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方面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策略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教学策略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策略

【摘 要】本文论述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策略,提出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积极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等措施,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课堂多种形式的活动,真正以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而教师扮演着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角色.

【关键词】语文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核心要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B-0138-02

“活”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语文课堂的生命.唯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而语文课堂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二者密切统一体,具体体现在语文课堂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积极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等,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课堂多种形式的活动,真正以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语文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学情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基于学情,以学为中心的语文课堂,应把培养学生的朗读素养放于首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朗读既是语文素养,也是学习方法.抓住朗读,就抓住了语文的一半.现在,全国 90% 以上的孩子不会朗读,基本上就是唱读,一字一顿地读,装腔作势,拿腔拿调.”可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从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达成“有感情朗读”的基本要求是:一是普通话;二是流利;三是有感情(内容的理解、声音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实现有感情朗读的三个条件或要求:一是有感情朗读,必须理解文本意思,教师要先强调文本的内涵,理解内涵与朗读是互为条件;二是教师要有“读功”(吟读),要示范读,这是实现有感情朗读的基本条件;三是学生独读是实现有感情朗读的重要检测手段.

从教师的素养方面,如何实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真正让老师的“教”促使学生主动去“学”?教师要有“读功”及有意识地纠正学生唱读关于唱读的纠正,教师要领读,即示范读,这是教给学生读的“标准”的重要环节.不同方式的读互相配合,最终实现有感情地朗读,常见的读的方式有齐读、自由读、独读、示范读(领读)、默读、吟读、演读等.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的重要性对学生是不言而喻的.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好朗读这一基础,让学生通过朗读培养具有良好的语感,进而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

实践证明,教师要教的是学生读不好的地方.在语文课堂中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

二、积极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将教师主讲转为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教师不能越俎代苞,替代学生的读,而是要引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以学生为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语文课堂中阅读分享的活动就体现了学生的以学为主.阅读分享,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也是学生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看《黑骏马》,品《简·爱》,阅《堂吉诃德》,观《老人与海》,在这其中我们不只是感受到故事情节的精彩,还可以品味精妙的语言文字.在语文阅读分享会上,学生敢于亮出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表现.通过阅读分享,感悟书中曲折的情节,品味书中精妙的语言,体验书中思想的魅力,领悟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就是一种最为可贵的学习与收获.正如毕业的学生在贺卡中写的:“您经常在课堂上给我们普及课外的知识,播放视频,成语PK,阅读分享……课堂丰富多彩的,我第一次是如此的喜欢语文课……”由此可见,让学生在班级中阅读交流、阅读分享,是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和反馈的机会.在阅读分享过程中,是学生、教师、读本之间的一次交流过程,在分享中,学生与读本、教师与读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我之间形成的多次交流,多方位思想的碰撞.正如“水无源则竭流,木无本则不成材”,任何一种策略都有赖于对阅读素养的提高.

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教学论中普遍认同的教学基本法则:教学是教学生学,是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进而能够创造性地学习的过程.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下转第144页)(上接第138页)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可见,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真正的学习兴趣,就是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用细腻而充沛的情感朗读诗词,令学生在望见艺术形象的同时自然地想要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创作技巧;教师精心设置导向学习目标的主问题,帮助学生有章有法地走近并走进知识领域.如果能把学生的目光引到学问本身,那么每天、每堂课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就都像在进行有趣的解谜,是在不断探究,在不断满足自身的需求.

2.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索发现与质疑.在制定方案和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产生的好的思想花火、好的思路、好的形式、好的方法、好的结果等并及时肯定,告诉学生这样做对达成目标的积极作用.教师在“发现”和“肯定”中给予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在被信任被激发中能主动学习,故能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以灵活多变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沉闷的课堂如一潭死水,是课堂教学中一大忌.学生理想课堂是在活动中愉快学习与收获.要培养学生对课堂学习保持兴趣,单一的活动固然不能长久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环境,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多种形色的活动,积极运用个学、对学、群学、生生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学习进而获取知识,从而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锻炼发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培养,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把教育的新理念切实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中,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课堂教学中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激活语文课堂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中,我们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紧抓语文教学应以学为核心,勇于探求,促进语文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申继亮.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邢瑞霞.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

[4]段小飞.丰富教学范式引导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5]徐蕴琪.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张 梅,广西北流中学教师,中学高级职称,广西基础教育名师深蓝工程培养对象.

(责编 刘 影)

教学策略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学策略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策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