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遗产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保护一以中国传统村落砚山铺为例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文化遗产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保护一以中国传统村落砚山铺为例

[摘 要]近几年传统村落存档、规划工作迅速开展,全国的传统村落正分批次有序进行保护修缮,但大部分都是以建筑物等为主的物质型古村落,而对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则较少.笔者结合实际工作,试图以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为例,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传统村落规划重点,为这种类型的传统村保护发展提供参考,以期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同时改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促进传统村落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依存空间;保护发展文章编号:2095 -4085( 2018) 07 - 0014 - 02

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大量传统村落消失迅速,国家三部一局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组织传统村落调查、申报、认定,设立“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予以保护.近年来传统村落的申请及规划编制多以村落内物质遗产为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附属性的补充保护,这就形成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村庄重视及保护程度不够.

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于2013年被列入首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中,2016年入选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砚山铺村传统村落拥有“方城”与“黄石砚”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的深刻内涵.方城分别在2007,2008年被列入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石砚在201 1年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1 村落特征与价值

1.1村落选址

砚山铺村东挟江淮、西挟武关、南通荆襄,北引河洛,是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的交汇处,依山傍水,村域内地势平坦,砚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河道两侧植被丰富,风景秀丽.邻近的省道豫S103线是过去的古官道.

村庄坐落,三面环山,一面傍水,中间凹,自然地势恰似一方古砚台.

1.2“方城”与“黄石砚”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方城又称画,是源于独树镇砚山铺村的一种传统石雕艺术品,始于宋代.民间艺人采用当地石料,雕出猴子轮廓,然后用不同颜料涂染勾画,雕成的小巧玲珑、生动随意.制作要经过选材、制坯、打磨、雕刻、蒸煮、上色、晾晒、涂桐油等多道工序,种类有单猴、猴背猴、马上猴、平安猴、如意猴等.集中体现了“绘画、雕刻、吉祥文化”,是研究中原民俗文化的“活文物”.

黄石砚,为中国五大名砚之一,具有石质如玉,其声如罄,其色多彩,发墨如脂等特点.宋代书法家米芾将黄石砚列为最佳砚品之一.书法家黄庭坚写了“乃知此山自材美,物以致用当穷搜”的佳句.

精美的绘画、木雕、石雕,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着砚山铺传统村落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智慧.

如今,雕刻、砚台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由于多种原因,村里在老村东侧已建成了、砚台文化商业街,这种方式虽各有利弊,不过村庄同时也逐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村里成立了文化研究协会,注册了公司和商标,黄石砚加工企业已发展到十多家,由过去的少数人发展到联营、集体、个体多种形式的农民致富产业.

2规划策略与定位

2.1规划策略

以“石雕·方城”、“黄石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以自然山水、农林资源和传统村落保护为基础,发扬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精神,构建“文化”、“旅游”和“农林”产业链,以“人”的需求为导向,建设配套完善、富有品质的传统村落.

鉴于现状情况和村庄物质、非物质遗产分布特点,老村和新村承担不同的功能.一新一旧协同互补发展,老村承担文化传承发扬及制作,新村承担公共服务、商贸及制作功能.

2.2规划定位

中国“石雕·方城”、“黄石砚”发源和传承地,豫西南特色手工艺传统村落典范.

3保护对象

砚山铺传统村落的保护对象,划分为非物质文化要素与物质文化要素两大类,物质文化要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方城”(国家级)、“黄石砚”(省级)、“砚山”传说.

物质文化遗产:(1)山水格局因素,包括砚河、河岗及两侧杨树林、桃园、环村渠等;(2)历史街巷有老村主街600m,巷路1332m;(3)传统风貌建筑及园林庭院;(4)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古树5棵、铁路遗存1处、古井6处及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纪念地.

4保护区划

保护范围划分为两个层次: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同时在建设控制区一定范围之内划定风貌协调区.

(1)核心保护区 以砚山铺老村传统民居为中心,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较为完整、非物质文化村落和传承空间集中的区域、传统建筑集中成片的区域,约15. 95hm2.确保此范围以内街巷及村庄格局保存完好,建筑物和历史环境要素不被破坏,此保护范围内须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方能进行建设活动,建设活动应以修缮、改善为主,其外观造型、体量、色彩、高度都应与保护对象相适应.

(2)建设控制区核心保护区之外一定的距离之内,结合街巷、建筑等明显的地理界线划定,约8.57hm2.建筑以改善和整治为主,同时对景观及水系修复,衬托村落的历史风貌.

(3)风貌协调区 为协调合理的空间景观过渡,依据山体、河流、道路等自然分隔划定,约125. 4hm2.

5 非物质文化保护

砚山铺村目前老村传统街巷现状格局形态、空间尺度、街巷立面相对较为完整,在上世纪70年代经历过水患后,村庄有部分迁移,建筑逐步更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传统建筑二十余处,传统院落十余处,石雕作坊二十余处.新村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新的设施建设,产生了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场所,包括石雕作坊三处,露天广场一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以活态的方式传承下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从其文化精神和依存载体两方面同时保护,具体保护方式如下.

(1)精神层面的保护 改善传统村落基础设施,鼓励部分原居民看护传统建筑,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依存空间.

以露天博物馆、各作坊、规划的博览馆与交流中心作为展示场所.

营造公共空间及建筑小品,以触发人们潜意识审美,内涵更加丰富.

恢复民俗节日表演,定期举办非遗交流会、传统民俗活动、节日庆典,演绎传统习俗,吸引广大爱好者、游客参与,达到保护传承和传播的目的.

(2)物质层面的保护 对传统建筑进行修缮、改善,部分空置房屋可考虑按程序实现功能置换.对现状非遗依存空间进行风貌整治,营造文化氛围.

保护村落历史环境,格局形态、各环境要素(河岗、铁路遗存、古树、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纪念地等);对村落进行分区保护;开辟新的文化空间,设立非物质文化传承场所;增设非物质民俗博览馆与交流中心.

作坊中静态展示生产生活器具等物质实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节会时集中展示、交流;拍摄视频、整理文献、收藏展示,充分弘扬文化价值.

鼓励原住民回归,改善人居环境,提供就业机会;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制定政策对传承人生活、技艺展示提供保障.

(3)保护代表性传承人,挖掘一般传承人.6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与发展规划

将砚山铺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整合,提升为更符合村民和市场需求的特色人文产品和景点,激发村庄发展活力,引导第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为基础,把特色手工艺品和旅游服务业发展为带动村庄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重点发展以下产业项目.

(1)“方城”、“黄石砚”制作和培训依托现有家庭作坊、黄石砚厂等企业,着力发展“方城”、“黄石砚”制作,同时建设非遗培训基地、美术学院的教学基地,提供就业,留住村民,留住乡愁.

(2)非遗交流会定期在砚山铺传统村落举办非遗交流会,扩大“方城”、“黄石砚”影响力和对外交流.

(3)特色商品贸易 利用一砚文化民俗街,结合绿色农业发展,经营特色手工艺品及无害农副农产品等;游客也可在家庭作坊、企业或到农户家里采购.

(4)传统村落体验游依托特色资源规划一条贯穿传统村落的旅游路线,可发展一定数量的农家乐及服务设施为交流会和旅游业配套支撑.

(5)田园综合体利用良好的砚河及两侧植被资源,开展露营、自行车运动、林果采摘园、农业观光园等项目.让游客漫步在山林、田园之间,感受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

7结论

当然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不仅仅依靠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还需要人居环境的改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智慧监测管理等,更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这部分内容并不是本文的主要论述方向,故不再做详细探讨.

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引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村庄保护的重视,并通过规划达到有效的保护发展.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的依存空间和培育建立传承系统,促进文化与物质的交融,以达到活态传承,探索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传统村落规划方式和重点.

文化遗产论文范文结:

关于文化遗产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文化遗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2、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