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不同语体中的似乎表否定现象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现象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不同语体中的似乎表否定现象

摘 要:本文主要基于实际语料的整理统计结果,探讨不同语体中“似乎”表否定现象的存在情况、存在条件以及差别特征.

关键词:不同语体;似乎;否定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180-02

一、问题的提出

“似乎”可以表示一种具有肯定意味的推测,但也存在否定性表达,即似乎看起来是如此,但实际上是另外一种情况,这时的“似乎”不能去掉,否则语句的意义将发生变化.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了“似乎”这两种不同的表达,如小芳(2011),李小军(2015),张芮(2016)等.

在上述研究中,“似乎”一般与“好像、仿佛”等归为一类,多是宏观上对语气副词的分类讨论,围绕“似乎”表否定的个案研究尚显不足.其中也有宗守云(2002)注意到了“似乎”在科技语体中的否定用法,较为系统直观地提出了科技语体中“似乎”一词的表肯定和否定义的问题,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做了探讨.这些已有研究为我们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启发,我们开始思考,除了科技语体之外,其他语体中是否存在“似乎”表否定的情况?如果有,是哪些语体?这些语体中的“似乎”是在什么条件下表否定?不同语体中的“似乎”表否定有什么差别特征?基于这些思考,我们考察了不同语体中的“似乎”表否定用法,试图对以上几个问题加以探讨.

二、不同语体中的“似乎”表否定现象考察

一般说来,不同的语体往往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袁晖、李熙宗(2005)根据语体构成要素的不同,将现代汉语语体分为谈话语体、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新闻语体、文艺语体和融合语体六个大类.

基于这样的分类,我们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分语体进行检索,其中谈话语体中包含“似乎”一词的语料共有100例,科技语体799例,新闻语体8288例,文艺语体9140例[1].为保持四种语体语例数量的相对一致,我们对新闻语体和文艺语体语料进行随机抽样,各抽取1000条语例分析,其中不同语体中 “似乎”表否定的语例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除科技语体之外,其他语体中也存在“似乎”表否定的现象.而且还有一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宗守云在探讨科技语体中的“似乎”表肯定和否定现象时提到,在文艺语体中,“似乎”不表示结论,因此就不存在肯定和否定的问题.在他看来, 文艺语体中不存在“似乎”表肯定和否定的划分,但是我们通过语料整理,发现了如下一些例子:

1)有人说,思想是一件事,文字又是一件事,学英文的人何必要读与现代新思潮有关系的书呢?这话似乎有理,其实不然.(胡适《归国杂感》)

2)渡厄等三僧越听越是心惊,这些事情似乎件件匪夷所思,但事事入情入理,无不若合符节.(金庸《倚天屠龙记》)

例1)说“这话似乎有理”,实则否定这一观点;例2)也是在否定“(事情)匪夷所思”.以上例句都属于文艺语体,而且很明显地带有否定意味.并且从表1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文艺语体中的“似乎”表否定语例和其他语体比起来并不多,但确实存在这样的例子.至于宗守云说的表示结论不结论的问题,我们认为,不管是什么语体,只要作者要表示的意思是“表面是看起来如何,实际上并非如此”,其中不仅包括对结论的否定,也包括对之前所述情况、观点的否定,那么就可以用“似乎”来表示其中的否定意味.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似乎”是不是表否定呢?即“似乎”表否定的标志或者条件是什么?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

三、不同语体中的“似乎”表否定条件考察

在例1)2)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判断出“似乎”表示的是否定意思,其主要原因就是例子中有很明显的诸如“其实”、“但”这样表转折意味的词语标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词语,这些词语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转折性连词如“但、但是、然而、可是、却”等,一类是转折性副词如“其实、实则、事实上、实际上”等,如:

3)战争和旅游,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然而,阿拉曼作为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新开辟的旅游点,却实在是得益于那场“阿拉曼战役”.(1993年人民日报)

4)綦连安说,从表面上看,黄河似乎很平静,实际上则孕育着危险.(1996年人民日报)

也有转折性连词和副词连用的情况,如:

5)还有太常、光禄等“九寺”以及国子、将作等“五监”.它们表面上似乎相当于秦汉的九卿,但实际上由于朝廷大政都归于三省六部了.(《中国古代文化史》)

6)表面上看,似乎荀子低估了人,可是实际上恰好相反.(《中国哲学简史》)

上面出现的转折性连词和转折性副词都可以视作显性的否定标记,即可以直观地从篇章上看出表否定意味,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说话人不需要借助这些显性的否定标记来表示否定意味.这一点,李小军(2015)在讨论“好像、似乎、仿佛”表预设否定时的话语特征时已经注意到,如:

7)地球自转轴的轴线的北端直指北极星附近,所以从地球上看去,北极星似乎始终不动,其他星星都绕着它在转动.(《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8)“拉闸限电”,这个似乎已经远离中国人生活的词语,最近又频频出现.(新华社2003年3月份新闻报道)

例7)、8)中上下文都没有表转折意味的连词或者副词,但仍然可以构成否定表达,那为什么不借助转折性词语我们仍然可以判断一个句子中的“似乎”是表否定呢?李小军(2015)认为原因在于,没有显性否定标记这样的例子如果理解为肯定性表达,则违反一般的常理或常识.除此之外,我们认为,判定一个没有明显否定标记的“似乎”语例是否表否定,还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看.如例7)这样的例子我们通过常识很容易判断出来是暗含否定的意思,因为北极星作为宇宙中的一个星球,不可能是始终不动的,而例8)则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协助判断,例8)中的最后一句话就很明显了表示出了“拉闸限电”并没有远离中国人的生活,因为最近又频频出现.

以上我们讨论了“似乎”表否定的两种条件,通过语料整理,我们发现不同语体中均存在这样的语例,我们对不同语体中的“似乎”表否定的条件进行统计如下:

总体看来,有转折性词语标记的“似乎”否定句占大多数,但谈话语体稍有例外,似乎是无否定标记的数量较多,但数量差异其实并不大,再者由于总的谈话语体中“似乎”表否定语例数量较少,样本容量较小,不具有非常客观的普遍性,具体其分布情况如何,还有待更详细的考察.

四、不同语体中的“似乎”表否定差别特征

通过上面两个表格的分析并结合具体的语例,我们发现 “似乎”表否定现象存在于不同语体中,那么不同语体中的“似乎”表否定现象又有什么差别特征呢?

就“似乎”表否定现象而言,无论是总的语例占比(表1),还是转折标记占比(表2),科技语体和新闻语体的占比数量往往都高于谈话语体和文艺语体.这和不同语体的语体特征有关,也和“似乎”表否定的功能有关.

就语言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而言,我们大致可以将谈话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新闻语体分为两大类,其中科技语体和新闻语体为一类,文艺语体和谈话语体[2]为一类.前一类的语言使用不像后一类那样自由,语言为事实服务,具有一定准确性、真实性;而文艺语体多是作者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语言为创作服务,具有较强的虚拟性;谈话语体多是对话,语言使用也较为随意自由.而“似乎”具有弱化语言的绝对性、增强语言委婉型的功能(宗守云2002),在科技语篇和新闻语篇中,为了使语言表述更加准确,同时也可能是为了避免出错,往往需要借助“似乎”这样的词来进行缓和. 这也是“似乎”表否定的主要功能.

此外,在科技语体和新闻语体中,为了实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往往需要借助显著的否定标记来实现“似乎”表否定,听话者可以一下子就明白说话人话语中的真实意思,而不是像文学作品或谈话那样,听话者需要去猜测、想象或者借助语境来理解说话人的意思.这也是科技语体和新闻语体中显性否定标记的使用频率高于文艺语体和谈话语体的原因.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讨论了“似乎”表否定现象在不同语体中的存在情况、存在条件及不同语体的差别特征.“似乎”表否定普遍存在于谈话语体、文艺语体、新闻语体和科技语体中,其存在条件主要有两种,一是有显性的否定标记,其中包括转折性连词和转折性副词标记;一是没有显性的否定标记,需要借助常识、常理或上下文语境来进行否定义的判断理解.在四种语体中,为了实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弱化结论(观点)的绝对性和增加评价的委婉性,科技语体和新闻语体使用“似乎”表否定的频率要高于文艺语体和谈话语体.

注释:

[1]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检索语料时,选择标准主要是根据语料库“选择范围”的限定,并结合袁晖、李熙宗对语体的划分标准来确定语例所属语体,通过检索并没有发现公文语体和融合语体语料,故此处只列举出其他四种语体语例.其中谈话语体语料主要来源是语料库中的口语语料;科技语体语料来源主要是语料库中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著作和语言学论文语料;新闻语体语料来源主要是语料库中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语料;文艺语体语料来源主要是文学、戏剧作品语料.后文所用语例均来自以上四种语体.

[2]本文的科技语体语料来源主要是语料库中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著作和语言学论文语料;新闻语体语料来源主要是语料库中报刊语料中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语料;文艺语体语料来源主要是文学作品(小说、散文)、戏剧作品语料.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现代汉语虚词释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胡静书.汉语揣测副词发展史简述[J].文教资料,2010(1).

[3]李小军.相似、比拟、推测否定——好像、似乎与仿佛的多维分析[J].汉语学习,2015,(2).

[4]史金生.现代汉语副词连用顺序与同现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万小芳.不确定性推测类副词共时、历时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11.

[6]王冬梅、赵志强.副词“似乎”的语义、语法分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2)

[7]王芳.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组语气副词的对比探究——“好像”“仿佛”与“似乎”[D].湖南师范大学,2012.

[8]吕勇兵、吕晓燕.试论副词好像、仿佛与似乎[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9]张芮.好像类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0]宗守云.浅论科技语体中的“似乎VP句”[J].中国语文,2002(1).

现象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现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现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社会现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