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遗产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宁夏引黄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势在必行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遗产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宁夏引黄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势在必行

宁夏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古代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一颗耀眼明珠.自古以来,依黄河而生存,唯黄河而发展,靠黄河而兴旺.宁夏引黄灌区南接萧关与关中平原,北尽乌兰布和沙漠,东临鄂厄多斯台地,西靠贺兰山天然屏障,黄河由两山之间穿峡而过,无私哺育了黄河上游第一大平原--宁夏平原,造就了旱涝无虞、谷稼殷积的“塞北江南”,留下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历史盛赞.正是这片神奇的绿洲,生成、演绎和承载着宁夏的历史文化进程,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交通、军事、文化、生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地位和作用

( 一) 政治军事方面.自然地理上的格局,决定了宁夏政治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历代游牧民族的侵袭使宁夏成为防御外族入侵、书写华夏文明重要区域,肥沃的宁夏平原与交通枢纽固原六盘山连在一起,近可攻、退可守,成为历代政权尤为重视的边陲要塞,也是中原王朝稳定西北、扩边固疆的战略要地,长城与黄河便成为防御北方入侵的重要军事防线,宁夏引黄灌区的创立与建设,为稳固国家边防、推进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历史文化方面.宁夏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就是因黄河与长城孕育而产生的,纵观历史发展轨迹,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宁夏数千年的历史格局和文化走向都与引黄灌溉息息相关.作为西北相对独立的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平原因河流山川的阻隔,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即取决于文化赖以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也取决于多民族交流、融会、开发的历史发展进程,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汇聚交流地区.特别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穿宁夏南北而过,将中西文化的融合结晶留在了这片沃土上.还有长城文化、贺兰山岩画、石窟文化、西夏文化、黄河文化等遗存,是宁夏多元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

( 三) 经济生态方面.自秦渠开宁夏农业灌溉之始,汉武帝在宁夏平原的大规模移民屯垦,使宁夏成为重要的军事后勤保障与主要粮食依赖地区.唐代的宁夏平原已成为美丽富饶的“塞北江南”,是镶嵌在贺兰山与毛乌素沙漠之间的翡翠绿洲,沿丝绸之路而过的文人、商旅、使节等各色人士都为此发出了感慨和赞幕.一句“塞北江南旧有名”体现了宁夏引黄灌区水网遍布与江南水乡无异,侧面反映出一千多年前宁夏平原的文明与富庶,引黄灌溉更是为宁夏平原的区域发展、经济繁荣做出了难以估量的巨大贡献.

二、申遗进程及影响

宁夏引黄灌溉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为更好传承水历史、弘扬水文化,全面提升宁夏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2016年10月,我们启动了宁夏引黄古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申遗”工作启动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听取申遗工作专题汇报,主要领导先后就申遗工作做出批示,要求全力抓好此项工作,力争申遗成功.自治区主管领导高度关注,悉心指导,多次对申遗工作做出批示,认为申遗工作基础扎实,要求做好细节,确保申遗成功.我厅按照自治区领导指示精神,将申遗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与水利部和国家灌排委进行沟通对接,阐明我区“申遗”优势条件,得到了高度认同和大力支持.同时,成立了由主管厅领导任组长的“申遗”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挖掘梳理宁夏引黄古灌区悠久历史文化,对部分古渠引水段进行生态保护,协调完成申遗文本和专题片的编辑制作,并与自治区宣传部协调沟通,加大“申遗”宣传力度,4月29日,在青铜峡市黄河楼举办了“申遗”万人签名活动,营造了全民关注的良好氛围.6月1日至3日,经国家灌排委考评组专家现场考察、会议评审,同意将宁夏引黄古灌区列入2017年我国推荐的三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一.7月份,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申遗文本、专题片等进行多次修改完善,经国家灌排委审定后向世界灌排委推荐报送.8月20日,宁夏引黄古灌区顺利通过了国际灌排委专家评审会议的初评.10月10日,将在墨西哥召开国际灌排委执行理事会上确认授牌,向社会各界公布.

宁夏引黄古灌区若成功申遗不仅能填补了宁夏世界遗产空白,提高了引黄灌区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有利于保护珍贵文化资源,开创具有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文化建设新局面,凝聚水利转型升级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更加有利于增强我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自豪,凝聚“塞上江南”的文化之魂,提高我区总体文化品位和社会文明素质;更加有利于宣传展示宁夏平原沟渠阡陌、鱼米之乡的时代风貌,助推“生态立区”战略的加快实施.更加有利于促进我区全域旅游及相关产业栖身全国乃至世界优秀旅游资源行列,全方位提升宁夏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给我区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力和带动效应将是难以估量的.

三、灌溉工程遗产的构成

宁夏引黄古灌区地处黄河河套平原西部,灌区多年平均降雨量约200毫米,光照及土壤条件良好,适宜农作物生长.灌区灌溉始于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西夏)、元、明、清,代有发展,从未中断.引黄灌溉工程受黄河泥沙影响,渠系及工程设施更替频繁,河湖演变较大,灌区灌溉工程遗产由六部分构成,是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主体.一是具有历史价值的灌溉工程,指具有100年以上历史的渠道、闸、坝、岸堤、渡槽,以及从属工程体系的护岸、护坡的植被.二是失去功能,但是具有见证价值的工程遗址、遗迹,以及古渠故道等.三是代表古代灌区管理及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以及水利碑刻等水文化设施.四是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及施工工艺,用水制度及其工程档案、典籍等.五是古代灌溉管理的文化活动,如放水节祀典和相关文化活动.六是与灌溉工程遗产的文化和技术价值密切相关的景观,包括农田、防护林、湿地、村落等.

四、保护利用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水利工程遗产保护意识,以及相应的制度约束,宁夏古代灌溉工程或遗址、遗迹在灌区工程的更新改造中多数被改建或损毁、废弃.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复兴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宁夏注重生态立区、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指引下,保护好至今仍在发挥效益的灌溉工程,利用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工程遗产、遗址、遗迹及文化景观,将宁夏引黄灌溉工程遗产纳入灌区整体建设,科学规划、统筹布局、规范管理,不仅对保障宁夏引黄古灌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对自治区全域旅游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价值及影响更是难以估量.

宁夏引黄古灌区遗产保护规划要确保依法保护、科学保护并举.把握好点、线、面三个层次,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水利功能及区域社会发展的关系,充分与现有规划衔接,促进多部门、多行业协调合作.古渠首保护,主要侧重羚羊寿渠、跃进渠等古渠首原状保留传统工程型式、闸房及启闭设施,以及周边景观环境;古渠道保护主要侧重仍在使用的历史渠系保护及已不能发挥输水功能的渠道(如昊王渠)作为历史见证遗存,进行环境整治和文化景观提升;古闸坝工程设施保护主要侧重在原地保护,原则上不拆后重建,新建替代工程可以避开或并存;古灌溉管理及文化设施保护主要侧重对各渠龙王庙、碑刻等文化设施,系统进行调查,有条件的进行原址保护、修复与展示.

五、保护利用的主要举措

宁夏引黄灌溉工程遗产作为可持续发挥作用的遗产,既要保障遗产的水利功能作用发挥,又要结合保护利用与实现灌区的水利、社会、区域综合发展效应相辅相成.

(一)开展宁夏引黄古灌区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宁夏引黄灌溉的历史经历从另一侧面展示着黄河文化的历史进程,要进一步挖掘宁夏引黄古灌区对推动黄河、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和作用,深入开展灌区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探讨灌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宁夏的水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理论文章,为保护、开发、利用好宁夏引黄古灌区提供理论指导.

(二)挖掘研究宁夏引黄灌区历史文化.认真梳理宁夏2200多年的悠久水历史文化,启动水历史文化丛书编撰工作,编印《宁夏引黄灌溉论文集》、《水利历代艺文集》等文化丛书,挖掘水文化风俗、水文化民间传说、水文化戏曲等文化元素,整理卷埽技术、河工号子、船工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天下黄河富宁夏》《长渠流润》《扬水之歌》等文化歌曲 ,多种形式宣传展现宁夏水历史文化魅力,提升文化品位.

( 三) 统筹协调在中国水利博物馆布设宁夏引黄灌区展厅.与国内知名展陈设计公司协作,精心编制中国水利博物馆宁夏引黄灌区展厅展陈大纲,突出展示宁夏引黄灌区的千秋历史、辉煌成就和未来发展,展厅以宁夏引黄灌区大型物理模型为主,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展陈技术,对宁夏引黄灌区的历史地位、治水功绩、文化底蕴、人物事件及文物器具等进行重点展示,对宁夏水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全面展示.

(四)规划建设水文化主题公园.依托古秦渠、汉渠、河西总干渠至唐正闸一线的水利工程和黄河铁桥、水利部五七干校等水历史文化遗产,打造集农业灌溉、水利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水文化主题公园.依托美利渠迎水桥、老分水闸、退水闸、老渠道、新进水闸等建筑物,规划建设美利渠公园.注重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融入水文化、水生态、水景观元素,使水利工程成为传承发展水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开展水情教育展示水利成就的重要窗口.

( 五) 规划建设扬水工程展示园和陈列室.依托纪念碑、扬水管道、黄河泵房等水文化资源,开展固海泉眼山泵站、红寺堡黄河泵站环境整治,规划建设扬水工程展示园,集中展示扬水历史、大型机械、先进技术等设施设备.依托厚重的水历史文化底蕴,筹建唐徕渠、秦汉渠、固海扬水历史文化陈列室,丰富水历史文化传承展示的载体和平台.

(六)科学编制宁夏引黄古灌区保护规划.研究制定水利遗产遗迹普查标准,开展引黄古灌区遗址遗迹及各类水工程摸底调查工作,将灌区渠道、闸坝等重要水利工程遗产和历史建筑、碑刻、古树等列入保护范围,建立名录.摸清灌区历史现状,确定保护利用的重点和方向,启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宁夏引黄古灌区一期保护工程,实施古秦渠上段、惠农渠上段、羚羊寿渠迎水拜、昊王渠古遗迹及古长城泄水涵洞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天赐福祉、水脉传承.悠久厚重的引黄灌溉历史积淀形成了底蕴深厚、独具特色的水利历史文化,书写了宁夏水利的辉煌历程.近年来,塞上江南的水利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宁夏水利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宁夏引黄古灌区申遗,标志着水文化保护利用与水利升级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境界,将在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长征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遗产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遗产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遗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2、建筑遗产期刊

3、中华遗产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