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舞蹈论文如何写 与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学生舞蹈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

【摘 要】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舞蹈教育则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气质和审美能力,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在舞蹈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舞蹈理论创新的力度不断强化,舞蹈审美标准逐渐回归到舞蹈艺术特质,更为注重舞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因此加强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对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舞蹈教学;学生;舞蹈表现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9-0228-02

在时代不断进步的趋势下,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精神生活的现状,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这就需要舞蹈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1].表现力作为舞蹈运动中的重要元素,其是舞蹈表演者内在情感美和外在形体美的协调统一,直接决定着表演者能否获得优异成绩.当前如何将表现力有效融入舞蹈艺术中,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已经成为舞蹈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舞蹈表现力概述

舞蹈表现力主要是指舞蹈表演者全面掌握舞蹈的内涵与内容,通过自己的舞蹈动作加以表现,结合音乐和舞台效果,让观众从这种舞蹈的表现力中体会和感受所要表现的内容.随着国家对舞蹈艺术事业的不断投入,舞蹈审美标准与理论逐渐回归到舞蹈艺术本质,人们越来越关注舞蹈表演者的表现力,对表演者的理解能力和情感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性主要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有利于传达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涵.舞蹈作为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旨在利用表演者的肢体动作对作品精神内涵进行传递.不同的舞蹈表演者演绎同一舞蹈作品,所获得的效果会有所不同,优秀的舞蹈表演者能够将作品内在精神加以充分发挥,否则作品只能在技术编织层面停滞不前,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2].另一方面是有利于衡量舞蹈表演者的质量.对舞蹈表演者是否优秀的重要评判标准主要在于舞蹈是否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而不是在于表演者能否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舞蹈的语言就是舞蹈动作,不能将动作看成肢体在空间的简单舞动或摆设,必须要将其作为语言,这样才能保证舞蹈动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表达性.

二、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培养的作用

作为一种复杂的舞蹈空间艺术,舞蹈艺术表演要求表演者具备较高的艺术感受力、舞蹈表演技巧和舞蹈审美素质.要想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必须要设置相应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让学生通过舞蹈表现出更具内涵的舞蹈思想.增强舞蹈表现力不仅是表演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要求,对舞蹈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对舞蹈艺术作品进行欣赏的同时,用心感受作品中的舞美艺术,对每一个动作的细节进行细心揣摩,如肢体肌肉随音乐起伏的张弛状态、不同眼神的艺术表现等.这样学生在舞蹈表演中可以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内容,积极创新表演的内容和形式,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和舞蹈表现力,自然而然表现出内心的舞蹈素质[3].总之,舞蹈表现力是舞蹈的精髓和灵魂,对舞蹈表演者艺术素质的凸显具有重要意义,表演者将自己融入到舞蹈中,实现“舞我合一”,才能充分彰显出舞蹈艺术的美,促进舞蹈表现力的提高.

三、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舞蹈音乐有着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和风格,舞蹈表演者在音乐的伴奏下可以尽情抒发情感与展现动作,达到情感、音乐、动作的完美结合,促进舞蹈表现力的提升.相较于音乐节奏感稍差的学生而言,音乐节奏感较强的学生在实际表演时所展现的情感语言、表情、舞蹈动作的流畅性及表现力都要强,这就表明音乐节奏感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舞蹈表演者表现力水平的高低.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实际操作和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音乐的节拍,引导学生准确分析节奏的类型,加强音乐理解力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准确把握音乐节奏,增强舞蹈表现力[4].例如: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对不同的舞蹈进行编排,并配上相应的主题音乐,鼓励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对音乐节奏进行感受和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提高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二)增强学生的舞蹈意识.意识主要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加以认识的过程中,主观筛选外界信息,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的创造性过程.舞蹈涵盖了舞蹈的艺术成分,是指表演者借助连续协调的形体动作来形成艺术造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表演者无意识或有意识心理机能的参与.这样表演者才会详细分析舞蹈的外在与内在规律,积极挖掘其内涵,以此提高舞蹈表现力.如表演者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协调舞蹈动作或无意识地控制动作,将舞蹈造型的美进行创造性表现,体现自身的主观艺术情感和舞蹈的艺术形象美.总之,表演者对舞蹈意识的认识和把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强化自身的表演能力,因此增强体育舞蹈的意识至关重要.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能力在舞蹈表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情感与动作对应能力方面,合理的创造能力、快速的接受能力、机敏的想象能力对学生准确理解舞蹈表演和舞蹈艺术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有依赖于丰富的想象能力,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的表演,增强舞蹈的表现力.舞蹈艺术与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许多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这就需要在实际学习中深刻观察生活,对生活中典型人物的心路历程进行体验,继而提高舞台的表现力[5].以舞蹈《课堂白日梦》为例,该作品主要表现人物梦境中的场景舞蹈,用舞蹈呈现梦境中的一系列场景,如上课时传递课外书、课外拍摄集体合影等,舞蹈展现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这样的场景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因此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借助生活体验,使学生对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深刻体会,充分结合自己的情感与作品中的联想,增强舞蹈表演的艺术表现力.

(四)加强舞蹈动作的规范性.由于准确的舞蹈动作是培养舞蹈表现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及规范性.舞蹈动作是表演者进行舞蹈艺术必须具备的能力,其涉及协调能力、控制能力、身体力量等多种能力,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快速提高舞蹈表现力.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对学生基本功的掌握程度进行认真了解,保证舞蹈训练的严格性,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功的基础上,提高身体各部位的敏感力与协调性,如肢体转动的方向与屈伸的程度、脚趾尖或手指的延伸等.以《傣族精灵》为例,教师应该先向学生介绍傣族音乐的特点及风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其节奏的特征和傣族舞的基本动作,尤其是“踮脚走”和“孔雀手势”等,继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表演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需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舞蹈意识,加强舞蹈动作的规范.这样才能保证舞蹈表演风格的多样化,向观众准确传递舞蹈作品中丰富的情感与内涵,更好地表达出学生的内心感情,增强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进一步推动舞蹈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海蓬.高中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3,(10):368-369.

[2]韩霜.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4,(13):230.

[3]汪茜.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4,(21):166-167.

[4]孙达,李曼.关于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8):52.

[5]肖志艳.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20):144-145.

中学生舞蹈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中学生舞蹈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学生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中学生英语期刊

2、适合中学生的杂志

3、中学生杂志

4、中学生订阅的期刊杂志

5、中学生论文

6、中学生数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