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跟民俗信仰视阈下曲沃花葫芦的嬗变和审美特征解读类论文范文集

本论文可用于民俗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民俗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民俗信仰视阈下曲沃花葫芦的嬗变和审美特征解读

葫芦,古称匏、瓠、瓞,属葫芦科藤蔓植物类,生长广泛,繁育力强,是古人的食用物和使用器物,也是母系社会繁衍生息最原始的符号象征,人类文化根脉发生阶段不容忽视的文化元素.“曲沃花葫芦”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以几何、动植物、人物、文字等图案纹样为主,运用浮雕、镂雕、线刻、烫烙、沥粉、漆艺压模等工艺,制作出包括酒具、神符、仿古、吉祥、八宝葫芦以及壁挂、根艺葫芦等兼具实用及审美价值的葫芦工艺品.

一、曲沃葫芦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

曲沃县位于山西南部、临汾盆地南端,隶属于临汾市,与襄汾、绛县、翼城、侯马接壤,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厚重的历史、独特的民间习俗与信仰,享有“叔虞封唐之地,三晋发祥之端”的盛名,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2.7℃,日照充足,土壤肥沃,境内有汾、浍、滏河流经,水源充沛,清《曲沃县志》云:“沃水潆洄盘旋,是为曲沃.”优越的自然环境和适宜的气候,使得曲沃自古盛产葫芦,最早是用来制作“匏笙”(今指葫芦笙)的优质材料.西晋文学家潘岳《笙赋》有云:“河汾之宝,有曲沃之悬匏焉;邹鲁之珍,有汶阳之孤筱焉”.在我国生产葫芦和竹子的地方广泛,为何只有曲沃葫芦和汶阳竹子才被视为制笙的上好材料?《经说(卷七)》云:“《乐书》‘笙以匏为母’,《国语》曰‘匏竹利制’,笙以匏竹合而成声.古者造笙,必曲沃之匏,汶阳之竹.”其中的“必”字,说明“曲沃之匏”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二、祖先崇拜与生育信仰催生了早期曲沃葫芦文化的形成

晋南地区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如对历史人物神灵信仰、宗教神灵信仰、自然信仰等.诸多信仰中,对祖先的崇拜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如临汾尧庙的祭祖堂、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运城舜帝祭祖等活动充分表现祖先崇拜的地位之重.曲沃的祖先崇拜主要表现在女娲、舜、娥皇、女英信仰.女娲被曲沃百姓奉为祖先神,在距曲沃县60公里的万荣县境内有一座“后土祠”.何为“后土”?据史料显示,“后”为母系氏族社会氏族或部落的首领,“土”即“地”,《后汉书·傀嚣传》中记载“地即母”,“后土”就是指母系氏族社会最高的女性君王,主宰人类的生育繁衍.至今,曲沃百姓仍保留祭祀“后土”的风俗,每年曲沃任庄扇鼓傩戏中会上演“坐后土”的演出及祀神等活动.

葫芦崇拜是人类对母体崇拜的符号表征,实质根源是对生殖信仰的转嫁.生殖崇拜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影响深远,《诗经·大雅·绵》中“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的“瓜瓞”即指葫芦,意即华夏民族的祖先是由葫芦而生的,后世常以“瓜瓞延绵”祝颂子孙繁衍不息.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曾指伏羲即包戏,女娲即包娲,二者均是葫芦的拟人化.他说:“包匏音近古通.……包戏与匏娲,匏瓜皆一语之转.然则伏羲女娲名虽有二,意实只一,二人本皆为葫芦的身.”刘尧汉先生说:“葫芦象征着繁育人类的子宫和母体的生殖力.”葫芦象征着生命的伊始,人孕育在母体子宫内,恰如坐在葫芦中,体现对生命的信仰和生殖的崇拜.葫芦外形似女性形体,腰细臀大,腹内中空,形圆多籽,是女性生殖的象征;而葫芦柄凸起的外形又是男性生殖的象征,一男一女,阴阳相生,二者在葫芦中和谐共融,表达阴阳和谐、多子多福之意,恰好满足先民早期生殖崇拜以及不断繁衍的祈望.

三、“河东文化”是曲沃葫芦文化发展兴盛的根基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发展,都与该区域地理性的社会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的“河东文化”是指以今运城、临汾两个地区为中心的文化整体.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曾指出晋南“曾保留远至7000年前到距今2000余年前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总根系”中的“直根”[1].其深厚而富庶的文化遗产,璀璨而古老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使得曲沃葫芦文化中积淀着历史的、社会的、习俗的、宗教的诸多内涵.

(一)悠久的史前文化是“曲沃花葫芦”的设计之源

河东既是先人劳动生息之地,也是黄帝、炎帝、蚩尤以及尧、舜、禹的活动区域和建都之地,境内的天马古晋遗址、仰韶文化遗址、襄汾陶寺遗址、邱家庄战国墓中发掘的原始彩陶器和青铜器为“曲沃花葫芦”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刘尧汉先生认为在陶器时代之前有一个葫芦容器时代,陶器最初只是葫芦的不同的构成载体,是先民对自然产品葫芦的摹仿[2].《汉书·郊祀志(下)》记载:“成帝即位之初,其祭之器用陶匏,皆因天地之性.”《晋书·礼志(上)》也记载:“(祭礼之)器用陶匏,事返其始,远以配故祖.”这里的陶匏皆指陶质葫芦,为古代一种陶质礼器 “匏壶”,器呈小口、大腹、喇叭颈,颈部或直或弯曲,腹部作椭圆形,壶盖多为凤首状.1973年,闻喜邱家庄战国墓曾出土一件陶制“鸟盖匏形壶”.“曲沃花葫芦”作品《凤鸣四季》就是对“匏壶”的再现,其壶盖以凤鸟头装饰造型,腹部椭圆.“曲沃花葫芦”许多图案来源于原始彩陶器中描绘日月星辰、山河水火、花鸟鱼虫等自然生态现象为题材的纹饰.这些彩陶纹饰被模仿并复刻在葫芦器上,以各种带有规律性的点、线呈现,创造性地与传统吉祥图案结合在一起,形成寓意鲜明,地域特征强烈的葫芦图案.常用的有涡纹、三角纹、圆圈纹、弦纹、锯齿纹、方格纹、垂幛纹、波折纹,以及太阳、月亮、北斗星等纹样.这种模仿陶匏造型和图案的葫芦器,其现实的意义与古时陶匏图案源于对自然的崇拜是一致的,把先民对自然的敬畏转化为今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河东民间艺术影响“曲沃花葫芦”的审美特征与题材

“曲沃花葫芦”的造型与审美特征受晋南地区的木板年画、剪纸、刺绣、花馍面塑等民间美术影响.如浮雕线刻葫芦的线条借鉴平阳木板年画的用线,古朴灵秀,刚柔并济,刀法上既刚劲有力,又不失柔美流畅;在设色上也受到平阳木板年画影响,用色大胆豪放,质朴明丽,多用红、黄、绿、蓝、黑、金等饱和度较高的颜色,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既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装饰趣味,也表达了鲜明的象征意义.晋南地区以葫芦为主体的剪纸、刺绣图案也是其图案装饰的参考与借鉴,如帽圈、鞋子、枕顶、围嘴、肚兜、喜帐、寿帐等.另外,取材于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地方戏曲,如任庄扇鼓傩戏的戏词、曲沃琴书中的唱曲、碗碗腔皮影戏的唱词等,都是葫芦装饰题材及创作内容的灵感之源[3].这些地域性极强的民间艺术形式既各具特色,又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接触、交流、相互影响和转化,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百姓的人生态度、审美趣味和生活理想,对曲沃葫芦文化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地方民俗事象是“曲沃花葫芦”延续发展之根

“曲沃花葫芦”能够承延至今,得益于曲沃独特的乡风俗习和深厚的社会文化的给养,它是民俗文化事象的具体呈现和物化承载,反映出当地百姓基本的理想、情趣、生活习惯及思维方式.“每一种民俗举动从总的方面来说,都是在争取生存、发达兴旺、吉利平安的前提下进行的.”[4]曲沃葫芦文化贯穿于当地百姓的节日、婚礼、生育、祭祀等生活习俗中,其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曲沃至今仍有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剪葫芦镇妖除魔、驱邪祛秽的习俗,在葫芦形纸里面画上蛇、蝎子、蜈蚣、蜘蛛、蚰蜒等五种毒虫贴在墙壁上,谓之“辟百虫”.在当地流传有“童子骑葫芦,五毒瓶里收”“三月三杨柳会,五毒镇在葫芦内,一年四季不受害”的民谚.晋南民间传统婚礼上,要喝“合卺”酒,以一匏瓜剖成两个瓢,以之盛酒,新人共饮,表示从此合为一体.曲沃当地百姓有小孩儿出生后在产妇房门贴红纸葫芦(男孩)或梅花(女孩)的习俗.晋南地区清明祭拜时会做一个“子福馍”,子福馍上面有一个捏成葫芦状的“子福顶”,四周剪出一些花纹图案,拜祭仪式之后互相分食,祈求先人保佑其平安健康.

四、结语

曲沃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其葫芦文化产生的先决条件,质朴多样的乡风习俗,虔诚悠久的民间信仰,丰富的民俗艺术是其生存、发展、繁荣的根基与源泉.本文通过对“曲沃花葫芦”民俗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探寻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民族信仰,从“探本穷源”达到“返本开新”之目的.

*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成果(项目编号:GH-13119).

注释:

[1]米淑琴、赵勇.河东文化资源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实践与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05).

[2]刘尧汉.论中华葫芦文化[C].中国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葫芦与象征——中国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1996.

[3]陈美青.山西曲沃任庄扇鼓傩戏的固守与变通[J].民间文化论坛,2013(08).

[4]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41.

刘岩妍:太原工业学院副教授

民俗论文范文结:

适合民俗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民俗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民俗文化论文

2、关于民俗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