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皖南红喜事风俗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跟皖南红喜事风俗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皖南红喜事风俗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皖南红喜事风俗

红喜事指的是婚娶,因为这种喜事很多背景都是以中国红为主, 像新娘的红礼服,新郎家门头的红“囍”字,屋内挂着的红喜幛等;白喜事指的是老人去世,背景以白色为主,像家人头上的孝布,孝帐上白色标签.近年来也有乔迁、上大学等宴席,但整体上都不及红白喜事隆重.

红喜事

娶媳妇和嫁姑娘都要预先看好日子,讲究的还要找懂阴阳学的人挑选,“送日子”是结婚的重要环节,都是由男方主导.我们这里素有“抬头嫁姑娘,低头娶媳妇”的说法,但“媳妇”和北方的“媳妇”意思不同,是站在男方家长的角度上说的,这个“媳妇”是“儿媳妇”.

话说先由男方选日子,然后到女方家征求意见.最初的用意不是图吉利,主要弄清女方的例假时间,避免在经期举行婚礼.后来很多人未婚先孕,就要赶在小孩没足月之前了.

确定了日子,男方要将日期写在红纸上,由新郎和媒人一道送到女方家.这个媒人,在过去是负责介绍男女相识的介绍人,一旦双方都满意,媒人就成为两家之间沟通者,负责传达双方意见.一直到双方结婚,媒人的义务才完成.现在,男女都是自由恋爱,但结婚前还要找个人充当媒人,最好是认识男女双方家长的人,还要能言会道,能够将一方的无理要求传达得合情合理,才是媒人的最高境界.

送日子那天,女方要将亲戚都请来,大家商量着如何向男方家提出举办婚礼的条件.包括给女方准备的衣服,以及女方家办酒所需要的酒肉之类.有些爱省事的说个数字,大约办几桌酒,让男方送来办酒材料.有的将每桌酒席折成钱,这就是彩礼钱.也有小气家庭,说好办十桌酒席,最后办五桌酒席的,余下的钱就归女方家长.这些男方无权过问,无权过问的还有嫁妆,男方不能要求女方陪何种嫁妆.

就是在今天,我们这里也没有女方向男方狮子大开口索要彩礼的习俗,主要原因是我们这里没有重男轻女的陋习,很多有儿有女的家庭,女儿接受的教育比儿子还多.有些一男一女的家庭,儿子没读大学,女儿却读了.父母是这么认为的,儿子有力气,找不到好工作,还可以用体力挣钱;女孩力气小,只有多读书才能自立,不受婆家气.这么爱女儿,怎么会狮子大开口索要彩礼,让女儿嫁过去受罪呢?倒是男孩娶亲,被外地的丈母娘狠狠索要过彩礼,最高的是18 万.

无论是娶媳妇还是嫁姑娘,我们这里都奉行“亲戚不接不送,朋友不送不接”的原则.亲戚家要提前下请帖去告知,某月某日在某处办酒席,这样亲戚才会送礼.朋友则是相反,一定要送了礼才下请帖.

在礼物方面,上世纪都流行娶媳妇送被面,就是那种丝绸织就的,当然这些都不会全部用来包被子,以后也可以作为礼物送出去.后来被子不用被面,改用被套,大家就送了.

嫁姑娘的人家,收到的礼物有枕头、床单、洗脸盆,后来变成床上四件套,毛毯,太空被,皮箱,现在也简化为了.

无论是娶媳妇还是嫁姑娘,办酒都要从婚礼前一天开始,远处的亲戚都要提前来的.亲戚也分等级,舅舅最大,姑姑次之,姨娘再次之,姐妹最小.有些人家没有舅舅,就让做上门女婿的那位姨夫充当.

在20 世纪,娶媳妇的人家在前一天要将亲戚送来的被面在堂屋两壁悬挂,那不叫被面,叫喜幛.左边第一个就是舅舅的,右边第一个是姑姑的.靠近大门口的就是姐姐的,一般署名不是姐姐姐夫,而是外甥的名字,哪怕外甥还在吃奶.因此在我们这里,外甥被称为舅舅家“把门的”.

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村里人都会前来帮忙,他们都是随礼后做的义务劳动.男人负责借桌子板凳,还有餐桌上的酒精炉,做火锅的锅.原先还有碗碟也需要挨家挨户地借来用,后来有人出租餐具,这件事就免了.婚礼结束后,男人还要负责还回去.因为是竹乡,筷子不用借和租,让人砍一根老毛竹回家,几个男人合伙做几十双甚至上百双筷子.喜事过后谁需要谁拿回家,剩下的归主人家.

村里女人都在厨房帮忙,洗菜、拔鸡毛、煮饭、烧开水、洗碗、在灶下烧火,都是被厨师管理的.我们这里有自己的厨师,几个家族中,几乎每一个家族中都有一个女厨师,带领大家在厨房忙活.

我们当地人办的酒席比较丰盛,二十多种菜,鸡鸭鱼,牛肉火锅都是满满一大盘子的.时代不同,酒席上的花样也不同,这几年,螃蟹和甲鱼也成为主菜了,以前没有的.当地厨师烧的菜符合当地人口味,偏辣,偏咸,比县城酒楼的菜好多了,不仅种类多,分量足,味道也更好.

娶媳妇和嫁姑娘的区别在于,娶媳妇的人家贴的是红“囍”,嫁姑娘家贴的是红“喜”.

我们这里的婚娶观念是“远嫁姑娘近栽花”,有女儿的都希望将女儿嫁远一点,这样女儿在婆家生气,不能立刻回娘家,第二天气就消了,避免了很多矛盾的产生;还有,女儿嫁的远,回娘家可以多住几天,太近了天天见面,不亲热.所以大多数人不主张本村子通婚.

娶媳妇那天,男方要起大早,带着娶亲的队伍去女方家娶亲.这些人包括媒人,男媒人叫“媒老爹”,女的叫“媒奶奶”,这是尊称中带着戏谑,哪怕没结婚的男女,也这样称呼.除了媒人还有一个“亲人”,这个亲人和新郎不是亲戚,一般是邻居中德高望重,善于言辞的男人.亲人的任务是解决路上拦着要喜糖的矛盾.

娶亲队伍中还有一班小伙子,最多的八个,少也要六个,都是新郎的好友,相当于现在的伴郎.但他们的任务是抬嫁妆,跑路,放鞭炮.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他们要抬着嫁妆走几十里山路,还要轮流背着新娘,要不是铁哥们,人家还不愿意呢!

还有一个人物就是男方家族中的小姑娘,表妹,堂妹,外甥女,侄女都可以,她是伴娘,伴随在新娘身边.这种伴娘一般要活泼的,未婚的.我们这里有些地方需要新郎亲自去娶亲,有些地方不要求.因此,娶亲队伍去的时候人数是单的,九个,十一个,十三个都行,回头加上新娘就成双了.嫁姑娘的人家,酒席要开早一点,一般在上午十点开始.因此娶亲的也要起大早,到新娘家,新娘家大门紧闭,媒老爹或者媒奶奶不从门缝塞红包,大门不会开.

新娘家酒席开始时,还要在房间里摆一桌酒,让亲戚中的姑娘,姑娘的闺蜜、同学以及男方带来的伴娘一起陪姑娘吃.吃完后,姑娘就准备换新衣服,梳头,外套一定是红色的.负责换衣服的女人叫“福奶奶”,一定是那种有儿有女,并且家庭幸福的女人来担当.丧偶的不能做.

姑娘的妈妈常常在姑娘换衣服的时候开始痛哭,这叫“哭嫁”,这种哭,不仅仅是因为风俗,还包含着真情,因为从此后,自己的女儿已经成为别人家的了.在哭声中,妈妈还要交代女儿,到人家去要好好地善待公婆,善待小叔子,小姑子,要勤劳.有点像《诗经》中的“桃夭”篇,“桃之夭夭,妁妁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即使在今天,我们这里还有姑娘出嫁要给婆家人每人一双鞋的习俗.过去都是姑娘和妈妈用手工做成的千层底布鞋,现在用皮鞋和运动鞋代替了.包括公婆,丈夫,小叔子,小姑子,如果男方哥嫂没分家也有份,还有他们的孩子.

一般情况下,妈妈一哭,女儿也会哭的,旁观者也止不住流泪.这个环节是看热闹的部分.以前哭嫁很热闹,除了妈妈心痛地哭,还有家族中的妇女帮忙哭,也就是用哭腔交代姑娘,还会说一些吉利话,谓之“讨兆”.像“百子千孙”之类.在八十年代,这样的哭嫁,被人打趣,“不能百子千孙,违反计划生育呢!”

新娘顶红盖头之前,头上还要插上红色的千竹叶,绿色的柏树枝,意为“百子千孙”.姑娘换好新郎家送来的衣服,鞋子之后,要站在竹匾里,并且脚下还要垫着当地的万字糕,寓意步步高升.女方家还要准备一套新郎的服装,包括帽子,鞋袜,用篮子装着,姑娘出门时由伴娘提着带去新郎家.现在一般都是西服或者真皮夹克.

这时候,姑娘家的亲戚都会进来包红包,舅舅舅母,姑姑姑父,姨娘,婶婶大妈等人,这些人的钱都作为嫁妆放在陪嫁的箱子里,叫压箱钱,是姑娘的私有财产.

姑娘换好新装之后,顶上红盖头, 在鞭炮声中, 由自己的哥哥弟弟或者堂兄背着出门,以前是送到轿子里,后来送到大路上,由娶亲的人轮流背着,现在是放在轿车里.姑娘坐上车之后,不是马上就走,村里人要拦着向娶亲的人要糖果,要.娶亲的人来的时候已经准备了好几斤糖果,在鞭炮声中,将大把大把的糖果抛向空中,小孩子欢呼着去地上捡,形成热闹气氛.媒老爹,亲人负责向男人派发.

姑娘走了,娘家还要派人送亲,一般是哥哥嫂子,姐妹,弟弟,侄子侄女,还有年长的姑父,姨夫,人员组合需要三代人.

姑娘走了之后,娘家人还要再开一轮酒席,第一轮是远处的亲戚,娶亲队伍,第二轮才是附近的人和帮忙的.

娶媳妇的人家一般中午开始酒席,也是招待远处的亲戚.这时候比较忙的是知客,知客相当于整场婚礼的总策划,要负责安排人干活,还要负责安排娶亲队伍.在正式开席时,还要安排座位,东边首位是舅舅,西边首位是姑父.以前是八仙桌,根据桌面缝隙来排的.东边左边最大,对面第二,东边右边第三,对面第四.两头都是小位置,是负责端菜和筛酒的人座位.现在是圆桌,方便多了.别看座位,很多人坐小了还会生气离席,因此需要知客心细,才不得罪人.

在酒席上,上菜也有讲究,第一道菜是花生米,红枣汤,寓意“早生贵子”.在酒席中间,也就是二十碗菜上了十四碗的时候,知客还要带着新郎到各酒桌上敬酒,说一些感谢话.随后派发糖果,每人两包糖果,两包.过去糖果散装的,都是八到十个,要双数.

这轮酒席吃完,远方的亲戚不会走,等到新娘子进门看热闹.新娘子到了村口就要停住,让新郎背进门.新郎去背的时候还要包红包,是象征性的,不讲究多少.新郎背起新娘,后面娶亲的就挑着,抬着嫁妆随后,在鞭炮声中走向新郎家.

过去的陪嫁都是木制箱子,棉被,水瓶、脸盆之类,都是娘家亲戚送的,被子是娘家置办的.还有盆桶之类,木质洗澡盆,洗脚盆各两副,一副男用,一副女用的,以及木质梳妆台.后来发展到电视机,液化气,又发展到冰箱,洗衣机,热水器.这些大家伙搬来搬去的又沉又麻烦,女方家先将电器送到男方家,结婚那天,车上放的是包装盒,向人展示了嫁妆内容.但传统的嫁妆,除了洗澡盆和梳妆台现在不怎么陪了,洗脚盆、棉被都是要陪的.

新娘进门后,男方家也有福奶奶,先端来洗脸水,让一对新人洗脸,让新郎换上新娘带来的衣服.然后送上煮鸡蛋泡的发米让他们吃下,寓意为“发家,圆满”,再递上交杯酒,让新人喝下.

新娘家的送亲人,要等新娘进门后,推迟十几分钟才进门.

新娘进门后,附近的亲戚才回家,远处的还要住下.第二轮酒席才开始.在新房里,同样有一桌酒席是女眷陪新娘的.

晚宴过后,送亲的人要当着新郎的父母,将新娘的箱子钥匙交给他们.然后说一番客气话,大意是,新娘家里人没文化,不会教育女儿,女儿不懂事,也无能得很,多亏新郎不嫌弃.以后公公婆婆多担待,有什么事不好就批评教育,当她是自家女儿.

除了和新郎父母交代,送亲的人还要和新郎的哥哥姐姐,亲戚打招呼,让他们多担待无知的新娘.最后把新郎新娘叫来,要他们尊重长辈,不要无理取闹,丢娘家的脸.

这些交代之后,闹洞房才开始.我们这里闹洞房相对文明,伴娘,新郎父母都不会进入新房的.

原来的风俗是结婚第三天,新娘回娘家,后来改为第二天就回.回娘家后,娘家要办酒招待新郎,还要感谢前来帮忙的邻居.在新郎新娘回家时,通常都是哭红了眼睛走的,因为姑娘的妈妈在交代女儿女婿时,常常又哭了,把新郎也惹哭了.

男方这一天也要办酒,叫福情酒,主要请帮忙的本村男女、知客、厨师.但酒席规模和婚礼上是一样的.

大约在婚礼结束第三天,新郎的父亲还要提上烟酒去感谢知客和厨师.在一条烟的纸盒里,会塞上三百元,或者四百元的红包.但知客和厨师一般只收下烟酒,退回红包.

这几年,流行请外地厨师,厨师都是收费的.嫁姑娘的人家也要履行这套手续.

姑娘回门之后,娘家还要派人去女儿家一趟, 叫“ 满月”,要老少三代人,一般是姑娘的父亲,姐妹或兄弟,带上侄子、侄女或者外甥,如果姑娘是老大,没有侄子侄女,外甥,就在本族中找一个辈分小一辈的孩子代替.去的时候,要根据女婿家人口情况带上糕点礼物,还有姑娘在娘家穿过的衣服,加上一对鸡,公鸡母鸡都要老一点的.

这套程序完成之后,一场红喜事才圆满.现在很多人家将满月和送亲一次完成了.在传统婚礼中,小男孩有很重要的地位,那时流行新娘家陪马桶做嫁妆,新娘进了门.小男孩会抢着去马桶撒尿,抢到的会奖励一个红鸡蛋和糖果.现在不怎么陪马桶了,这项活动也渐渐淡忘了.

这几年,红喜事开始现代化,新娘不穿红衣服,穿婚纱,化了新娘妆,妈妈哭嫁受限制.看热闹的没劲了.

皖南红喜事风俗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皖南红喜事风俗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皖南红喜事风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红船精神论文

2、红秀杂志订阅

3、网红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