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教育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跟先秦儒家思想流变对人生观教育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本文关于人生观教育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先秦儒家思想流变对人生观教育

摘 要:先秦儒家思想由孔子开创,经历了百家争鸣时期杨朱、墨翟的反对,战国时期孟子、荀子起而卫道弘儒的流变和论辩,至汉武帝时期定为独尊,其中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人生观教育思想,对今天人生观教育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孔子仁学;墨子“兼爱”;杨朱“为我”;孟、荀卫道弘儒;内圣外王

中国思想文化,经孔子集传统之大成,“述而不作”创立了儒家思想,孔子因此而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他在我们的血液里注入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先秦是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研读先秦儒家思想及其流变,启迪心智,感悟人生,对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有着重要作用.

一、先秦儒家思想流变旨趣

(一)孔子仁学思想

春秋末期,周王朝大权旁落,各诸侯国穷兵黩武,战火连连,“礼崩乐坏”的社会之乱象丛生.病态社会的沉痛刺激,殷忧启圣.孔子力挽狂澜,认为唯有重建传统礼法,才能全面恢复社会秩序,便推崇周文王时期的礼制.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1.何为仁?为了推行礼制,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仁学思想,其中心思想是勉人“作人”,即经过自强不息的努力才能达成的人.关于作人的标准,孔子悬了一个目标,就是“仁”,即“仁者,爱人”,其基本意义就是要对别人关切而爱护.

2.为仁之方法.“爱人”,就是从“亲亲”开始,由亲及疏,而不是一律平等,不分亲疏贤愚.即肯定我虽爱我叔父,但更爱我父母,我虽爱邻居,但一定比不上爱我叔父.爱,终究是一种感情,我们不可能对与自己关系不同的人产生同样的感情,试想,我们何能把路边随便一老头当做自己的父亲一样去爱吗?只有人人亲其亲,子其子,社会才构成一个整体的和谐.这种态度,虽然胸襟狭隘,但是每个人内心最本真的反应,切实可行.为了让关爱他人得以实现,孔子提出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理原则.爱本是主观的情感,要使这种对他人的关爱发生社会效果,需要具体的实践途径,孔子回答颜渊问“仁”时说“克己复礼为仁”,此“礼”不仅仅是当时的周礼,也泛指今之各种社会规范,“复礼”就是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才能达到关爱他人的目的,成就“仁”的品格.

3.为政以仁.孔子时期,最重要的社会规范就是伦常,当孔子面见齐景公时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主张,认为君臣父子都有各自的权责,若大家各守本分,社会自然安宁,国家不能不安定.基于这种此,孔子在谈到立国为政时,主张一切都要本乎道义,即“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当子贡问政时,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即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才会信任统治者.如果统治者连老百姓的信任都得不到,必然国将不存,对为政者本身,提出了必须本着仁爱精神,不能背信弃义.同时,当冉有问如果一个国家已经富了还要怎么办时,孔子回答“教之”,就是说要重视教大家明人伦,敦礼仪,国家才能文明风尚,此乃为政经邦之极则.

(二)杨朱、墨翟反儒思想

当一个社会趋于瓦解的时候,人们观察到的常常是那一社会制度的缺点和流弊.哲人们往往群起奋思,对旧有的礼法制度予以批评反对,提出各自认为正确合理的主张以谋取代,希望在自己的思想主张上建立新的礼法制度.孔子以后,更加世风不古,乃有诸子百家兴起而争鸣,简言之就是争着发声,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由于孔子第一个提出了一套保守的主张,成为后起各家的攻击对象.这一思潮中主要有两派:一派是墨家,创始人墨翟热情救世,认为乱世道衰起于人们互相残害,以反儒的姿态高倡“兼爱”、“非攻”,即主张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彼此都不能互相伤害,这是何等的和平主义理想,使孔子儒学思想黯然失色;另一派则是道家,最早享名的是杨朱,他公然主张“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当然,我们万不可肤浅地误认为这是极端的自私自利,实则是杨朱及后来者老、庄之道认为,社会民生之所以纷乱痛苦,皆因舍己逐外,其旨趣在于,如果人人都恬淡自守,世间就无人为非作恶,天下自然归于宁静太平,只不过他们开的药方是消极的办法而已.因此,在治国理政的思想上,道家便主张“无为而治”,憧憬无为而无不为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三)孟子、荀子卫道弘儒

墨子的“兼爱”、杨朱的“为我”,主张各执一端,二者的新奇创见,比起孔儒思想富于诱惑性,一度成为风靡一时的显学,并迅速弥漫了整个思想界.到了战国中期,孟子不得不慨叹:“杨朱、墨翟之言赢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实则墨、道两家理论上似乎都很高妙,但对于实施来讲,流弊显而易见,人们果真彻底“兼爱”,人人都视叟为父,哪还有人伦道德?人人真要彻底“为我”,哪还有社会组织?于是孟、荀二儒深思远虑,力避杨、墨,弘扬儒术.孟子一方面从思想上批判杨朱“为我”是“无君”,今之观点似于目无组织的无政府主义,批判墨翟“兼爱”是“无父”,无君无父是禽兽.另一方面,孟子为了卫道弘儒,便偕弟子后车数十乘周游列国,推行仁政.因为孟子深知“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必将邪说泛滥,道德沦丧,民族不存,国将必废.荀子则将当时重要的各家学说,都一一指出其弊端不当之处,阐明孔子之道才是健全可行的王道.

经孟子、荀子的努力,富于诱惑性的杨墨之学不再张扬,平实妥当的孔子之道终被认同.到了汉武帝时期,鉴于秦王朝焚书坑儒,十五年短命而亡之教训,更索性由政府明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仁学仁政主张,正式成为举国上下的奉行之道,人生该怎样才合理、社会该怎样才合理的问题,终于得出结论.

二、先秦儒家思想流变对人生观教育的启示

先秦儒家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生命哲学,它对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反思,探究和建构合理的人生和合理的社会,确立了人的生命价值体系,中心思想就是“仁”,仁者爱人,是当代人生观教育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当下教育几近“工具化”而“目中无人”,道德人格培育体系的缺失,对生命意义认知体系的缺失等,作为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儒家生命哲学思想丢失殆尽,是深刻的历史根源.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简言之就是人的一生,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生活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但远不止生下来活下去这么简单而轻松.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及理想的根本观点.我们在探究人生观教育时,先秦儒家思想流变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命智慧和人生观思想.

在人生目的上,追求的是内圣外王,即内修成德从而成就一番事功勋业,此即为今人之常言道,成事必先学会做人,要在做人讲德性的基础上再有本领,方能成就大业;如何安身立命的人生态度上,儒家思想主张积极“入世”,关注的是“现世”的人生和社会,人生应该不断修身安己,修己安人和修己以安百姓,而不是超速脱尘,逃避社会;在人生理想上,社会理想是儒家人生理想的首要内容,为后起儒家思想定了标杆举了大旗,以致到了北宋,大儒张载高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人生价值方面而言,先秦儒家思想主张积极奉献社会,热情济民救世.除此之外,先秦儒家思想流变过程中,还蕴含了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人际和谐的仁爱精神、修身为本的道德精神等人生观教育思想,为我中国思想文化的流变和发展,积淀了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人生观教育思想.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思想历来重视道德价值.古往今来许多名门望族,无非修德积德.磨砺高尚人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可以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还可以在躬行实践中总结习得,但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贵者因书而守成.重读经典,读好书,积累知识,积淀文化底蕴,方能启迪心智,感悟人生,内圣而外王,此乃人生观教育之一般路径.不好读书学习,缺乏丰厚的文化底蕴,思想没有归趋,生命没有灵魂,往往无知而无畏,人生观教育仅停留于高大上地喊口号,生硬地灌输式教育,犹如靴搔痒,难达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起钧,吴怡著.中国哲学史话[M].新天地书局出版,1979,8.

[2]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2.

[3]韦政通著.中国思想史[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12.

[4]李德顺.“通便”与中国独特的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5(6),18.

作者简介:唐诗龙(1970.11-),男,汉族,重庆奉节人,哲学硕士,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人生观教育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人生观教育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人生观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