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与在语言文字中发现秘密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这是一篇与语言文字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在语言文字中发现秘密

部编七年级下第三单元选了当代作家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小说中的父亲一生都在编织一个朴素的梦想——建造一座有九级高台阶的新屋.经过长年累月的艰辛劳作,梦想终于实现,然而,当梦已成真之时,父亲竟在惶惑中黯然老去.课文一方面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另一方面,小说笼罩着一层崇敬又怜悯的哀伤色彩.对父亲形象的分析是这篇小说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从文本文字入手,逐层剖析,还原父亲的本来面目.

一、浅层阅读,读出一个意气风发的父亲

通读全文,我们很快会发现父亲的诸多可贵之处——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这是一个怀揣着人生梦想的父亲.

“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这是一个为梦想的实现负重前行的父亲.

“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这是一个无比勤劳的父亲.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这是一个谦卑不屈的父亲.

……

在这些文字中,我们不难读出一个勤苦耐劳、厚道朴实、坚韧不拔、谦卑有梦的父亲.于是,一个似乎浑身有着使不完劲,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父亲跃然纸上,他是多么意气风发!教学时,我们只要稍加指导,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这样的文字,很快会对这位父亲充满敬意,有时会心一笑,有时惊叹感慨.即便只是浅层阅读,《台阶》也并无太大的阅读障碍.我们甚至可以再让学生找出父亲最为意气风发的一段文字——

“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

这段文字简直就是父亲最为光彩夺目的赞美诗!一个“浮”字,写出了父亲动作的轻快.接着,“父亲的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这个写汗珠的特写镜头,不仅表现出父亲为筑台阶付出的辛劳,还表现出父亲内心的虚荣和满足.

在语文学习中,从浅层入手,对文字进行初步阅读,在整体上把握文章,会迅速打开人物的外在形象,为后面的深入体悟打下基础.

二、深层阅读,读出一个失魂落魄的父亲

一篇小说的阅读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浅层阅读上,浅层阅读固然可以窥见人物的概貌,但是走进不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要想深入人心,深层阅读必须紧紧跟上.教学时,学生基本把握人物外在形象之后,就需要对文字仔细审读.事实上,《台阶》里的父亲形象不简单,和麻木的闰土有着天壤之别,这是一个新中国五六十年代已经开始觉醒的农民形象.《台阶》描写的是伴随新中国成长的一个农民,农村在改变,人也在改变,他有追求,有理想.然而,作者对这一人物又偏偏涂了一抹哀伤的色彩,这层哀伤的色彩,只有通过深层阅读,才能逐渐明朗.于是,阅读下面的文字就显得尤为重要——

“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

“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

作为读者,我们读父亲造屋之后的文字内心是五味杂陈的,至少有以下问题值得思考:①父亲究竟是怎么了?②父亲为什么反常了?③你认为父亲应该有怎样的举动?④父亲的反常合理吗?⑤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父亲形象?

对问题的解答,还是要老老实实回到文字里去——

先看放鞭炮这一段,对父亲的描写用到了动作和神态描写,不自在的动作、不自然的神态写出了父亲内心的喜悦,但是他谦卑厚道了一辈子,当梦想成真的那一刻,怎么也无法相信这是自己的劳动果实,以至失魂落魄.可以说,作者的这段描写,是完全符合心理学的.

再看邻居前来打招呼这一段文字,邻居问父亲晌午吃过了吗,明明已经吃过的父亲居然回答说没吃过.初读之下不禁哑然失笑,然而再一想,令人心生怜悯,父亲的心思一辈子凝聚在新屋上,乃至新屋建成之后,依然沉浸其中,他最关心的话题是新屋,所以邻居“非新屋”问题当然会答非所问了,不单是“晌午饭吃了没”,就是别的任何和新屋无关的问题,他都有可能答错!这是一个农民全部心血付出后的必然反应.

再看“挪座”这段文字,上演了一个本色的父亲形象,“挪座”从九级开始,一级级下降,一直到最后一级,怎么也不自在,其实作祟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理,明明是自己一手创造出来的新世界,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辛苦操劳一辈子的农民本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父亲一手创造的幸福像梦境一样不真实,父亲的举动是感慨,是激动.

最后看“挑水”这段,在父亲最需要有人搀扶一把时,他却粗暴地将“我”推开,骂了一句后还好强地把水挑进厨房里去.这段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父亲一反常态,粗暴、烦躁,这是为什么?继续往下读,“腰闪了”,原来是父亲老了.读到这里,小说那抹哀伤的色彩就不难理解了:毕其一生心血建造的新屋,邻居打招呼居然是吃饭而不是新屋怎样;勤苦奋斗一辈子,可以幸福生活在新屋里时竟然发现自己不中用了——这是何等的心理落差.

这样,许多表面看起来有悖常理的描写,在经过深层阅读后一一立体起来,变得有意思了.“不自在”的父亲,就在不自在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中鲜活真实了起来,通过深层阅读,原来“勤苦耐劳”并不是作者要表达的唯一主题.

三、对比阅读,读出一个身心挣扎的父亲

对比中必然有思考,语文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1+1等于2”上,在等号的右边,还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思维的空间应该是无限广阔的.阅读教学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思考的角度,从此端延伸到彼端.

1.父亲生活在困苦岁月中

“关于小说的背景,的确应该是20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期,所反映的是浙江当地的农村情况.”这是作者李森祥给教材编者尤志心的信.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后极为艰苦的年代,那个时代的最现实的要求是解决温饱,“高台阶高地位”是遥远的奢望,于是,父亲长年累月不辞辛苦成了生活的常态.

2.父亲生活在农村旧习中

这是一篇笼罩着一抹哀伤色彩的小说.同时期有很多像他一样命运的农民,但他是一个人在奋斗,没有人为他指点迷津、规划未来,当时的社会也没有为农民指明一条康庄大道.“我们家的台阶低!”成了父亲绕不过去的心病,因为农村里有此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父亲陷在农村旧习的泥沼里,不能自拔,在此影响下,父亲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造屋准备,艰难而漫长,历久而弥坚.

3.父亲生活在时光流逝中

曾经的青春年华,曾经的身强力壮,当新屋落成,当梦已成真,父亲却老了,老了的父亲失去了健康与活力.他已经奈何不得三百斤的青石板,扁担沉重的叫声里,父亲古铜色的脸变成了一块青石板.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不动,高低不齐的短茬,灰白而失去了生机.在匆匆流逝的时光里,他已心力交瘁.

4.父亲生活在梦开始的地方

九级台阶的新屋造好,没有换来邻居艳羡的啧啧称赞,没有给父亲带来社会地位的改变,人们的目光依旧,父亲无法接受,只能有意无意回避.尽管父亲有着我们民族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忠厚善良精神品质,但辛苦了一辈子之后,仿佛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梦的实现原来并不美好,这是台阶的悲剧,父亲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带着这样的思考读完《台阶》,我们可以感到,语言文字的背后,应该是藏着东西的,作者要明确表达的已经通过文字表达,作者没有明确表达的,也已经通过文字传达了出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抽丝剥笋,才能深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解码其中蕴含的秘密.

[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课堂学程生态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E—c/2016/1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语言文字论文范文结:

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语言文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论文语言润色

2、语言文学论文

3、交际中的语言艺术论文

4、语言论文

5、语言教学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