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类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跟涓流沉浸温润高品基于水文化的浸润式品格教育记事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水文化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涓流沉浸温润高品基于水文化的浸润式品格教育记事

【摘 要】学生品格培养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浸润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让学生在沉浸、渗透、濡染、涵养到润泽的过程,不断觉察、注意、认同、信奉到性格化,由外而内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关键词】品格教育;浸润式;教育情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3-0024-04

【作者简介】1.封海波,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南京,210019)副校长,一级教师;2.方剑萍,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南京,210019)教师,二级教师;3.徐继伟,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南京,210019)教师,一级教师.

水,润泽万物,或一泻千里,或止水游丝,或静水流深,或跌宕起伏.水文化的基因,流淌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里,浸润出了中国人的品格:仁(关爱)、勇(责任)、智(创造).这种品格与当下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理念若合一契.

  走进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迎面矗立着一座古朴的钟楼,它标志着现在,蕴涵着过去,指示着未来.钟楼的一边,以校训“博物明理,厚德思远”命名的五幢教学大楼、体育馆和体育运动场,彰显一派教育的现代气象.钟楼的另一边是一湾浅浅的“星河”,螺丝桥、维新桥凌波跨越,上关亭翼然屹立,柳岸码头临水横陈,江汉艺术馆河旁静卧,水杉银杏映带左右,繁花怪石错落其间,呈现出一派古典园林的气息.“上关揽江汉汇笔底波澜,星河映日月照心中河山”“俯仰上关蕴泥土情怀,徜徉星河育种子精神”两副对联,概括了学校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构成浸润式德育课程的基本色调:培养种子精神、泥土情怀,培育具有关爱、责任、创造品质的现代公民.从写字、说话、唱歌(品画)、行礼、做人入手,借助书法的美感、经典诵读的韵律、歌曲演唱的(品赏国画的意境)、中国礼仪的内涵和知行合一的价值追求,共同指向初中学生品格的提升.

  一、翰墨凝辉浸润“种子精神”

  午休时间,教室门被轻轻推开,陈校长朝方剑萍老师招了招手.

  “方老师,午休铃早已打过了,其他班的学生都在午休了,就你们(2)班灯还亮着,孩子们在干啥呢?”

  “孩子们在练字啊!”

  “哦.练字是好事情,但天天练字会不会耽误休息,影响孩子们下午上课啊?”

  “陈校长,我们只练10分钟,让大家把心静下来,睡前缓冲一下.”

  一年后,校长办公室.

  “方老师,你们班练字的结果可喜啊!我们以后就把每天午休的前10分钟设为练字时间,把你们班的这个方法向全校推广!”

  现在,每天中午练字10分钟已经成为上新河初中全校学生午间的常态.我们发现,坚持练字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而且能让学生静心凝神.

  彬彬最初练字时总是心浮气躁,不停地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变换姿势.午休时,他也不安分,一会趴着、一会仰着.于是,老师对他提出明确的要求:一笔一画横平竖直,保持端正坐姿.一开始,彬彬总需要老师时时提醒,后来,他逐渐形成了习惯,能够老老实实坐在位置上把字一个一个写到位.午休时,他也能静下心来,趴在抱枕上安安稳稳地睡一觉.

  每日练字十分钟,它既不是一个创举,也算不上是一种智慧,我们只是将书法教学归于日常,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踏踏实实地把字一笔一画写到位.教师多一分重视,学生自然多一分重视,学校多一分信任,教师自然多一分尽心.从写字到书法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身正字端”到“心正字正”,再到“风格形成”是我们的目标.从写字到书法,既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制力,形成正直的品格.

  二、诗意书香沉浸“水韵年华”

  又是一年朗诵节,又是一段可以“肆意读书”的好时光.

  “我觉得我们也可以试试!《朗读者》节目里不是也说了吗,朗读属于每一个人!”一个略显激动的声音响起.说话的正是“三姐妹”中的陈欣,向来胆大的她听说这次学校的“朗诵节”是先进行海选,更是跃跃欲试了.她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另两位.鲁雨桐和邹梦语被她说得有点心动了.陈欣继续说:“读书是用心,朗诵不仅要用心,更要用声音演绎,更加有挑战性呢!”这番话说得其他两人心思也活泛起来.“是啊!老师说过,朗诵是更高层次的读书,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朗诵水平,更能促进我们真正的读书呢!”“行!那就试试!”柳岸码头旁,对着盈盈的一池秋水,“用朗诵突破自己”这一小小的种子在她们仨心里就这么萌发了.

  这一届朗诵节主题为“水韵年华”,因此三姐妹围绕着“水”的主题纷纷行动起来.

  “姐妹们,这一周我读了不少有关水的诗文,突然发现,水真不愧为世间最包容万象的事物,简单的水可以寄托太多的情感了.比如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最难忘的水;‘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是最无奈的水;‘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则是最思念的水.水真是太有内涵了!”一见面,陈欣就迫不及待地说着自己的阅读感受.

  “是的是的!你们听我的这首,我选的是《蒹葭》,试想一下:在一个深秋的清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茫茫芦苇丛,多有意境啊!我觉得读完,我自己都沉浸在这种情境中了呢!”邹梦语陶醉地说,看得出来,她被这首诗打动了.

  三姐妹凑在一起,充满感情地诵读起来.码头前的一池秋水映照着三个姑娘青春的脸庞,还有她们沉醉的模样……在老师的指导下,三姐妹更深入地体会到朗诵的魅力,她们懂得了朗诵不仅是“读懂书本”“读出感情”,更是用自己的声音“读出感悟”.最终,她们凭借精彩的表现在第二届“水韵年华”朗诵节比赛中获得了团体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并顺利加入了学校朗诵团.

  “最是书香能致远”,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道德修养渗透在古诗文中,将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民族精神的感召、优秀传统文化的濡染必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丰厚他们的文化底蕴.每一年银杏叶飘落、诗情画意的深秋时节,学校的朗诵节就拉开了序幕,学校请来专业朗诵人士指导,让学生领略朗诵的魅力,唤醒他们对读书的热爱.每到这个时节,柳岸码头边、江汉会馆旁,都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徜徉在诵读的海洋中.他们在朗诵中歌颂自然、赞美青春、感恩父母、畅想未来.中国经典美文的优美意境,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文字之美的领悟力和表达力,还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觉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爱上文学,在浮躁喧嚣的时代里,静下心来领略文学之美、艺术之妙.有了诗意书香的浸润,学生们一定会有更精彩的“水韵年华”.

  三、和谐韵律渗透“阳光雨露”

  教师,不仅需要懂得教育理论,还需要有实践的智慧.

  “你竟然敢动我的头,看我不揍你……”还没开始上课,耳边就想起了极不和谐的吼叫声,只见两个男生斗鸡似的,嘴里不停地骂着脏话.大家几经劝阻,终于分开了两位怒目而视的学生.

  我没有马上处理两个人的纠纷,而是决定临时改变这节音乐课的教学计划,并马上在网上搜索到《感恩的心》和《让世界充满爱》两首歌曲的歌谱及音乐.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范唱、学生朗诵歌词、演唱歌曲、设计简单的手语动作等活动来表现对亲人、朋友的感恩之心.动人的旋律打开了学生的心扉,再看那两位男生,也怒气全消,我觉得学生已经在音乐中感受到了那份美好和纯净.下课后,我找到两位男生,询问为何事打架?两个人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没什么,我们和好了!”

  每个人内心都向往快乐、善良、优雅、崇高,这正是传统音乐的基本价值取向.我们相信,音乐一定能唤起人们心中美好的情感,拓展思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也说过:“音乐是源于心灵的智慧和善良,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并起着美化心灵的作用.”以歌声传承真善美,让审美浸润人生,音乐的力量不可限量!学校音乐组的老师们充分发挥“音乐育人”的力量,大家精选旋律优美、内容积极向上、歌词感人且接近学生心理的歌曲,设计贴切歌曲、简单易学的律动,引领着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作音乐.同时,将此理念辐射到学校的社团及合唱团中,通过班级、学校、社会舞台传递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感受着音乐带来的真善美.我们以音乐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育中重视渗透品格教育,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审美的自觉,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妙笔丹青濡染“气韵情操”

  “谢谢李老师,给孩子这么好的机会欣赏中国画,特别是有专业老师讲解,和平时我们家长带孩子看画展的效果就是不一样.”

  “我家孩子现在更喜欢画画了,画得有模有样的!谢谢老师!”

  “孩子看了画展之后,特别开心.谢谢老师给孩子这么多欣赏美术作品的机会!”

  看着微信群里家长们一条条感谢留言,老师们心里一阵阵欣慰和感动.是啊,一次次品画活动让学生们欣赏美、感受美,老师也感到非常欣慰!品美活动在学生心里荡出了美丽的波纹.学校教师经常带学生到美术展厅欣赏作品,让他们直接与优秀的美术作品面对面,学生们在艺术的氛围中接受熏陶,增长见识,既提升了个人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力,又为其创造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学生们在美术展馆参观欣赏时,感叹不已:“老师,我以前觉得山水画都差不多,您上次给我们讲了一些技法上的区别.现在真正看现场才发现,您讲的中国山水画里一些皴法,在各种山水画里还是有区别的.”“这幅山水画的留白给人意境深远的感觉,真是让人回味呢.”“以前美术书上的作品太小看不清落款,今天发现画家们的字都好美,我也想练一手好字.”“我喜欢这幅书法作品,行书写得美极了,真有行云流水的感觉.”细水长流,润物无声,在高雅艺术氛围中的品画活动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相信在今后的时光中,他们定会将正确的审美观融入生活中.

  五、礼仪值周涵泳“文明八礼”

  这周轮到初一(3)班礼仪值周,学生们既兴奋又紧张,因为他们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升旗仪式.早晨7:15分,零下7度,刀子似的冷风一个劲地往大家的衣服里面钻.

  “人来齐了吗?”

  “还差一个M,他家离学校很远的.”

  嘀嗒,嘀嗒,感觉时间好长啊!1分钟之后,一路狂奔、不停喘息的M来了,大家会心一笑.每个人面带微笑,佩戴好自己的文明礼仪岗勋章,相互整理了一下校服.主持人、升旗手、护旗手、护旗方阵和国歌领唱小组,全部到位!学生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地站立着,今天他们代表自己,也代表自己班级,更代表着中华好少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伴随着学生高昂的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也深深扎根.

  礼仪值周的班级不仅要负责升旗仪式,还要负责校内巡查,进行适度保洁(自行携带工具),发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等不文明现象及时进行制止.学校一周礼仪活动包括:升旗仪式、领唱国歌、文明礼仪检查、文明就餐示范等,并根据班级值周的表现,评选礼仪“星河奖”“星海奖”和“星汉奖”,学生在礼仪的学习、实践、展示过程中,养成“知礼、明礼、善礼”的品格.学校还将建设礼仪长廊,介绍古今礼仪和礼仪故事,同时组织专家编写《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八礼四仪”践行手册》,强化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八大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并利用青春仪式、建队仪式等重要活动落实学生的礼仪规范,让学生在持续的礼仪活动中,感知中华礼仪文明,在反复实践中把礼仪内化为自己的个性品格,从而实现礼仪的内化.

  六、实践活动润泽“知行合一”

  从陶行知博物馆一楼大厅的雕像中,我仿佛看出他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或许他也曾梦想过在学途上有一番大作为,可面对祖国当时的处境,他放下了一切,回到家乡教书育人.在祖国与个人之间,他选择了祖国,他将国之梦当作自己的梦,将国之耻当作自己之耻,将国之未来当作自己的未来.在塑像前,我也默默立下了自己的志向.

  ——初一(1)王雅婷

  在我看来,陶行知的“行”主要表现在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实践尝试和改革中国的教育.陶行知对祖国、对人民深切的爱,表现在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人民教育事业,他一生最大愿望是使知识变成空气,人人得到呼吸,知识变成甘霖,处处得到润泽,知识变成太阳,照耀着广大群众向前向上.他把知识比喻成教育上的“空气、甘霖、太阳”,体现了他思想上宽广博大的爱.看来,对于行知路,我还要多走,两天的行程就能如此开化我的心灵,可见其思想之深邃.希望同学们在行知的路上,更好地丰己知,实己行.

  ——初二(7)班时岱

  这是学生们的研学旅行日记,日记中表现出的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爱,对前人道德的认同和崇拜以及立志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直观地学习,学习知识、触摸文化,锻炼独立、自信、乐观、合作的品质,培养全面健康的人格.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学会思维辨析,实践后通过总结提炼出知识,再经过下一轮实践形成新的“内在的能力”,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力.

  研学旅行课程的意义在于建立了人与真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尝试;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学会交流和分享;建立了人与自我的关系,让他们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在体验中积极自我反思.研学旅行,在历史环境、人物故事和实践体验的润泽下,学生精神上被洗礼,并逐渐成为他们性格化的东西.

  总之,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的浸润式品格教育既是学生品格提升的内容,又是品格提升的方法;既是从沉浸、渗透、濡染、涵养到润泽,又是从觉察、注意、认同、信奉到性格化由外而内不断提升的过程,它将学习生活与德育实践紧密融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水文化论文范文结:

适合水文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水文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2、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