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文化相关论文例文 跟简述韩国人对《沈清传》孝文化的认识冲突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孝文化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简述韩国人对《沈清传》孝文化的认识冲突

简述韩国人对《沈清传》“孝”文化的认识冲突

李雪东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 要 孝道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韩国推崇的思想,本文从韩国古典小说《沈清传》出发,陈述故事的梗概,并从各个领域深入分析韩国人对“孝”文华的认识冲突.

关键词 孝;《沈清传》;文华冲突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8)01-96-01

韩国古典小说《沈清传》与《兴夫传》、《》是朝鲜半岛出名的三大古典小说.他不仅在朝鲜半岛,乃至中国的朝鲜族和世界各地的朝鲜人和韩国人都知晓的名著.作者不详.约成书于18世纪.成书之前,故事已在民间长期流传.

《沈清传》的故事梗概为:一位名叫沈学圭的盲人,家住黄州桃花洞.两班(古代高丽和朝鲜的世族阶级)之后,家道逐渐没落,沈学圭年过四十才得一女取名沈清,出生七天后母亲不幸去世,沈学圭只得抱着沈清走乡串街讨饭度日.及至沈清六岁,拉着父亲的手四处乞讨,乃至11岁时沈清可以独自出门讨饭来赡养父亲,父女二人相依为命.一次傍晚,沈清出门要饭未归,父亲沈学圭担心便出门迎接,却不慎跌入水中.恰逢梦云寺的化缘僧将其救起,然后告诉他说:“若你能向寺院施三百石米,赤诚祈祷,眼睛便可复明.”沈学圭听信僧人的话,当即在化缘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回家后才想起自己困窘,十分懊悔.沈清回家看到父亲面色忧愁,且得知了事情缘由,便先宽慰父亲,自己暗自思考如何解决.第二天,沈清听说南京商船经过此地需要祭奠大海,便毅然决然地卖身换取三百石米,与父辞别后投身于大海.沈清的孝感动天上的玉皇大帝,命令龙王接沈清去龙宫,且在此沈清见到了自己的母亲.恰逢皇后驾崩,悲痛不已的皇帝在御花园见到了被包在莲花里送来的沈清,并册封其为皇后.

沈清请求皇帝为其寻父,特此设宴款待盲人,沈清大声呼喊出现在宴席上的父亲,沈学圭两眼挣扎着睁开,看到了自己的女儿,自此父女团圆.

沈清故事产生于李氏朝鲜末期不是偶然的,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18世纪的朝鲜,手工业崭露头角,商业活动和贸易频繁,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经济的解体和阶级的分化,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激化,两班阶层的部分贵族趋于没落.

在思想领域,极力提倡研究现实问题,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在文学上反对盲目仿古和反对形式主义的实学派思想崭露头角.这种社会思想基础上出现的,基于平民文学的《沈清传》表达了劳苦民众想要摆脱封建束搏的强烈愿望.

关于《沈清传》中的“孝道”问题,当前韩国文学界存在与过去传统认识相驳的争论.

对沈清“孝道”表示赞成的认为:谁也无法否定作为孝女的沈清的行为;沈清的行为是最高贵的和纯粹的自我牺牲精神;沈清只是为了父亲复明而做出的不索取代价的,没有其他图谋的真诚的行为;是世界上最利他的楷模;塑造的是最完美的爱;其价值超越了佛经和圣经只爱;她指明了人们如何渡过有价值的人生;决不能用利己的尺度评价沈清的行为.

否定沈清“孝道”的则认为:沈清是父亲的阿凡达(虚拟形象),没有实体的阿凡达是空虚和虚拟的东西,也就是说为了父亲抛弃自己应该享受的人生是没有实体的虚拟人生;父亲就是父亲,沈清就是沈清,他们都有各自的人生;违背生存的原则而为了别人献出生命的行为决不能称为正当的行为,因为每个人都有为了自己享受人生的权利.

深受儒家三纲五常孝道观念影响和从中国接受佛教思想的朝鲜半岛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沈清的孝道行为成为楷模是很自然的和毋庸置疑的.但是到了现代,特别是在生产力相对较发达的韩国在新的价值观和崇尚实现自我的利己主义观念的推崇在儒家看来是至极的孝评价为愚孝是可以理解的,且在社会上存在一定的认同空间.

《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孟子也说:“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故此,沈清为父亲的复明义无反顾地献出年轻的生命尽孝道是无可厚非的.虽然她是封建势力压迫下的牺牲品,但也说明别无选择背后的无奈.

《沈清传》也受中国小说花好月圆理想化的影响,最终沈清被玉皇大帝所救,不仅当了皇后,还设百日乞丐宴席,招待全国的流浪者和乞丐,最终沈清与父亲团聚,父亲眼睛也复明.这种完美的结局反映出下层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折射出当时人们对佛教盲目迷信的失落感,同时对更灵验的神灵的期盼和期待被救赎及美好生活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张德顺.韩国文学史[M].同和文化社,1995.

[2]梁柱东.古歌研究[M].博文出版社,1954.

孝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孝文化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孝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2、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