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围城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和四月围城:东北野战军兵不血刃攻克长春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围城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四月围城:东北野战军兵不血刃攻克长春

长春位于东北腹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确保沈阳、锦州、长春,蒋介右曾于1948 年10 月乘专机亲赴沈阳,向坚守东北的嫡系卫立煌、郑洞国等面授机宜.然而,飞离沈阳3 天后、被称为“坚冠全国”的长春就解放了,并且兵不血刃!

对长春实施严密的包围

1948 年3 月,东北野战军攻克四平,收复了相邻的十几个城市、长春于是孤悬在了松辽平原上.但是,仍然不放弃.他亲自下令,命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率领两个军约10 万人防守长春,以“牵制共军,寻机待变”.

领导人当然清楚长春的重要性.几个月来,与东野司令员林彪数十次电报往复,大部分是争论如何解决长春问题.在经过若干次探讨后,林彪接受了的批评和指示,拟定了“用两至四个月的时间,对长春实行较长期的围城打援,然后攻城”的方案.任务由东野副司令员兼第一前线指挥所司令员萧劲光等承担.6 月初,东北局下达了攻打长春的总方针:

久困长围,政治攻势,经济斗事,变短时间内大部队强攻为小部分主力与独立师久困长围.

这时,长春城内郑洞国及新七军军长兼警备区司令李鸿、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等,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坚守准备.

长春城内的工事,不能说不齐备.十几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一手扶持起来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曾在长春建都.为达到长期占领的目的,日军在市区挖掘壕沟、坑道;修建了大量永久、半永久性的工事.市内建筑,从布局到构造,都充分考虑到军事意义.尤其是市中心的关东军司令部、大兴公司、银行等大楼,都是米把厚的石墙、钢筋水泥屋顶,一般炮弹打不透.市内各主要街道宽度都在60 米以上,便于发挥火力,且都有坚固的地下坑道连接.

国民党军进入长春后,又进一步加强、增修了工事.据称,仅银行周边就修筑工事100多处.所以,国民党的喉舌社宣称,“长春防线坚冠全国”.城内的兵力约有10 万人,基于这些条件,加上空中优势,长春虽孤悬在大片解放区中间,但国民党军开始并没有危机感.

直至5 月份,东野第一、第六纵队和三个独立师团团包围了长春城,西郊的大房身机场守备队被歼,机场跑道被破坏,国民党军才引起重视,意识到局势的严峻.

“坚冠全国”的长春成了死城

长围久困是军事斗争,但最尖锐、最直接的还是经济斗争.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是首要任务,也是关键环节.在部署围城工作动员会上,萧劲光斩钉截铁地提出:“从部队按照部署到位开始,再不准放一粒粮食、一根草进城!”

部队到位后,各单位都立即在通往长春市区的各个交通路口设立了检查站、检查哨.严格行人检查,禁止粮食、蔬菜、燃料、牲畜等一切生活资料进城,断绝了城内外一切人员商贸往来.

东野包围长春城,实行经济封锁的消息不胫而走.长春城内有点慌神了! 围城开始长春城内国民党军第一个反应就是搞粮草.—时间,各部官兵像蝗虫一样拥出城,四下抢粮、抢柴、抢草、抢地里的庄稼.不几天,从解放军围城部队前线到城区中间几十里范围内,就被抢劫一空了.

东野围城部队发现这个情况后,立即出兵打击,前线阵地向里推进,压缩包围圈.各部队还专门抽出一部分官兵帮助前线老百姓收庄稼.从接近城区的最前沿开始,由前而后,熟一块收一块.军民一起动手,不分昼夜,不让一粒粮食落在敌人手里.不久,城内敌人就很少出城了,因为已无东西可抢了.

出城不能,突围无期,粮食供应日益减少,城内国民党军惶惶不可终日.新七军军长李鸿故作镇静地安慰部下:“没有柴拆房子,没有粮吃有空投.能封地,还能封天吗?”这话似乎不错,但围城指挥所当然不会忘了空投.城内守军10 万人,即使每人每天一斤粮食,一天就要10 万斤.飞机运送至少需要三四十架次.以国民党当时的空军实力,在全国四处告急的形势下,要达到这个数目是不可能的.据统计,在这期间最多时一天也没有超过20 架次.一般都在10 架次左右.有时天气不好,连阴天、下雨天,能见度低,七八天一架也来不了.

纵然来了,由于城外解放军的防空炮、高射机严密监视,飞机不敢低飞到预定地点投掷.有时甚至来不及空投,就掉转机头往回逃.有时远远地在3000 米高空匆匆忙忙投下去,落在了城外解放军的阵地上,落在城里的,也常被居民抢走藏起来.

尽管国民党军专门成立了空投指挥所,因东西少,分配不均,饥肠辘辘的国民党军官兵见了就抢,抢到手就私留、私分.空投对解决国民党军的经济困境是杯水车薪,但对增加嫡系非嫡系部队之间的矛盾却功不可没.特别是后期,飞机架次越来越少,部队之间为争夺空投食品火并、大打出手的事件,频频发生.

此时的长春,飞机无法降落,步兵不能突围,内外联系中断,“坚冠全国”的长春成了一座死城.

攻心宣传甚于弹

6 月28 日,围城指挥所召开了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长春前线政治委员萧华首先分析了城中国民党军的特点.他说,城中现在有10 万人,实际上是三大块:第一块是新七军,属嫡系,是的亲儿子,受照顾,有地位,也有一定的战斗力;第二块是第六十军,原属滇系,从大老远的云南调来,是后娘养的,不被看重;第三块是保安部队等零散武装.这些人大都是由本地的土匪、杂牌小部队改编的.这三部分人在被围之后,他们有共同的利益,但其中矛盾、冲突也不少.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保安军不说,新七军、第六十军都补充了不少东北籍新兵.他们当兵为糊口,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抓来的,他们归乡心切,盼望东北早点解放.

第三个特点,部队被围,断绝了经济来源,供给无着,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除极个别反动分子外,部队士气会日趋低落,寻求解脱.此外还有一点,第六十军中有我们的地下党组织.他们会提供情况,配合做工作.

最后,萧华说“总之,形势非常有利,关键看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方针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很快,一场群众性的对敌斗争政治攻势在围城部队中展开.最简单易行的是阵地喊话.前沿阵地每三五十米设一个广播站,装上高音喇叭有计划地广播.与其相配合的是战士们自制的土喇叭.有时交叉喊话,有时一起“开火”.整个阵地一片呼兄唤弟,讲形势叙亲情,好不热闹.

特别是后来经过做工作,部分被俘虏的国民党军官兵和家属,新投诚过来的官兵加入到喊话队伍,使喊话内容更丰富、更具人情味,因而也更有影响力.“现在关内许多地方都解放了,你们家里分了地、分了房,正盼你们回去呢!”……

随着围城部队不断拔除据点,向前压缩,双方前沿阵地越来越近.距离最近的只有百十来米,连彼此吃什么饭都能看到,用自制的喊话筒喊话就像当面说话一样.投诚过来的战士说,常常是这边喊,那边哭.

随着全国政治、军事形势的不断发展,意识到只靠喊话也不行,于是又组织部队将政治宣传等文件材料编印成宣传品,通过打宣传弹,或在护城河内放木箱和自制的小木船,运送过去.有时则让出城的难民和投诚过来的官兵化了装,带上宣传材料混进城去.

强大的政治攻势很快就收到了成效,到8 月底,几乎天天都有国民党官兵投诚.包围圈进一步压缩,兵团指挥部前进至距长春仅20 多里的四家子村.

兵不血刃解放长春

名副其实的长围久困,转眼已经有3 个多月了.这时,长春城内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国民党军开始逃跑、投诚.初始,是单个或同乡几个人逃跑,渐渐地越来越多,渐渐地变成成班、成排,甚至成连地跑到解放军这边来.为此,东野第一兵团专门成立了投诚官兵接待站.

据统计:从6 月底到9 月底,接收跑出城的投诚官兵13700 多人,其中,新七军3700 多人、第六十军3800 多人、杂牌部队6200 多人.面对城内的混乱局面,身负重任的三巨头郑洞国、曾泽生、李鸿,心烦意乱,一筹莫展.

10 月14 日上午,东野对锦州发起总攻.此时,正在研究部署防敌突围的萧劲光,接到了曾泽生、陇耀、白肇学( 陇耀、白肇学均为第六十军师长)联名的投诚信.信是派遣入城做策反工作的同志带出的,政治部主任唐天际认为内容可靠,报送给了萧劲光.

接洽、谈判是顺利的.经过周密筹划,17 日下午,曾泽生与员刘浩一起出城,和东野第一兵团参谋长解沛然等最后商定了防务交接计划.当日午夜12 时,解放军悄然进城接防,国民党第六十军撤出城外.

18 日天一亮,纵贯长春市南北的大同街以西的新七军官兵惊骇地发现,街东地区一夜之间变样了! 站岗的、穿行的,早已不是士气低落、萎靡不振的第六十军,而是士气高昂、神采飞扬的解放军了.

李鸿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遥望街面,百感交集,久久无语.这是他预料中的,并不感到突然.李鸿当即派人与解放军联系,表明愿意投降.19日上午10 时,新七军撤出内城,解放军接收了西半城防务.

两个军的部队先后撤走,偌大的长春城只剩下一座楼、200 多卫兵,郑洞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萧劲光没有下令缴郑洞国卫队的械,更没有夺取郑洞国的指挥所.他要做到仁至义尽,工作要做到家.前一天,即18 日上午,萧劲光收到了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给郑洞国劝其起义的电报.

21 日凌晨,萧劲光带着部队抵近银行大楼,准备依约接收郑洞国投降.4 时整,大楼内外突然声大作,直到从沈阳方向来的飞机在空中转了几圈飞走后,声才戛然停下来.接着,有人举着白旗从楼内走出.郑洞国投降了!

萧劲光的秘书罗钰如向郑洞国随从问起打的事,回答是:“先给发了电报:曾叛李降,弹尽粮绝,退出银行大楼.来生再见! 继而打开报话机,放撤退,算最后交代.”

翌日,《人民日报》刊出了《郑洞国率部投降,长春完全解放》的文章.

围城论文范文结:

关于围城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围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