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斑点叉尾鲴养殖病害防治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这篇养殖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斑点叉尾鲴养殖病害防治

近年来,广东地区斑点叉尾鮰养殖规模不断加大,养殖产量已超过安徽和江苏,成为我国继四川、湖北、湖南和江西之后的第五大斑点叉尾鮰人工淡水养殖主产区.广东省斑点叉尾鮰主产区主要在广州白云区、佛山高明区、顺德、中山等地,养殖较为分散.本人近年技术服务于广州白云区周边区域,现就本地区斑点叉尾鮰人工养殖情况做简单概况.

一、病毒性疾病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病原:斑点叉尾鮰病毒

症状:病鱼皮肤及鳍基部出血,腹部膨胀,并有淡渗出液.流行水温主要在20~30℃,主要危害15cm以下的鱼种,3~4月龄的幼鱼也会感染,死亡率可达95%~100%,存塘鱼生长缓慢.病鱼表现为鳍条基部和皮肤充血、腹部膨大、腹水增多、眼球突出、鳃丝发白,解剖鱼体发现肌肉及内脏组织出血、增生,肾脏红肿、脾脏肿大变黑.病鱼常直悬于水中或在水面打转.

防治:目前对此病毒病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最好的预防办法是在苗种下池前注射免疫疫苗,养殖过程中加强管理,预防该病的发生.外用药物预防可以采用外泼聚维酮碘溶液、“贵鱼康”.内服药物,预防可以用“穿梅三黄散”+“酶合电解多维”拌饲投喂;继发细菌性疾病可以用恩诺沙星粉或“服尔康”+“艾乐”拌饲投喂.

二、细菌性疾病

1.鮰肠败血症

病原:鮰爱德华氏菌

症状:①头盖穿孔型,又称为慢性型.感染途径为神经系统,形成肉芽肿性炎症.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中心形成溃疡,表现为“头盖穿孔型”病症.②肠道败血型,又称为急性型.此型最为常见,病鱼或死鱼腹部膨大,体表、肌肉明显充血或出血,部分病鱼眼球突出,鳃丝苍白,肌肉点状出血.剖开病鱼腹腔积水,同时可见肝、脾、胆均有不同程度肿大、出血、积水.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水体环境条件,合理放养,科学饲喂,减少应激.若确诊感染鮰爱德华氏菌,可视水质情况采取第一天全池泼洒“水立爽”或“康乐”,第二天全池泼洒苯扎溴氨溶液或“中博红”,同时拌饲内服“服尔康”+“肝胆利康散”+“艾乐”一个疗程.病愈后全池泼洒“活力66”或“中博金珠”改良水质或底质.

2.柱形病

病原:柱状黄杆菌

症状:发病初期,在头部、躯干部或鳍条部出现灰白色或稍有充血的腐烂区域,随病程的发展,病灶皮肤受损,形成中心开放性的溃疡,露出其下的肌肉组织;鳃黏液分泌增多,鳃丝末梢出现褐色的坏死组织,以后扩展至基部而使整个鳃丝腐烂.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患病鱼也可继发感染水霉.

防治:确诊鱼类已感染柱状黄杆菌,可视水质、底质情况采取第一天全池泼洒“底立爽”或“鱼池宝”第二天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或“中博红”,同时拌饲内服“服尔康”+盐酸多西环素+“肝胆利康散”+“酶合电解多维”一个疗程.如若发现病鱼继发水霉,则须在泼洒外用消毒杀菌药后全池泼洒“霉没”.

3.传染性肠套叠症

病原:初步认为是嗜麦芽寡氧单胞菌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表现为游动缓慢,靠边或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或丧失,鳍条基部、下颌及腹部充血、出血.病程发展到中、后期部分鱼出现头向上、尾向下垂直悬挂于水体中的特殊姿势,最后病鱼沉入水底死亡.有的鱼甚至出现脱肛现象,后肠段的一部分脱出到肛门外,解剖鱼体,腹腔内充满大量淡或含血的腹水,肠道发生痉挛或异常蠕动出现“肠套叠”现象.

防治:免疫预防是本病最有效最关键的预防措施,由于该病具有发病突然、传染快、流行广、死亡率高,一旦发病后很难控制等特点,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应根据发病特点及病原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可采取定期拌饲内服“贵鱼康”+“穿梅三黄散”+“酶合电解多维”进行预防.

4.链球菌病

病原:初步认为是海豚链球菌

症状:患病病鱼通常表现为离群独游,或在池塘边呆滞不动,或在水面呈螺旋状旋转等;患病鱼眼球突出,头背部、腹部、鳍条、下颌、眼部以及尾柄部有大量出血点.解剖可见病鱼腹腔出现含血腹水,肝脏、胃等器官严重充血及出血.

防治:疾病流行季节定期全池泼洒“鱼池宝”“一元笑”预防.若初步判断鱼体患病,可视水质情况采取第一天全池泼洒“中博高”或“康乐”,第二天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或“贵鱼康”,同时拌饲内服“服尔康”+盐酸多西环素+“肝胆利康散”+“艾乐”一个疗程.

三、真菌性疾病

水霉病

病原:主要是水霉属和绵霉属的种类

症状:被水霉感染后的斑点叉尾鮰,其身体的任何部位均会长出或小或大的灰白色棉花状菌丝体.拉网捕捞、冻伤等造成的损伤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病灶通常会使水霉病侵入感染,水温在13~18℃时极易发生此病.

防治:在捕捞、运输和放种过程中尽量不要使鱼体受伤,定时使用“霉立克”或“霉没”进行防治.

四、寄生虫性疾病

1.车轮虫病

病原:轮虫属中的显著车轮虫、杜氏车轮虫、东方车轮虫、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及小车轮属中的眉溪小车轮虫等.

症状:寄生斑点叉尾鮰鱼种的部位为体表、鳍条及鳃等处,寄生成鱼的常为鳃部.因体表或鳃组织受寄生虫的刺激,使寄主鳃丝分泌大量黏液,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体色暗黑、鱼体消瘦.车轮虫最适繁殖水温为20~28℃,对鱼苗、鱼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在水质不良、饲料不足、连续下雨的情况下斑点叉尾鮰最容易发生此病.

防治:镜检确诊水产养殖动物寄生车轮虫时,可视水质情况采取全池泼洒“中博高”或“康乐”于2小时后再全池泼洒“艾爽”或“颂爽”+“中博蓝”或“正离子铜”.

2.斜管虫病

病原:鲤斜管虫

症状:斜管虫寄生在鱼的鳃、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使寄主皮肤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鳃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功能.每年春、冬两季当水温较低时开始大量发病,斜管虫虫体近似卵圆形,身体背部前端左侧有一行刚毛,腹面左右两边各有7~9根纤毛线,虫体长约7μm,患病鱼食欲差,鱼体消瘦发黑,靠近塘边浮在水面作侧卧状,不久即死亡.

防治:镜检确诊水产养殖动物寄生斜管虫时,可视水质情况采取第一天全池泼洒“鱼池宝”或“水立爽”,第二天全池泼洒“艾爽”或“颂爽”+“中博蓝”或“正离子铜”.

3.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小瓜虫侵袭鱼的皮肤、鳃和鳍条,被寄生的部位遍布白色小点状的囊泡,肉眼可见.严重时体表覆盖一层白色薄膜,拒食,呼吸困难,极度消瘦.此病有季节性,春季水温20~25℃时适宜小瓜虫生长和繁殖.小瓜虫病是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期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如环境条件适宜,感染小瓜虫的苗种几天内可致全部死亡.

防治:适度肥水、定期拌饲内服“青蒿末”“穿梅三黄散”“贵鱼康”进行预防是控制本病发生最有效最关键的措施,尚无有效治疗方案.

4.毛管虫病

病原:毛管虫

症状:该虫寄生于斑点叉尾鮰鱼体鳃部,严重时肉眼可见鳃丝组织增生、贫血、溃烂,影响鱼类呼吸.该虫对鱼种和成鱼都能构成很大危害.

防治:定期使用“中博金珠”或“底立爽”进行池塘底部改良,减少池塘有机质,定期内服“穿梅三黄散”“青蒿末”进行预防,若镜检确诊水产养殖动物寄生毛管虫时,可视水质情况采取全池泼洒“中博高”或“康乐”于2小时后再全池泼洒“艾维”+“中博蓝”或“正离子铜”.

5.杯体虫病

病原:杯体虫

症状:杯体虫虫体成群地寄生于斑点叉尾鮰鱼种、成鱼的皮肤、鳃上.患杯体虫病的鱼苗多在塘边或下风区处漂浮于水面上,鱼苗游动吃力、身体失衡、呼吸困难、鱼体发黑.

防治:定期使用“鱼池宝”进行池塘水质改良,定期内服“穿梅三黄散”“青蒿末”进行预防,若镜检确诊水产养殖动物寄生杯体虫时,可视水质情况采取第一天全池泼洒“水立爽”,第二天全池泼洒“正离子铜”或“中博蓝”或“新杀车灵”+“正离子铜”或“霉没”+“正离子铜”,为防止继发细菌性疾病,第三天可全池泼洒“中博红”.

6.指环虫病

病原:指环虫

症状:指环虫主要寄生在斑点叉尾鮰鳃上,也可寄生在皮肤、鳍条、口腔等处.鳃丝寄生少量指环虫时症状不明显,大量寄生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受到后固着器的刺激和破坏,增生、贫血,分泌大量黏液导致病鱼呼吸困难、游泳缓慢、鳃盖难以闭合,最后窒息而死.

防治:改良水质、加强营养提高鱼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定期例行杀虫.若镜检确诊水产养殖动物寄生指环虫时视水质情况采取第一天全池泼洒“鱼池宝”,第二天全池泼洒“颂爽”或“中博蓝”+“颂爽”.

7.三代虫病

病原:三代虫

症状:三代虫寄生在斑点叉尾鮰鳃、体表、鳍条、口腔等处.大量寄生时,病鱼鳃丝增生、呼吸困难、游泳缓慢、食欲减退、体表和鳃丝黏液增多.鳍条偶见“蛀鳍”现象.

防治:改良水质、加强营养提高鱼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定期例行杀虫.若镜检确诊水产养殖动物寄生三代虫时视水质情况采取第一天全池泼洒“水立爽”,第二天全池泼洒“颂爽”或“正离子铜”+“颂爽”.

五、营养性疾病

维生素E缺乏症

维生素E缺乏的斑点叉尾鮰苗种出现“畸形”、体色变浅、眼球突出,病鱼表现为生长不良,消瘦,抗病力差,死亡率高,解剖鱼体可见组织增生,肝脏脂肪变性,胆囊肿大,胆汁呈现黄绿色,内脏器官整体色泽暗淡、无光泽等一系列症状.

(通联:430072,武汉中博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民泽丽湾高农大厦13层电话:15377555485)

养殖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养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养殖方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