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教育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跟学校教育的优势去哪儿了?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校教育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学校教育的优势去哪儿了?

摘 要学校教育在培养人上有着其自身优势和特点,但当前这一优势并未发挥出来,其在人的培养上陷溺于诸如分数、名利的争夺中,虽在应试知识的教学上有效率,可因在学校教育本质上的放逐、方法上的偏误、管理上的异化和文化上的薄弱,使得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品质未得到健全发展.

关键词学校教育本质方法管理文化

学校教育是人一生当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成员在学校里能获得专业和系统性的学习,把习得的文化知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我的身心能力素质.相较于其他教育形式而言,学校教育在培养人的发展上有着其优势特点,诸如其专门的师资、丰富的教育资源、系统的教育组织制度等,能较好地实现其培养完整健全生命对象的本质.然而,当下的学校教育并未将其自身优势科学地发挥出来,甚至陷入到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性发展的困境中.因此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须对之加以重视,在实践中认真组织和开发利用好学校教育各自资源优势,以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 学校教育的本质放逐

学校是培养人的主要社会机构,其宗旨在于培育具有良好身心素质能力的学生主体,使其能更好地融入和推动社会发展.早在1996 年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就已指出,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包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1]四个方面,也即教育要孕育知行统一与适应、推动社会良好发展的生命主体.于学校教育而言,它所承担的一个重要使命在于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学生对象,其要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上获得协调统一发展,如此方能更好地融入和促进社会进步.然而,当前学校教育的办学取向日益远离了“培养人”的本质,没有将塑造“完人”作为工作的中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学生当成为一种工具,其学习生活是围绕着“分数”获取,以及其背后的所谓“名利”而展开,却忽略了学生自身作为完整生命发展之目的.正如有学者指出:“中小学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升学考试,是考试在指挥学校;学校因此沦为追求考分、培养考试机器的机器”[2].显然,当前功利化、工具化的学校教育教学导向是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虽然其在效率上、在分数、排名等竞争上可以不断超越,但使得学生身心分裂.总之,当前学校教育工作重心显然是偏离的,其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将教育作为一种纯粹的因变量,使得师生不再围绕着基于人类文明经验智慧学习来提升自我生命能力的增进,进行教育教学的设计定位.这种倾向务必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转向,积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路向,通过师生双方对人类文明经验、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生活问题的探究来引导自我生命的发展.

2 学校教育的方法偏误

学校教育对人的培养离不开相应的方法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及学生特点、设备条件等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它们对学生有效掌握知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讲授法为例,它是教师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3],而其他教学法的运用都可同教授法结合进行.这是因为教育教学是以相对稳定的知识内容课程为纽带,学生最终对知识的掌握离不开教师对知识原理、特点及实践的应用的讲解,并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等,方能更好地使知识内化到学生认知结构当中.从这个意义而言,讲授法不应是一种过时的教学方法,然而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讲授法往往流为一种“满堂灌”,被学生视为枯燥无味的教学手段,甚至将其当成是教学分离的原因.显然,对讲授法持有这样的理解,以及满堂灌的做法是对讲授法的一种误用,没有切实地将其积极性“激活”起来.因此,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有必要重视作为教学基本手段或方法的讲授法之有效运用.教师运用时应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通过营造情境、创设问题、引发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发展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除此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如手机、电脑、互联网等愈发地普及,它们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交往的重要途径、手段,学校教育如何将其纳入培养人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中,这是学校教育不得不思考的,以在培养人的问题上积极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作用.当然,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来说,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是目的,它主要服务于教育教学更好地完成对人的培养,这就涉及到一个如何与学校教育教学相契合的问题.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载体日益增多,诸如常见的多媒体设备,它们的确对于教育教学程序的有效展开起到了十分便利的作用.但有无借助于其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是值得商榷的,毕竟不少教育教学中的多媒体设备应用只是代替了黑板和粉笔,并未在用教学设计上有利新的改变.换言之,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该是围绕着教学知识问题的有效探讨,通过师生互动的增多,问题分析的材料或视角的丰富等来提高教育教学技术.总之,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存在着偏误,其整体上呈现出机械化的特征,对此须加以扭转,让教育教学回到人之目的上.

3 学校教育的管理异化

学校教育培养人的宗旨目的之实现除了教育实践之外,也要有科学的管理工作来保障.学校的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学校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保证,要想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就必须努力改善和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质量[4].正如有学者指出,学校教育不能没有管理、学校管理不能弱化教育[5].可以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与管理密不可分,良好的管理能更好地服务于培养人之教育教学宗旨目的之有效实现.

然而,当前学校管理工作并未很好地践行和体现育人的价值,往往走的是一条计量化的、以分数为中心的管理之路,虽然其在管理内容、环节、方法上做到精细化,但最为核心的是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比如对于教师的评价,其教学质量的效果如何,是根据学生分数来评定的,甚至其是否是优秀教师也以此为据,完全忽视了教师专业素养、个人品质等.无疑,这样的管理评价是既有效又有危险的,其产生的后果在于教师为了取得优秀业绩而把自身压力转加到学生身上,出现填鸭式和灌输式等教学方式,征用“副科”老师课时、禁止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等现象.同时,学生受制于这种评价制度,被迫成为读书的机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降低.而就学校来说,它为追求高“升学率”“重点率”,不断给学生灌输“不学习就无用”的思想言论,忽略其个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最终容易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出现捣蛋、逃学等逆反行为.总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要得以有效提升离不开学校管理的积极转向,从以往计量化、控制化朝着有利于激发师生教学兴趣、交往互动探究的人本化管理变革,真正让学校变成一个宜学宜教之场所.

4 学校教育的文化薄弱

教育承担着传承和创新文化的重任,这一重任的实现是以培养有文化底蕴的生命体为基础的.那么,如何理解认识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呢?教育的起源发展是建立在人类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积累之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关于自然、人文知识经验的丰富,靠以往口耳相传的知识传递方式无法承担起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于是作为专门地进行知识经验传承的教育机构或形式从社会生产生活中分离出来.同时,由于教育经验和理论的不断成熟,教育不仅仅起到知识经验传承的作用,在传承知识之外,其重要性还体现在激发和培育教育对象人性潜力,促使其在学习和反思中不断汲取一切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内化进而转化为社会主体的生命能力,以一个好学、开放、内省的生命主体去面对新的时代、新的社会发展问题,从而促进文化的更新发展.总之,教育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基础,它在内容和形式上为教育提供资源,教育则是文化发展的动力,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有效组织来促进生命能力的增进.

既然,教育发展和培养人之宗旨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必须注重良好校园文化的营造,积极在内容和形式上给予学生丰富而多元的知识内容和提供自由的学校环境,通过丰富的学习内容刺激其天赋潜力,以便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并在问题探究式的教育教学互动中开启师生的生命心灵,在对话和合作中孕育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实现人们常说的“学而时习”的效果,促使学生成为一个传承创新文化的主体.然而,如今学校教育内容越发走向单一化,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学校的功能从培养人才变成批量化生产“教育产物”,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使其失去原有的个性,降低教育了效能.除此之外,我国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大多是静态的,是与时代脱节的,没有考虑到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这样的教育内容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且课程内容忽略个体自身素养的提升,可能培养出在道德上有缺失、“有才无德”的个体.总之,学校教育文化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人性的培养,内容的滞后和形式单一导致其发展的片面,应把握时代性做到与时俱进,把握历史性取其精华.

学校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学校教育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学校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学校教育杂志

2、学校教育是正规期刊吗

3、学校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