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论文范文集 与深度学习让阅读教学进入新境界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深度学习让阅读教学进入新境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然而,新课程改革经历了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不少教师虽然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改变学生机械识记、被动接受、重复训练的局面,但看似、平等的师生互动,表面热热闹闹,学生的学习却依然停留在浅层学习状态.因此,笔者认为,深度学习当是目前阅读教学应有的取向.深度学习是一种学生思维真正参与的过程,它强调学生对文本言语形式的深度热爱,强调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强调学生对学用语言策略的深度融合.

真“情”促读,对文本深度热爱

情感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动力.众所周知,只有文本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三者充分交融,方能彰显出阅读教学的无限魅力.然而很多教师习惯于用自己的“情”去感染学生的“情”,导致学生对“情”的领悟是被动的、外在的,学生的学习是浅层次的,其情感体验没有真正被激活.深度教学需要的“情”更多的应该反映在师生对文本之情的唤醒与激活,呼唤教师引导学生去探寻知识的自身妹力,来获得审美体验.对阅读教学而言,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言语形式魅力,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度热爱.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借樟树外形的蓬勃之美和内在的香气能拒虫的品性之美,来赞美宋庆龄同志崇高的品格和恒久不变的革命情怀.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师要把握文体,理清文脉,找准切入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更要透过语言文字去揣摩、体悟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内涵,并结合时代背景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抓住文情,主动融入.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对文本的语言特色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主体悟.首先,引导学生品读樟树的外形美,从“莲蓬勃勃”一词人手,感受樟树极其旺盛的生命力,抓住“粗壮”“伸向四面八方”“远远的”“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等关键词语,体悟樟树的蓬勃之美.接着,引导学生抓住樟树的可贵之处“永久保持的香气虫类都怕它”,领悟樟树的内在品性之美.同时有感情朗读,表达对樟树的赞美之情.最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借机介绍宋庆龄的有关生平资料,在思维碰撞中明白借物喻人的用意,深刻理解宋庆龄的伟大人格之美,由衷地表达出对她的敬仰之情.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经历中,被文本的语言、被作者的情感、被人物的形象深深感染,此刻,他们领略到的是文字之美,是形象之美.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教师要凭借自身对文本的深度把握,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带领学生走入文本意境,品鉴文本意蕴,读出真情实感,既用文本的价值取向熏陶学生,同时又激发与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真“问”促思,对内涵深度理解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师生互动对答如流,一个问题跟着一个问题,大问题套着小问题,然而学生的思维呈现出碎片状,对问题的理解仅停留于文本信息的搜寻上,缺乏整体性与深度思考,这些也是浅层学习的表现.深度学习,需要教师设计真问题,促进学生深思考.

从课题入手设计问题.从课题入手设计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样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整体性,有利于吸引学生走入文本.如教学《石头书》一文,通过学生读课题,教师让学生质疑.教师在黑板上先板书一个字“书”,接着让学生看看自己手中的书,学生交流说书中有知识,有字,有画.然后,教师板书“石头”,学生自然也不陌生.此时,教师让学生把三个字连在一起读:“谁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一问,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最终师生确立了本课的一个研究问题:为什么石头也能称为书,你从这本“书”上读懂了哪些学问?于是,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读课文,边读边找边思考,在字词的品析中,他们明白了:有些矿石和化石都不是普通的石头,它们记录着大自然的好多秘密.这样的问题来自学生,这样的过程是读书思考探究的过程,因此,学生很快便掌握了课文内容,品析了文本语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段学习经历中,引发了积极的探究心理.

就疑难之处设计问题.《诚实与信任》是一篇经典课文,但是,要真正理解文中的“诚实与信任”的具体表现是个难点.在这里,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给小红车的主人留下字条?小红车的主人打来电话的目的为什么不是要钱而是来感谢我?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默读课文,去文中找依据.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自己慢慢地明白:“我”这么做,表现出了自己的诚实,同时也体现出对小红车主人的信任,小红车的主人因为“我”的诚实与信任而深受感动,所以打电话表示感谢.这个问题解决了,对“诚实与信任”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需要注意的是,疑难处的问题设计,是教学的难点与重点.这个板块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默读、思考中进行,因为这其中蕴含着思维的深入展开,意味着师生的共同探究.这个过程是指导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深度学习的重要体现.

抓点睛之笔设计问题.有些文章在篇尾常有点睛之笔,抓住这个点设计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全文,深刻领悟文章的主题.《黄河的主人》篇末有这样一句话:“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回答了“黄河的主人”的真正含义.抓住这句话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认真找一找,细细品一品,用情读一读.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品读全文,就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在滚滚黄河之上的艄公那鲜明伟大的形象,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随后教师接着追问:课文写艄公的语段并不多,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去写黄河、游客和羊皮筏子呢?这一深层次的问题,一下子引导学生去揭开文本的另一个表达—一衬托的描写方式.至此,学生由衷感受到: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深度学习,需要问题的引领,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就对文本的内涵获得了深度理解.

真“法”促学,对策略深度运用

传统的阅读课,教师教得多,教得累,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率不高.深度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获得,尤其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习得阅读之法与表达之法.

《少年王冕》是一篇写名人的文章.深度学习,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个人的,即表达之法;指导学生学习这类课文,即阅读策略.教师可以这样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从交流《墨梅》开始认识王冕,然后猜猜看《少年王冕》写的是他什么时候的事情.学生读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标注出课文描写王冕的几个年龄阶段的词句.接下来,指导学生概括出每个阶段的重要事件.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很快发现了作者的表达奥妙:作者没有每一年都写,而是选取了王冕少年时期的关键时段,这在取材上叫典型事件.再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在这些事件中,对王冕后来成为画家影响最大的是画荷花.因此,课文中最详细的描述部分正是关于荷花的描写.至此,学生再一次深刻体悟到作者的匠心.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对文本表达方法的深层思考方面,这是教学目标之一.更重要的是,学生经历了清晰的学习过程“读文一找时间—概括事件一发现表达特点—深入追问一再次聚焦语言”,这样就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策略.学生明确了本课的表达方法,学会了阅读此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当自己再写人物的时候,也就学会了表达的方法.

当学习策略融入教学,这样的教学指向的是能力.深度学习,就是关注策略的学习,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策略,自主学习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太湖实验小学校长)

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阅读教学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阅读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