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和在自然中发现、、表达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在自然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在自然中发现、、表达

我园坐落在市中心的老小区里,户外场地面积不大,教学楼前有一块人工草坪,右边草地上种着10 余种树木,与草地相连的小农场被划分成了7 块,一年四季可以种植不同的蔬菜,小农场一角有一个小小的饲养角,旁边还有一个小沙池.因为我园户外场地有限,所以幼儿的户外活动需要错时进行.之前教师们总是认为我园户外活动资源不是很丰富,不如那些新建的幼儿园,后来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和实践转变了观念,他们深刻体会到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同样能让幼儿去发现、探索、表达.

一、一次散步引发的思考

一天,教师带着全班幼儿在操场上散步,引导幼儿一路看幼儿园的风景,但因为队伍较长,走在后面的幼儿听不清教师在说什么.乐乐和禾禾走在最后,乐乐将刚捡到的树叶递给禾禾,高兴地说:“看我捡到了什么?你看上面有个洞,洞边上是黑的,肯定是大黑虫子吃的.”禾禾说:

“我昨天在地上看到一只死虫子,可能是它咬的.”两人开心地笑了起来.由于他们声音较大,引起了教师的注意.乐乐可能怕教师批评,悄悄地将树叶捏在手中,趁教师不注意时将它扔在了地上……

这次散步引发了我们的反思.

我们发现教师往往说的和做的不一致,尽管他们知道要让幼儿自主探索、发现,但在活动组织中又会将幼儿集中在一起、高度控制.而事实上,教师只要给幼儿自由的空间和充分的机会,幼儿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没有过多的约束,幼儿会更自由、更快乐,也更专注,他们常常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去探究某一事物,产生深入了解的兴趣和表达的.当他们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时,他们会流露出灿烂的笑容.

二、教研活动推动教师转

变观念陶行知曾说过: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幼儿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可以说幼儿的学习是随时随地发生着的.面对教师存在的问题和幼儿的需要,我们觉得应该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通过教研活动让教师自己先学会发现、探索,在理解的基础上转变观念,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教研活动片段(一)我园的教研活动通常安排在中午进行.那天,教师们集中在草地上,主持人提问:“老师们,谁能说出幼儿园里有多少种花?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教师A 自信地告诉大家:

“有三种花,青菜花、蚕豆花和洋葱花,它们是、白紫色和白色的,我这两天刚和孩子一起去小农场观察过.”“可是,我说的是幼儿园,而不是小农场呀.”主持人的话让教师们疑惑了,平时还真没有在意.接着,主持人让教师们去找一找.他们三五成群四处寻找,发现原来幼儿园里盛开着十几种花.在寻找花的同时,教师们还发现有许多叫得上名和叫不上名的虫子,有地上爬的、地里钻的、天上飞的;小草的叶子各不相同,有宽的、窄的,长的、短的,有对称、交错等生长形态;树叶的颜色不单只有绿色,还有红色、,同一种树木的叶子也有好多种颜色……

教师们一边寻找一边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对于一些叫不上名的花草,他们还用手机中的识花软件直接查找并记录.在后面的交流中,教师们兴奋地与同事分享着自己的发现.主持人问:“你们今天发现了这么多,交流了这么多,看得出你们还想深入了解.但是,你们知道孩子们会对什么感兴趣吗?”教师A 说:“我们班孩子应该喜欢小虫子.”教师B说:“小班孩子应该对小农场的兔子感兴趣.”……主持人说:“你们现在不要急着给答案,你们用一周时间让孩子们去找一找,和他们聊一聊,记下他们的兴趣,我们下周再讨论.”这次教研活动一改以往坐而论道的形式,教师们来到户外努力去发现身边的资源,体验到了幼儿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时的那种兴奋和满足.

这有利于教师以后组织活动时拓展思路,支持幼儿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探索.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发现教师们之后常常在幼儿园里寻找他们需要的资源,并考虑如何将这些资源运用到课程实施中去.

教研活动片段(二)操场上有好几棵樟树,因为樟树是常绿树,所以四季都会有落叶.以前,门卫每天都会及时把落叶打扫干净.一天,我们提醒门卫不要清扫落叶,以备中午时间用来开展教研活动.午餐过后,我们安排一位大班教师带孩子们来到操场上,孩子们很快发现地上有好多树叶.教师问:“你们能把这些树叶组合成什么?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试一试.”孩子们马上散开,有的用树叶在地上围成了一个圆形(见图1),有的把树叶一层层重叠起来抓在手上变成了一朵花(见图2)……教师巡视着,说:“哇,好漂亮啊,我帮你们拍照记录.”这时,轩轩过来求助:“我想用小果子做小鱼的眼睛,可是我只找到一个小果子.”教师启发道:“除了用小果子,还可以用什么来做小鱼的眼睛呢?”一旁的玲玲建议说:“我这里有一片很小很小的树叶,也可以做眼睛的.”轩轩便将这片小树叶放在了小鱼的头部,说:“这条小鱼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睁着.”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教师们认识到,哪怕是几片树叶,也能为幼儿带来丰富的想象,引发师幼间、幼幼间的互动和交流.一些樟树叶就能让幼儿产生如此多的创意,如果我们给予幼儿更大的自由度,他们肯定会有更多的创意.在此后的活动中,幼儿不再局限于用树叶拼搭造型,他们创造出了更多其他的玩法,比如将树叶拼成小路走一走、跳一跳,将树叶运用到角色游戏中……教师们意识到,我们无需羡慕那些新建幼儿园开阔的户外空间,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自然资源,才是积极的教育行为.

三、在实践中不断观察幼儿

教研活动之后,在教师们的放手和支持下,幼儿园的户外场地上不断发生着各种生动的故事.教师通过观察捕捉幼儿活动中有价值的信息,解读他们的行为,追随他们的需要,并给予适宜的支持.

案例(一)餐后散步环节,教师请孩子们带上“我的发现”记录本.大部分孩子都去找小虫子了,优优和苗苗则来到草坪上观察起小草来.优优说:“苗苗,你看这种小草和那种不一样.”苗苗说:“这种小草的叶子像花.”优优说:“看我这种,它的叶子是长长、细细的,比你的那种高.”苗苗说:“我的这种像小树.”……他们每找到一种小草都会观察、比较,发现小草有很多不同.他们开心地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教师.教师问:“你们发现了这么多,想不想和小朋友分享?“想!”两个人的眼里充满了与人分享的向往.“我们把它们画下来吧.”优优想到了这一和同伴分享的方法.他们拿出记录本,仔细地观察形态各异的小草并画下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见图3).这恰好符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说的发展目标“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由于此活动是孩子自主产生的,所以孩子会较长时间保持活动兴趣,并通过分享引发其他同伴的兴趣.此后,孩子们不再局限于在活动室里绘画,常常自由结对寻找自己眼中的“美景”,进行绘画表达.教师也观察到了孩子的需要,提供了放大镜、植物观察台、测量工具等材料支持孩子探索,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探索、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画的小草不再千篇一律,他们还对小草的外形、颜色、叶脉、生长规律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案例(二)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带上放大镜、捕虫器、昆虫观察镜等工具和记录本来到草坪、小农场,他们有的找到了落叶,有的找到了果实,有的找到了虫子.牛牛不知从哪里抓来了一只蚊子,他对教师说:“我抓到了蚊子,你可以帮我把它粘起来吗?”教师说:“好啊,你等会儿跟小朋友说说你发现的蚊子是什么样的,好吗?”牛牛在教师的帮助下,小心地把蚊子粘贴在“我的发现”记录本上,并认真地将自己发现的蚊子画了下来.小宇在花丛中发现了一只正在采蜜的蜜蜂,他急切地轻声对旁边的阳阳说:“我看到一只蜜蜂,快帮我拿捕虫器来,我在这里看着,不能让它跑了.”阳阳赶紧拿来捕虫器,小宇轻手轻脚地用夹子夹住蜜蜂,他开心地跑到教师面前:“老师,你看这是我捉到的.”教师建议道:“等会儿和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是怎么捉到的,它是什么样的,好吗?”孩子们的记录本能帮助他们更仔细地观察和更有条理地思考、表达.分享环节,牛牛拿着记录本介绍道:“蚊子有六只脚,肚子上有一道一道的线,嘴巴很细很长.我找到的蚊子的翅膀坏了一只,我是在树叶上找到的.”小宇拿着记录本介绍道:“这只蜜蜂好像有蜜,我是在它的蜜囊上发现的,它的蜜囊在后腿上,前腿上也有,好像是花粉.它是活的,我抓它的时候它好像在花朵上采蜜.但是,把蜜蜂贴在纸上,它会死的,怎么办?”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他们希望先用瓶子装,等观察后再送回小农场.于是,教师跟孩子一起收集了透明塑料瓶和昆虫观察镜,以满足孩子观察昆虫的需要.

案例(三)区域游戏时间,大宝像往常一样来到科学区.篮子里的石头都是孩子们平时收集的,虽然大小、颜色、纹理有所不同,但都是圆圆的.大宝拿着放大镜看了看石头,然后问:“老师,这些石头都是圆圆的,我上次在小农场看到过跟这些不一样的石头,能不能让我去找一找呀?”得到老师的同意后,大宝高兴地拿起空盒子来到小农场,他在菜地里发现了两块小石头,觉得还不够,又来到沙池,他用手翻了翻,发现沙底下还有石头,赶紧跑回活动室拿来小铲子,终于挖到了三块小石头.回到活动室,他将每块石头用放大镜看了又看(见图4),然后画下了自己的发现.原来,他感兴趣的是石头上的棱角.大宝在与同伴分享时说有些石头的边缘有许多很陡的线条,有些石头上有上扬的、连起来的线,这些石头都不一样.教师发现孩子探索的兴趣和角度往往与自己设想的不一样.孩子有独特的视角和兴趣点,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探索空间,并鼓励他们表达(见图5).

四、跟随幼儿的兴趣生成

有意义的项目活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实际上兴趣只不过是对于可能发生的经验的种种态度;它们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东西;它们的价值在于它们所提供的那种力量,而不是它们所表现的那种成就.”我们应把幼儿的兴趣看作是推动幼儿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力量,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

幼儿园处处是资源,是幼儿发现宝藏、产生惊喜的地方.平时,他们会三三两两结伴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足迹遍及幼儿园各个地方.幼儿也会将自己发现的动物、植物或一些稀奇古怪的材料带到活动区,用放大镜、显微镜、植物观察板等工具进行细致的观察,将室内和户外的活动融为一体.随着幼儿观察、了解的深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项目活动生成了.比如,小班开展了可爱的兔宝宝、美丽的花朵、小树叶等活动,中班开展了美丽的树叶、蜘蛛朋友等活动,大班开展了蜗牛的秘密、蚯蚓日记、蚂蚁王国、小蜜蜂、蘑菇一家亲等活动.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记录等方法深入探究,教师始终以伙伴的身份与幼儿一起探索,在幼儿遇到困难时与他们一起商讨解决的办法.

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在活动中更多的是为幼儿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让幼儿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不断学习新经验、新方法,在互相学习同提高.比如,“蚂蚁王国”就是幼儿在户外探索且产生浓厚兴趣后生成的项目活动.

案例片断一天,孩子们在小农场里发现了一群蚂蚁.“蚂蚁们出来散步了吗?”“它们是在搬家吗?”“蚂蚁吃什么呀?”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将这些问题一一记录下来.面对孩子们的兴趣,教师提供了昆虫夹、透明盒等,以便他们捕捉、观察、饲养,还同步提供了蚂蚁工坊.孩子们将自己带来的食物放在透明盒的四个角落,观察、记录蚂蚁喜欢吃什么.在此基础上,他们将蚂蚁喜欢吃的食物投放在小农场里,通过对比观察了解了蚂蚁的外形、习性,发现了蚂蚁的不同种类、分工.

孩子们将收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绘本放在阅读区与同伴分享.借助绘本和蚂蚁工坊,孩子们看到了蚂蚁的家有很多“隧道”和“房间”,发现它们有不同的功能.接着,他们用绘画、废旧材料制作、积木建构等方式自主表现蚂蚁的家,里面有储藏间、卧室、卫生间等(见图6~9).

孩子们发现蚂蚁每天也像他们一样需要外出散步,但不喜欢晒太阳.于是,他们为蚂蚁设计了路线,还利用废旧材料进行遮光实验(见图10),找到了遮光性最好的材料,并用它为蚂蚁的家设计了挡光的帘子.

蚂蚁爬到树上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它的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是它们脚底有吸盘吗?围绕这些问题,孩子们再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足,发现蚂蚁的足上有弯曲、细小的钩子,可以向前爬,也可以向后爬.

下雨了,来不及回家的蚂蚁怎么办?歌曲《蘑菇伞》给了孩子启发,他们找来各种材料,通过实验、记录,最后用防水材料制成小伞,并将它放在了小农场.

蚂蚁怎么运粮?绘本《蚂蚁和西瓜》告诉孩子们,除了运用自身的各种动作,还需要大家团结起来,才会力量大.

孩子们常常带着蚂蚁工坊出去散步,这引起了其他班孩子的兴趣,怎样才能将自己获得的知识告诉他们呢?绘本让孩子们了解了很多知识,他们也想用绘本的形式告诉其他小朋友.于是,他们对绘本进行研究,了解了绘本的格式以及内容表达方式.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讨论、合作制作,一本本生动的绘本诞生了(见图11).

后来,蚂蚁工坊里的蚁后生小蚂蚁了,蚂蚁们开始忙碌起来.这可把孩子们乐坏了,他们发现原来小蚂蚁是白色的.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看一看小蚂蚁的变化.他们还运用网络资源一一解答自己的疑惑.

在这样一个跟随幼儿的兴趣生成的项目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查阅资料、合作探究,不仅对蚂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学会了与同伴商量、合作、分享,遇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给幼儿适当的支持,与幼儿共同讨论、学习.

适宜的教育是要引发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要实现这一点,环境就必须与幼儿的需要、愿望和能力发生联系.教师关键是要仔细观察和倾听,在与幼儿的对话中读懂他们的需要和愿望.在幼儿体验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解放幼儿,保证其有充足且富有弹性的探索时间,不随意打扰幼儿,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持,让幼儿充分享用大自然的财富,以引发幼儿有意义的探究和学习.

在自然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在自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在自然方面论文范文。

1、自然杂志发表论文

2、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3、自然杂志订阅

4、自然指数期刊

5、自然杂志

6、人和自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