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跟适合的教育之吴中实践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教育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适合的教育之吴中实践

【摘 要】在“教育吴中”品牌建设的关键时期,以“适合的教育”推进吴中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既是遵循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致力于为江苏实践“适合的教育”提供“吴中样本”.通过软硬件建设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课程教学改革突破教育的现实困境、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开拓以人为本的发展之路三大行动路径,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优质教育,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庄严承诺.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优质均衡;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4-0028-06

【作者简介】1.梁莉,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教学与教育科学研究室(江苏苏州,215000)教科员,高级教师;2.邹德胜,苏州大学附属尹山湖中学(江苏苏州,215000)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

东起甪直,西到金庭,南挹太湖,北倚穹窿,在这山明水秀的江南沃土上,辛勤而智慧的苏州吴中教育人,正努力践行着“适合的教育”.

以“适合的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苏州市吴中区教育近年来走进新时代的坚定意志,也是吴中区教育踏上新征程的自觉行动.

在吴中,“适合的教育”有着自己的个性解读与行走方式.正如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局长陆为民所说:“教育需要多维度的建构,‘适合的教育’也有着多维度的类型.从悠久的吴文化一路走来的吴中教育,努力追寻‘适合的教育’,既是为指导当下,又是为指向未来,是为吴中学子架起的一座勾连现代与未来的桥梁.学生走在这座桥上,既可以呼吸到时代气息,又可以放眼未来发展,这样就有了成长的底气和眼光.有了这样的底气和眼光,就拿到了开启人生梦想的钥匙.”

“适合的教育”,本身极具思想张力和实践活力.为了让其在科学的轨道上行走,吴中教育人努力创新,寻求突破,赋予了它特殊的内涵要义与实践路径.从内涵要义而言,“适合的教育”是顺应时代召唤,回应社会关切,解决教育发展主要矛盾的教育;“适合的教育”,是由精品的课程、丰富的资源、开放的文化、优质的师资提供保障的教育;“适合的教育”,是把更多的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话语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教育权交给学校,让教育的内在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教育的生命充分地迸发的教育.从实践路径而言,一是通过软硬件建设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二是聚焦课程、教学改革突破教育的现实困境;三是走向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开拓以人为本的发展之路.

一、适合的教育:致力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

倡导“适合的教育”理念,推动“适合的教育”实践,就要致力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在吴中,“适合的教育”就是把一所所优质学校办在老百姓家门口的教育:学校硬件提供“适合的教育”之“物化条件”,名校名师输送“适合的教育”之“精神给养”,软硬兼备才能提炼出最深邃的“吴中样本”.

1.硬件过硬,一张“蓝图”绘到底.

水乡甪直,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第二故乡,100 多年前,他曾在此执教.甪直实验小学,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源近90%的学校,在连续几年的家长满意度调查中,100%的家长用“十分满意”表达了他们对学校的信任.走进学校,现代化的教学楼、多功能专用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等一应俱全.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在独立办学之前,这还是一所相对落后的村小,师生流失率高.甪直实验小学校长高柏青说:“以前是师生争着流出,现在是想方设法涌进,进来了就不想再出去了.”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让学生有好学校上,是吴中区委、区政府历届领导列入实事工程项目的一件大事.2018 年3 月,吴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黎敏、吴中区教育局局长陆为民等一行人来到甪直实验小学,调研走访学校扩建工程.在不久的将来,新的教学楼、专用教室、风雨操场、教育现代化装备将出现在师生面前,古镇新校又将在吴淞江畔开启新的航程.

甪直实验小学的蜕变,是吴中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吴中区先后完成了64 所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工程,新建校舍近80 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3 亿多元,新增学位近4 万个.“十三五”期间,吴中区抓紧分析研究教育资源的现状及需求,改教育资源“后置补偿式配套”方式为“前置引领式配套”模式,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2 所、高中学校9所.到2020 年,吴中区将基本消除56 人以上大班额现象,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读“好学校”的愿景,将展露出更为美好的现实模样.

做到这一点,对于吴中区这个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的地区而言,有着比周边县市区相对较大的压力: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二孩政策的全面落地和随迁子女积分入学政策的实施,这一矛盾需求日益突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十二五”期间,吴中区委、区政府围绕“教育强区”目标,立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始终把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全面提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现代化水平.2013 年11 月,吴中区以最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2015年8 月,教育现代化水平跻身苏州十大地域板块前四……

办好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让孩子们既“有学上”,又能“上好学”,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陆为民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什么是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江苏教育做出了最好的回答:那就是办‘适合的教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在教育者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应该享受到属于他们的受教育的权利.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我们推进‘教育吴中’战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前提,就是办好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满足学有优教的新期待,解决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

2.软件升级,“片片有名校,班班有名师”.

如果说硬件解决的是“有学上”,软件要解决的就是“上好学”.用吴中区教育局副局长程朝阳的话来说:“吴中区不仅要追求‘片片有学校’,更要追求‘片片有名校’‘班班有名师’,要让名校名师成为实现吴中教育优质均衡的‘破冰’之举.”

位于石湖之畔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中学,是一所建立不到四年的新校.说起三年来招生时家长对学校的态度转变,校长徐正黄笑称“:我至今还记得各种‘表情包’———第一年抵触,第二年怀疑,第三年审视,到了2018 年,招生没开始,咨询电话已被打爆.”“表情包”的变换,体现了老百姓对学校的认可.只有得到老百姓认可,校长办学、专家治校才更有干劲.

在吴中,能得到老百姓认可的优质教育还有许多,这其中既有分布在郊区和农村的新校,也有位于城区史底蕴深厚的老校.虽然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育人理念和办学特色,但是在发展之路上有着共同的教育愿景,那就是为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提供最好的教育.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名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元素.近年来,吴中区在做好教师“增量”的同时,不断创新举措,做优教师“存量”.以“存量”带“增量”,努力实现“量多质优”的局面.

吴金根,现任东山实验小学校长,一名从教38 载的教育名师,“ 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苏州市教育名家、名校长.然而他更看重的是脚下的“一亩三分地”———把课上好,把孩子教好!

在吴中,像他这样的教育名师还有很多:全国模范教师4 名,“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 名,姑苏教育名家3 名,姑苏教育领军人才6 名,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16 名,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5 名,江苏省特级教师18 名,正高级教师6 名,苏州市名校长、名教师47 名,苏州市十杰校长、十杰教师5 名,苏州市学科(学术)带头人169 名,东吴教育名家7 名,东吴教育领军人才7 名,吴中区知名教师74 名……

在名师的带动下,吴中区教育局进一步加快青年名师的培养力度,直面教师专业发展的“盲点”和“痛点”,建立“目标模式—体制机制—重点领域—关键工程”推进链,整合有效资源,加快教师队伍成长.在目标模式上,不断创新举措,构筑名师成长“八级平台”;在体制机制上,以教师待遇提升保障机制和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治理体系作为保障;在重点领域上,突出师德建设与专业提升的双轮驱动;在关键工程上,深化“名师发展工作室”“ 东吴教育人才”培养,实施“ 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待遇提升”“乡村教师支持”等工程.

宋晓燕,一名“985 工程”学校毕业的研究生,当初她打算把吴中区的学校作为自己的职业“跳板”.然而,吴中区教育局的青年名师培养计划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她,最终,她做出了留下来的决定.

目前,吴中区教育局正在探索实施“年金制”改革,推进教师校长轮岗交流,优化“菜单式”教师培训,加快“智慧教育”落地……这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已写进吴中区《教育吴中三年行动计划》,成为推动“吴中教育”向“教育吴中”华丽转身的一个纲领性举措.

二、适合的教育:努力突破教育的现实困境

课程与教学处在教育的内核地位,没有课程、教学的实质性变革,教育的现实困境就得不到关键性突破,教育的改革发展也得不到根本性进步.倡导“适合的教育”,就是用课程文化濡染和因材施教催化生命推动教育变革的教育.课程资源提供“适合的教育”以“形”,因材施教赋予“适合的教育”以“神”,神形兼备才能讲述出最动听的“吴中绘本”.

1.课程改革,着眼顶层设计.

2018 年1 月16 日,吴中区中小学全员阅读工程暨“苑小书屋”在苏苑实验小学启动,这是吴中区首座校园书屋.陆为民在启动仪式上说:“校园书屋的创建,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打下终生学习的底子和精神发展的底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将儿童阅读放在学校课程大系统中进行审视和研究,构建根植于本土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体系,是吴中区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为推动区域课程改革,吴中区教育局树立整体发展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顶层设计入手,出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计划与行动指南》,指导全区各中小学科学规范地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要求全部课程改造在三年内完成,基本形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区域特色.目前,吴中区教育局已推出了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三大类,同时,制定了《吴中区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设置评审指标》,从校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对学校进行百分制考核.

顶层设计完成之后,重在基层的探索实施.为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全区校长在崔允漷、杨九俊等专家学者的指导下,从编制课程规划方案学起,全面了解和熟悉课程建设过程.在接受培训后,校长先对学校中层进行培训,再对教师进行培训,层层学习,步步深入.当前各校的课程建设,在区域课程改革的总体指导下,在校校都要有区级学科课程基地理念的倡导下,正呈现遍地开花之势.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的省级“生物多样性探究课程基地”已成为学生探索生物多样性知识的重要窗口;城西中学作为“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研究实验基地”,围棋课程是学校办学的一块“金字招牌”;车坊小学创建了特色鲜明的武术唐手拳课程、知农综合实践研究课程、书院多元悦读课程,实现了“草根”学校的华丽转身;光福中心小学开设了“ 邓尉草堂少年宫”“少年军校”“香雪海梅文化”三大课程模块;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开设了涵盖音、体、美、康复、心理、生活等多个领域的20 多个课程,大胆尝试走班制,实现“一生一课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吴中,还有许多学校在家庭教育课程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越溪中学的“三游三导式”家长学校模式、木渎南行实验小学的“家长发展中心”、西山中学的“智慧共育”、东山莫厘中学的家长学校等,都在家庭教育难题上动足脑筋.家长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家庭教育上去了,学校教育自然争取到了每一组“细胞”的支持.

程朝阳说:“吴中区以课程建设铺设学生的成长跑道,就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自主、灵活的选择权.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才是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2.教学改革,重在因材施教.

近年来,吴中区立足区域实际,从教育最不容易突破的难点、“痼疾”开始了一场真刀实的变革行动.

“适合的教育”需要有效的教学.“适合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更是“因材施教”理念的充分体现.通过有效教学“四环节”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使教育的适合性真正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有很多,关键就在“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和有效辅导”四环节.为了让“四环节”落地生根,吴中区教育局提出:有效备课,就是坚持以学定教,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从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爱好出发,准确定位教学起点;有效上课,就是遵循“ 三条规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有效作业,就是体现作业的多样性、适度性、分层性、协调性、自创性;有效辅导,就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兼顾“集体、小组、个别”辅导,兼顾“培尖、提中、补差”辅导,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学“四环节”看似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实则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现实落地,是让教育从每一个细节放射出爱的光芒.

“适合的教育”需要适合的评价.传统评价的问题在于不仅评价主体、评价形式、评价方法单一,而且以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对每个学生的评价是不公平的.“适合的教育”,必须改变一把尺子丈量所有的状况,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用多把尺子丈量出“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

木渎实验中学通过“双分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样一个“扳手”,撬动了学校的整体改革.学生在校的三年学习中,必须积满规定的素质发展学分和课程学分,只有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才能达到毕业的必要条件.这样一来,在学校就有两个维度的记录衡量学生发展:一个是普通成绩单,另一个是《素质发展和课程学分积分手册》.

木渎实验中学的评价改革,建立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评价,关注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个性特长的评价,实施多主体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倡导学校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方法、评价要求等方面进行全套变革.

“适合的教育”需要指向未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教育无处不在的同时,也让教育迈入公平均衡发展的快车道.到2020年,实现较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已清晰地写入《教育吴中三年行动计划》:

一是推进吴中“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打造智慧生态教育创新平台和移动互联智慧学习平台,加快智慧教育云数据中心和教育城域网建设水平和服务性能.完成吴中智慧教育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普及班级交互式多媒体设备,所有中小学建有录播教室,40%以上的学校配备能采集教与学行为数据的移动学习终端的“未来教室”.

二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STEAM 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积极探索慕课、微课、翻转课堂、BYOD 等新型教学模式试点示范应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中小学“未来教室”试点建设基础上开展智慧课堂建设.全区90%的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并建成20 所智慧课堂示范校,开发完成基于移动物联网的吴中区智慧生态综合实践学习平台.

三、适合的教育:走向以人为本的发展之路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活动,意味着教育必须从“人”出发.“人”不仅仅是教育的出发点,更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倡导“适合的教育”,就是以学生为原点,所有的“ 适合”汇聚于学生,成为适合学生的教育,成为学生自主选择的教育.文艺与科学的结合,正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审美体现,让培养人的过程充满审美感,进而走向审美境界.

1.文化艺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018 年5 月,一批来自于中国香港孙子兵法国际研究中心的客人走进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香山中学,欣赏了学生们的名言诵读、古筝演奏和核雕课程展示,当他们得知香山中学早在2002 年就已成立孙子兵法研究学生社团时,无不交口称赞.

吴中是《孙子兵法》的诞生地和兵法文化的发源地.吴中区教育局根植悠久历史文化,因势利导,广泛开展孙子文化进校园活动,编写了《孙子兵法读本》等地方教材,成立孙子文化研究团队,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孙子兵法》进课堂活动,积极弘扬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成效显著.在吴中区的学校里,像这样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彰显吴文化底蕴的学生社团还有更多.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创建了灵岩文学社、“木中之声”广电社等近50 个社团,其中精品社团25 个,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东山莫厘中学因地制宜,开设茶艺文化课堂,组织学生开展茶艺学习、表演.越溪实验小学的船拳社团社会反响热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也在学校设立“江南船拳文化研究中心”,船拳专题节目在第四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节上获金奖.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吴中教育,艺术之花同样色彩斑斓,馨香远播.胥口中心小学是中国竹笛之王、中国音乐学院知名教授———张维良先生的教学基地,学校的“云端之笛”竹笛社团,连获吴中区“校园文化艺术节”金银奖、苏州市“十佳优秀社团”“ 阳光社团”等殊荣.2017 年12 月,胥口中心小学师生20 余人受邀参加北京“箫笛传天籁”中国竹笛乐团五周年音乐会,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2017 年7 月的一天,苏州保利大剧院座无虚席.由美国亚利桑那童声合唱团和吴中区东湖小学吴郡少儿合唱团同台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观众感叹:吴中校园合唱团能代表中国与世界顶级合唱团合作,真了不起!这是对东湖小学合唱团的由衷赞誉,也是对吴中特色文化教育的充分肯定.

时隔三个月,在日本啦啦操世界公开赛赛场上,石湖中学的啦啦操队员们,凭借出色的舞台表现力、技术高难度以及音乐与动作的融合力,摘取了集体花球、集体街舞项目团体特等奖.啦啦操社团成立仅一年时间,就先后获得全国啦啦操冠军赛两金一银的佳绩.

2.科技创新,着眼学生未来发展.

挖掘地域特色,立足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只是吴中区各学校特色办学的一个侧面.吴中区学校与时俱进,着眼当代最新科技,大力推广学生科技社团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创新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则是学校特色办学的另一个侧面.

碧波实验小学的机器人代表队自2003年参加“亚太地区国际青少年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以来,已经摘取了VEX-1Q 机器人创意项目的“十三连冠”.取得这样的成绩和学校对科技教育的重视是分不开的.作为江苏省首批“十二五”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碧波实小构建了“非常‘6+1’”创新平台,要求学生每人每年至少读1 本科技类书籍,写1 篇相关的读后感,到小学毕业时确保每人至少读6 本科技类图书,同时要求在小学六年的学习活动中,每人掌握1 项科技才能,如在科技类小发明、小实验、小论文、航海模型、航空模型等方面.学校在追求知识科技创新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信和风采.

近两年来,吴中区中小学校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获得青少年创新成果奖8 项,一等奖6 个,其他奖项若干.碧波实验小学、长桥中心小学获评江苏省“十三五”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迎春中学、江苏省外国语学校、宝带实验小学、长桥中心小学获评苏州市“十三五”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碧波实验小学、木渎中心小学获评江苏省STEM 教育试点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如此,职业学校的学生同样佳绩频传:2018 年6 月,吴中中等专业学校的三位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装调与运维项目中,夺得国赛金牌,这是该校继2017 年获得该项目国赛首金后,夺得的第二枚金牌.

追寻“适合的教育”,是指向“教育吴中”品牌建设的创新举措,也是推进吴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动作为.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尝试实践,不断用行动来诠释对教育本源和本质的认知,突围教育现实的真实困境,探寻教育发展的可行路径.唯有如此,最美教育的现实模样才会愈加清晰可见.

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教育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