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翻译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跟尴尬的翻译,翻译的尴尬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该文是关于翻译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尴尬的翻译,翻译的尴尬

  中国翻译协会“翻译之家”发起的“我与翻译那些事儿”征文活动,题目看起来很轻松.但其实谈到翻译“那些事儿”,却既不轻松,也不好玩.

  做翻译,尤其是做文学翻译,在当下是件非常尴尬的事.

  说起来,有了一定翻译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翻译成果,就可以参加翻译协会,成为翻译大家庭的一员,在外人看来,这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但等进了译协一看才知道,如今的译协里已经没有多少踏踏实实在一线做文学翻译的人了.所谓的翻译家,在译协里是没有地位,没有多少话语权的.放眼望去,黑压压的几乎全是翻译学者,但说得直白一点,“谈翻译”的人多,“做翻译”的人少,耍花把势的多,有真才实料的少.译协的活动,基本也是翻译的学术活动,译者在这种活动中是“活动”不起来的,看人家从理论到理论,侃侃而谈,你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笔者加入省翻译协会大约有十几年了,除了参加过为数不多的译协年会之外,似乎跟它没有太多的联系.参加省译协的年会,译协领导在致欢迎辞时往往会热情洋溢地来一句:“热烈欢迎来自全省各地的翻译家们.”每每听到这句话,就心里纳闷:与会者有几个翻译家呢?准确的说法恐怕应该是“翻译学学者”吧?

  译协对翻译的学术活动热心,对翻译著作冷落.看看我们译协网站的报道,某学者大著出版,一定热心宣传,这没有错;但有会员(甚至是专家会员)有译著出版,却连消息都懒得发.本人于2016年8月份出版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著名作家奈保尔的晚年名作《世间之路》,这是国内第一个中译本,写了一篇消息稿,投到中国译协会员通讯,毫无反应.又将消息稿投到省译协,刚开始一个小秘书很热情地回复,说领导同意就在网站刊登,但至今仍无消息,大概是领导觉得这种消息无足轻重吧.

  翻译协会都不重视翻译成果,不重视翻译家,不知道哪里还重视?此乃第一尴尬.

  我是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搞文学翻译是可以参加作家协会的;等同不等同于作家不得而知,但知道可以加入作协.屈指算来,鄙人参加省作协也有十几年了,但作协有什么活动,从来没有通知过我,我跟作协唯一的联系,就是每月(还是两个月?)收到一份名叫《新世纪文坛》的报纸,上面大多报道作协领导的活动,往往看上一眼就扔一边去了.

  本省有一个鲁迅文学艺术奖,跟国家的鲁迅文学奖名字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国家鲁奖专门设有“文学翻译奖”,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级的文学翻译奖;而本省的鲁奖什么都有,独独没有“文学翻译奖”,尽管本省的翻译家们默默耕耘,出版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翻译作品,但长期以来没有任何名分,得不到任何褒奖.于是,当本省的作家、评论家们去分享鲁迅文学奖的“盛宴”时,我只能用朱自清先生的话感叹:“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

  翻译家在作协就是个摆设,不要说地位和话语权,而是什么都没有.尽管中国大多数作家都声称深受某某外国作家的影响,但似乎从来都没有意识到,他们阅读的实际上是中译本,而不是外文原著,而中译本是由翻译家翻译的.他们似乎也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受的影响其实也包含翻译家的影响.

  翻译作品比不上创作作品(尽管从理论上讲,文学翻译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创作),翻译家比不上作家,此乃第二尴尬.

  第三尴尬是最大的尴尬,这事存在于高校.如今的大学不光有外语系或外语学院,有的也将翻译从外语专业剥离出去,成立了翻译专业、翻译系甚至翻译学院.翻译院系数量之众多,似乎说明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翻译,翻译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吃香,翻译事业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繁荣.但实际情况如何呢?不管是高校外语教师,还是翻译教师,翻译的作品大多数时候在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是不算学术成果的,考核的时候不算,最要命的是评职称时也不算.前不久学院登记2016年论文论著,本人把出版的译著和发表的近十篇文学翻译作品提交上去,反馈回来的意见是,学院统计的是公开出版和发表的“论文论著”,而译文和译著不是论文论著,不在统计范围之内.学校对论文论著奖励有明确的政策界定,而对译文译著该不该等同于论文论著,该不该奖励,如何奖励,历来都没有个说法.

  于是,在高校里,一流的译文译著比不上三流的,甚至是不入流的论文论著,已经是见怪不怪的“新常态”了.

  2015年本人申报教授职称,报送的材料中,有几篇论文,但大多数为翻译作品——六部译著,近四十篇翻译作品,约一百万字.译著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等大社出版,翻译作品在《世界文学》《译林》《外国文艺》等外国文学专业刊物发表,最不济的也是在省级文学刊物发表.我相信,就作品的数量和刊物、出版社的级别来看,在申报教授职称的教师中,不敢说名列前茅,但至少是很靠前的.但最后,还是被刷了下来.

  道理不言而喻:译文译著在评职称时没有分量,不算学术成果.所以,提交上去的东西看似很多,但经专家一一“甄别”,成果几乎等于零.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大多对翻译不感兴趣.笔者曾留意某外语大学翻译学院的学术成果,多年来都没有什么译著译文问世.久而久之,翻译专业教师的翻译能力严重“阳痿”,讲起翻译来头头是道,掂起笔来却不会翻译,或者译出来的东西不堪卒读.老师都不会翻译,怎能期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翻译工作者?

  我们再回头看看外语界当年的大师们,哪一个不是译著等身?看看我们尊崇的翻译大家如傅雷、杨宪益等,他们并没有什么翻译论著,但他们那至今都是经典的译著却奠定了他们翻译大家的地位.可是要以现在的标准让他们在大学里评教授,估计哪一个也评不上;理由很简单,他们没有论文论著,没有课题,只有译文译著,是不可以评教授的.

  但是,你要是写了关于翻译的文章,比如“杨宪益翻译策略研究”,别管杨老实际上用的是不是那个“策略”,那么,你都有可能评上教授,而杨宪益本人呢,只能甘拜下风.

  呜呼!翻译,让我怎么说你呢?呜呼!翻译家,你的位置在哪里?在翻译协会,在作家协会,还是在高校?哪里都不认可你,你应该向何处去?

  索性撂挑子不干翻译?行啊,这一行你都干了半辈子了,除了翻译你还会干啥?

  是呀.我还会干啥?

  想想真尴尬!

翻译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翻译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翻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论文文献翻译

2、毕业论文翻译

3、外文文献与翻译

4、毕业设计英文翻译

5、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6、英语翻译专业论文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