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胡同文化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汪曾祺《胡同文化》的语言艺术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胡同文化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汪曾祺《胡同文化》的语言艺术

摘 要:《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其摄影艺术集写的一篇序言,被列为正宗的“京派散文”,透过《胡同文化》,可见汪曾祺的文学语言观和语言特色,表现出高超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汪曾祺;《胡同文化》;散文语言;语言策略

汪曾祺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其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语言魅力,周荷初评论其散文具有小品性质,近乎一种“无结构”的随笔体式.范培松则将其散文作品与沈从文的散文进行比较,认为二者散文语言都属“水性”,但汪曾祺散文更多的体现了“人”的态度,展现了“滋润”的散文观.作为其散文创作中的代表作,《胡同文化》在创作语言层面体现了其“京派”的特点,表现出高超的语言艺术.

一、《胡同文化》的语言特色

善于引用贴切的民俗言语.从《胡同文化》的语言运用来看,汪曾祺散文语言“平淡素雅,意蕴深远”,并带有淡淡的“书卷气”,是给读者“看”的.其在写作中善于引用贴切的民俗语言,通过民俗语言的运用使其更贴近地方人们的生活,使其作品体现出民间文化性,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民间文化功底.民俗语言的引用体现了作者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如《胡同文化》引用“家破值万金”的谚语来说明北京人“安土重迁”;引用“远亲不如近邻”来描述北京人的邻里关系;通过引用“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来说明北京人住家“独门独院”,生活趋于“封闭”.这种谚语的引入使得文章更加贴近生活,语言平白但意蕴更丰富,有益于文章主题的传达.

巧妙穿插生活口语.从汪曾祺的散文作品可以看出,其散文语言运用中经常出现生活口语,尤其是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北京口语”.汪曾祺常年生活在北京,对北京民间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语非常熟悉,作家的身份使其对生活中一些生动精彩的语句很敏感,然后在创作中巧妙地加以利用.如为了写出北京人的易于满足,引用“虾米皮煮白菜,嘿”,尤其是一个“嘿”字活灵活现地将北京人的满足自得的神情生动的凸现出来.又如巧妙引入“穷忍着、富忍着,睡不着眯着”来表明北京人的“忍”.这种生活口语式的语言形式既生动,又富有表现力.

妙用平白之言,陈述如话家常.仔细品赏《胡同文化》可发现,汪曾祺在行文中不仅大量引入生活谚语和生活口语,而且其行文又非常的平白朴实,“接地气”、“贴生活”!运用平白之言行文的《胡同文化》比用华丽的辞藻更能表现北京胡同文化,更能凸显北京市民生活和北京民间文化的意蕴.平白之言如叙家常,使人读来如人情境.如表述“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时,“‘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这种如叙家常的平白之言,读来恰如面对面“拉家常”一般,使文章更贴近生活和作者所要描绘的境界.

描写富有文采.汪曾祺在创作《胡同文化》时,不仅大量使用生活谚语、生活口语和平白之言,还在朴实无华的行文中点缀富有文采的描写,这使得文章更加“丰满”.如在结尾运用“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来描写北京胡同的衰败没落,字句典雅,意境深远,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二、《胡同文化》的语言策略

描摹让语言充满生气.汪曾祺的作品语言属于“平中见奇”的一类.仔细品读《胡同文化》会发现,作者在开篇采用平白描述之言,看似将北京胡同的诸多特性娓娓道来,但细细回味之后,才能体会到这种描述方法绘声绘色,读来饶有兴趣.在语言的描摹中,展现出北京胡同名字由来的市井味,建筑方位的方正感,胡同的小而多等等.随着描摹的不断进展,“京味”越来越浓,故事越来越动人,逐渐将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神内涵展现出来.随着行文的展开,作者思维“跳跃”起来,思绪就像“跳舞的精灵”一般,在字里行间穿梭,使文字也随之生动活泼,如“挪窝儿”“处街坊”“合礼数”“会鸟”“喝两个”“杀一盘”“闹学生”等,这些词语的使用使正宗的“京味”扑面而来,让语言充满生气,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幽默让语言充满趣味.幽默是语言风格中一道独特的景观,正如老舍先生所言,“文字要生动,必须利用幽默”.在文学创作中,幽默的语言带来的不仅仅是趣味横生,轻松活泼,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豁达和成熟.这种幽默的语言风格在《胡同文化》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如描写一个小伙子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而主持正义者让其道歉时写道,“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忍着,睡不着眯着’!”尤其是“睡不着眯着”,轻松的话语带着揶揄,既写出了北京人的“忍”,又写出了北京人的“幽默”,语言别有韵昧和穿透力.

雅俗杂糅让语言充满情致.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的书香门第,对我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又因其长期生活居住在北京,因此对北京的掌故,对北京的市民生活,对北京的胡同和胡同文化具有深厚的了解和认知.从一定程度上说,胡同让其染上了“京味”,胡同文化已经融人到了他的生活和生命之中.从《胡同文化》可以看出,北京胡同在他的描写中是拥有人情味的,胡同是温馨的.文中大量运用的生活语言,又融合着富有文采的描写,使得文章雅俗杂糅,语言充满情致,整篇文章读来富有跳跃性.比如“打个酱油”“约两斤鸡蛋”“没跑儿”等,又比如“怅惘低徊”“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等,使文章语言“不古不今,不中不西”,但又富有意蕴.

精选文句让语言充满张力.汪曾祺在创作《胡同文化》时,非常善于依托情境使用不同句式,让语言在不同的情境下表达不同意蕴,使文章语言充满张力.如“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的‘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平白通俗的语句不仅道出了北京胡同数量多,而且也道出了北京胡同文化的历史悠久.再如文尾的“再见吧!胡同!”极具文学意味,留给读者大量的回味空间.

三、《胡同文化》的语言风格

细细品读《胡同文化》,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可略窥一二.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语言运用,不仅积极传承我国语言文化,而且还对民间口头文化进行了有效的吸收.这种雅俗糅杂的语言,表现了汪曾祺语言的诗性审美风格.大量生活谚语和生活口语的应用,又体现了其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和简洁包孕的审美效果相互统一.此外,富有文采的语言也体现了其语言的功底,开篇的描写语言犹如流水般的行文风格,尤其是结尾“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的描写,使语言富有音乐声调之美.这些都展现了汪曾祺独特的语言审美风格.

胡同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胡同文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胡同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2、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