前贸然提出对其的重大修改是不现实的,何况对油气的研究需要历史数据之间的衔接.面对现实,可以执行的是先对近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中的经济可采储量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由于全国的数据来自各公司各油田各品种(原油和凝析油、气层气和溶解气) ,对经济边际的掌握本身就是个可以讨论而有着不同认识的事,这个任务的完成是个相当艰巨的系统工程,须经过试点,总结经验而分期分批实现.作为过渡,可由各油田对其保有的储量先行做出初步核算,首先明确近期油价波动范围内可有效动用的储量作为产能建设的依据,以求获得在开发中的主动性.

建议各油气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论证后确定采用的经济边际值去判定已探明储量的经济可采性分类.对此,可分为三类 :有效、低效和明显无效.有效者指其开发成本(应指独立经济核核算单位的完全成本)低于经济边际值而使其在现有条件下可获得合理的经济收益,他可作为近期内产能建设的目标.明显无效者指其采用了已成熟的先进技术和可能收获的体制改革红利仍不能在国际油价和 / 或本区现实的市场中获得收益,不但使本单位陷入亏损而且影响到全局的发展.这类储量按照储量规范的要求应在定期复核中撤消.介于上述两者间的应属低效.

对经济边际值不应“一刀切” .众所周知,所谓经济边际值实际上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值而是一个大致的区间,既使在一个大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地质和经济条件的油气田间也会有一定的差别.至于油价也会因汇率等纯经济因素而会有变化.所以,非常准确的判定一个具体的油气田在特定时间内的亏损与否的经济边际值是困难的,他只能是个供参考的范围值.这就使本文所说的低效经济可采储量有了一个变化的范围.之所以这样认识还有个实际的“会计”问题 :在固定成本不能在短期内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下产量越低其营业收入越低,则单位支出所生产的成本越高,利润率更进一步被“摊薄” .此时保留部份盈利甚少、甚至亏损相对低的井继续生产反而是“两害相较取其轻” 、亦是应对低油价的对策之一.

对不同时间段适合近中期的经济边际值也不应“一刀切” ,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油气田实事求是地确定,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要、本地的油价(如要考虑到需从外地调入或国外进口所需的运费及外地调运者与本地生产者间的价差) .

此外,还要估计到油气田可能采用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一旦在经济边际附近的油气田获得了经济效益就会形成低品位储层中的“甜点” ,就可能引起杠杆效应去撬动比其稍差些的更多油气储量开发,而这正是我国大量低品位资源获得有效经济开发的途径.所以,对储量是否有效可采的再研究不应仅是个静态的概念,还要考虑到动态上近期内外条件的可能变化 ;不仅是被动的应对低油价,而是积极主动的向低品位资源的开拓 ;不仅是要求对具体生产单位的效益,还要考虑整个公司、甚至国家的整体要求.

正是从上述多种考虑出发,我们没有简单地把低于某值的单井日产量、低于某值的操作成本一律看成无效者,而从过去已探明的“经济可采储量”中挑出有效、低效者,并建议以复核名义剔除明显无效者.至于与之相应的国际油价或盈亏的经济边值,建议暂定为不美变元计的年均价为每桶 50 - 60 美元.

重视油气产出的动态资料.勘探中对储量的经济可采性掌握不准确的客观原因之一在于缺乏油气产出的动态资料.要摈弃那种仅据很短时间的放喷产量来折算日产量并以其评价产能的做法.实践证明,那怕仅有少数几口井进行了正规的系统测试,获得了从初期高产到此后的低产过程中压力、油气水产量变化的曲线,才可推算出较可靠的单井控制可采储量.勘探中为此而产生的资金投入是值得的、必要的.勘探中早期动态数据和进入开发初期更多井的资料相结合,获得的反映从高产到近衰竭的完整动态曲线就为正确识别经济有效储量、进行有效产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国内某些油气田近来将经济有效的可采储量称之为 “上市储量” 或 “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储量” .这似乎不够确切.笔者认为我们不能也不应硬套 SEC 的标准,以免削足适履.能否有效或基本有效要受该油气田开发的检验,受油气公司总体盈亏平衡要求的制约.

至于今后的探明可采储量则应达到真正属于有效经济可采.对此重大问题的落实应由储量管理部门做认真研究、通过试点形成适宜的办法并在全国推行.实践证明,产业链各环节间的紧密结合是降本增效的重要方向之一.鉴于我国勘探开发多集中在一个公司的情况,建议部分勘探人员参与油气田开发规划和方案的制订,以利于两个阶段间紧密的衔接,先易后难先肥后瘦分期开发不同品级的储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 :勘探评价与开发评价部署相结合,储量探明与开发设计研究相结合、勘探钻井与产能建设施工相结合.

油气田信息化的迅速进展,勘探开发业务协同平台(EPBP)的线上运行,显然可以使这种根据内外条件变化不断评价出最适于有效开发的储量的工作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为降本增效提高资源利用创造了条件.

老油田增储:勘探向开发过程延伸

充份利用开发获得的信息不断深化对油气田的认识.从认识地下油气赋存状况上看,即使是达到探明储量的级别,其认识程度还是相对低的.首先,探明储量所依据的探井是有限的,进而是受时间和资金的限制,仅有很少量探井实施了较短期的试采,因而其认识基本上是静态的.而开发期则不然,不但井的数量成数倍、数十倍的增加,而且分布更均匀.更重要的取得了地下产层压力,油、气、水、甚至岩石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情况.这种动态资料才是评价油气田产能变化和经济价值更重要的依据.开发的经济有效性是检验储量正确程度的标准,以据其而得到的新认识来指导下一步进行有效产能建设和开发.正因为如此,我们强调勘探要向开发延伸,要进行滚动勘探,要研究开发地质.在储量规范中明确规定要依据开发提供的新资料进行储量复核,而我们在许多时候难以做到这些.复核就可能出现对原定储量的增、减,但有时却出现只能增而不允许减的于扰.

在已开发油气田挖潜,增加可采储量.在勘探中为了尽可能快的提交储量往往只评价了当时认为最好的油气层.但开发中却可发现原探井未被发现的、或已发现未及测试评价的油气层.更重要的是随着生产条件变化、技术进步,原认为不可采或难有经济效益的品位较差的油气层可以成为有效产层.这就在纵向上不断扩展了可进入储量计算、进而投入开采的产层.随着地面条件的改善和资金的充裕,油气田总是在向外探边、进行扩展探索.这就使之可能不断发现新的含油气区块,甚至发现相邻近的油气田.有些新油气田也因性质相同且相当邻近,为管理方便而直接与其老油气田合并,这就使油气田在横向上不断扩展.此外,随着技术水平提高油气田采收率也在不断提高,他与上述产层范围的三维扩大联在一起使油气田的可采储量不断上升.

正是基于上述工作,以油田的“小、碎、贫、散”著称且勘查程度已相当高的苏北盆地在“十二五”期间新增加探明地质储量 5545 万吨、储量 2.65 亿吨, 2010 至 2014 年间平均年增产 5 万吨,使之在中国东部小断陷盆地整体剩余可采储量和产量趋减的背景上呈现出一抹亮丽的色彩.在新认识的基础上即使仅通过对过去认为失败的钻井、无效的产层的复查也可有新的发现.如河南油田采油二厂以提高探明储量为目标进行老井复查评价,在 2017 年前 10 个月复查验证 26 口老井,证实油层 16 层、实现增储 78.5 万吨、阶段增油 4279 万吨,为“寒冬”中的油田增添了“热量” .

油气田探明储量不断上升在其开发初期特别明显.据美国资料,其本士 48州数百个老油气田统计资料表明 :油田在发现的最初 5 年, 储量可增至原来的 4.5倍,以后增速变缓,在 60 年中储量可达原来的 7.58 倍(见图表) .气田也有类似现象,只不过 5 年以后的储量增势较平缓且有起伏.由于开发作业使对油气赋存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发中技术水平的提高扩大了难采储量的有效开发范围、己建成的地面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降低了新产能建设和开发的费用等因素的影响,使老油气田的增储上产可获得投入少产出多的较高经济效益.这也成为应对低油价困境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战术接替指导思想.

向老油气区的“三新”开拓.显然,油气田的储量扩大绝不会被原给出的含油气范围所局限.认识的深化和增产的需要使他超越了油气田扩展的范畴,进而向整个二级构造带(含油气区带)扩展,由现有生产层系向更浅的和更深层系(可合称为新深度)拓展,由已知的油气田类型向未知的新类型拓展,由已知油气区向尚未发现油气、未探明油气田的地区拓展.这种拓展由零星的行动变成系统性的主动进攻、形成油气生产战略接替的指导思想,即向新层系、新类型、新地区(三新)的开拓.这种接替中,与老油气区类似的盆地和老油气区的薄弱 / 空白环节成为首先着手也是最易取得成效的目标.

柴达木盆地东坪、牛东气田探明后曾多年没有储量的明显增长,近年在向基岩气藏开拓中获重大进展,其牛 105井在深层试气中“意外”在浅层 803 米处获工业油气流,进而在浅层一批井获得新突破而迅速投入了开发.深、浅部新层系、新类型的油气发现不仅使其储产量可上新台阶,而且扩大了阿尔金山前带的油气远景.柴达木西南边缘的昆北断阶带曾是油气发现的空白区,在深入分析区域油气地质的基础上依据对输导通道的新认识大胆向“源外成藏”新领域探索,几经曲折终于发现了探明储量 1.13 亿吨的昆北大油田.准噶尔盆地西南角的车排子凸起也曾是老油区的油气田空白区,依据对断裂和不整合面加厚砂层输导的新理念进行了新区上第三系浅层新层系的开拓,经过精心勘探获得了一系列突破,短期内探明了春光等油田, 获得优质储量 1.29 亿吨, 迅即投产.

这些例子启发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老油区,不可低估其在开发中进行延伸勘探的潜力.特别是在投资不足的情况下,他是开拓“三新”高效发现、勘探、上产的首要指向.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仅欲维持中石化东部产区的石油产量,在 “十三五” 的后 4 年就需年新增 (优质、即可建有效产能的)可采储量 6600 万吨,其中 40%需来自老油田的增储、60%来自老区的新油田.诚然,这是个相当艰巨的任务.

更高效的勘探能更有效的为开发服务

低油价的持续使勘探投资更加紧张成为必须面对的新常态,高效勘探成为必须完成的课题.对此,实践中已有了许多宝贵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和借鉴.

勘探过程实质上是对地下情况、对油气赋存规律的认识过程.在地质研究和勘探已经历了漫长曲折过程并积累了巨量资料和研究成果的今天,更多的掌握前人对这一地区这一问题的认识是少走弯路的必要手段.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目前许多从事这一工作的中青年骨干不重视或没有时间去认真分析该地区大量的基础地质、油气地质及相关问题的已有成果,这是影响勘探工作成效的重大障碍.对于作为勘探的自然延伸的开发期增储勘探,则更应充分利用开发中获得的新资料新认识.

尽量使用先进的技术和高科技手段.他不仅指勘探工程作业的技术方面,也应包括地质研究方面.如充分利用工作初期已发现的油气(包括油气苗或浅井中的稠油、沥青、甚至各种流体包裹体)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可以得到许多深入的认识,可以对油气源岩、热演化和后期改造过程,可能的油气成藏模式等许多问题得到初步判断,从而为加快勘探程序的执行节奏提供条件.在预探(参数)井基础上结合少量高精度二维地震进行深入的研究、多方案、甚至多次(可更换研究者)的进行储层和含油气性预测、指导钻井部署并在新钻井和地震成果中验证预测结果的正确程度,逐步改进预测方法、模型以更切合实际的部署下一步工作.这可为提高钻井成功率大量节省钻井工作量,提前实现油气突破和进行储量评价创造条件.

即使在投资偏紧的条件下也应对新区新领域的开拓给予必要的关注,相机部署预探井.这是保障油气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谁能在度过低油价初期“寒冬未尽”时就更早更多地做到这点,谁就可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实施的关键在于提高其勘探成功率,实践证明,精细的研究和认真的优选有可能做到这点.

我国三大石油公司规定开拓“三新”风险探井(其经费全部或大部需由总公司承担)的确定须由基层、分公司、总公司“论证”而一般预探井和评价井仅须分公司组织两级论证.据中石化资料,由总公司部署到 2016 年 1 季度完钻的 12 口风险探井中 4 口获工业油流,同期的一般预探井和评价井完钻的 32 井中 14 口获工业油流,二者的成功率是分别 33.3%和 40.6%.可见,真正做到认真准备层层优选即使是风险探井也可有相当高的成功率.退一步讲, 如果 “三新” .领域不以钻井去揭示地下情况、取得多种数据,也决不能实现有战略意义的突破.只有迎难而上、主动开拓才能更好的为开发服务,才能逆境求生、求得可持续发展.

勘探不能只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新增探明可采储量比例中实际上不可采者越来越多的状况必须扭转.要求储量报告中不但要有储量的空间分布,还要对其质量状况予以评价.从当时的认识出发指出其立即可进行产能建设的部分,依据实际可采性做出分类排队,这样才能做到更好更直接的为开发服务、 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这类工作 (包括对已有探明储量的实际可采性再评价)是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望相关管理者统一规划部署.

勘探开发一体化是降本增效和油气体制管理改革的内容之一.为此,必须扭转其经济可采储量中实际不可采储量越来越多的现象.建议对现保有的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实际可采性进行研究,针对不同地区情况做出分类并在今后储量提交时贯彻这个作法.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老油气区挖潜增储上产的重要性,把勘探向开发过程中延伸.以开发中取得的大量新认识去检验已提交的储量,不断对新层系、新类型、新区块进行开拓.这是高效增储和应对低油价的重要举措.

责任编辑:于 洋

开发论文范文结:

适合开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开发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西部大开发杂志社

2、房地产开发和经营论文

3、石油勘探和开发期刊

4、西部大开发杂志

5、开发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