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生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太极养生概论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本论文为您写养生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太极养生概论

太极拳源远流长,其创拳史及其发展是近几百年的事,可是要说到太极拳的思想传承恐怕要久远古老得多.这里并不是单指太极思想,而是针对太极拳的主要运动特点来说明,太极拳与中国的古老文化的渊源和联系.这些联系,有些是显性的,有些则是潜移默化的,属于隐性的.由于太极拳的保健养生作用以及国家领导人对太极拳的喜爱,即使在战乱动荡年代和时期,太极拳的研究和推广也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影响,甚至还出版了《太极拳运动》(1975)等著作.

太极拳与导引同源

关于“导引”,尚没有统一和严格的定义,有人提出是“导气令和”与“引体令柔”,通常情况下是指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体育医疗方法.由此看来,太极拳与导引实际是同源的.

早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为了表示欢乐、祝福和庆功,往往学着动物的跳跃姿势和飞翔姿势舞蹈,后来,便逐步发展成为锻炼身体的医疗方法.用现代汉语来表达,“导引”就是保健医疗体操.太极拳各式中就有很多是模仿动物而来的.

在春秋战国时,以呼吸运动为主的“导引”方法已相当普遍.秦汉时期的《吕氏春秋》中就有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这说明利用疏通筋骨的健身导引,其历史渊源非常悠久.《吕氏春秋·大乐篇》:“昔陶唐之始……

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

马王堆三号汉墓( 西汉初期诸侯家族墓地) 出土的帛书《导引图》中有44 幅图,是现存全世界最早的导引图谱,其中的许多图形和当今太极拳的动作很相似.44 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示,每层绘11 幅图,每图示为一人像,男、女、老、幼均有,或著衣,或裸背,均为工笔彩绘.每图运动姿态各异.图形附近书写有说明文字,实际可辨认文字的有31 处.其中的许多图形,和当今太极拳的动作有很多相似之处.

至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第82 卷《养性》篇记载了“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虽题名按摩,实为导引.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6 卷收录“玄鉴导引法”,除具载十三势的作法外,还指明某势治某病.

太极拳与武术健身

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中国养生导引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许多具有养生健身作用的武术门类.例如,轻柔缓慢的太极拳运动,不仅对心血管、呼吸系统有良好影响,而且对调节神经系统、陶冶性情、缓解压力都有其独到之处,因此受到国内外广大群体的青睐,不少国家的医疗健身系统,甚至将其作为重要的医疗康复手段来推广使用.

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属于武术,与其他拳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朝抗倭将领戚继光在嘉靖三十九年(1560 年)编著了著名军事学著作《纪效新书》,其中的《拳经捷要》篇收录了宋太祖32 势长拳等各家拳术,主要是用于平时养兵训练,其实质也是为了活动筋骨,锻炼身体,灵活肢体,强壮健康.《拳经捷要》里有许多拳势名称就包含了太极拳的重要内容.

太极拳与呼吸养生

太极拳讲呼吸,重吐纳,讲究气机修炼.《庄子·刻意》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庄子(约前369 -前286 年)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这说明早在2300 年前,有关“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的呼吸运动,与“熊经鸟伸”摹仿禽兽姿态的健身运动,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习练健身功法的基本模式.三国时期,魏国的嵇康《养生论》称:“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北宋《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服气疗病》曰:“凡行气以鼻内( 纳) 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无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气,呬以解极.”吐故纳新,道家养生之术.吐纳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马王堆《导引图》所描绘的呼吸运动与古代传统练功的" 胎盘法"( 丹田呼吸法) 不完全一样.文字说明中有两处直接提到呼吸.如“印( 仰)浑( 呼)”与“笼浑”.古代“印浑”是仰身鸣叫的意思,“笼浑”是猿猴啸叫的声音.他们的形态是胸部扩张,双手向后举,其动作是加强对心肺功能的锻炼.

太极拳与肢体锻炼

《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太极拳里有很多地方采用了仿生学的思想,其中涉及动物的有鸟、鹞、鹤、猿、猴、龙、熊等式,与五禽戏相近而仅缺鹿戏与虎戏.我国第五套广播操中的八个动作基本概括了《导引图》的精华部分.如上肢运动有“龙登”,冲拳运动有“蚂( 占)”,扩胸运动有“印淬”,体侧运动有“螳螂”;腹背运动有“满政”,跳跃运动有“引颈”“坐引八维”,以及有图缺文的踢腿运动和体转运动.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王冰注:“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

摇筋骨——“以丈(杖)通阴阳”,双手握杖,左上右下,利用器械翻身作转体运动.引膝(膝)痛——双手握拳抵腰,极力弓身向后.动支节——“覆(腹)中”,扭腰,急转双手.“满逆”(懑厥)——俯身,獗尻,仰头虎视.以上运动,牵动腰、背、四肢、筋骨等关节,能促进血液循环.

太极拳与器械运动

太极拳是一种导引运动,与器械运动也关系密切.西汉《导引图》除徒手操外,还出现了使用棍杖的运动.

该动作双手执杖作屈身转体运动状,文字说明是“以丈( 杖) 通阴阳”.

还有折腰式转体运动,脚下有一球状物,也是器械运动的形态.

太极拳后来也发展出许多器械种类,太极剑(单剑、双剑)、太极刀(单刀、双刀)、太极扇(单扇、双扇)、太极杖、太极拂尘等等.这些都是对太极拳运动的延伸和发展,对于多样化养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太极拳与经络养生

太极拳之阴阳,与经络之阴阳,实为相通.经络是动态循环运行的,每个时辰都有一条经络当令,太极拳运动极大符合了这种养生观念.经络也讲阴阳,手三阴与手三阳,足三阴与足三阳.太极拳的运动,掤、捋、挤、按,肘、挒、采、靠,对于阴阳各经,其实都是很好的锻炼.

明阴阳,既是太极拳功夫有成的标志,也是中医达到一定境界的路径.

从《内经》来看,太极拳的雏形可能来源于中医的治疗实践.比如,《内经》中多次强调,治疗疾病,可采用“导引按跷”的方法,王冰解释道:“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按,谓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

经络养生,可以按摩针灸、可以点穴拍打,可以食疗滋养,但都要自然适宜.例如,有血栓的就要谨慎拍打,脾胃不好的食疗也不要负担过重.太极拳运动则是一种舒缓自然的经络养生方式.

太极拳与五行养生

天地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中反之也蕴含了阴阳.俗语云,稳不稳,看脚跟.步法,是太极拳的根本.太极有五种步法,暗合五行.五行学说是理解和学练太极拳之根基和土壤,同时反过来,太极拳习练对于五行及其养生方式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行,体现了“天地人”三才思想.金木水火土,既是五大近地行星(天),又是五种基本元素(地),更是人体五脏六腑(人).前文已经述及,五行对应人体十二经络.太极拳通过柔和运动、气血循环以及对五脏六腑的按摩和滋养,与五行理论是紧密相连的.五行理论,是相生相克,动态平衡的;经络也是动态运行的,这是一个动态时空的概念.

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是太极十三势中的五种步法,称为太极五步.五种步法也通过金木水火土与人体经络脏腑以及窍穴相关联,而成为运动的基本原理.

太极拳先辈王宗岳在《太极拳释名》一文中说: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乃八卦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此乃五行也.

太极拳在健康与康复中的作用

在古代,太极拳与导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导引图》的文字说明中直接提到治病的项目共有“烦”“痛明”“引聋”“引温病”等12 处.研究表明,太极拳和导引不仅对四肢部位的“膝痛”、消化系统的“腹中”、五官的耳目,甚至对某些传染病的治疗都有着切实的作用.

如今,科学世界对太极拳的健康疗效似乎更加感兴趣.科学的缘起是西方的分科之学,本质上是分门别类,学贵以专,深入穷究其原理的.当然,科学的含义后来有所泛化或升华.尽管以西方的分科之学来研究具强调整体性、系统性的太极拳,本身不见得一定科学,但是管中窥豹,也能略见一斑,这对我们客观认识太极拳还是有一定价值的.2016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兰德公司的米歇尔研究团队综合国际上的医学研究成果绘制了一幅针对太极拳的系统评价图.尽管评价图的分类不尽合理,但是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研究对太极拳在身体平衡、癌症、跌倒、风湿性关节炎、痴呆症、产妇抑郁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评价报告.而且,该研究明确指出,习练太极拳可对以下这些疾病产生积极疗效:高血压、抑郁症、跌倒、骨关节炎、平衡控制、疼痛、肌肉萎缩、认知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病.

(第一作者:罗婧婷,女,1991年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获多项省级武术冠军,现就职于四川省骨科医院; 第二作者: 吴西顺, 男,1975 年生,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文献中心;通讯作者:丁佳敏,1996 年生,国家二级武术运动员,中国武术五段,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院)

养生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养生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养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中医养生论文

2、现代养生杂志社

3、健康养生杂志

4、现代养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