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文化馆的民间音乐传承以文化馆的音乐活动组织为案例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文化馆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文化馆的民间音乐传承以文化馆的音乐活动组织为案例

彭燕燕 (厦门市同安区文化馆 361100)

摘 要:民间音乐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承载了当地音乐文化的精髓,同样折射出当地的多种习俗.文化馆作为传承与延续民间音乐的重要载体,对民间音乐的发扬光大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并以文化馆的音乐活动组织为案例,提出了文化馆如何更好地实现民间音乐传承的几点有效建议.

关键词:文化馆;民间音乐;传承;有效建议

前言

各民族文化的流传与发展离不开民间音乐的不断传承,其同样属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纵览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种类多种多样,资源丰富多彩,文化底蕴浓厚,记载了一个民族的崛起与兴盛.然而,由于一批流行音乐的盛行,民间音乐在当代社会被严重边缘化,地位明显降低,给民间音乐的代代相传带来了不良影响.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深入对文化馆的民间音乐传承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

绝大多数民间音乐均具有生活化或通俗化等主要特征,口口相传、贴近生活,其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近几年来,基于地理位置或历史衍变的持续,使一大批传统文化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非物质民间文化遗传的发掘、保护与传承早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内新闻频频爆出外国友人千里迢迢到国内学习我国的传统艺术,法国音像店将摇滚乐与我国传统音乐摆放在一起、“女子十二乐坊”原创音乐、二胡等民间乐器等在国外备受关注.相反,国内到处都充斥着西洋摇滚、日韩音乐,民间音乐在流行乐坛出现次数越来越少,大众传媒极力追捧一些选秀节目.据相关调查显示,青少年对民间音乐大多抱着听不懂或丝毫没有兴趣的态度,只衷情于流行歌曲,时时哼唱,对民间音乐了解甚少.

事实上,民间歌曲中各音符的纳入均有着深远的意义,鉴于民间歌曲悠久的历史,其须如品鉴“文言文”一般,细细咀嚼、反复鉴赏,才能捕捉作曲家的内心情感.而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人们,长期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难以接受需耗费很长时间来细细聆听的乐曲,导致民间音乐失去了听众,没有了生长土壤,终究难逃被遗忘的宿命.不过,近年来的乐坛又慢慢涌现出一批民间音乐艺术家与爱好者,人们也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原生态的事物上,媒体也开始关注一些民间传统文化,社会焦点重新聚集在民间音乐上只是时间问题,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延续必然会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

二、民间音乐传承的现实意义——以某县文化馆组织的“芗剧的传承与发展”活动为案例

民间音乐是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蕴藏着海量的生活元素和人文主义.民俗文化涵盖了一个团体的语言、生活习惯、社会结构及宗教信仰,且体现在不同类型的民间音乐中.民间音乐可完整地反映出当下的文化风貌和社会政治,真实地流露出各族人民的思想情感,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劳动中创作出来的.加之,民间音乐源于广袤的民间地区,其会随着该地区的习俗一代代的衍生下来,与之对应的是,当民间音乐失传,则预示着该地区的民族文化会渐渐被遗忘与没落.以某县文化馆组织的“闽南芗剧”工作为例,闽南歌仔艺术分为闽南芗剧与台湾歌仔戏,两种戏曲同根同源,闽南芗剧的前身,是在歌仔、采茶、车鼓等闽南民间艺术的基础上产生的,该种乐曲被称为歌仔(又称锦歌),台湾歌仔戏在歌仔的基础上发展,它是台湾人民把歌仔传承到台湾后继续发展的结果.1920年,台湾的歌仔戏重新传回闽南,闽南地区的戏剧工作者在歌仔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闽南芗剧.由于闽南芗剧与台湾歌仔戏的共同发展,该种戏种不仅遍及闽南地区,还流传到台湾及其它东南亚华八百聚居的地方.

(一)闽南芗剧民间音乐的功能

闽南芗剧题材来自于民歌、民间口头文化传统,它偏重于故事的叙述.从戏剧结构来说,闽南芗剧偏重于描述角色的个性、情感、心理矛盾,剧情推进的方法则较为简单,这是一种渲泄民众的情感,因自娱自乐需求而创作的戏剧.唱多白少,经常用大量的唱词来描述人物的情感是芗剧的特点.

闽南芗剧表达的内容通常为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生活不幸等,它以叙写家庭故事、邻甲感情为主,很少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以传统的芗剧剧目《保婴记》为例,它讲述的是寡妇林三娘觉得生无可恋,决定以死殉夫.林三娘的儿子林正义为了给予林三娘生活的希望,指认学友林东明的情人金满月怀的孩子是自己的,此时林东明与金满月正因故分离.自认要当奶奶的林三娘开始有了生活的希望,她与邻居们共同接金满月下山,林家母子及众人抚育这个婴儿.当林三娘了解了真相以后,林东明也回来,认尹三娘为母,至此,两家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总体而言,闽南芗剧是一种以闽南民间小调为基础,应用口语化的方式表达闽南民众吃穿起居、柴米油盐生活的戏剧.

(二)闽南芗剧民间音乐的社会价值

闽台文化是同根同源的.台湾的歌仔戏整合了闽南的民间艺术文化,闽南的歌仔文化传入台湾后,形成了歌仔戏,歌仔戏风糜于全台湾.台湾的歌仔戏传回闽南,反哺闽南文化,闽南地区的民众结合了闽南民间文化与台湾歌仔戏的特点,创建了闽南芗剧.闽南芗剧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18年至1925年,它是闽南芗剧的播种期,此时台湾一些零星分散的歌仔艺人和爱好者来到闽南地区表演,此时歌仔戏的影响仅限于厦门市区,闽南芗剧文化开始萌芽.第二个阶段为1925年至1929年,此时歌仔戏文化从厦门开始传播到同安、海澄、泉州等地区,此时闽南地区兴起了一股歌仔戏热潮,闽南本土地区的歌仔戏团纷纷开始成立,与台湾的歌仔戏相比,闽南歌仔戏更加强调闽南地曲的民间文化,它的乡土风味更加浓厚.第三个阶段为1932年到如今,闽南的歌仔戏逐渐成熟和发展,形成有别于台湾歌仔戏的芗剧,闽南的芗剧与台湾的歌仔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可以说,闽南芗剧是两岸民众共同努力、两岸艺人共同创造的民间戏种,闽南芗剧的发展见证着两岸人民的民间文化交流.

(三)闽南芗剧民间音乐的文化潜移力

闽南芗剧是在闽南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比如芗剧中应用了闽南民间“车鼓阵”“采茶阵”等民间小调,这些小调是闽南民众为了自娱自乐创作出来的音乐曲调.它与经过文人再改良过后的高甲戏、梨园戏不同,闽南芗剧的音乐曲调更通俗,长短更加灵活.闽南芗剧具有“质朴俚白”的特点,它的文字及曲调极富草根气息.

三、由“芗剧的传承与发展”引发的民间音乐传承思考

(一)合理开发,打造特色的文化品牌

文化馆即由国家设立,专门管理各项群众文化工作的机构,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力军”,它具有传承和发展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责任.以闽南芗剧的曲调唱腔为例,目前芗剧的唱腔分为唱腔和小调两种.唱腔有《七字调》《杂碎调》《杂念调》等,它们融合了其它戏剧唱腔的风歌,形成一种独特的戏曲唱腔.小调则以民间小调为主,总计共有上百种.文化馆要与芗剧艺人共同发掘芗剧中的艺术文化,让它形成一种品牌.以芗剧的哭调为例,哭调是艺人把芗剧音乐与闽南语音结合起来,把语言韵律美化、夸张以后创作出的唱法,闽南芗剧的哭调能够生动的展现出民众的悲欢离合.因为闽南语的哭调十分出名,所以闽南芗剧突出了以唱哭调为主苦旦这一行当的重要性,这是闽南芗剧的重要特点.

(二)增强民间音乐的时代感,推广我国的民间音乐文化

与京戏、梨园戏相比,闽南芗剧是一个非常年青的戏种,它是由民间艺人创作,较少有知识分子参与改良.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中谈到南戏的特点,就是以民间小戏为主,善于吸收其它民间艺术的优点,逐渐发展.闽南芗剧的创作及传播主体是民间艺人,由于芗剧的发展时间较短,在表演上还没有形成独特的创作技巧和程式.这也意味着芗剧可以不受传统戏剧的限制,能够向任何方向发展.现以台湾的歌仔戏发展为例.目前的台湾歌仔戏分为五种:落地扫歌仔阵,这是一种即时表演的歌舞小戏,它的演出内容为比较诙谐的民间故事,表演形式简单,对场地要求不高,适合业余性质的表演;野台歌仔戏,这是台湾民间在特殊的节日,搭起临时舞台表演的戏剧,它的表演内容比较热闹,具有节日祈福的味道;广播歌仔戏,这是一种只需录音,不需表演的歌仔戏,目前已经有歌仔戏艺人把歌仔戏与流行音乐融合起来;歌仔戏电影,这是把歌仔戏艺术与电影融合起来的艺术形式,然而歌仔戏适合在舞台上表演,不适合应用电影的方法传播,这种歌仔戏已经没落;电视歌仔戏,这是把电视剧与歌仔戏结合起来的表演方法,它表演的形式既有电视剧的特点又有歌仔戏的特色,非常受年青人的欢迎.闽南芗剧可参考台湾歌仔戏的发展,让闽南芗剧种类细化,让闽南芗剧表演的内容能满足各阶层群众的需求.

(三)转变民间艺人的地位,在继承中寻求发展

文化馆工作者应努力发挥自身职能,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在充分尊重民间艺术工作者的基础上,给予其适当的生活津贴,让其毫无后顾之忧地投身到民间艺术的学习当中;与此同时,文化馆应积极主动地吸引诸多喜爱艺术且有奉献精神青少年人才,有效改善文化工作者的地位,开设多种民间艺术行为培训班,定期组织多种多样的民间音乐活动,为抢救、保护及传承民间音乐作出贡献.事实上,人类潜意识里除了对物质文化有需求外,还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闽南芗剧民间音乐滋长于群体劳动中,字里行间均饱含着对生活的喜怒哀乐,只要文化馆发挥向导作用,它就会在群众中传承和发展.

结语

诸类民间文化中,民间音乐自始至终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文化馆相关人员应以抢救、传承、保护民间音乐为己任,定期组织一系列民间音乐活动,加大宣传,为民间音乐的完美呈现搭建舞台或纽带,以实现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鑫宇.试论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的相互关联与影响[D].音乐学院,2013.

[2]李小缨.城市社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向华.土家族民歌旋律音调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丁佳.湖南桑植民歌传承个案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0.

[5]张鸽娟.陕南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彭燕燕,现职称:中级馆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民间音乐传承.

文化馆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化馆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文化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