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有关论文范例 与在中小学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本文关于法治教育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在中小学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和

[摘 要]海渊中心小学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已经正式运转两年多的时间,自开始建设以来,学校便依托基地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对广大学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使学校法治教育逐步深化,学生规则意识不断提高,普法教育效果逐渐显现.“千千网”“广西文明网”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以此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例.这样的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使我们感到“基地”的作用不可替代,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其独有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青少年法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3-0060-03

一、在中小学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义

1.学生习惯养成及现代公民素养要求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就作了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好的习惯,是以自我约束为中心的.

现代公民素养,是以平等为核心的政治素养、法律素养、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和文化的多方面知识、规范、行为习惯等等.有修养的现代公民,一是要尊重和践行人类社会自古到今公认的普遍规范;二是要尊重和践行现代社会以平等为基础的各种规范.对学校而言,应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为明确目标,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渗透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和健康的心理意识等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素养养成教育.而好的素养,也以遵守规则、自我约束为底线.

2.学校寄宿管理需要

海渊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超过在校学生人数的60%,特别以高年级居多.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以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为重要内容.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指导理内务,保持宿舍清洁.遵守学校校规,学生公寓(宿舍)严禁、打闹、抽烟、饮酒以及进行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和不适当的体育活动.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打火机、蜡烛等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物品进入宿舍,学校要定期清理并做好记录.这些教育和管理都要求学生有遵守规则的意识,含有法律的雏形.

3.社会要求

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重要性、现实性、规律性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因循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系统环节,完成从制度构建到精神培育的双重目标.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主要是体现在法治精神的培育上.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回到家做个好孩子,出社会做个好公民.

4.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我国对每一个公民的严格要求.

5.与广西法学会共建

“广西校园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是根据全国“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大型青少年普法活动组委会和自治区依法治桂领导小组关于“六五”普法工作的有关部署.为了扎实推进全区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由自治区法学会牵头发起,目的是通过实践探索,积累创新校园管理的成功经验,推动全区校园青少年法制教育,以校园青少年法制教育带动社会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广大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校在2014年5月被命名为“广西校园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属第二批.基地的建立,意在改善校园及周边安全环境、稳定社会治安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广大青少年以及当地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在中小学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基本做法

法治教育需要长期、由浅入深、不断努力才能实现.我校“法治教育基地”的成立,无疑是给学校建立了一个长效、有序的稳固基础.为了保证“法治教育基地”的长期和有效化,我校的基地建设呈立体的空间布局.含法治广场、法治教育展厅、覆盖至每个班级的法治宣传版画及可移动式法治主题宣传栏.通过全方位的空间布局,由内而外,给学生无所不在的法治教育影响.

1.法治广场(含主题雕塑和浮雕)

法治广场位于法治教育展厅的正前方,与少先队科技园和操场相接,有法治主题雕塑和法治主题浮雕长墙两组景观.法治主题雕塑的创意为方圆.米瓷砖的长方体底座上方,矗立着一个巨大的不锈钢圆环,一个同样巨大的不锈钢四方形与地面平行,从圆环中间与之相交相扣,圆环的正前方有大大的篆刻“法”字,四方形的四条边亦用阴阳篆刻的方式罗列这各种书法体例的“法”字.寓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之意.“法”字意指规则,在学校表现为守则,在社会表现为法律.圆环与底座相接处,还立有一个砝码,既指学生做事要像称东西一样仔细掂量、思前想后,又暗指法院象征公平正义的法槌,整个雕塑寓意深刻.法治主题浮雕长墙为仿铜材质,以农耕社会的要素作为背景,以从古至今的时间为序,雕刻列举了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法典,包括著名的《大明律》,表现我国的法治进程.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宪法》赫赫在目,影响深远.

2.法治教育展厅

包括图文展区、实物展区和电子展区三个大块(图文展区:交通安全、涉赌、反毒、反家校暴力、反恐、反性侵、反邪教、文明上网.实物展区:展柜—管制刀具、毒品.电子展区:电子屏幕—安全、电脑—毒品)图文展区内容:主要选择现实生活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交通安全、反黄赌毒、防拐骗、反家校暴力、反恐防暴、反性侵、反邪教、文明上网等八大块的内容.(1)交通安全版块,以交通标识、自行车使用常识、乘车须知、如何过马路、行路常识、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等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2)反黄赌毒版块,以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和怎样远离、、毒品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3)防拐骗版块,主要以与陌生人接触的方法技巧,识破骗术,提高安全意识对学生进行教育;(4)反家庭和学校暴力版块,主要以什么是暴力,当暴力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如何寻求帮助为内容;(5)反恐防暴版块,以什么是恐怖活动,如何远离恐怖活动,减少恐怖活动对自己的伤害为内容;(6)反性侵版块,教会学生短衣短裤覆盖的身体部分不能让人看或摸的常识及对任何人的性侵说“不”的基本意识;(7)反邪教版块,以认清什么是邪教和邪教的危害为主要教育内容;(8)文明上网版块,教会学生预防网络成瘾.整个展区图文并茂,色块调配合理,还配以儿歌、小测试等强化展厅的教育效果.

实物展区内容:分两个展柜,分别展示门明令禁止的管制刀具(真品)和传统意义上的毒品及新型毒品(仿真品),直观生动而不是仅从概念上教会学生认识违禁品,视觉冲击大,极具震撼力.

电子展区内容:有电子屏幕展示、电脑搜索两个区域.电子屏幕展示区主要播放法律案例和安全警示的视频,可选择播放;电脑搜索则让学生通过电脑自主搜寻有关毒品的系列知识,包括毒品的生物种植、地域、提炼加工、种类、吸食方式、吸食后果、吸毒戒毒案例,等等,是对实物展区毒品知识的补充,说服力更强.

3.法治宣传版画—辐射至每班

作为广场和展厅的延伸,我们把法治宣传版画布置到学校的每个班级窗台走廊,每个班两版,一共布置了近百版.与展厅图文展区的内容不同,班级版画以法律知识为主,配以案例,生动地向学生讲述身边的法律常识,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4.法治主题可移动宣传栏—如宪法日、核心价值观学校还制作了八版可移动的不锈钢宣传栏,用以在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制作喷绘板报,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如12月4日是宪法日,我们制作了宪法知识宣传板报对学生进行形成教育,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则用了图解的方式.可移动宣传栏克服了固定式的种种不便,更便于学校抓住教育时机.

三、中小学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情况

同志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曾做过科学的论断:“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也要进行这个教育”,但如何教育,应依照学校、学生的实际,具体采用相应的教育方式.鉴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一般不可能主动地学习和接受法律知识,因此,学校法治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地开展,让法律知识不知不觉地融入学生的头脑中,从而提高他们学“法”的兴趣和自觉性,养成较强的法治观念和良好的守法行为习惯.所以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1.小小解说员培训及上岗

为了能全面有效地强化在校学生的法治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我校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作用,我们成立了“小小基地解说员”学生团队,通过招聘的方式选拔解说员,教会小小解说员理解基地的布局、内容,培训解说的顺序、方法,让他们引导同学有序参观,收获体悟.这样就在学生中培养了一批法治宣传骨干力量,带动其他学生,推进学校法治教育多方位开展,从而营造一个浓厚的体现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良好的法治环境的熏陶.几年来,“小小解说员”不仅为在校同学进行宣传教育,还对附近的兄弟学校、来访人员进行法治宣传,观众人数达2000多人次.下一步,我们还打算建立年段、班级法治教育小组,发挥学校法律知识培训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对班级法治教育宣传骨干的培训,使班级能独自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又能促进学生法律素质的养成.

2“. 团客式”及“散客式”开放接待

对展厅的管理,我们采取了指定时间开放和不指定时间开放两种形式.指定时间开放,是把参观展厅作为课程列入课表,每周安排几个班到展区参观,一次一个班,由科任教师组织,小小解说员讲解.这种集中的参观方式我们称之为“团客式”.而周二至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间则是学生自由参观,小小解说员不全程讲解,但要接受学生咨询,为有疑问的同学答疑.这样的参观方式我们称之为“散客式”.“团客式”及“散客式”开放接待方式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方便学生对法律常识的学习与掌握.

3.感悟展板

学生参观完展区的后续教育怎么做?是放任自流还是趁热打铁?为了及时巩固学生的参观体验,我们在展厅外设置了感悟展板,用以粘贴学生参观后的体会感悟,不在乎字数多少,关键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并在每周、每月及期末评出最佳感悟(评论),让学校的“美德银行”给予积分,以后让学生换取自己最喜欢的纪念品.这样就能够跟学校既有的德育机制(“美德银行”等)连在一起,形成新的更为广阔的教育网络.

4.竞赛—知识竞赛、手抄报竞赛、征文竞赛

马克思曾说:“努力向公众传播新的权利义务观念及法律的基本原理和精神,似乎比向他们灌输大量的法律条文更容易收到预期效果.”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要注重内化,就要让学生知识与实践并重,坚持展厅内教育与展厅外教育相结合,组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法治实践活动,让他们从实践中真正懂得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并逐步内化到学生的行动之中,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品质.为此,学校每年举办法治教育知识竞赛、手抄报竞赛、征文竞赛,促进学生自律意识的形成.知识竞赛让学生明晰是非与对错;手抄报竞赛让学生懂得选择与正能量的宣扬;征文竞赛则让学生从身边发生的故事中看到法律的影子,从而在学生的心中种下法律意识的种子.

5.法治教育游戏设计

如何达到“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让法律知识不知不觉地融入学生的头脑中,从而增加他们学‘法’的兴趣,养成较强的法治观念和良好的守法行为习惯”呢?我们从学生课余喜欢玩游戏的活动得到启发,采用这一大众化、简单易懂、便于操作的游戏载体,在54张中,规划法律常识和知识点及其表现形式,设计学生易于接受的玩法,让普法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细节,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目前,这一策划正在进行中,已到即将出成品的阶段.

四、在中小学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效果与影响

第一,因为不是刻板地说教,而是尽可能地去接近学生生活,基地的法治教育活动也和学校的其他活动一样,渐渐融入学生的日常,使学生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能力得到提升与视野得到拓展,特别是小小解说员,受兴趣的驱引,他们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查找资料能力、知识储存量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三,规则意识得到增强,因为法律在学校的表现就是规则.特别是高年级,违反纪律的学生少了,团结友爱的现象多了,校园生活越发显得和谐.

第四,主流价值观得到彰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学校生活中得到具化.

五、在中小学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第一,展示内容与生活的关系还不够生活化,还要找出法治教育与生活更加契合的结合点,而不是挂在墙上或写在书里的话.

第二,活动的形式还不够学生化,更多的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寻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法,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教育设备还不够现代化,还要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更新设备,让普法教育中能运用更新的教育技术,与时俱进,更具吸引力.

六、在中小学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下一步思考

第一,要与专业人士、机构对接,寻求帮助,寻找专业支持,用专业精神提高教育效率.

第二,使法治教育常识生活化,从生活细微处寻求教育时机.

第三,如何影响家庭应成为思考方向之一,通过教育学生去影响学生家长,为营造社会法治氛围尽力而为.

法治教育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法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法治教育方面论文范文。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