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浅语低唱,唱出语文课堂的华彩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语文课堂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浅语低唱,唱出语文课堂的华彩

江苏无锡市锡山区八士实验小学(214192) 武光霞

[摘 要]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以及阅读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师专注于文本的深入解读,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使阅读教学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用浅近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唱出语文课堂的华彩.

[关键词]教学语言;语文课堂;体验;对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28-02

语言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语言是一种专业的语言,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艺术,是课堂教学的媒介和重要工具.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学记》中就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语文教师语言表达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接受的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化深奥为浅显,用浅近的语言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近距离触摸文字,大胆地说、尽情地读,使语文课堂大放光彩.

一、设身处地,让学生在体验中悟语文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自身的经验世界、内心需要出发,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对作品内容仔细体味、深入揣摩.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稻秧脱险记》时,需要学生理解杂草在跟小稻秧抢营养时是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的.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没有单纯地讲授“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的含义,而是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是小稻秧和杂草争论的场面.短短一分钟的视频,学生看得意犹未尽.这时,教师让学生说说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在回答中,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的含义.

同时,教师还启发引导学生:“你平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无法辩解,被人欺侮的时候?”由于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大多能畅所欲言,理解了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这句话的含义.有的学生在朗读中自动加入了动作,将小稻秧气愤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文本之中,深切感悟、换位思考,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深处.由于受年龄、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内容有时不能完全理解,对文本蕴含的情感也无法完全体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停留在讲解、朗读的层面上,而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设定场景,让学生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从而在体验中感悟语文.由于非常喜欢《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学生自觉排演课本剧,在班级舞台展示出来.这样,学生痛痛快快地当了一次“演员”.这是学生对文本体悟到位的体现.

二、惟妙惟肖,让学生在对话中读语文

如果语文课堂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课文,那么这种课堂是不成功的.教师要通过课堂语言,引导学生向文本的更深处漫溯.而教师的语言应惟妙惟肖,因为大部分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还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教师的语言冗长含糊,必然造成表达无重点,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不明所以.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教师的教学就要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秋天》一文,是一篇含蓄隽永的咏秋小诗.诗人王宜振用活泼生动的语言、拟人化的手法,将秋天写得生动活泼,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直接讲述秋天的美好,而是采用了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秋天,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走进秋天.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看,秋天的使者——秋风,已经来到我们的面前:‘秋风在田野里打滚……轻轻涂掉……’多么可爱调皮的秋风!同学们,现在请你们跟秋天的使者——秋风打个招呼吧.”教师出示范例:

调皮的秋风

你好,

是你,

像个调皮的小娃娃,

在秋天的田野上打滚,

在秋天的小路上奔跑.

范例出示后,学生说了自己对秋风的印象.有的说秋风像个顽皮的小娃娃,有的学生说秋风像个男孩子,还有的学生说秋风像个恶作剧的孩子……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理解,并让学生融入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表达出对秋风的喜爱之情.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教师的教学语言最忌枯燥无味,语文教学尤其不能“言之无文”.语文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因为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是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正如《秋天》的小诗,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己动笔描写了自己心中的秋天:

美丽的秋天,

你好,

是你,

给棉花披上了白披风,

给高粱送了件红战袍

……

秋天,

你是这样的

惹人喜爱!

语文课堂,不仅有学生的朗读、教师的讲解,也有生本之间妙趣横生的对话.在深层次的对话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了学生的智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调节了课堂气氛,愉悦了学生的精神,使语文课堂情趣盎然、回味悠长.

三、巧抓动词,让学生在动作中学语文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大家之作.这些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有的课文荡漾着感情的涟漪,有的课文绽放着人文的光辉,有的凝聚着精神的力量.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教师应让学生对作品流露的情感因素、崇高的人性光辉有较深的感受,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话来理解课文,而且还要抓住动词去理解人物,感受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活泼爱动的特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动词时辅之以动作演示,在动作中感受词语背后所蕴含的感情,感受语言文字的温度.

如,苏教版《姥姥的剪纸》一课,作者用一个“拴”字体现出姥姥对“我”的关心,也表达了作者对姥姥的敬佩、感激之情.在教学中,笔者并没有让学生直接理解“拴”字,而是启发学生:“同学们,这句话里有一个动词,你看到了吗?什么叫‘拴’?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东西用‘拴’呢?谁能给大家做个‘拴’的动作?”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跃跃欲试,纷纷给大家显示“拴”这个动作.当显示完毕,笔者相机提问:“剪纸能这样‘拴’‘我’吗?作者为什么要说是姥姥‘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通过教师的逐步启发,学生慢慢开始对动词“拴”有了更深的理解,体会到它表达的传神、形象.在以后的习作中,学生慢慢体会到动词的巨大作用,并活学活用:“唉,周末,本想出去玩玩,可是老爸老妈却用厚厚的作业将我拴在了家里.苦啊!”

动词,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体会了语言文字的神奇,也学会了表达的基本方法,实现对词语的立体感知.在阅读教学中,巧抓动词,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在动作中体悟语文、感悟文本.

教学语言是传道授业的载体,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工具.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是有生命力的.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语文、在感悟中掌握语文,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

语文课堂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语文课堂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语文课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语文论文范文

2、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3、语文天地杂志

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5、语文天地杂志社

6、中学语文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