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创作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与绘画对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的深远影响类论文范文文献

这篇音乐创作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绘画对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的深远影响

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犹太裔作曲家,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除了音乐之外,门德尔松在文学、绘画以及教育领域的造诣也是得到学界认可的.“musicalpainting”这个英文词汇表示在音乐的范畴内以音乐旋律来描绘人或物,如埃尔加的《“谜语”变奏曲》、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等,这些作品都是用音乐的线条形象刻画人物外貌和性格特征.门德尔松的另一响亮称号是“音乐风景画大师”.他作为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代表之一,其许多音乐作品是听觉和视觉语言的绝妙结合,如《芬格尔山洞》序曲,以及交响曲《意大利》《苏格兰》等.

除了在音乐领域的造诣外,门德尔松的风景画技艺一点也不逊色于他的作曲技巧,其风景画如同音乐描绘语言一样,令人心醉神迷.据资料记载,门德尔松的绘画学习始于童年,尤其偏爱水彩画.门德尔松对于绘画具有很高的天赋,对构图、色彩和线条的构建等极为敏感,与同期的专业画家相比也不落下风.在他短短的38年生命中,留下了三百多幅画作.

笔者以绘画对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的影响作为研究视角,挖掘门德尔松音乐作品中的美妙图画.

一、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中,旋律线都非常显著清晰,这与绘画中的原则是相通的

现代社会,绘画的目的是为了陶冶情操,描绘内心想法,表达真情实感.而在19世纪的画家心中,绘画的目的十分明确,即为了让世人明白如何确定并加深对自然和外部世界的认识.而音乐作品的创作,和绘画创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要想达到相同的目的,所需途径和绘画实际上是一样的.无论绘画还是音乐,都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艺术家与受众共享以及共通对世界的看法,达到心神合一,这才是音乐创作的根本目的.

例如,门德尔松创作的《无词歌》Op.30No.6,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威尼斯船歌》,其创作灵感来自一幅钢笔画.1831年,当他开始创作这首作品时,也正好开始画一幅思想情感相似的钢笔画草稿.这首作品的右手声部是非常清晰的意大利式的旋律线条,当人们听到这首作品时,仿佛置身于威尼斯这座迷人的水上城市中.它的左手声部是分解和弦,给听众的感觉就像是三两只船行驶在古老的威尼斯城中,游人悠然自得地坐在船上,欣赏着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这是多么宁静而悠远的一幅画面.这首作品为我们生动展示了音乐创作和绘画创作过程所见即所得的互通关系.

二、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不再那么看重文字,而是选择了声音和图画

在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里,他没有选择用文字去宣泄情感,而是选择了声音和图画作为内心情感的表达方式,以此带给听众生动的听觉体验.为此,门德尔松创作音乐作品的目标就是希望作品在演出的时候,能够被听众全部接受,而不是让作品只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让听众不知所云.带着这种高标准、高要求去创作,他的作品就必须在旋律线和情感方面清晰明了,全曲结构清晰,就像壁画或者油画等美术作品那样带给受众直观、简明而又清晰的感受.只要听众对他的音乐表达方法足够了解,比如他常用的平衡、对称等创作手法,就能够发现,这些创作手法简直与绘画手法如出一辙.

门德尔松一直认为,听众在听他的作品时,应该是统一、完整地欣赏,这样他在创作时也就不需要过分注重深层的扩展,否则听众眼前的景物本来具备的清晰轮廓会因为创作时的“浓妆艳抹”反而变得模糊不清了.例如,贝多芬或舒曼创作的许多抒情慢板乐章,都是不断展开,不断深入,不断强调,以此来增加听众的印象,相对而言,门德尔松的慢板抒情乐章就显得缺乏深入的展开.不过,这些段落之所以让听众记忆深刻,是因为它们都具有更加饱满的旋律,变奏的形式也巧妙融入其中,而不是依靠不断反复、不断强调.

短小的众赞歌形式、清唱剧中的分段形式都是门德尔松最喜欢的,因为这两种音乐形式好比绘画里的实物模型,不像一些声乐作品,常常出现几条旋律线,让一些音乐爱好者听起来混乱不清,甚至失去欣赏整首作品的兴趣.

三、门德尔松的器乐作品里,整体性更强

门德尔松生活的年代,正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交织融合的年代,所以同期作曲家的作品,既有着古典主义时期的严谨、完整的结构风格,也有着浪漫主义时期奇异、幻想的风格.但是,不同于其他同时期的音乐家,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很少有交织融合的风格,其作品不会对音乐各织体层次进行无谓的重复和复杂的强调.在他的创作观点里,听众的体验必须是统一的、直接的.而不是使用再现、重复、变化重复来破坏听众最直接的听觉感受.这一点与舒曼和贝多芬等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有着很大的不同,他的作品缺乏复杂的发展和戏剧性冲突,带给听众的就是如同绘画一样最直观的体验.

例如,在门德尔松的第二交响曲(《颂赞歌》)中,整部作品的主题素材在一开始就出现,作品结构也是由清晰的段落和单元构成,虽然对于主题部分也进行了一些重复,但是这些都是没有变化的重复,也没有进行复杂的展开和戏剧性的发展.这一点与瓦格纳十分相似,门德尔松通过主题的重复来获得整部作品的统一性.不同的是,瓦格纳将文学和戏剧的复杂性都融入到音乐叙事中,他抛弃了门德尔松作品中那种静态的对称和反戏剧性的东西.

四、音乐比语言更适合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

虽然人们常说音乐与语言之间的隔膜并不妨碍两者建立联系,甚至有学者认为音乐与语言是相似互通的,语言甚至可以成为音乐的载体.但在门德尔松那里,这显得有些困难.门德尔松最满意的只有根据宗教文献创作的音乐作品以及他写过的众多歌曲.门德尔松曾经对“语言是人类交流工具”这一论点提出过明确质疑,他曾在给好友的信中指出“人们为音乐说了这么多,但说出来的东西却这么少,从我个人看来,我不认为语言足以完成这个任务.如果真能完成,我也就不必再创作任何音乐了.人们常常抱怨音乐有太多层面的意思,听到之后会想到什么实在也模糊不清,而词语的理解要容易得多.但我看来,事情恰恰相反.不单是整篇演讲,就算是单个词语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它们的含义也是模糊不清的.和真正的音乐相比,它们的含义更加容易导致误会.音乐能给灵魂带来千般好处,这是词语办不到.”所以在他看来,表达情感最好的途径是音乐而不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语言.

门德尔松曾将《无词歌》Op.30No.2的初稿寄给姐姐芬妮,并在信中写道:“收到你的来信,我的心情如下.并附上了乐谱.”在他的思维里,只有音乐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寥寥几段文字是无法展现自己复杂的情绪和心境的.

门德尔松对于我国的音乐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人,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门德尔松到底运用了怎样的创作手法才能让音乐具有如此明晰的旋律性和整体性,门德尔松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作曲家,更是一个伟大的画者,他用短暂的38年的生命向世人展示了音乐是一个具有强大包容性的学科,绘画理念和音乐思想也可以完美融合,音乐才是人类最好的交流工具.

参考文献:

[1]吴蕾.论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5.

[2]张晓蕾.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分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6).

[3]王大为.论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的独特性[D].重庆师范大学,2012.

音乐创作论文范文结:

关于音乐创作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音乐创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音乐创作期刊

2、音乐创作杂志

3、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4、音乐刊物

5、音乐期刊

6、北方音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