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开发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观光休闲农业开发规划和模式选择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本文关于农业开发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观光休闲农业开发规划和模式选择

[摘 要] 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方式,是以旅游、休闲及观光为基础来发展农业,并伴随农产品的加工业及服务业来进行休闲农业的延伸.因此,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必须进行合理规划,出台适合休闲农业发展的具体政策,保障休闲农业顺利发展.此外,休闲农业在各地区的发展状况并不一致,因此各个地区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制订发展计划.本文以北京市为例,指出相应的农业发展原则,制订相应的休闲农业发展措施,以期给各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观光休闲农业;开发规划;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7-18-2

休闲农业指的是以农村为环境,依托农村天然的自然环境和田园风光进行农业经营活动.具体来说,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村资源等,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科学规划及开发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1].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所,而且合理开发利用了农业资源,为新农村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观光休闲农业开发规划的重要原则

1.1 绿色生态原则

观光农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生态容量控制,必须保证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绿色规划,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开发容量.在旅游区的建设过程中,要着重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并且和当地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对农作物的保护,减少农民的损失.

1.2 秉承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的原则

在建设观光旅游区时,需要根据当地农业资源保护的相关要求,对休闲农业区进行细致的划分,对于需要进行重点保护的地方要明确做出标记,并明确当地的开发程度.在规划设计休闲农业区时,要根据当地实际的环境特点,做好全局及局部的统筹规划.实际规划前,要依托微型环境图进行规划,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节制的索取,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保护机制,将休闲农业区的宏观建设和微观建设相结合,尽量将宏观规划还原微观图,保证其设计的真实性.在休闲农业区规划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城市的建筑,必须保障当地农业环境不被破坏,保障农业区的真实性及环保性.

1.3 科学合理原则

在休闲农业区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技术的应用,其技术的可行性十分重要.必须保障在保护环境及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计划及施工.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将休闲农业区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以此形成高品质的农业休闲旅游区.在规划设计相应的休闲旅游规划区时,必须考虑以下影响因素:①当地的农业生态特点及空间分布;②当地人民的经济文化水平,当地环境对旅游活动的容纳水平;③到当地旅游的游客的正常需求导向;④休闲农业的相关规划对当地环境及人文造成的影响[2].

1.4 结合当地的市场状况

对于休闲农业资源的开发,首先要考虑当地市场的运行状况,其次是当地的农业规划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尽量选择人员分布多、土地资源分布少、水源分布广的地区,这样的地区更适宜发展休闲农业.此外,休闲农业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还涉及到当地的旅游及交通状况,需要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规划,切勿盲目进行规划,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成本的消耗.

2 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2.1 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

农业观光园指的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以农村的自然风光及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实现观光农业的生产活动.观光园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包含观赏、采摘、休闲、度假和旅游等功能.依靠这些农业资源开展农业观光活动,与之相匹配的包括餐饮、住宿、健身、娱乐等活动.观光园包括观光种植园、养殖园、垂钓园、采摘园及大型农业展览活动.现以某观光园为例,2006-2016 年农业观光数量波动情况较小,呈现比较平稳的趋势,观光园的数量保持在1 300 家左右.在观光园建设的高峰时期,从事此项活动的人员出现了最大幅度的波动,2006 年保持在5万人左右,到2010 年降至4.2 万人,而后以较快的增速到2013 年增至5.04 万人,2016 年则有所减少,减至4.3 万人.每个观光园自身人员的浮动也很大,从2006 年至2016 年减少了将近一半的人员,平均计算下来,每个观光园区减少12 人,从事农业观光园的人员在逐年递减.总体来看,近些年农业观光产业无论是规模、就业人数还是观光人数,都处在持续增长的状态中,偶尔出现跌落,但总体上发展前景较好.

2.2 北京市民俗旅游发展状况

相关数据显示,2006-2016 年北京市民俗旅游波动比较大,仅在2007 年有了小幅的增长,从2008 年开始出现了大幅的下降状况.在民俗旅游的接待数量上也可以明显看出差距.2010 年跌至7 900 户,基本没有出现大幅上涨.而这段时期的民俗旅游从业者人员数量也出现了浮动不小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和休闲观光园类似.2007 年高增长之后,2008 年出现大幅下跌,并在2010 年跌至1.685 6 万人.2011-2015 年,民俗旅游高峰从业人员数量逐年递增至2.231 3万人.

2006-2015 年,民俗旅游接待人次持续增加,2008 年和2012 年增速较小,其余年份均保持6%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年户均接待人次从2006 年的1 126 人次,逐年增至2015 年的2 293 人次,增加了1.12 倍.与此同时,2006-2015 年民俗旅游总收入持续增加,2007-2011 年保持15%以上的高速增长,2012 年后也保持10%以上的增速.户均经营收入从2006 年的4.18 万元,增加至2015 年的14.38万元,10年增长了2.44倍.可以说,北京市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其民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人们民俗旅游热情的不断高涨,使得京郊民俗游发展潜力巨大,需要在未来的民俗旅游开发中,更好地挖掘其民俗精髓并进行开发,满足更多人对于民俗旅游的需要.

3 观光休闲农业开发规划与模式

3.1 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指的是利用乡村地区当地的农业资源和农作物的生产条件,为游客提供观光、农业采摘、体验农作、享受乡土情趣的新型农业休闲旅游形态.其目的在于提升游客旅游的乐趣,还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整体收入[3].人们选择去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有四方面:一是大部分人们在城市居住久了以后厌倦了城市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有想要回归大自然寻求宁静和放松的冲动;二是不少人一出生就在大城市,对于那些乡村特有的自然景观及动植物资源,他们只有在书上或是电视上才能看到,因此,他们有了想去乡村地区一探究竟的;三是部分中老年人可能小时候在乡村地区长大,年纪大了便会有思乡之情,于是就有了故地重游的念头;四是一些人就是为了在节假日的时候找一个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安静舒适的地方,和朋友聚在一起吃喝玩乐联络感情.人们的这些需求都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2 农园观光

农园观光的主要模式是在城郊等相关的风景旅游区建设一些花圃及果园,目的是使城市的观光人员可以充分体验乡村特有的生产体验,感受到农村观光的乐趣,在进行农产品采摘的过程中体验农民生产劳作的辛苦,提升自身的精神文化素养.

3.3 保护生态资源

北京市旅游资源丰富,其自身的休闲农业发展状况分布不均,呈现出北多南少的特点.休闲农业对于生态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强烈.首先,城市南部水资源分布较多,京杭运河及永定河都分布在南部区域,良好的水源保障了生态景观的观赏性,再加上农作物生长良好,结合休闲农业及民俗文化,促进南部地区农业的发展.其次,城市北部地区主要以山水行文化旅游为主,历史遗产较为丰富.这就促进了生态度假村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生态旅游多依赖于历史文化古迹及旅游资源,这就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重点保护.

3.4 加快文化创意元素融合

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京郊休闲农业的发展,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文化内涵不足.因此,休闲农业观光园的整体经营水平比较落后,想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进行休闲农业转型升级,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需要制订相应的升级改良计划,加快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速度,实现乡土文明的升级.此外,还要对农耕文化进行传承,对农业产品进行创意展示,以节日为导向,进行园区创意和产业创意的展示,提升农业的文化附加值和农业的吸引力.最后,需要充分开发农村民俗资源,这也成为了利用京郊民俗文化发展旅游业的重点.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此发展背景下,传统农业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必须加快经济转型,提升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将信息化建设与农业相结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政府部门也需要大力支持农村的发展,出台适用于农村发展的新政策,促进农村经济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萌. 牡丹江郊区观光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2.

[2]王丽丽,蔡丽红,王锦旺.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述评与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207-212.

[3]李世鹏. 休闲农业与休闲农业资源开发[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4.

农业开发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农业开发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农业开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农业杂志投稿

2、农业论文

3、农业机械期刊

4、农业期刊

5、开发杂志社

6、农业期刊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