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戏曲艺术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对高校戏曲艺术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这是一篇与戏曲艺术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对高校戏曲艺术教学模式的实践和

【摘 要】重视艺术教育,重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教育,历来是师范专科学校所竭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亲身实践讲述注重戏曲艺术门类淮剧专业的设置,把淮剧纳入全校正规化教学内容范畴所引发的艺术文化现象.并就如何剖析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几点设想.

【关键词】 艺术教育;淮剧;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5-0022-02

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原盐城高等师范学校升格为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一转换,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教学领地,促进了教学的多元发展态势,而且从根本上意味着学校从此肩负着培养和培训幼儿教师的双重任务.

从幼儿师范基础教育课程来看,重视艺术教育、重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教育,历来是师范专科学校所竭力弘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我在校从事淮剧戏曲音乐授课多年的切身感受而言,深知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戏曲艺术教育,必须依循专业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的教育方向,因为高等师范教育的目标定位,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艺术专业和艺术教育人才,必须施行师徒传承与教育传承相兼得的教学方法,因为采用这种多态的施教,可以改变目前高校在艺术教育上过于偏向技巧性传授的单一化教学状态,从而从多个角度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均衡全面发展.

一、高校戏曲艺术教学意义

回望过去的十多年,盐城高等师范学校自盐城鲁迅艺术学校并入以来,始终坚守“高起点、外向化、创品牌、求特色”的办学原则,注重戏曲艺术门类淮剧专业的设置,把淮剧纳入全校正规化的教学内容范畴,从而以它开放的办学姿态,举办了多届定向培训的淮剧班,培养了诸多优秀人才和师资力量,这种高效的办学理念所引发出的艺术文化现象,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1.它继承了“延安鲁艺”艺术教育的革命传统,把淮剧作为实践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显然是在透过对淮剧艺术风采的展示和传授,推崇中华戏曲的民族文化,延续百年生生不息的淮剧文脉.

2.它彰显了地域文化的特质,将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历史文化深度的淮剧艺术,定位在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课堂之上,无疑让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同时,逐步加深对淮剧文化历史价值、传统价值、艺术价值的认识,进而塑造人们的自我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3.它激发了淮剧艺术的生存活力.注重对淮剧这一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相结合进行开发,并以集中办班的形式,固守着“戏曲进校园”使盐城鲁艺淮剧班渐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艺术品牌,造就了一批跨世纪的淮剧艺术骨干,加速了淮剧艺术高质量的传承,突出了高校戏曲艺术教育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中的积极推动和引领作用.

面对中国戏曲加速转型的当下,淮剧的发展态势在江苏乃至在全国已形成了一个亮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对于工作在淮剧艺术教育战线上的人来说,无疑是种鼓舞,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二、淮剧现状及思考

若将注视的眼光转向现实中淮剧的生存与发展状态,或许你不难体察到淮剧院团剧目贫乏、人才断层、市场萎缩、观众流失等问题仍普遍而大量存在.反映在戏曲教育上,如何从举办好培训班这一角度起步,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把淮剧班艺术培训的基点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高度上加以思考,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1.淮剧,是江苏戏曲文化劲旅中的一支,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及艺术底蕴,决定着她有着质朴、清婉秀丽的艺术特质,而广为人们喜爱和欣赏.因此,深入了解淮剧的历史渊源、形成背景、艺术风貌、形态特征、风格特点等,本该作为高校戏曲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必修之课.可从当前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似仍停留在旧有梨园戏班教育生态的老套路上,重技轻艺,少有理论的提升.在这种失衡状态下培养出来的艺术人才,其所获的知识必然也是不全面的.我认为,只有读懂淮剧,才能有效地学好淮剧,传承好淮剧,所以我建议今日之高校,在多元发展的艺术环境里,在强化学生全面、扎实、系统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之外,在理论层面上适度穿插一些“剧史”课程,或请艺术家们登堂授课举办讲座,以弥补理论教学内容短缺的问题,适应教学理念创新建设的需要.

2.在教学方法和教材的选定上,力求做到既规范又灵动,减少一点那“一成不变”刻板的教学内容和那“众生学一腔”的施教方法.殊不知这种固态的教学方法,势必导致观念的僵化,削弱对淮剧最本质的艺术特征与其艺术感染力的传递.基于此,我认为有必要调整一下我们的教学思路,坚定地“因材施教”、“分段施教”,将一些常规性的技巧性训练课目,作为基础性课程常抓不懈,而对于核心课程的设定,则应要充分考虑它的时效性和创新性,宜选择真正可作为淮剧最具独立品格的所谓传统之作、品牌之作、经典之作,如《探寒窑》、《金水桥》、《赠塔》、《赞貂》、《打碗记》乃至《赵五娘》、《哑女告状》、《牙痕记》、《金龙与蜉蝣》、《祥林嫂》、《小镇》等作重点打磨,显然,我们所期待的,就是通过高校的三尺讲台,把淮剧最具美感、最有韵味和最能体现淮剧艺术精髓的一面,完整而全面地传递给学生,进而让学生透过传教,将淮剧的艺术精神及其技艺精华融入进自己的心田.

3.从戏剧形态的角度来细观包括淮剧在内的中国戏曲,皆有着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性特征,依据这一共性特征,高校戏曲教育在体制的运作上,应该给予合理而均衡的调配.目前高校淮剧专业班教学类别不尽完备,无形中制约着戏曲教育生态的平衡,故而我设想可否突破一下现有的布局,将学制与内容的安排,按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圈定,以体现其在培训目标上有明确的针对性,恢复音乐专业(器乐演奏),增设舞美专业(服饰化妆),通过这些艺术门类教学的同构,让学生得到多方面滋养,同时也使学校建立一套严格、系统、成熟的教学体系,完善其操作的可行性,改变学生表演技能单一,缺项较多的现状.

4.传统戏曲是以“曲”为主,唱腔和音乐始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相比之下,淮剧亦是重唱,且声腔流派甚多的地方戏曲剧种,怎样使这些各具审美形态的流派声腔不走形、不变味地代代延续传承,并创造性地予以再发展,光靠外在声色的模仿、“刻模子”复制是不可取的,抑或用某种声腔取代多个流派声腔的教学思路,同样也是片面的,据此,我倡导淮剧班教学内容选项上多样化,正视不同艺术流派声腔所形成的历史现象,正视她们皆从不同的侧面在影响着淮剧今天的戏曲品位和风范,倘若我们的教学思想能在传授艺术流派过程中起到绝对的指导作用,那何愁高校淮剧班的艺术教育不能够整体推进呢.

5.淮剧艺术的传承,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同样的道理,高校的戏曲教育也具有活态传承的意义.“动”与“静”相交替,“内”与“外”相结合,破除习惯性地依仗在练功房中“死教死学”的观念,带着教学课题与难点,走出校园小天地,与院团合作,与观众互动,与媒体交流,这样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助使师生置身于多彩的生活中去了解社会的需求,把教学的成果放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去接受检验,从而为高校淮剧艺术教育探索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厚重的淮剧历史,赋予淮剧教育工作者以更大的责任.淮剧教育者应静下心来,撸起袖子,奋战在三尺讲台上,为高校戏曲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尽责尽力,共创辉煌.

参考文献:

[1]张铨.淮剧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戏曲艺术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戏曲艺术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戏曲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艺术当代杂志

2、艺术科技杂志

3、艺术导论论文

4、领导艺术论文

5、艺术教育杂志

6、艺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