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和规范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偏失行为的矫正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中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和规范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偏失行为的矫正

求真、创新是科研的内核,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科研最本质的内核却在不断衰退.正如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指出:“学术界的当务之急不是说我们提高最高水准,拿个诺贝尔奖回来,而是守住底线,让学术不至于崩溃到别人不相信这是学术.”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价值也一直受到质疑,外在原因是论者的观念问题,内在原因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本身存在的诸如假大空、低水平重复研究、过程不扎实、方法不恰当、成果不突出、成效不显著等问题所引起的不信任.导致这种不信任的,根本上还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行为主体对教育科研的认知发生了偏移、扭曲,认为科研就是一种装饰、一个花瓶,就是一篇东拼西凑的文章,从而忽略了教育科研对教师教育教学品质的改进、对助推学校教育教学内涵的发展的要义.“一个人要想在某一领域做出创造性贡献,必须学习这一领域的规则、内容和选择标准,必须内化这一领域的知识与习俗.”(引自:楼连娣、庞维国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第4期《知识基础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因此,要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正名,提高思想认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在科研实践中回归科研的“问题求真、方法适切、内容创新、学术规范”.

一、问翘求真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教育科研的下位概念,在根本任务上与上位概念是一致的:追求教育真理、探寻教育规律、寻找科学方法.只不过它不以理论建构为基本任务,而是以实践价值为取向.但从真问题人手,依然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开展研究的逻辑起点.关于问题,有四种表述:problem(现实中的困境)、topic(研究的主题)、issue(具体研究的议题)和question(提出的问题),而question就是需要具体解释、回答、论证的问题,对question的概念化表达,就成为课题研究中的问题.问题具有四个基本要素:不知,想知,难知,可知.不知,就是不知道、不明白,是认识上的困境;想知,就是要弄明白;然而,这个问题并不是轻易就能解决的,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努力,这是难知;经过努力,能够知道自己想知道的,这是可知.当然,无论是大自然还是社会生活,总有很多人类的未知领域,即使再努力,由于外在或内在的原因都暂时还不能完全认知,这就为未来的探索留下了空间.因此,任何一个作为命题的问题,都需要用这四个基本要素逐一地进行检讨.

问题产生的路径就一般规律而言,可以通过政策推导、现实需求、经验总结、旧题出新、命题作文、对理论的回应、观察与思考、深化与分解等产生.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真问题主要源于教育教学生活,脱离教育教学实际的问题,是伪命题,没有研究的价值.如“普通高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协商式六年一贯制实践研究”就是一个典型.第一,核心素养与“六年一贯制”的办学体制的关系是什么?第二,初中与高中的定位是不一致的,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重在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文化素养,高中定位为为高校输送合格的人才、为社会培养劳动者,不同的定位又如何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普通高中的六年一贯制从学理上和体制上都是不成立的;第三,什么是协商式?体制内办学,如何协商?与谁协商?既缺乏制度基础,又缺乏现实基础,没有可行性,因此这个命题是不成立的.而“区域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必修课的选课走班策略研究”“学生人生规划指导策咯研究”等选题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社会诉求,是一个时期国家需要、社会需求与学校发展的有机融合.

“这一个”问题值不值得研究,还需要进行价值判断:是个人意义还是公共意义?“如果只是研究者个人的困惑和阻障,那么由此引发的研究对个人是有意义的,但在具体学术领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将个人意义上升到公共意义层面,“这一个”问题才能获得学术生命力.笔者曾经在新课改推进之初,针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三维目标”的困惑,做了思考,并在教育期刊上公开发表.2010年李亦非、朱小蔓在《新课程三维目标整合的KAPO模型》一文中引用了笔者的观点,认同“‘三维目标’并不是在同一个水平层面上,也不是从一个点向三个不同角度发出的‘射线’,它们本身是有层次的”的观点.这个案例说明将个人的困惑上升为公共认知领域对研究的重要意义.

从技术上讲,要把个人认知纳入公共认知框架,在公共认知框架中去寻求公共意义,需要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只有在大量的文献研究中去鉴别与澄清,才能够获得“这一个”意义.处于一线的中小学干部、教师因为工作性质和任务的规定性,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忽略这一点,甚至以各种口实来回避这一点,以致将老旧话题、陈词滥调当作薪解,坐井观天,孤芳自赏.虽然有的研究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但由于不重视文献研究,也就失去了参与公共认知建构的机会.

因此,“真”问题的产生,一定是经过多重的甄别与筛选,并不能与经验背离.

二、方法适切

所谓方法,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科研方法有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范式.在每种范式之下又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如文献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就属于定性研究的方法;而数据分析法、影像分析法等就属于定量研究的方法;混合研究则把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进行有机的整合.中小学教育科研常见的问题是在方案上写了很多方法,然而就是没有一个是真正有用的.以下面的两个问题案例为例.

问题案例1:

课题:云平台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方法: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边整改,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问题案例2:

课题:嵌入教师工作情景的校本研修实践研究

方法:本研究是在一所大型城市学校新建小学进行的行动研究,研究的一般步骤是“问题一计划一行动一反思”.因此,本研究将从深度调研入手,采取问卷、座谈、行为观察等方式切实把握本校教师在专业生活与专业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着重明晰有哪些嵌入教师工作情景中的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存在何种不足,深刻剖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校本研修三要素(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提炼出教师专业实践“自主性、合作性、研究性”三方面品质要求,并分别提出改进策略.然后根据相关策略实施改进行动,并在即时评估与反思中调整和优化这些行动.

案例1对方法的描述是普适性的,表意上没有错误,但读者却并不能从这些文字表述中获得如何进行行动研究的确切信息.案例2对该研究中的行动研究的描述不仅趋于表象化,也没有遵守同一律,表意在不断地发生漂移.行动研究,首先,要明确研究情境中的问题.在案例2中,问题是教师校本研修的非嵌入情景种种表现.其次,在明确问题之后,就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整体设计,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最后,策略实践,对策略实践效果的检省,就是反思.反思并不是行动研究的终结,而是新的起点:省视原因,修正方案,再次实践,直到问题解决.如果问题没有解决,新的一轮研究又开始了.研究的内在逻辑规定了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的一致性.什么才是“这一个”课题研究所便用的方法?我们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假设为一个行动研究个案,就很容易明白什么是研究方法,什么不是研究方法.首先,将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作为研究情景,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可以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呢?让每个小朋友都回忆一下曾经经历过的类似事件,叫调查法;再翻开手上的故事书、绘本之类,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救人的法子,叫文献研究法,等等.这个时候,有个叫司马光的小孩抓起一块石头猛砸水缸,成功地救出了小朋友,他使用的方法叫行动研究法.在这里,行动研究法的具体含义就是:用一块石头猛砸水缸救人.研究方法与论题保持了一致性,适切,具体,可操作,有效果.可见,解决中小学教育科研研究方法缺失问题的关键,是研究者要真正明白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三、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包括观念创新、方法创新、过程创新和材料创新.观念创新往往会带动其他几个创新,因此是创新中的核心;而方法、过程、材料的创新又会推动观念的创新.中小学教育科研创新除了上述内容外,对工作的推动程度更是创新的实践看点,这里重点讨论观念创新和实践创新.

(一)观念创新

教育实践是认知实践,但由于人类认如的种种局限导致认识上的错误,因此有的研究也许根本上就是错的,就像如何让猪爬上树一样,是一个虚假命题.目前国内严肃的学术刊物查重率一般都在20%以下,可见对“新”的渴求.科研求真,本质上就是不断丰富已知、修正旧知、创造新知.

以教育理念的创新为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国际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但教科文组织最新的表述则是,“人类教育越来越倾向于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育新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塑造适应既有社会规范而全盘接受知识的人,而是为化解国家乃至人类社会未来的风险与挑战.培养的人应有强烈的未来意识,超越性的思维品质,可持续的创造能力的独特的新我.”这两种教育理念所反映的时代诉求是不一致的.教育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教育实践是时代的实践,理念的变化必将带来实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动荡发展,人们的教育态度、教育观念以及教育行为方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力求与时代高度契合.

如何保证观念创新?

首先,要建立观念创新的逻辑框架.这个框架包含了下列内容:提出研究假设一在公共知识框架中揭示假设一建立论题与论据之间的逻辑意义联系(一级)一建立论据内部的逻辑意义联系(二级、)一作出合理推论一解释推论一问题讨论(在公共知识框架中推理,延伸认识的广阔性).以“教学等待”为例.笔者在研究“教学提问与教学效率的函数关系”时,发现很多课堂都有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现象:教师拼命地往前赶进度,学生拼命地追赶.一堂仅仅40分钟的课被大量的提问与追问所充斥,教师和学生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笔者提出了“教学等待”的假想.经过在中国知网与方正数据库的文献检索,发现美国人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进行过大规模的研究,提出了“第一等待时间”“第二等待时间”的概念,并对两个等待时间的长度进行了规定性探索.中国在2010年以后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然而没有将教学等待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进行讨论,大多数文章(主要是中小学教师)集中在经验性的介绍上,理性思考及方法的系统性研究不够.由此得出结论:教学等待是一个真实问题,且具有实践价值与研究价值.笔者提出“教学等待:让学习真实发生”的俞题,用“重视预设、生成,问计学生,科学提问;合理规划、运用时间,赋予学生‘自由与闲暇’;合理使用‘支架’,促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营造‘真环境’,在倾听、对话中动态建构、平等、和谐、友善、共进的主体关系”四个论据与论点建立逻辑关系.在论据内部的二级逻辑关系上,又建立合理的逻辑关系.以第四个论据的内部关系建构为例.这个论据即本部分的论题用了两个论据去证明其合理性:一个论据是以“真语言”为媒介,积极营造“真环境”;一个论据是以调节教学节奏,在倾听、对话中动态建构、平等、和谐、友善的主体关系.整个研究通过一级、二级逻辑关系的建立,对相关论点论据进行合理推导,得出命题所需要的结论.科研的力量就在于对假设的合理推导、证明与证伪,中小学教育科研也不能超越这个规定性.

其次,在写作中运用反思的思想方法.文本写作是理性的思辨,是新一轮研究的开始;学会反问自己:我的观点正确吗?我的方法正确吗?所引用的论据正确吗?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正确吗?结果果真是策略引发的吗?结论正确吗?对结论的解释正确吗?这一系列的反问将会引导研究者进行认真的反思.建立自我批判精神,是保证观念、方法、内容创新的重要思想基砒和方法论基础.从人性的角度看,批判别人容易,而批判自己难,要否定自己更难.而研究恰恰需要不断地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虽然很痛苦,但是,只有在涅粲中才能获得新生.

最后,停一停,回到实践中去,让思想沉淀下来.通过再次检索文献,分析事实,讨论数据,收集反例,求教学友,向正确的方向迈进.

(二)实践创新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以实践价值为取向的,其主要职责是通过应用性研究来推动或者改善原有的工作状态,提高工作品质,但很多课题承担者却忽略了这一点,将手段当成了目的.

下面是一个推进工作创新的课题研究案例.

课题名称:中小学教师成长科研实践研究

研究目标:改善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释放教师内在动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品质.

研究缘由:2012年秋季,课题研究者面对区域内中小学教师工作动力不足、科研素养不足的现实困境,开展教师成长科研研究,持续至今.

主要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技术路径:申报区成长科研课题一开展课题研究一校内结题一区复审认定一按比例淘汰一表彰激励.

学理:以课题为抓手,以课例为载体,以教育教学问题为焦点,着眼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由于课题承担者、研究团队和学校业务领导(或者区县教研员、院校专家等)的多频次能动交往,促进了个体与团队的集体性成长,改善了教学品质,助推了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

效果:经过六年的实践,区域内中小学教师整体科研素质得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动力得到释放,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因此快速成长,受到市教育科研主管部门、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区属中小学以及教师的广泛好评.

这个案例典型地揭示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一个基本特质:对学校、区域内教育教学实践的推动.

四、学术规范

学术规范,简单讲,就是遵守学术研究的规矩.这可以从学术道德与形式两个角度去审视.

(一)遵守科研道德规范

所谓道德,就是符合社会基本要求的行为;反之,就是不道德.科研道德,就是符合科研行为要求.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有那么一些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势剽窃别人的科研成果,最典型的就是网上下载,改头换面,去名声;或者大量抄袭别人的成果;或者大肆伪造数据,杜撰事实,夸大事实,等等.这种种不道德的科研行为必然导致伪科研,必然消解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而遵守科研道德,就是实事求是,就是追寻事件的本真.唯有道德的科研行为,才能真正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

(二)遵寄论文写作规范

论文,作为科研生产的工具,在形式上有严格的要求:论题、摘 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等,都有明确的学术诉求.就参考文献而言,它所承载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从作者列举参考文献的年代、国别、文献作者的学术身份等,就可以大致了解论文作者的学术修养、学术视野和审美倾向.然而,参考文献引用不严谨、不科学、不规范的事时有发生,更有甚者连参考文献都进行转引,视科研为儿戏.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科研报告不引用参考文献,不按规定引用参考文献的则不在少数.没有规范,就没有共同语言,就没有创新.只有在规范中去寻求创新,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造.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利器,而这需要“从事情本身出发,回归事情本身,按照事情本身来思考、判断、分析、评价事物,而不是用我们的偏好或利益把事情扭曲.”(引自:金生铉《教育研究的逻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第34页》

中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小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中小学教育期刊

2、中小学教育杂志社

3、中小学教育杂志

4、现代中小学教育杂志

5、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6、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