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教育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跟对中小学教育质量重新审视和定位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中小学教育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中小学教育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对中小学教育质量重新审视和定位

赵鑫

(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摘 要] 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艰巨任务.目前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认识偏向感性,缺乏理性思考和质量评价体系,导致教育在实践中被功利化、被形式化、被工具化、被单一化.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应在实践中应树立质量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建设;顺应改革趋势,打造特色保障体系;关注文化氛围,建设内部质量文化.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质量;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477(2017)11-0010-03

20世纪90年代初,“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近几年,为了检测和提高教育质量,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都作出大量努力,如举办全民教育运动、国际测试活动(PISA、TIMSS)等.我国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一、关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理性透视

本文从理性认识的层面对教育质量的外延和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列举当前人们对中小学教育质量存在的几点误区.

1片面强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质量观,导致教育在实践中被功利化

“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而制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1]这种教育目的带有一定的社会取向性,导致教育在实践中被功利化,受教育者被物化.人们往往认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是提高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人不仅被物化,而且教学质量和学业成绩成为衡量人的质量的标准,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问题等现象.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正如某些学者所倡导的:“教育目的唯一需要把握的是专门培养人的事业,它的唯一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它的最高目的只能是人的完善.”[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指出,教育质量主要围绕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发展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另一个是发展学习者的创造力和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总之,要培养具有公民价值观和处世态度的人.

2机械化理解以培养人才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导致教育在实践中被形式化

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3].保证教育质量,形成合格人才,是保证教育的基本标准和指标[4].然而,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更多地指向学业质量.学习各科课程之后,学生需要参加相应的测试或考试,测查学生在一个教育周期后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由此,中小学大多将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导致我国培养的人才质量水平整体不高,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提高人才质量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时展的必然结果,个体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是竞争的关键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建立教育质量标准的基础与核心[5],是我国对未来教育提出的期许,更是对学生必须达到的能力素养的明确规定.

3忽视以重视教育过程为诉求的教育质量观,导致教育在实践中被工具化

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认识普遍偏于感性,认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看教育的投入与产生,尤其是产出部分,如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重本率等”[6].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判定与认可转向为一种“结果”,而忽视了教育的“过程”.过程的合理性和教育性成为获取结果的工具,导致学生成为工具或手段主导下被剥夺自主权利的人,成为模具下的产品.正如研究者所指出:“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的升学率和成绩排名作为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是不科学的.”[7]教育过程是实现教育结果的基本路径,重视教育过程,根本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程度.因此,重视过程亦是重视教育结果的体现.关注的落脚点不是教师“教”的质量,而是学生“学”的质量.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主动思考的意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评价的逻辑.

4简单化实施以多元评价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观,导致教育在实践中被单一化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评价标准具有明显的单一性,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强;第二,评价内容主要围绕学校系统质量,对学生主体质量评价的关注不高;第三,评价目的偏向结果的“评判”,对学生个体进步的评价侧重不足.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引导性和准确性,依靠“学业至上”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这一评价主体,导致偏向结果的评判.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推进评价改革的进程,教育部于2013年颁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包括学生品德、身心发展、学业、兴趣特长和学业负担五个维度在内的指标评价体系[8].对教育质量的多元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评价内容要多元,不仅要评价学习水平,还需要评价学生的身心状况、品德素质等;其次,评价主体要多元,国家、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等都可以是评价主体;最后,评价方式要多元,要打破传统的评价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等优势.

二、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本路径

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理性认识和深刻理解,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中小学教育质量基本路径的修改和完善,是对教育观念的实践落实和逻辑反应.

1树立质量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育观是一种理性认识,这种认识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基础性等特点.教育质量观则是对“何为教育质量”的理性思考与认识.观念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具体指导行为的实施,直接对教育质量的有效落实产生影响.过去多从“教”的角度对中小学教育质量进行衡量和判定,传统意义上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往往受教育结果的价值引导,学业成绩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导致生源大战、学区热、名校热等现象.因此,拓宽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本路径,也是关键路径之一,在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观.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由规模数量向内涵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规划纲要》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方针[9],意味着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坚持评价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创新人格的个体,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尝试,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

2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是各国实现教育改革的前置环节,只要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教育质量才更有希望实现.因此,教师素质和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教育界亘古不变的话题.有学者认为教育质量的提出超越了教师素质,还有学者认为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的保障.在笔者看来,高素质的教育队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广度和深度.世界各国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旨在通过师资水平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当前,我国中小学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区域和校际之间的师资队伍水平差距较大.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战略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大政府的政策倾斜力度,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环境的改善;其次,形成良性的教师队伍进入与退出机制,保障师资队伍的更新;再次,教师队伍的职前培养要专业,职后培养要完善,尤其要加强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机会,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国家、政府、社会等多方面长期共同努力.

3顺应改革趋势,打造特色保障体系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是教育质量观的直接体现,是当前所提倡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引导.保障体系需要以质量标准和流程参照为依据,教育机构从内部和外部对相关教学因素加以控制、审核、评估,构建保障质量的一套理论和实践体系[10].当前,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纷纷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并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如欧盟国家联合制定了《欧洲学校教育质量报告16项质量指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PISA测试;德国陆续推出了核心学科的教育质量保证,旨在提高本国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诸多国家极其关注教育质量问题,纷纷采取相应教育质量标准政策或制度体系保障中小学生的受教育情况.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我国国情特殊,导致地域和校际之间差距较大,因此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设定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发达国家的体系标准,而要结合自身的基本情况,设计符合我国学情的保障体系.

4关注文化氛围,建设内部质量文化

尽管制度保障、政策倾斜等手段对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质量的改进问题.因此,建立质量文化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质量文化”之所以能够在教育界中作为重要问题来探讨,主要原因是文化对质量的建立具有隐形的推动作用,日益成为内部质量保障研究的核心[11].因此,全社会尤其是学校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要具有主动改进的意愿,让质量文化逐渐深入人心,让文化发挥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价值.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增强学校教职工对学校的认同感,认可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发展趋势;第二,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发展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基本着力点;第三,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能够对质量开展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第四,吸纳多方人员参与,教育质量的提高仅仅依靠学校教师很难得到根本的改善,让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人员形成合力、共同参与是保障质量的基础.

综上,教育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科技进步、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增长.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中小学对教育质量的认识偏向感性,缺乏理性透视.建立在理性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本策略才更具有实施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2] 岳伟.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一种新的教育目的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9.

[3] 袁振国.教育质量的国家观念[J].中国教育学刊,2016(9):27.

[4] 郝文武.提高教育质量的永恒追求与时代特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59.

[5] 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

[6] 苏启敏.中小学教育质量观:误区、反思与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7(1):4.

[7] 冯建军.论教育质量及教育质量均衡[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6):12.

[8] 刘利民.大胆探索 精心组织 扎实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J].人民教育,2014(8):8.

[9] 赵德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估体系构建[J].教育研究,2012(6):49.

[10] 姚伟,许浙川.构建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理论基础探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86.

[11] 秦琴.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焦点问题及新趋势[J].中国高教研究,2016(9):29.

[责任编辑:江桂珍]

中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小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中小学教育期刊

2、中小学教育杂志社

3、中小学教育杂志

4、现代中小学教育杂志

5、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6、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