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与创伤骨科致残患者应激性心理状况评估与应略类论文范本

该文是关于创伤骨科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创伤骨科致残患者应激性心理状况评估与应略

周运彩 夏翠兰 白小娜 陆淑仙

摘 要目的:探讨创伤骨科致残患者应激性心理状况及应对策略.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创伤骨科致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等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激性心理状况变化.结果:创伤骨科致残患者均存在应激性心理状况,不同致残程度、不同社会支持程度患者SCL-90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等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伤骨科致残患者均存在不良应激性心理反应,且与致残程度、社会支持程度明显相关,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创伤性骨科致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创伤致残;应激;心理状态;干预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7.03.05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生物-心理-社会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越来越得到大家认同,临床工作中逐渐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护理.骨科患者因严重创伤,容易造成躯体生理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骨科创伤致残有很强的突发性,患者往往心理应激反应强烈,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2].此外,骨科创伤患者住院时间长,多数需采用手术治疗,功能恢复慢,而且需多次治疗方可痊愈;患者的恐惧、焦虑、担忧等负性心理情绪常常超过其他科患者[3].探讨创伤骨科致残患者应激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应激反应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创伤骨科致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9例,女21例.年龄21~66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0例,高处坠落伤13例,机器挤压伤7例.致残类型:手指缺如17例,功能障碍21例,下肢截肢2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4]中创伤骨科致残相关诊断标准.(2)意识清楚者.(3)年龄21~66岁.排除意识不清楚、不配合调查者.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1~66岁,平均(49.54&plun;5.27)岁;病因: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7例,机器挤压伤3例;部位:手指缺如8例,功能障碍11例,下肢截肢1例.观察组中男9例,女11例;年龄24~63岁,平均(48.82&plun;5.36)岁;病因: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6例,机器挤压伤4例;部位:手指缺如9例,功能障碍10例,下肢截肢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残原因、部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应激释放、放松训练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根据应激性心理状况调查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稳定患者情绪,建立护患信任

关系.大多数创伤致残患者及家属很难接受突然致残这一事实,这时护士首先要稳定患者和家属情绪,在交谈中关心、爱护他们, 尽快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这样患者才能将压抑的心理问题倾诉给护士,由于护患之间相互信任感,患者也易于接受护士的心理干预,使护理效果达到预期值.(2)针对患者不同心理应激予以有针对性的疏导与支持.随着伤残程度的加重,患者心理应激障碍的严重程度亦存在明显差异.①创伤发生后患者常出现惊慌、逃避、抑郁、退化、焦虑、恐惧等一系列行为,表现出发呆、反应迟钝、记忆丧失、表情呆滞等, 甚至引发情感性昏迷、休克.对症状较轻者,可予以心理疏导、Beck认知疗法等心理干预.早期多鼓励患者宣泄不良情绪,向其婉言说明焦虑、抑郁、恐惧等对身心健康会造成不良影响,安慰并引导患者面对现实, 正视现实,学会坚强,鼓励其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及行为解决,护士对患者的进步予以积极地肯定、鼓励.②对于行为盲目冲动、情绪激烈、有自杀倾向的患者,首先应使其镇静, 同时向患者讲述减轻心理应激、放松身体的方法,引导其转移悲伤注意力, 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预防意外发生.③多数患者难以面对骨科创伤所致残疾, 甚至出现怨恨、敌意、自杀、崩溃和愤怒等情绪.而心理干预越早,引发不良认知及行为的可能性越小,因此,骨科创伤发生后前几天是整个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期, 护士应及早予以心理救助,帮助患者面对和接受现实,摆脱痛苦.(3)睡眠护理.对睡眠紊乱患者,护士应配合医师找出导致患者睡眠紊乱的客观因素并积极处理,减轻由疾病引发的睡眠障碍;有计划地安排护理活动,指导患者促进睡眠;保持病房环境卫生,创造有利于睡眠的病房环境,护理活动尽可能满足患者入睡习惯, 减少对患者睡眠干扰;必要时遵医嘱采用镇静催眠药予以干预.(4)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支持.人在逆境中尤其渴望亲人的关怀,别人的理解,因此,护士要尽量和患者家属、朋友、领导等有关人员沟通, 尽可能的满足患者需求,使其感受到家庭及朋友的关心爱护,社会的支持理解,知道自己仍有可信赖的人照顾、爱护,抵消疾病的消极影响,增强患者自尊自爱、坚强勇敢的可贵精神,走出因身体残障而产生的社交孤独感,逐渐调整恢复到正常心态.

1.3调查工具采用SCL-90量表[5]评估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应激性心理状况变化,SCL-90量表中90个问题涉及对躯体化、强迫、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抑郁、偏执、焦虑、敌对、恐怖等9个因子,其中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分别以1~5分表示.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重.同时通过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评估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检验水准α等于0.05.

2结果

2.1创伤骨科致残患者SCL-90评分不同致残程度、不同社会支持程度患者SCL-90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创伤骨科伤残对个体而言具有不可预测性、发病急骤等特点,患者致残后往往难于接受现实,对情绪的刺激波动大.在骨折创伤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中,焦虑与抑郁负性情绪是最常见的应激性反应.在美国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中抑郁负性情绪的发病率为32%[6].有研究[7]对下肢骨折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发现一半以上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魏有红等[8]对160例手外伤致残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发现手外伤致残患者存在明显的不良心理状态.陈坤峰[9]通过对41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其发病后半年内步行功能、大关节ROM和ADL能力与负性情绪存在密切相关性,同时抑郁、焦虑、躯体化、偏执等负性情绪都是影响前者功能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负性情绪对骨折创伤后患者的疗效、预后均有着重要影响;同时破坏个体身心平衡,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10-11].如不能及时改善,就会形成心理-疾病恶性循环,影响功能的恢复.

本文调查研究中,40例创伤骨科致残患者躯体化、强迫等心理状况评分均相对较高,说明在创伤致残患者中存在严重的不良心理应况,有研究显示创伤后随着伤残程度的加重,患者心理应激障碍反应也随之加重;在经历潜在伤性事件后大约有25%的患者会出现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且其发生率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12].进一步分析不同人口特征患者应激性心理状况发生不同,随着ISS的加重,患者SCL-90量表评分亦明显增加,说明不同的创伤程度对心理应激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针对不同创伤程度患者,采用倾听、鼓励、支持等方式, 深入患者内心世界,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面对残缺的勇气.通过具体的、量化的心理干预与支持,有效缓解其抑郁、焦虑情绪,改善睡眠紊乱,尽快让患者宣泄创伤所致负面情绪,并对潜在应激性心理问题做出预防,对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3].

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获得精神上支持与安慰,即在社会中获得他人的尊重、理解以及同情的主观体验,能减轻应激反应,能提高创伤患者的心理应付能力,对精神紧张起到“缓冲垫”保护效果.通过发挥家庭、亲友以及社会的支持,有力地缓冲患者情绪障碍,增强其面对现实及疾病的勇气,国内外学者也有类似的文献报道[14-15].

本研究结果表明,外伤骨科致残患者均存在不良应激性心理反应,且与创伤严重程度、社会支持程度明显相关,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应激性心理状态.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在评估创伤骨科患者应激性心理状况时,人口学指标相对较少,且干预策略还未完全做到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量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Lee CH,Choi CH,Yoon SY,et al.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orthopaedic trauma:a study in patients with extremity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2015,29(6):198-202.

[2]方彩琼,沈惠玲,覃秋旺.断肢(指) 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程度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8):1189-1191.

[3]Prashanth NT,Raghuveer HP,Kumar D,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xiety,depression and change in sexual functioning of patients with facial injuries and patients with extremity injuries[J].J Contemp Dent Pract,2015,16(11):884-892.

[4]夏文涛.《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总体原则的把握与理解[J].法医学杂志,2016,32(3):211-214.

[5]谢华,戴海崎.SCL-90量表评价[J].精神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2):156-159.

[6]Jones JM,Williams WH,Jetten J,et al.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social group membership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after traumatic injury[J].Br J Health Psychol,2012,17(4):798-811.

[7]Cremeans-Smith JK,Contrera K,Speering L,et al.Using established predictor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to explain variations in recovery outcomes among orthopedic patients[J].J Health Psychol,2015,20(10):1296-1304.

[8]魏有红,夏翠兰,周运彩,等.手外伤致残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9):1426-1427.

[9]陈坤峰.负性情绪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9):3982-3983.

[10]吕卫新,李春红,孙红华,等.骨科门诊护理工作特征及护患沟通的技巧[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2):112-115.

[11]季建红.全程护理对外科手术病人心理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11):993-995.

[12]Vranceanu AM,Hageman M,Strooker J,et al.A preliminary RCT of a mind body skills based intervention addressing mood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orthopaedic trauma[J].Injury,2015,46(4):552-557.

[13]郭元,李佳.心理干预应用于创伤致残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估[J].重庆医学,2011,40(4):411-413.

[14]戴文杰,陈龙,谭红专,等.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洪灾创伤后应激障碍慢性化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214-217.

[15]Maselesele VM,Idemudia ES.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mongst orthopaedic patients[J].Curationis,2013,36(1):1-7.

(收稿日期:2016-10-11)

(本文编辑崔兰英)

创伤骨科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创伤骨科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创伤骨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骨科护理杂志

3、临床骨科杂志

4、创伤外科杂志

5、骨科论文

6、骨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