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类有关论文怎么写 和民俗匠心的挽歌和传统文化的哀歌论《百鸟朝凤》的电影改编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传统文化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传统文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民俗匠心的挽歌和传统文化的哀歌论《百鸟朝凤》的电影改编

○ 胡静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 要]电影《百鸟朝凤》紧扣肖江虹同名小说的精神内核,通过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的创造性改编,深化了叙事主题.分析此部电影的主题立意与价值追求,能够给当下国产电影发展的带来一些思考.

[关键词]《百鸟朝凤》;电影改编;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9-0102-02

2016年5月6日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公映.吴天明导演是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20世纪80年代,他凭借《人生》《老井》《变脸》等作品享誉国内外,吴导的作品温厚朴实且携带着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含蓄隽永的美学内蕴和深厚的人文精神诉求.该片首日票房仅28万,首周排片比仅1.2%,5月12日,电影制片人方励在网络直播中公开下跪,恳请各大院线经理增加这部电影的排片,这一举动引来各方热议,褒贬不一,虽然使得该片票房短期内节节攀升,但5月20日起,该片热潮回落,截至5月30日,《百鸟朝凤》票房累计仅仅7902万.这部优秀的文艺片,因不符合商业气息下的市场需求,面临“高口碑低票房”的无奈处境.影片主要讲述了黄河岸边两代唢呐匠人对没落的唢呐匠活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一、 民俗匠心的挽歌与传统文化的哀歌

(一)一曲民俗的挽歌

《百鸟朝凤》原是一个流传了千年的美丽传说,后人依照此传说谱写出《百鸟朝凤》的唢呐曲子.小说开头的题解:“百鸟朝凤: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1],便显示出了“百鸟朝凤”的高贵地位.《百鸟朝凤》一代弟子只传一人,能够传承《百鸟朝凤》者,是对其精湛技艺和高洁品格的礼赞;能够为亡人吹奏一曲《百鸟朝凤》是对亡人最崇高的致敬.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承载着传统民俗的乐队却在现代浪潮地冲击下日益凋敝.

唢呐盛行之初,乡民对唢呐、对唢呐匠怀有敬畏之心,无双镇的红白喜事都少不了高亢响亮的唢呐,此时的唢呐,仿佛接通了天上人间的秩序,执守着乡村乡民共同的价值体系,眷顾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在现代浪潮的冲击下,人心浮躁,纯朴的乡风习俗变得举重若轻,天鸣第一次带领游家班出活归来,便感叹世风日下,人们对唢呐的态度开始玩世不恭:恭请唢呐出活的人家日渐稀少,酬劳也越来越少;就连接客、行接师礼这些最基本的规矩都省去了;往日村民将听到唢呐曲子视为大饱耳福之事,而今唢呐在这片土地上正悄然隐退、无人问津.此时的乡村,人心涣散,百鸟哑鸣,这片土地不再需要它们的庇护,古老的乡村秩序遭到破坏.天鸣的父母也开始极力反对天鸣继承唢呐,要知道,当初天鸣父亲怀抱高远的理想不辞辛劳地送天鸣拜师学艺,并一心希望天鸣学会《百鸟朝凤》,光宗耀祖.而今,天鸣的父亲看到天鸣摆弄一堆唢呐时便会无端置气发怒、恶语相加;一向温柔娴熟的母亲更是认为天鸣对唢呐的坚持是不务正业,劝其另谋生计.天鸣的师兄纷纷进城打工,没人愿意再以吹唢呐为荣,游家班被迫解散.甚至连游天鸣自己也感到茫然无助,只能踽踽独行.焦师傅酒过三巡,趁兴告诫天鸣:“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1].这也暗示了唢呐传承下去希望之渺茫.最后,在城市的一角,一位乞讨者孤独地吹奏一曲纯正的“百鸟朝凤”,这位老人吹奏的又何尝不是一曲民俗的挽歌?

(二)一首传统文化的哀歌

传统文化是民众在生活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模式,是被当作一种培养群体认同的文化基因进入社会文化构建体系的.[2]一旦形成,便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百鸟朝凤》不仅是一首乐曲,同时还代表了一种传统道德伦理.

《百鸟朝凤》一曲难求,唯德高望重者才配享用,因此,焦师傅拒绝为有四十年官龄但品行不端的查氏族长吹奏《百鸟朝凤》,不为金钱所动,体现出了清正的匠人风骨.而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查家的孝子贤孙不必再跪求焦师傅演奏《百鸟朝凤》,只要拿出可观的金钱便可办一场热闹的葬礼,金钱可以为一个人的生前品德买单.这样的对比,现代急功近利的思想和乡村朴素的传统观念所产生的冲突不言自明.另外,婚礼本是乡村民俗文化中极为正式的组成部分,应该具有人生礼仪的神圣感和庄重的仪式感.然而,长生的中式婚礼却办出了西式的味道,滑稽又悲叹.通过后面的情节可知,水庄第一个穿夹克和牛仔裤的人便是他,商品经济的蔓延已经蛊惑了人心,在他内心深处传统文化或许只是一具空壳;本应该行的接师礼长生也不屑一顾,他指示唢呐匠随便吹吹得了,没必要全神贯注地投入,他给的酬劳最丰厚,但不是出于对匠人的尊重而是为了显摆自己的慷慨.天鸣的师兄纷纷放弃唢呐进城打工,不到半年一个染了“尘肺”,一个断了手指,这便是舍弃世代延续的农耕文明而进城讨生活的残酷处境.这样的反讽才真正表现出传统文化面临退场时的悲哀.天鸣孤独地在焦师傅的坟前吹奏《百鸟朝凤》,他何尝不是在吹奏一曲传统文化告别曲呢?

至此,《百鸟朝凤》的主题便清晰地浮现出来,导演为这些留不住的技艺的消逝而惋惜,同时也为传统文化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逐渐式微而悲痛,因此这是一曲民俗的挽歌,一首传统文化的哀歌.

二、忠于原著的再创造

电影《百鸟朝凤》充分尊重了肖江虹同名小说的精神内核,但为了适应电影的艺术形式,导演在原著的基础上还是进行了巧妙的调整,以期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首先,人物形象上,由陶泽如饰演的焦三爷,外冷内热,对艺术怀有赤诚之心.李岷城饰演的徒弟游天鸣悟性不高但可以“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去”,影片中,师徒二人的形象立体而丰满.小说中焦师傅的三个儿子均成家立业、独立门户,而影片通过师娘之口得知两个孩子年幼便不幸逝去.电影中焦氏子女的被死亡其实承担着重要的叙事功能,它为下文师徒关系的展开埋下伏笔,游天鸣的身份从“徒弟”变为“儿子”,焦师傅于天鸣亦师亦父.焦师傅不仅传授天鸣技艺,还传授天鸣做人的德行和风骨,而影片中焦三爷肺癌晚期,天鸣不离不弃始终陪伴病危的师傅,并以儿子的身份为师傅送终.吴导在电影中深化了师徒关系这一主线,由于儒家思想教化的作用,师徒制强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道德情感.到了20世纪80年代,伴随经济的发展,国家用工制度开始改革,企业招工的形式由学徒工变为以各种技工和培训上岗为主,至此中国的师徒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师徒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所体现的尊师爱徒的传统道德、以身立教的教育模式、一丝不苟的严谨境界,这是当代企业招工制度所无法模仿的.

其次,情节设置上,电影用镜头作为语言讲述故事,借用动作化的造型和外在冲突来塑造人物,全片着重渲染了两次冲突:第一次,天鸣和蓝玉跟随焦家班出活时,导演特意增加了一场“火灾”的戏份,在紧要的关头,天鸣帮助蓝玉拿回了师傅赐予的离口不离手的唢呐,凸显了天鸣的正直善良和蓝玉的轻率浮躁.第二次冲突发生在一场寿宴上,新鲜的西洋乐器和歌女表演与传统的唢呐发生冲突继而引起群架.在电影中,导演敏锐地抓住这一冲突,通过音乐的缓急、灯光的摇曳变换增加视觉效果,营造紧张激烈的氛围,游家班的一整套唢呐乐器在这场肢体纠葛中支离破碎、斧破斨缺,也预示着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唢呐的生存环境荆棘丛生、举步维艰.这两次的冲突交织着两条线,一条是叙述唢呐匠对艺术的坚守和正直的匠人风骨,“不是看他唢呐吹的多好,而是看他有没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1].另一条线是叙述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心涣散、艰难传承.而这两条线的聚焦点正是电影的主题所在.

再者,在风格意蕴上,费穆曾在《风格漫谈》中说道:“中国电影要追求美国电影的风格是不可以的,即便模仿任何国家的风格也是不可以的,中国电影只能表现自己的民族风格”[3]390.《百鸟朝凤》的拍摄遵循旧式传统,加入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如纺线车、民俗乐器表演、传统的对襟衫、师徒关系、匠人文化等,这些中国元素的加入,丰富了电影的叙事内容,提高了电影的文化深度,客观上还传播了中国文化.在外在背景营造上,电影取材陕西合阳县,导演通过镜头向观众展示“八百里秦川”如诗如画的风景,整齐的土路、纵横的农田、清澈的河水、扛着锄头的农民给人一种真实和谐的美感;焦三爷家端正的青砖四合院,古朴幽静,花木葱茏,整齐排放的农具,透着儒雅和农家生活的朴实;师徒三人在茂林修竹中用木叶和口哨戏仿百鸟的呼鸣,一应一答,折射出一种性灵之美.导演自觉关照东方美学的应用,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其中,打造出了具有鲜明民族气质的荧屏影像,全片没有一处多余的镜头,显示了国产电影非凡的原创力和东方美学的精神高度.

最后,电影的结局比小说更意味深长.小说中的游天鸣最终放弃了唢呐,“唢呐已经彻底离我而去了,这个在我的生命里曾经如此崇高和诗意的东西,如同伤口里奔涌而出的热血,现在,它终于流完了,淌干了”[1].电影的结尾则留给人们一线希望,天鸣放弃师兄的挽留而执意返回乡村,影片的最后他一个人孤独地在坟前吹奏唢呐,留给观众悠长的思索与想象,天鸣是迎难而上还是无奈放弃?我们无从得知.银幕上是唢呐这一古老职业的艰难传承,银幕外是文艺片的艰难生存.从某种程度上说,天鸣便是天明的影子,电影中的天鸣对待唢呐的态度承载着吴导一生对于电影的坚持:即使人人关心黄金的时代,美好的事物依旧不会淘汰.

综上,这些改编都表明导演试图在两种艺术之间扬长避短,而这一努力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我认为《百鸟朝凤》是一部成功的忠于原著的改编电影,既传达出了小说的精神内核,又发挥了电影的美学特征,是一部珍贵的留给未来的作品.

三、《百鸟朝凤》带给当下国产电影的思考

电影《百鸟朝凤》主题精神的传达显然融入了导演的个人风格,渗透着老一辈电影工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该片在首播之初便荣获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人民日报曾给予这部影片极高的评价:“《百鸟朝凤》坚守的,正是一条与《人生》《老井》《变脸》《首席执行官》等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深化现实主义的电影发展道路.这正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的现实背景下,面对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东施效颦的“西化”鼓噪,依然葆有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的体现.它是中国特色的电影创作的成果”[4].回顾近几年的国产电影市场,新作层出不穷,但既具有时代精神的高度又在美学境界上深入人心的作品却凤毛麟角.

董成鹏导演的《煎饼侠》、田成鹏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韩廷的《滚蛋吧,肿瘤君》、俞白眉的《恶棍天使》等一批新生代作品一出手就以飙升的票房散发着生猛之势,但仔细思考不免有些担忧:这类作品情节大同小异,主题单薄而流于世俗.例如《恶棍天使》呈现出对娱乐化的过分追求而不顾道德底线;《万物生长》重视感官宣泄而忽视了情感净化;《小时代三部曲》渲染物质奢华而忽略主流价值观的表达.这类电影就像肯德基快餐一样,吃的时候很开心,吃完了却没有半点回味,它们契合了社会转型期大众的精神需求,舒缓了快节奏生活下爆棚的压力,但电影传达的人文内涵和主流价值观却日趋贫瘠.

惊讶的是,这些在国内屡创票房新高的电影却不受海外市场的待见,比如在北美电影市场,《小时代1》《小时代2》分别获2.35万美元、4.38万美元,《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仅拿到1.12万美元.[5]这就不免让人思考:这些节节高升的卖座影片真的可以扛得起繁荣国产电影的大旗吗?它们能否代表东方电影实力得到世界的认可?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这些作品不同程度上呈现出对人文关怀对美学内蕴追求的“下移”,虽然取得了短期的票房,但随着时间的沉淀,电影释放性功能的疲软化,这种“粗糙肤浅”的创作势必会在社会舆论和观众审美疲劳的双重压力下逐渐枯萎.

庆幸的是,日益浮躁而平庸的电影市场上,依旧会有一批人甘愿为艺术而孜孜不倦,坚守着一个艺术家的良心和责任心,他们拒绝电影的商业化而回归电影本体,更深刻的挖掘民族精神,表现东方美学的经典.如《黄金时代》《萧红》《推拿》等作品,《百鸟朝凤》又承续上了这一叙事回归,它们还给观众一个新的释放情感、净化心灵的原地.它们所彰显的电影美学的经典性和东方美学的精神高度得到了影视界的一致认可,这是在用良心、爱心和责任心在书写理想、坚守夙愿,这份真挚的人文情怀正是当下国产电影市场所缺乏的.因此电影《百鸟朝凤》在充斥着商业气息的电影市场上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 参 考 文 献 】

[1]肖江虹.百鸟朝凤[J].当代,2009(2).

[2]高小康.霓虹下的草根——非物质遗产与都市民俗[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3]丁亚平.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4]参见人民日报2014年05月23日24版:http://news.sctv.com/plpd/ylpl/201405/t20140523_1923032_1.shtml

[5]黄式宪.互联网“新业态”下的中国电影产业文化滑坡的反思[J].影视艺术,2016(2).

传统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传统文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传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2、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

3、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4、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5、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6、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