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战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跟论世界红卍字会在全面抗战初期的慈善救济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这篇抗战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论世界红卍字会在全面抗战初期的慈善救济

摘 要:全面抗战爆发后,难民急剧增加,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及各分会紧急组建救济队,积极投入到救济工作中.随着战局的扩大,红卍字会的救济范围也从华北扩展至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一带,救济内容包括战地救护、收容、遣散、医疗、掩埋等方面.由于红卍字会有网络化的组织体系和救济经费的协济,形成了网络化的救济机制,故在难民救济中取得显著的成绩,在全面抗战初期的难民救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世界红卍字会;全面抗战初期;慈善救济;网络化救济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17)05-0006-09

1937 年7 月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的步伐.8 月13 日,日军又向上海发起进攻,淞沪会战开始.随着战争的扩大,难民急剧增加,救济形势十分严峻.世界红卍字会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慈善组织,在战争爆发之际就投入到紧张的救济之中,并随着战争的扩大,救济范围从华北延伸至华东,救济内容包括战地救护、收容、遣散、医疗、掩埋、急赈等.全国抗战爆发初期,世界红卍字的救济活动范围广,组织严密,成绩显著,特别是其网络化的救济机制在救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①

一、华北地区的救济

七七事变爆发后,世界红卍字会在华北的救济主要集中在北平、天津、济南等地.

1. 北平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即7 月8 日,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就成立世界红卍字会第一联合救济队第一队投入救济,在宛平卢沟桥一带,共救治伤病590 名,施放急赈273 户,用款323.1元.[1]( 甲编工作报告,P3)与此同时,中华总会又联合北平、大兴两分会组建第一联合救济队第二、第三救济队.7 月28 日后局势突变,战争扩大,红卍字会三支救济队乘救护汽车驰赴四郊分别实施救护、收容、掩埋等工作.救济范围“东至青云店、通县、香河,西至西郊、宛平暨于大灰厂、良乡境,南至南苑、丰台,北至北郊以及沙河、昌平等处”.[2] 先后救护难民13061 人,救治伤病患者200 余人,掩埋尸体593 具,马164 匹.[1](甲编工作报告,P8) 从7 月30 日,红卍字会开始成立临时难民妇孺收容所第一、二、三所,又在城内增设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十一所,在西郊增设第四、第九、第十二、第十三收容所,共计12 所.每所设置主任一人,男女管理员数人,举凡难民起居饮食管理训育,以及检察疾病卫生等事,悉有主任及管理员负责处理.各所收容难民妇孺13000 余人, 除随时遣散外,截至9 月底尚有因事变破产无家可归者数百人.[1](甲编工作报告,P13)此外,世界红卍字会还于7月30 日成立临时医院,两月之间,共收治伤患302人,临时施诊4323 人.[1](甲编工作报告,P17)

北平沦陷后,世界红卍字会派遣队员分赴四郊及保、石等处视察受灾实况,以便实施赈济.河北地方维持会鉴于南苑、丰台、孙河、黄村各村镇受灾较重,贫民乏食,于是筹集赈款840 元,委托世界红卍字会代放急赈.10 月中旬,世界红卍字会第一联合救济队先后驰往各村调查施放,共施放1436 户,极贫大小口207 名,次贫大小口4609名.[3] 至12 月底,全部救济活动结束.

2. 天津

七七事变爆发后,世界红卍字会天津分会于7月14 日成立世界红卍字会第三联合救济队第一、第二救济队.组织刚完成,天津事变发生,救济队随即出发实施各项救济工作.在难民聚集区域,成立临时难民妇孺收容所九处,总计收容妇孺难民约2 万余人.8 月中旬,各收容所先后结束,遣散时所有难民每大口发给白米20 斤,国币一元,小口减半.[4](甲编工作报告,P3)

天津事变发生后,河北、河东一带沦为战区.7 月30 日战事稍息,世界天津分会即派第一第二救济队出发驰往灾区从事救护掩埋各项工作,数日之间,掩埋尸体221 具,救护受伤人民34 人.[4](甲编工作报告,P6)

战事结束后,天津分会筹集巨款采购大批赈粮,派救济队员分赴市内各灾区及大沽等处查放急赈.天津市统计查放11000 余户,施出赈米31万余斤.此外,又赴保定、静海、大城各县及独流镇、王家口等处施放急赈,以上各地共放出赈米15万余斤,棉衣7500 余件.急赈将竣而时届初冬,复又继续举办本市冬赈,共查放18161 户,施出赈米169100 斤,玉面15000 余斤,赈款1380 元,棉衣2700 余件,共用赈款75300 余元.天津红卍字会除自行举办急赈、冬赈外,还受天津县政府委托,将玉面条11 万斤及赈款1468.2 元(玉面21930 斤) 在天津县四乡查放急赈两次,共放89村,11000 余户.[5]

3. 济南

七七事变爆发后,世界红卍字会全鲁各分会联合救济办事处(简称全鲁卍联处,1928 年由山东各卍会联合组建,设在历城红卍字会内,推定历城红卍字会会长为总监理)遵照总会所编联队的规定,筹设世界红卍字会第二联合救济队全鲁联处第二队,简称全鲁联处救济第二队,8 月6 日正式成立.全鲁联处救济第二队在历城红卍会内设总办事处,设总监理一人,由全鲁卍联处总监理张星五兼任.

北平、天津沦陷后,大批河北难民沿津浦线步行或乘车逃往济南,请求历城红卍字会收容.历城红卍字会会长张星五为难民请命,与省政府多次协商,始得允许,后与济南市政府合作设立收容所两处,自9 月28 日开始收容,旋即由津浦线转送南去,截止10 月8 日,共招待过境难民63973 人.另外,自10 月9 日至11 月13 日,还招待平津流亡学生842 人,两项共计64815 人.由于难民不断增多,历城红卍字会经与协商,决定扩大救济,先后设立收容所39 处,分所两处,至1938 年3月31 日遣散完毕止,共收容难民39709 人.此外,泰安、羊楼、范镇各救济队设收容所18 处,收容难民10445 人.[6](乙编救济报告,P11)

因难民思家心切,纷纷要求红卍字会遣送其绕道回河北.历城红卍字会经与胶济路局交涉,准予免费运送,又派人赴青岛与英商太古、怡和两轮船公司交涉,最后达成协议,成年难民乘船以半价购票,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者出半价之半价,十岁以下者概不收费,东路由胶济火车向东运送难民共十三批,计10149 人.西路由长清运送难民10321 人.津浦路北段通车后,红卍字会代难民要求免费乘车回籍,得到允准,由北路运送难民12483 人.南路由第五组队泰安办事处遣送的河北难民十四批,共计385 人.以上东西北南四路共遣送难民33338 人.另外,自兵灾救济以来,红卍字会统共掩埋死尸41 具,施棺38口.[6](乙编救济报告·P11-12)

历城红卍字会原有全鲁卍联处施诊总所一处,施诊分所二处.为了扩大治疗,于1937 年9月将施诊总所改为历城卍会临时医院.截至1938年6 月底,治疗住院伤民284 人,门诊12741 人,第一施诊所诊治796 人,第二施诊所诊治1485 人,共计治疗15306 人.另外,泰安卍会第五组队设施诊所一处,诊治5348 人,羊楼卍会第七组队设施诊所一处,诊治495 人.[6]( 乙编救济报告·P25)1938 年1 月,历城红卍字会派队员赴济南市区及郊区调查贫民,共填发赈票17492 户,受赈者78324 人.后又到历城县境调查填发赈票9988 户,受赈者47740 人,共计受赈者27480 户,男女大小126064 人.前后共用赈米268036 斤,赈面270 袋,赈衣1370 件,卍灵丹500 袋,救济丹1600 付.[6]( 乙编救济报告·P27)

二、华东地区的救济

1937 年8 月13 日,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此后,世界红卍字会的救济重心转移到上海,并扩大到浙苏皖等地区.

1. 上海

上海是中国近代慈善事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世界红卍字会在东南的中心.

1931 年6 月4 日,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五省红卍字分会为谋求慈业之发展,在南京设立世界红卍字会东南主会.因上海为东南慈业之枢纽,交通便利,地点适中,而且各卍会会长驻沪者居多,于是又于9 月21 日议定在上海设立世界红卍字会中华东南主会上办事处(以下简称上办事处).上办事处系联合东南各会组织而成,采用监理制,推选各会会长担任监理,推选总监理及常务监理.上办事处内分六组:总务组、储计组、调查组、劝募组、救济组、交际组.每组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商承常务监理办理本组一切事务.[7] 上办事处组织实施了对1932 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的救济.

1932 年冬,东南各省红卍会在上海成立世界红卍字会中华东南各会联合总办事处(以下简称东南总办事处).[8]( 弁言)1936 年11 月30 日,东南各会代表在上海聚会,商议救济西北兵灾及分区筹备救济计划,决定于上海组织世界红卍字会东南各会联合救济总监理部(1937 年7 月25 日正式成立,[9](P252)以下简称东南总监理部),附设于东南总办事处.东南总监理部内设六股,即总务股、劝募股、运输股、救济股、储计股、交际股.各股之下,又分各组,如救济股下设振救组(各救济队)、收容组(各收容所)、医务组(各医院、各治疗所)、感化组、药品保管处.各区同时组设联合救济监理部,附设于各区办事处,并选择重要地点,组设联合监理支部,各会各组设监理部.各区各会救济事务之组织设备,以及指挥调遣,均由总监理部暨联合总监理部负责推进,其救济经费,亦应由总监理部统收统支.[8]( 甲编·P11)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世界红卍字会东南总监理部立即派救济队奔赴前线,从事救护、收容、遣送、掩埋、治疗、服务、急赈等工作.具体分工是:救护、遣送、掩埋、急赈,由振救组督率各救济队办理;收容所各难童的训育、难民劳作的分配及难民工艺的举办,由收容组会同各收容所主任负责办理;伤兵治疗、难民卫生、难妇生产,由医务组会同各医院及各中西医治疗所负责办理;难民职业的调查及介绍工作,伤兵之抚恤与慰问与残废伤兵的善后,孤苦儿童的安置,由妇女服务部负责办理.此外,东南总监理部还与其他慈善团体合作办理掩埋与善后工作.[8](甲编·P17) 这些救济工作本是同时进行,为叙述方便,以下分类概述.

(1)救济.战争爆发时,淞沪救济队已组成三队,第一、二队驻上海、宝山各地,担任救护工作,并应各会之需要,分拨队员赴浙江杭州、吴兴、宁波、绍兴,暨江苏泰兴、黄桥、南通、泰县、宝应等处,协助各会救济队,办理救济.第三队驻苏州,另拨一队驻崇明.在上海市的救护区域包括:苏州河北岸及战区、虹口杨树浦白渡桥、浦东枫林桥等处、南市一带.鉴于南市难民众多,东南总监理部在该区设一办事处,与救济队商同进行,还在该区组设中西医治疗所一处.为收容难民,上海国际救济会会商各慈善团体,将南市一带划分四大区,由东南总监理部担任一大区,共管理收容所27处.东南总监理部还在南市开办一处施粥厂,每日领粥者计六百人以上.[8](甲编·P29) 战争爆发后,尸体遍地,救济队在施行救护时,曾于江湾、大场及闸北、沪西各地,见有遗尸,随时掩埋,统计1581具.自1938 年1 月起,在上海附近一带,又掩埋遗骸二千余具.救济队后又赴太仓、嘉定、昆山、苏州、江阴、无锡等处,寻尸掩埋,共计沿途掩埋一千四百余具.[8](甲编·P29-30)

(2)收容.东南总监理部在淞沪共设收容所十五处,计上海九所,共收容难民57750 人,除陆续自动出所及转所26567 人外,常川住所者31183人.苏州二所,收容难民4611 人.崇明四所,收容难民1145 人.各所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责任干事一人,男女管理及各组办事员若干人,分部负责,“举凡难民饮食衣服之需要,卫生训育工艺之指导,疾病之调护,医药之分配,悉由各所主任负责办理.”[8](甲编·P34)

(3)疏散.东南总监理部救济队在各战区所救护的难民,共计315027 人,除伤残者随时送本部医院治疗外,其随救随自投亲友,以及转送各善团收容的难民,共计257277 人,经总监理部收容者,共计57750 人.[8]( 甲编·P54) 因各所房屋拥挤不堪,继来者仍络绎不绝,为普遍救济并为难民安全考虑,不得不制定疏散办法.先从调查登记入手,分别省份路程,由总监理部资助或护送,并与各善团联络,合力疏散,互相援助,所雇船只,如有余额,皆可搭载,不分彼此.

(4)医疗.战争爆发后,东南总监理部医务人员全体出发战区救护,先后在租界内及难民区,成立临时医院四处,中西医治疗所二处,分头救护,夜以继日,共计救护伤病兵民28000余人.[8(] 甲编·P58)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及江浙各慈善团体纷纷参与救济.除世界红卍字会外,比较重要的慈善团体还有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上海国际救济会、上海国际委员会(简称上海国际)、浙江难民救济会等.世界红卍字会除了在上海南市一带与上海国际救济会合作外,还与上海国际有着密切的合作.

1937 年10 月,发起成立上海国际,内部设六个委员会,即宣传征募委员会、财务委员会、伤兵救护委员会、医务委员会、难民救济委员会、支配赈款顾问委员会.根据难民救济委员会讨论的原则,该会不直接自办或管理任何收容所,只对已成立的善团不胜负担时给以援助,援助将采取物质或劳务的方式,直接提供给各收容所,不以、补助金的方式给予收容所或各善团.[10]( P8)由此可见,上海国际是一个主要通过募集资金和物质来补助其他慈善团体的组织,而且补助的原则是以物质而不是以现款.

世界红卍字会东南总监理部是上海国际补助的慈善团体之一.总监理部收容所自1938 年2 月份起,即由上海国际予以物质上的补助.自补助之日起,至各所结束之日止,共得到补助食米1643 袋,麦1284 袋,豆483袋,燃料煤144 吨,柴65160 磅,蔬菜75476 磅,油盐9833 磅,大小棉衣4000 余套,各医院还为难民实施治疗.总监理部还派人参加上海国际的难民问题委员会、特别人事组、视察组,商讨难民之管理,给养之稽核,使各收容所渐趋同一.[8](甲编·P105-106)

2. 南京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世界红卍字会京镇丹联合救济监理部在镇江、下关组织收容所多处,并派救济队分区救护.战事西移后,苏州、无锡、丹阳、镇江相继失守,驻南京的美德各国侨商将南京城北划为难民安全区,专办收容,红卍字会南京救济监理部与之协力救济.

南京陷落后,大批难民聚集在江岸一带,红卍字南京监理部会同八卦洲、下关两分会救济队员,不顾危险,竭力营救,尽一昼夜之力,救护过江者,达四万余人.其余难民则奔入安全区,两日之间,达三十余万人.南京监理部在安全区内设置粥厂二处,一处在五台山永庆寺,一处在金陵大学空场内,每日就食者,不下三万人,又组设治疗所二处,救治难民,每日门诊在一千号以上.由于街头巷尾遗尸甚多,南京监理部特组织大规模掩埋队,由队长率领夫役三百名,分区工作,并于地下室、池塘、江面、山岗,挖掘打捞,共计掩埋遗尸41023 具.南京国际救济会先后拨助东南总监理部赈款88700 元,均陆续分拨给南京救济监理部办理.[8](甲编·P106-107)

3. 浙江

八一三事变后,浙江也遭到日军轰炸和进攻,出现大量难民,还有大批难民从上海疏散至浙东一带,浙江各红卍会监理部随即展开救济.

嘉兴卍会自沪战发生后,即于8 月14 日成立监理部,公推张净觉为责任监理,汪圣功等四人为常务监理,并分设六股,推定正副主任,同时组建救济队一队,定名为第二大队第三中队,由顾觉生为队长,在嘉兴一带救护.自8 月12 日起至24 日止,先后设立收容所四处,收容临时难民已达六万余人.逐日雇定船只分批送往苏州、吴江等处各回乡里,供给食物已有五万余件,治疗被炸伤民六十余人,并掩埋因病因炸死亡者十余人.[9](P260)

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也是日军飞机轰炸的重点地区.自战事发动,当地及附近各处人民纷纷逃避,以江干一带最为拥挤.截至9 月止,红卍字会杭州监理部救济及遣送难民约在五六万人,收容所仍留有2300 余人.救济队在城厢一带巡视,遇有被炸人民随时送医院治疗,并备有多量简便防毒口罩、消水及棉花、棉被等项发给各所难民应用.自10 月1 日至十日止,住进收容所难民1794 人,连前共2239 人.除遣送外,留所518 人,其中染病者送医院诊治,无衣者发给寒衣.[9](P276)

为救济浙省难民,浙籍旅沪各同乡组织浙江难民救济会,所有办理急赈、收容、储粮等事,均与世界红卍字会东南总监理部合力推进.东南总监理部直接派员前往建德、金华、永康、兰溪、桐庐五县施放急赈,共计8800 元.浙江难民救济会拨发的赈款,由总监理部转拨浙省各红卍字会办理者,共计93112.35 元.[8](甲编·P108-109)

4. 皖北

七七事变发生后,世界红卍字会蚌埠分会暨皖北办事处即遵照总会定章暨东南各会联合总办事处议定的救济方案,于8 月10 日成立皖北各会联合救济监理部并组织第五救济队第二中队,实行救济工作.

11 月间,江南各地逃难者纷纷过蚌,蚌埠红卍字会当即在车站附近设立招待所,招待过境难民茶水,散发馒首,共计招待难民5820 名,共用馒首5820 斤,计洋582 元,又资遣难民584 名,路程远者酌给川资,共用洋554.285 元.南京事变后,江南北附近各县难民扶老携幼,纷至沓来,红卍字会又商借河北同乡会设立招待难民住宿处,凡难民经过本埠无处食宿者,暂行收容,每日供给两餐,共计收容1915 名.[11]统计蚌埠红卍字会共招待过境难民5820 人,资遣回籍难民584 人,赈济极贫难民5565 人,收容避难难民13593 人.西医治疗病伤难民3635 人,防疫注射22852 人,中医施诊难民1400 人.救济回蚌难民8756 人,救护被炸难民427 人,运输受伤军民1532 人,掩埋死亡军民992 人.[11]三、网络化的救济机制从以上叙述可知,七七事变后,世界红卍字会的救济范围随着战局扩大而不断推进,从华北的北平、天津、济南到华东的上海、南京、浙江、江苏、安徽,遍及华北和华东大部分地区.可以说,在全面抗战初期,凡有战争发生的地方均有红卍字会队员忙碌的身影,或战地救护,或招待、收容、遣送,或医疗、掩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红卍字会的救济活动并不是随意的个别行动,而是有统一的组织和准备,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初步形成了一个网络化的救济格局.

1. 组织的网络化

世界红卍字会是源于道院的慈善组织,非常重视统系的建设,自1922 年成立后即着手建立全国性的组织体系,至30 年代这种体系已基本建成.在北平设立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在各地设立分会,在重要城市设立主会,若干分会联合设立办事处或总办事处,办事处内设监理部或联合监理部、总监理部,专门负责救济工作,监理部内设救济队,直接从事救济工作.这样从总会到分会、主会再到办事处、监理部、救济队,就形成了一个垂直的救济体系.

在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前,世界红卍字会在全国有一个中华总会,至少有240 处分会(不包括东北),在重要城市设立的主会有主会(天津)、代主会(烟台)、淞沪代主会(上海)、西方代主会(西安)、东北主会(沈阳)、西北主会(张家口)、东南主会(南京)、西南主会(汉口)等.[12](P40-41)由各卍字会联合设立的办事处至少有15 处,即驻京(南京)办事处、驻津办事处、东南各会联合办事处、沪上宝办事处、常太各会联合办事处、江北办事处、徐海各会联合办事处、全浙各会联合办事处、全福各会联合办事处、全皖各会联合办事处、皖北办事处、皖中南办事处、西南各会联合办事处、胶东各会联合办事处、济东南岛沂潍周联合办事处等.[12](P49) 以下以东南各会联合办事处和全鲁卍联处为例略加说明.

东南各会联合办事处全称是世界红卍字会中华东南各会联合总办事处,1932 年冬设立于上海,其联合的区域包括上海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五省,是红卍字会最大的办事处,上海八一三事变后的救济即由此总办事处负责实施.全鲁卍联处的全称是世界红卍字会全鲁各分会联合救济办事处,1928 年11 月成立于济南,设在历城红卍字会内,是当时山东70 余分会为联合救济而设立的.但山东除了全鲁卍联处外,还有设于烟台的胶东总办事处.如此说来,在道院的发源地和红卍字分会最多的山东,既有全省性的办事处,还有区域性的办事处.前文提到安徽、江苏也都有多处办事处.这些省内或跨省的办事处,将本省或邻近省市的红卍字会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横向的区域性的救济网络.

为专门负责救济工作,世界红卍字会在分会或办事处内设监理部或联合监理部、总监理部,监理部内再设救济队,直接从事救济工作.七七事变之前,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制定了《世界红卍字会各地联合救济队总监理部简章》,规定总监理部以促进各地联合救济队一切事务为主旨,设于天津,济南母院和中华总会各设责任执行监理部,主会设承启总监理部.凡各地联合救济队前后方之组织、设备,总监理部负监督管辖之专责,其指挥调遣等事由各责任执行监理部及承启总监理部分别行之.凡各联合救济队前后方一切事项,均应随时就近报告各责任执行监理部及承启总监理部,并由后者报告总监理部,以凭编辑报告.[13]中华总会还制定了《世界红卍字会联合救济队区分地名表》,计划在全国组建十支联合救济队,名称如下:

世界红卍字会第一联合救济队总会总其成,兆兴宛保大石南新固等会联合之;

世界红卍字会第二联合救济队济南母院总其成,济西南等会联合之:

世界红卍字会第三联合救济队主会总其成,天津及宁滦唐榆等会联合之;世界红卍字会第四联合救济队烟台总其成,胶东等会联合之;

世界红卍字会第五联合救济队青岛总其成,胶莒密即周沂潍章等会联合之;

世界红卍字会第六联合救济队上其成,东南及闽浙皖等会联合之;

世界红卍字会第七联合救济队西南主会总其成,鄂湘川等会联合之;

世界红卍字会第八联合救济队西北主会总其成,察哈尔宁夏等会联合之;

世界红卍字会第九联合救济队西北行主会总其成,晋省各会联合之;

世界红卍字会第十联合救济队开封总其成,豫陕等会联合之.[14]

七七事变后,各地红卍字会的联合救济队就是按这份计划编组的,如中华总会联合北平、大兴两分会,组建第一联合救济队第一队、第二队、第三队.天津主会“于七月十四日遵照总会定章成立世界红卍字会第三联合救济队,推举张泽灏、徐云航分任第一、第二两队队长.”[5] 全鲁卍联处“于二十六年七月间,遵照总会所编联队之规定,筹组世界红卍字会第二联合救济队全鲁联处第二队.”[6](甲编组织概要·P1)蚌埠分会暨皖北办事处“自卢沟桥战事发生,本会即遵照总会定章暨东南各会联合总办事处救济方案,成立皖北各会联合救济监理部并组织第五救济队第二中队.”[11] 胶东各会共组建救济队十五队,定名为世界红卍字会第四联合救济队.[9]( P269)可见,中华总会制定的《联合救济队总监理会简章》和《联合救济队区分地名表》是得到各卍会贯彻执行的.

世界红卍字会总会与分会之间,总会与主会、办事处之间是一个完整的统系,除了有统一的章程和标识外,还有两点极为关键:其一,红卍字会源于道院,而且是先有道院后有红卍字会,道院是红卍字会的灵魂和支柱.各地道院均以济南道院为母院,以至圣先天老祖为最高信仰,以老祖训为指导原则,定期在济南召开道慈大会,共商道慈两业的进展.由于道院与红卍字会是一体的组织,所以,济南母院对各地道院的统辖,也就是中华总会对各地分会、主会、办事处的统辖.其二,按照《世界红卍字会分会简章》,分会收入、会员会费“应提一成五作为总会之辅助费,按月或按季汇交.”[15] 这其实也是总会加强与分会联合和控制的一种方式.正因为世界红卍字会有如此完整的统系,故才能在慈善救济中形成遍及全国的组织网络,这是单个或地区性慈善组织所无法相比的.

2. 救济经费的协济

世界红卍字会历年经办各项慈业及临时救济工作,向无基金,其经费主要来自各界捐助、会员会费及各卍会的协济.这里主要讨论各卍会之间救济经费的协济,以此窥见世界红卍字会各分会之间在救济经费上的互助,这其实也是网络化救济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七七事变后北平中华总会的救济为例,共收入各界捐助洋37141.02 元,其中大额捐款除北平市银行同业公会1 万元,北平市局转来北平市政府4000 元外,还有各卍会的协济款,包括西南主会拨汇汉口市商会募助3000 元,胶东联合总办事处2500 元,香港道院1050 元,东南各会联合总办事处转汇万县分会1000 元.[1]( 乙编征信录·P1 ,P7)

天津主会在救济中因经费紧张,曾以“老祖训”的名义向各道院、各卍会发出协款请求,原文如下:“连日救济工作,十分努力.俾津中无数灾黎得出险地,获有栖所,更于万分困难之中,筹购食粮,使免饥馁,功行之大,日月争辉.惟吾道办理救济,对于经济,向贵互相挹注;对于力量,向贵互相扶持.兹当救济正繁之时,需费至巨,惟望各地院会、各院会修子,速倾义囊,共拯饥溺,各随心愿,不论寡多,付行付邮,各随情况.如因道途梗阻,汇寄维艰,务须将捐助数目,设法先行告津,以释焦虑.须知此次救济工作,关于道德前途至大,想各地修子修道有年,慈怀共抱,必不忍令津中修子独感困难,使救济工作因而减色也.其即将此科文通知各院为要.”[16] 从这段“科文”中的“吾道办理救济,对于经济,向贵互相挹注;对于力量,向贵互相扶持,”可以认为,世界红卍字会各分会之间救济经费的协济应为常态.

天津主会救济天津事变的总收入为76140.17元,其中各界捐款37245.99 元,本会会员捐款14443.44 元,各地卍会拨助13705.75 元,临时借垫10000 元,麻袋变价706.08 元,存款息金38.91元.[4](乙编征信录·临时救济收支报告表) 从中可以看出各卍会的拨助占不少份额,上述协款的“科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最能反映各卍会之间经费协济的事例是八一三事变后的救济.据《八一三救济征信录》统计,在八一三救济中,东南总监理部共收入606336.91 元(自1937 年8 月13 日起至1938 年12 月31 日止),共支出593947.17 元,收支相抵结存12389.74 元.其中收入项下分五类:愿助款项243973.15 元,助品估价233113.39 元,各卍会助款115107.89 元,利息1138.92 元,杂项收入13003.56元.[8](乙编征信录,P4)

值得注意的是在救济经费中,有一大笔是来自各卍会的协济款,总数达115107.89 元.其具体分会名称与协济款额如下表.

东南总监理部在接收其他卍会协济款的同时,还向其他卍会拨助救济经费.据《征信录》统计,总监理部共向90 个团体(共列92 项,其中二项为同一团体,一项为补助各团体物品药费)拨助救济款,共计160896.72 元.[8](乙编征信录) 其中红卍字会共55 家,兹列表如下:

比较一下两表可以看出,东南总监理部遵循“统收统支”的原则,在接收某卍会协济款的同时,还会为该会拨助救济款.或者说,某卍会在向东南总监理部协济救济费的同时,还会得到东南总监理部的拨助款.如淞沪卍会向总监理部协济44399.62 元,同时得到总监理部拨助款1017.6 元,全皖办事处向总监理部协济500 元,同时得到总监理部拨助款322.5 元.当然,还有更多的卍会只有协济而无拨助,或只有拨助而无协济,如胶东总办事处,向总监理部协济1 万元,并未得到总监理部的拨款;江北办事处、全浙办事处并未向总监理部协济款,却分别得到总监理部拨助款61762.05 元和21484.49 元.上述两表足以说明,整个红卍字会系统的救济费是流动的,某卍会在开展大规模的救济活动时,往往会得到其他卍会的协济,某卍会在得到协济的同时,也会拨款协助其他卍会.如此,整个红卍字会在救济经费上形成了“一方需要、八方支援”的协助格局,这其实正是世界红卍字会网络化救济机制的具体体现.

3. 网络化救济活动的实施

网络化的组织体系和救济经费的协济,为世界红卍字会实施网络化的救济提供了可能性,在具体的救济实践中,各卍字会之间的合作十分常见,以下以八一三事变后的救济为例,看一看世界红卍字会网络化的救济机制是如何有效运作的.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上海、苏州、杭州首当其冲,于是沪苏浙各卍字会密切合作,协同救济.由于难民不断增多,东南总监理部在救护收容的同时,不得不进行遣散,此时,上海附近的红卍字会就承担起接力收容和遣送的任务.《救济总监理部救济工作简报》对此有详细的记载,兹摘录如下.

8 月27 日:今日本部又遣送各所难民五百余人,乘民船四艘,由小轮二只拖带赴苏州一带.先在盆汤弄集合,每人发给馒头十枚,并派救济队员夫数人随船护送到苏.俟抵苏后,如难民中有乡里较远者即由苏州卍会酌给钱文以便安然归里.[9](P257)

8 月29 日:连日已输送数批至甬、杭及苏、锡、常、镇等处.到达之后各会协力救济,或临时收容,或给资转遣回里,予各难民以充分便利.[9](P258)

9 月15 日: 镇江卍会此次救济与地方各团体分工合作,努力从事.自战事发生至八月底止过境难民约在十万人以上,抵镇时均发给斋饼充饥,受伤及患病者随予诊治,并商请航业公会拨轮继续运送回籍.[9](P265)

10 月7 日:苏州红卍字会成立救济队第三中队第一支队,逐日由支队长夏来善率领员夫在车站一带招待过境难民.该处为沪方输送难民出境首站,亦各处逃难必经之地.截至九月底,救济难民饮食在十万人以上,转送过境有五万余人.扬州卍会截至九月底止,雇船给食、转送难民在三万人以上,经过难民只发给干粮者又有六万余人.[9](P271)

救济结束后,总监理会在报告中对各卍会协助救济的情况有一个总结:“淞沪杭嘉各监理部,均派救济队出发各战区,实施救济,京镇暨全浙全皖徐海苏北各区,同时出发战区,实施救护伤兵难民,分别安置各收容所及医院,给以衣食,施以治疗,并为难民筹设简单之教育及相当之劳作,其有亲友可投者,则陆续遣散.沪战西移后,杭嘉湖先后沦陷,浙东各县难民麕集,全浙各救济队办理收容治疗资遣工作,进行不遗余力.而京沪、京芜两路暨苏北各地,形势亦随之变化,救济范围,益形扩大.江南难民之逃往江北者,扶老携幼,络绎道途,号哭之声,昼夜不绝.江北办事处于沿江各港,设立难民招待所,暨难民引导所,并雇用船只千余艘,接护难民过江,先后收容资遣难民三十五万人以上.”[8](甲编·P5) 由此可见,世界红卍字会在东自淞沪,西至南京芜湖,南至浙江,北至徐海的广大区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救济网络,充分显示出了协同救济的功能和效果,这正是世界红卍字会在全面抗战初期的难民救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 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编.北平事变临时救济报告(自七月八日起至九月三十日止)[Z].1937

.[2] 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联合平兴经办民国二十六年临时救济报告(第一期)(自七月八日起至九月三十日止)[J].卍字月刊,第1卷第6期,1939.

[3] 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联合平兴经办民国二十六年临时救济报告(第二期)(自二十六年十月一日起至十二月底止)[J].卍字月刊,第1卷第7期,1939.

[4] 世界红卍字会天津主会编.世界红卍字会天津主会临时救济总报告(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九日起至二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止)[Z].1938.

[5] 世界红卍字会天津分会经办民国二十六七年临时救济报告(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九日起至二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止)[J].卍字月刊,第1卷第8期,1939.

[6] 世界红卍字会全鲁各分会联合救济办事处救济水兵灾总报告[Z].1938.

[7] 世界红卍字会中华东南主会上办事处赈救工作实录[J].正俗杂志,第2卷第7期,1937.

[8] 世界红卍字会中华东南各会联合总办事处编.八一三救济征信录(又名:世界红卍字会中华东南各会联合救济总监理部总报告)[Z].1939.

[9] 总监理部救济工作日报汇集(自廿六年八月十三日起廿七年八月三十一日止).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十八辑[M].上海三联书店,2015.

[10] 上海国际报告(民国二十六年十月至二十八年三月三十一日)[Z].1939.

[11] 世界红卍字会蚌埠分会、皖北办事处临时救济工作报告(自廿六年八月起至廿七年八月止)[J].卍字月刊,第1卷第9期,1939年.

[12] 高鹏程:红卍字会及其社会救助事业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13] 世界红卐字会各地联合救济队总监理部简章[B].青岛档案馆,档案号:B63-1-410.

[14] 世界红卍字会联合救济队区分地名表[B].青岛档案馆,档案号:B63-1-410.

[15] 世界红卍字会分会简章[J].道德杂志,第3卷第2期,1923.

[16] 摘录天津主院七月初一日科文[B].青岛档案馆,档案号:B63-1-410.

抗战论文范文结:

关于抗战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抗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抗战精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