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经济学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与《资本论》中资本概念的演进与其兼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政治经济学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资本论》中资本概念的演进与其兼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摘 要:资本是《资本论》的核心概念,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关系.资本在《资本论》中适时登场,在叙述过程中不断分蘖,演化为一个由基本、主干和枝叶组成的复杂的资本概念体系.资本概念的演进随着《资本论》叙述进程展开,成双成对地出现,和剩余价值等概念的演进共生,且没有最终结束其演进行程.《资本论》中资本概念的演进对凝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动为样本,可以抽象出公有资本这一核心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学的概念体系,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运动的规律.

  关键词:资本;《资本论》;公有资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学

  资本是《资本论》的核心概念,《资本论》的叙述过程就是围绕资本这一核心概念展开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就是通过分析资本运动来揭示的.《资本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论资本.分析《资本论》中资本概念的演进,揭示资本概念演进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深化《资本论》研究,而且有助于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动为样本,可以抽象出公有资本这一核心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学的概念体系,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运动的规律.

  一、《资本论》中资本概念的演进

  (一)资本的基本形式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最初表现为一定数额的货币.要分析资本,先要理解货币.而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自身具有价值,要理解货币,还得先分析价值.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要分析价值,还得研究商品.所以《资本论》论资本,是从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开始研究的.《资本论》第一篇用了三章的篇幅沿着商品→价值→货币的逻辑进程展开分析,揭示了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为资本的出场做了基础性的铺垫.

  资本虽然表现为一定数额的货币,但货币并不是资本.货币向资本的转化,或者说资本的出场是《资本论》后续分析的基础.马克思对“资本的现代基本形式”[1]192的分析是从“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入手的.

  作为资本的货币,存在着独特的流通形式G-W-G′.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加上了一个剩余价值,或者说增殖了.正是这种运动使价值转化为资本”.[1]176“价值成了处于过程中的价值,成了处于过程中的货币,从而也就成了资本.”[1]181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资本即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1]653政治经济学把资本定义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就是这样来的.但是,资本总公式和商品流通公式W-G-W仅仅是买和卖的次序相反,只是形式上的区别,怎么会使过程的性质发生改变呢?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

  货币占有者要使自己的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幸运地“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独特属性”.[1]194-195资本原始积累完成了劳动者同劳动条件的分离过程,在一极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货币的形式掌握在货币占有者手中,在另一极是失去了劳动条件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一无所有的劳动者.“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1]198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前提.当货币占有者按一定比例购买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入生产过程后,使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的那一点而持续,就可以使劳动力商品是价值源泉的独特使用价值得以发挥,使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这样原预付价值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得以保存,而且还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产生了剩余价值.正是这一过程使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不是一个简单的量.它是一个数量关系,是作为一定价值的本金同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的自身,即作为已经生产剩余价值的本金自身的关系.”[2]440但这种数量关系之所以能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这种数量关系“包含着阶级关系,包含着建立在劳动作为雇佣劳动而存在的基础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3]121不仅如此,资本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还是一种运动,只有经过购买、生产、销售等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在这里把刚出场的资本说成是“资本的基本形式”,是“决定现代社会的经济组织的资本形式”.[1]191资本的基本形式体现着资本之所以成为资本的基本规定性,即自行增殖的价值.自行增殖的价值作为数量关系是本金和剩余价值的关系,这种数量关系之所以发生则是由于阶级关系,是资本家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迫使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资本这一概念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占统治地位的范畴”,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关系”.[2]936资本的基本形式蕴含着资本的各种派生形式的基本规定性,随后渐次出场的其他各种资本形式都是从这一基本形式派生出来的.随着叙述过程的展开,资本的规定性也逐步地丰富起来,资本这一概念不断地分蘖,资本的一些具体形式也不断地发育出来.如同一棵参天大树一样,资本这一概念在《资本论》中不仅有根有本,而且有枝有叶.

  (二)资本的主干形式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家要生产剩余价值,必须预先付币购买生产所需的各种要素.这部分为生产剩余价值而预先付出的货币,马克思把它称为预付资本.预付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购买生产资料而支出的货币额C,另一部分是为购买劳动力而支出的货币额V.

  预付资本购买的生产要素在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就生产资料来说,被消耗的是它们的使用价值,由于生产资料作为使用价值的消费,生产劳动改变了生产资料的原有形态,或赋予了生产资料新的内容,一种新的产品被生产出来.但是,生产资料的价值实际上并没有被消费,而是被具体劳动保存在新的使用价值之中.就劳动力来说,它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生产出一个超额价值.这个剩余价值就是产品价值超过消耗掉的产品形成要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而形成的余额”.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产品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使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资本价值增殖中执行着不同的职能.“转变为生产资料即原料、辅助材料、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1]243因此,马克思把它称为不变资本.“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它再生产自身的等价物和一个超过这个等价物而形成的余额,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本身是可以变化的,是可大可小的.这部分资本从不变量不断转化为可变量.”[1]243因此,马克思把它称为可变资本.资本的这两个组成部分,从劳动过程的角度看,是作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区别的;从价值增殖过程的角度看,则是作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相区别的.由于资本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职能,预付资本分为不变资本部分和可变资本部分.[1]245

  可变资本最本质的东西是“资本家用一个一定的、既定的(在这个意义上是不变的)价值量同创造价值的力相交换;用一个价值量同价值的生产,价值的自行增殖相交换”.[3]245被购买的劳动力不仅再生产它自己的由资本家支付的价值,而且同时生产剩余价值,即原来不存在的,不是用等价物买来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剩余价值的创造是产生于价值同创造价值的力的交换,是产生于一个不变量到一个可变量的转化”.[3]245“可变资本不过是工人为维持和再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资金或劳动基金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的表现形式.”[1]655“可变资本.从价值方面看,这个资本等于该生产部门使用的社会劳动力的价值,也就是等于为这个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工资总额.从物质方面看,这个资本是由发挥作用的劳动力本身构成的,即由这个资本价值所推动的活劳动构成的.”[3]439资本自行增殖所产生的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在说明资本的基本规定性之后提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对概念,使资本自行增殖秘密的揭示进一步奠定在科学的理论分析之上,丰富了人们对资本的认识.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的伟大发现正是基于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这对重要概念,《资本论》第一卷对资本主义这种经济的社会形态的科学分析是以这对概念为中心的,资本的基本规定性或本质属性正是通过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对主干概念才得以进一步揭示的.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运动规律离开这对概念为基础的分析是不可想象的.

  2.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资本是价值自行增殖的运动,这一运动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并反复循环.《资本论》第一卷重点考察了资本直接生产过程的资本形式,并在理解资本生产过程必要的范围内对第一、第三阶段进行过概略的描述,但没有考察资本在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形式.《资本论》第二卷首先考察了资本在其循环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形式.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G-W,“G是货币状态或货币形式的资本价值——货币资本”.[3]34G-W,“这个一般商品流通的行为,作为资本的独立循环过程的阶段来看,同时又是资本价值由货币形式到生产形式的转化,或者简单地说,是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3]35货币资本出场了.货币资本的出场以及依据它展开的深入分析,不仅分析了G-A,即分析了资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购买行为,而且分析了G-Pm,即资本在生产资料市场上的购买行为,扩展了第一卷对直接生产过程之前的购买行为的分析.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G-W…P,“这里的虚线表示:资本流通被中断,而资本的循环过程在继续,资本从商品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3]42生产资本是“处在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能力的生产资本的状态和形式中”[3]34的资本.“作为生产资本的不同的组成部分……生产资料在它为资本家所有时,即使在生产过程之外,也仍然是他的资本,劳动力却只有在生产过程之内,才是单个资本的存在形式.如果说,劳动力只有在它的卖者即雇佣工人手中才是商品,那么相反,它只有在它的买者手中,即暂时握有它的使用权的资本家手中,才成为资本.生产资料本身,只有在劳动力作为生产资本的人的存在形式,能够和生产资料相合并时,才成为生产资本的物的形态或生产资本.”[3]44生产资本在执行职能时,消耗它自己的组成部分,使它们转化为一个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量.“生产资本即在生产过程中执行职能的资本的形式”,[3]228生产资本的出场则从流通过程的角度丰富了对资本生产过程的分析.资本循环的第三个阶段是W′-G′,“商品,作为直接由生产过程本身产生的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的职能存在形式,就成了商品资本”.[3]45“资本在商品形式上必须执行商品的职能.构成资本的物品,本身就是为市场而生产的,必须卖掉,转化为货币.”[3]46商品资本的出场,对第一卷没有展开分析的资本运动的销售阶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综合起来看,“资本价值在它的流通阶段所采取的两种形式,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它属于生产阶段的形式,是生产资本的形式.在总循环过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个形式中执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在这里,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并不是指这样一些独立的资本种类,这些独立的资本种类的职能形成同样独立的、彼此分离的营业部门的内容.在这里,它们只是指产业资本的特殊的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是依次采取所有这三种形式的.”[3]60-63“产业资本是唯一的这样一种资本存在方式,在这种存在方式中,资本的职能不仅是占有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而且同时是创造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因此,产业资本决定了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产业资本的存在,包含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的存在.随着产业资本支配社会的生产,技术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组织就会发生变革,从而社会的经济历史类型也会发生变革.”[3]66

  与生产资本相对应,流通资本则“处在属于流通过程的形式上,即处在属于以交换(物质的变换和所有者的变换)为中介的形式变换的形式上,因而是处在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形式上,而同它的属于生产过程的形式即生产资本的形式相对立”,[3]214“是处在属于流通过程的形式上的资本价值(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3]215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出场以及依据它们对资本循环的分析,在资本本质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资本的运动本性的认识.资本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必须不停地运动,必须在运动中依次地并经过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资本形式、保持适当的比例,并顺利地进行循环转化.只有这样,资本自行增殖的基本规定性才能得以实现,剩余价值才能被生产出来.如果预付资本不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这些形式,资本的增殖本性就发挥不出来,资本的基本规定性也就实现不了,也就难以把握资本的运动性质.

  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资本作为价值自行增殖的运动,必然对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产生不同的影响,产生不同的流通,导致新的资本形式出场.

  在资本自行增殖的运动中,“固定在劳动资料上的这部分资本价值……的流通是独特的流通.首先,这个资本部分不是在它的使用形式上进行流通,进行流通的只是它的价值,并且这种流通是逐步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的,和从它那里转移到作为商品进行流通的产品中去的价值相一致.在它执行职能的全部时间内,它的价值总有一部分固定在它里面,和它帮助生产的商品相对立,保持着自己的独立.由于这种特性,这部分不变资本取得了固定资本的形式”.[3]177“生产资本其余的要素,一部分是由存在于辅助材料和原料上的不变资本要素构成,一部分是由投在劳动力上的可变资本构成.”[3]183“预付在劳动力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的价值,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同产品一起经过流通领域的两个形态变化,并通过这种不断的更新,不断并入生产过程.所以,在另一场合,即就价值的形成来说,不管劳动力和不变资本中形成非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多么不同,它的价值的这种周转方式却和这些部分相同,而与固定资本相反.生产资本的这两个组成部分——投在劳动力上的价值部分和投在形成非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上的价值部分——由于它们在周转上的这种共同性,便作为流动资本与固定资本相对立.”[3]184-185从马克思的分析看,“只有生产资本能够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3]187在分析资本周转的过程中,由于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不同流通方式,使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对主干意义上的资本形式出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出场以及据此进行的对资本运动的分析,一方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不同比例以及其不同的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产生了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作为流动资本一部分的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剩余价值率就越高,这就进一步深化了对资本本质的认识;另一方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出场又带动了一批枝叶层面上的资本出场,如不变流动资本、可变流动资本、游离资本等.如果从宏观的视野来观察,任何单个资本家的流动资本都形成社会流动资本的一部分,任何单个固定资本都形成社会固定资本的一部分,社会流动资本只是各单个流动资本的总和,社会固定资本只是各单个固定资本的总和.[3]407

  4.总资本(社会总资本)和单个资本

  在《资本论》第二卷的第一篇,马克思考察了资本在它的循环过程中马克思不断地依次采取和抛弃的不同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第二卷第二篇,马克思考察了在资本周转中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所采取的形式——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但是,在第一卷和第二卷的第一、二篇,马克思考察的“始终只是单个资本,只是社会资本中一个独立部分的运动”.[3]392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社会总资本隆重登场.第三篇要“考察作为社会总资本的组成部分的各个单个资本的流通过程(这个过程的总体就是再生产过程的形式),也就是考察这个社会总资本的流通过程”.[3]392在《资本论》中,社会总资本还有几个别名或同义词,如社会资本、总资本等.当然,在有些场合总资本也指单个资本家的所有资本;社会资本在有些场合也有别的含义,如在第三卷,马克思就曾指出:“社会资本即由社会平均构成的资本.”[2]245有关社会总资本和单个资本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资本论》说得也非常明确.马克思指出:“单个资本——即社会资本中独立执行职能、赋有自己生命的任何一个部分.”[3]482“社会资本等于单个资本(包括股份资本;如果政府在采矿业、铁路等等上面使用生产的雇佣劳动,起产业资本家的作用,那也包括国家资本)之和,社会资本的总运动等于各单个资本的运动的代数和……”[3]113“各单个资本的总和即资本家阶级的总资本”,[3]112“社会资本,即总资本——各单个资本只是它的组成部分”,[3]435“正如每一单个资本家只是资本家阶级的一个分子一样,每一单个资本只是社会总资本中一个独立的、可以说赋有个体生命的部分.社会资本的运动,由社会资本的各个独立部分的运动的总和,即各个单个资本的周转的总和构成”.[3]390社会总资本的出场使资本自行增殖运动的分析视野从微观的单个资本扩展到宏观的社会总资本,并使微观宏观统一起来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使资本运动的分析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是价值补偿,而且是物质补偿,因而既要受社会产品的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比例的制约,又要受它们的使用价值,它们的物质形态的制约”.这就告诉人们,单个资本自行增殖的运动要受到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制约,单个资本运动的正常进行依赖于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正常进行.

  社会总资本(总资本、社会资本)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出场,不仅为揭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规律提供了分析工具,还为第三卷在宏观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提供了铺垫.尤其是平均利润和生产的分析、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等,就以社会资本的分析为基础.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在生产中等于P,即利润,也就是等于按社会资本和每个作为社会资本的一个部分的单个资本计算的总剩余价值,但它在商品价值中等于这个特殊资本所生产的实际的剩余价值,并成为这个特殊资本所生产的商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2]863“价值转化为生产,并没有取消利润的界限,只是改变了它在构成社会资本的各个不同的特殊资本之间的分配,按照这些资本在这个总资本中所占的价值部分的比例,把它均等地分配给这些资本.”[2]974“每个特殊资本都只作为总资本的一部分,每个资本家事实上都作为总企业的一个股东,按照各自资本股份的大小比例来分享总利润.”[2]232社会总资本的出场以及对它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资本家阶级内部的竞争关系、整个资本家阶级和整个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被剥削关系.

  5.商人资本或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

  在分析了各单个资本如何参与总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配后,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四篇接着分析了商人资本或商业资本如何参与总剩余价值的分配.这时与产业资本相对应的商人资本或商业资本出场了.在《资本论》的语境中,商人资本和商业资本是同义词.马克思说:“商人资本或商业资本分为两个形式或亚种,即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2]297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时出场的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转化形式.为什么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能够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呢?

  我们知道,产业资本在自行增殖的运动中在市场上要经历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形态变化,这种形态变化可以从产业资本家的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类特殊资本家的专门活动,成为一种特殊投资的业务.商人预付货币资本,专门从事这样一种活动,即作为中介实现商品资本的形态变化,实现这一资本作为商品资本的职能,也就是实现它向货币的转化.“只要处在流通过程中的资本的这种职能作为一种特殊资本的特殊职能独立起来,作为一种由分工赋予特殊一类资本家的职能固定下来,商品资本就成为商品经营资本或商业资本.”[2]298商品经营资本是“在流通过程中独立地执行职能的资本”,[2]314“不外是这个不断处在市场上、处在形态变化过程中并总是局限在流通领域内的流通资本的一部分的转化形式”.[2]299商品经营资本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剩余价值,但它有助于流通时间的缩短,从而间接地有助于产业资本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增加;有助于市场的扩大,并对资本之间的分工起中介作用,因而使资本能够以更大的规模来经营;有助于提高产业资本的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产业资本的积累.

  在产业资本和商品经营资本的流通过程中,会发生货币的收付、差额的平衡、往来账的登记、货币的保管等技术性的业务,当这些纯粹技术性的运动独立起来,成为一种特有的投资活动,成为一种特殊资本的职能的时候,这样,预付在这些职能上的货币资本就转化为货币经营资本.货币经营者所操作的货币资本的总量,就是商人和产业资本家处在流通领域的货币资本.货币经营者从事的各种技术性活动,是作为中介帮助商人和产业资本家更好地实现资本的循环运动.货币经营者的特殊经营活动能够缩短商人和产业资本家买和卖引起的各种技术性活动,并减少这种活动所需要的量,提高社会资本的运动效率.商人资本的出场及对商人资本的分析,表明商人资本如何通过商业雇佣劳动者的劳动参与给产业资本运动带来的剩余价值的分配,揭示了商人资本这种特殊资本的剥削性质.货币经营资本的更复杂的形式——银行资本和生息资本(借贷资本)在《资本论》第五篇将要浓墨重彩地登场.

  6.生息资本(借贷资本)、虚拟资本、现实资本

  “借贷资本即用于生息的资本.”[2]542生息资本和借贷资本是同等意义的概念.生息资本,是“资本的最古老形式”,[2]688“在历史上的出现早于资本的现代基本形式”.[1]192《资本论》考察了生息资本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状态,并着重指出,在《资本论》资本概念的逻辑演进中,生息资本是产业资本“派生的形式”.[1]192所以马克思重点考察了生息资本如何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派生出来,揭示生息资本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货币能够转化为资本,由一个一定的价值变化为一个自行增殖的价值,使资本家能够从雇佣工人那里榨取剩余价值据为己有.于是,货币除了作为货币具有的使用价值之外,又取得了一种追加的使用价值,即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的使用价值.货币作为可能的资本,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当货币占有者把货币作为资本贷放给第三者,也就是说,是作为这样一种价值让渡给第三者的,这种价值具有创造剩余价值、创造利润的使用价值.它在运动中保存自己,并在执行职能之后流回到货币占有者手中.生息资本的独特运动是G-G-W-G′-G′,这里有资本的双重支出和双重回流.第一次支出是资本在一定的法律形式和条件下从借贷资本家转移到职能资本家手中,第二次支出是职能资本家运用资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资本的第一次回流是职能资本家预付的资本经过一定时期以后,带着一个增长额流回到执行职能的资本家手中,第二次回流是资本带着利息由职能资本家手中转到借贷资本家手中.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都是把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支付的,但这一货币额只在职能资本家手中才执行资本的职能.职能资本家运用资本获得了平均利润,并把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让渡给借贷资本家.一般来说,借贷资本的供给和借贷资本的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当时市场上的利息状况,“市场利息率是由供求关系直接地、不通过任何中介决定的”.[2]412“生息资本是作为所有权的资本与作为职能的资本相对立的.”[2]426

  生息资本表现为货币资本而与“现实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2]583相对立.在《资本论》第二卷马克思曾讨论了货币资本作为资本循环的一种经过形式和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关系,在那里,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都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资本形式.而《资本论》第三卷用了三章的篇幅,把货币资本作为生息资本意义上的货币资本,讨论它和现实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关系.

  在分析现实资本和作为生息资本的货币资本的关系时,虚拟资本出场了.生息资本的形式造成这样的结果:每一个确定的、有规则的货币收入都表现为一个资本的利息,而不论这个收入是不是由一个资本带来的.这样,“人们把每一个有规则的会反复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来计算,把它算做是按这个利息率贷出的一个资本会提供的收益,这样就把这个收入资本化了”.[2]528-529如,国债对借入资本每年要付给债权人一定量的利息.债权人不能向国家宣布解除契约,而只能卖掉他的所有权证书.资本已由国家花掉了,耗费了.对于国家的债权人来说,他持有国债券,凭借国债券有权从国家的年收入中索取确定的一定的金额,亦可以随意卖掉这个国债券.在这个场合,“这种资本,即把国家付款看成是自己的幼仔(利息)的资本,是幻想的虚拟的资本”.[2]527铁路、采矿、轮船等公司的股票代表现实资本,是对实际投入的资本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的一个相应部分的所有权证书.凭借这个证书,在法律上有权获得这个资本应该得到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但这个资本是不能提取的,只是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虚拟资本的出场把“和资本的现实增殖过程的一切联系就彻底消灭干净了.资本是一个自行增殖的自动机的观念就牢固地树立起来了”.

  7.农业资本、土地资本

  《资本论》假定,农业和制造业一样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资本家投入农业的资本,取得了农业资本的形式.《资本论》在讨论了生息资本后,第六篇在资本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归土地所有者所有的范围内研究土地所有权问题,分析农业资本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通过什么途径归土地所有者所有的.由于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其余部分的有机构成,使农产品的价值高于其生产,其高于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绝对地租由租地农场主交给地主而被地主占有.由于土地的肥力、位置等原因,投入不同质量土地的等量资本的生产力存在着级差,从而产生质量不同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生产水平,有不同的利润率.土地所有权使这种由于土地质量不同导致的级差利润作为级差地租转归土地所有者所有.在土地上的投资可以使土地由单纯的物质变为土地资本.投入土地的经过较长时期才耗尽的固定资本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情况下增加了土地的价值.“资本能够固定在土地上,即投入土地……投入土地的资本,称为土地资本.”[2]698土地资本是固定资本.对农业资本和土地资本的分析,不仅揭示了农业资本家和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土地所有者参与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由农业资本家先行占有的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从而为理解“构成现代社会骨架的三个并存的而又互相对立的阶级——雇佣工人、产业资本家、土地所有者”[2]698的阶级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资本的枝叶形式

  资本这一概念在《资本论》中不仅有根有本,还有许多枝叶意义上的形式.《资本论》中资本概念使用情况一览表的表1是《资本论》理论部分三卷使用的所有资本形式,除了前面分析的资本形式外,还有许多枝叶意义上的资本形式.

  从表1可知,在《资本论》理论部分三卷使用了111种资本的概念,共一万余次.其中《资本论》第一卷使用了20种资本概念,分别是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人资本、资本、生息资本、商业资本、预付资本、总资本、社会总资本、单个资本、追加资本、原有资本、社会资本、农业资本、货币资本、固定资本、英国资本、工业资本、原始资本等.第二卷使用了58种资本概念,除了资本、英国资本、工业资本和原始资本四个资本概念外,第一卷出场的其余16种资本概念在第二卷中继续出场,并有42种新的资本概念出场.具体是流动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产业资本、流通资本、国家资本、能动资本、必要资本、准备资本、潜在资本、股份资本、非固定资本、经营资本、社会商品资本、所用资本、商品经营资本、周转资本、游离资本、自有资本、借入资本、不变固定资本、不变流动资本、可变流动资本、可变货币资本、流动可变资本、流动不变资本、社会可变资本、不变生产资本、追加生产资本、追加货币资本、社会固定资本、社会流动资本、生产流动资本、实际资本、补充资本、新资本、私人资本、借贷资本、可贷资本、现实资本、群资本、积累资本等.《资本论》第三卷共使用了86种资本概念.第一卷出场的20种资本概念,除原始资本继续缺席外,其余19种全部出场.第二卷出场的58种资本概念,有24种缺席,其余34种继续出场.第三卷出场的资本概念共85种,新出场的49种,其余的36种先后在一、二卷出场过.新出场的资本概念有,物质资本、国民资本、独立资本、大资本、小资本、旧资本、原资本、过剩资本、剩余资本、特殊资本、社会平均资本、平均资本、货币经营资本、现有资本、一般资本、特别资本、共有资本、社会总货币资本、总产业资本、总商业资本、总生产资本、总货币资本、总商品资本、职能资本、缴入资本、固定不变资本、虚拟资本、虚拟货币资本、名义货币资本、私有资本、个别资本、银行资本、银行家资本、银行营业资本、土地资本、非农业资本、国债资本、借贷货币资本、外国资本、国内资本、闲置资本、信用资本、再生产资本、“流动性资本”、现实物质资本、物质生产资本、物质商品资本、预付总资本、农业总资本等.

  二、《资本论》中资本概念体系的特点

  (一)资本的各种形式随着叙述的逻辑进程渐次登场

  同研究过程不同,《资本论》的叙述过程遵循着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思路,直至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表面现象.随着《资本论》叙述过程的逐步展开,资本概念在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的转化中逐步演进.在商品、价值、货币等商品经济的基本概念先后出场之后,资本隆重登场,从而成为全书的核心概念、根本概念.资本出场之后,在直接生产过程的叙述过程中,分蘖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对重要的概念.随着叙述过程从生产过程进入流通过程,在资本循环的分析中分蘖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这组概念;在资本周转的分析中分蘖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对概念;在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的分析中分蘖出社会资本和单个资本这对概念.当叙述过程进入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伴随着对剩余价值分配过程的分析,资本先被当作产业资本分析,社会资本和单个资本继续在场,然后分析商业资本、生息资本.在分析商业资本的过程中对比分析了生息资本和现实资本,同时虚拟资本也粉墨登场.在分析土地所有者如何参与剩余价值分配时,农业资本成为主角,土地资本也客串了一番.当叙述过程即将结束时,又回到了资本.资本概念在演进过程中,基本、主干、枝叶意义上的资本形式区分明显,根本意义上的资本概念揭示的是资本的基本规定性,贯穿于资本概念演进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之所以成为资本的关键.主干意义上的资本概念揭示了资本运动的一个侧面的重要属性,它往往构成《资本论》一个篇目分析资本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中心线索.在枝叶层面上出现的资本概念,只是在分析资本运动某些具体问题时使用,也有的在《资本论》中只是偶尔一提,或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给予过多的注意.但这些客串出现的资本概念,对于把握资本也有各自特殊的意义.在资本概念出场后的演进过程中,资本这一概念不但没有丢下什么,反而随着演进的深入使资本概念愈益具体起来,愈益丰满起来,形成了一个体系,愈益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现象统一起来.在枝叶层面上的资本概念甚至是后人研究《资本论》、发展《资本论》的接口.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七篇《各种收入及其源泉》中,马克思的分析又回到了资本这个基本概念,并通过对资本主义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指出资本、雇佣劳动和土地所有权都是历史规定的社会形式,是资本家阶级、地主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经济关系的物化形式.“资本家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在生产过程中只是作为资本的承担者执行职能.”[2]927马克思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进一步揭示了资本的本质.他强调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2]922在《资本论》中,最初的资本概念包含着以后资本概念展开的一切根据,最初包含着最终.最终的资本概念包含着最初揭示资本的本质属性,并在具体的层面上、现象的层面上包含着资本所有发展了的属性,最终包含着最初.资本是商品,资本是价值,资本是货币,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资本是数量关系,资本是阶级关系,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包含着建立在劳动作为雇佣劳动而存在的基础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资本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种种不同的形式.

  (二)资本概念的演进在“资本的实际的驱动机构”越来越隐蔽的同时揭示其真实的联系

  《资本论》第一卷是在直接生产过程中考察资本,资本被看做是剩余劳动的吸取者,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关系是非常简单的、非常清楚的.不仅对于资本家而且对于雇佣工人来说,围绕工作日界限而进行的斗争有力地证明了资本和劳动的对立.但即使在这个没有中介的直接生产过程中,随着相对剩余价值在真正的特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发展,资本开始变成了一种神秘的东西,劳动的一切社会生产力,都好像不为劳动本身所有,都好像是从资本自身生长出来的力量.随着分析进程进入流通过程,不管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吸收的并且体现在商品中的剩余价值究竟如何,商品中包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都必须在流通过程中才能实现.由于出现了流通时间以及资本家之间让渡的利润两个情况,又进一步掩盖了资本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虽然资本的形式在流通领域的演进还可以看到资本和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关系,但内部联系越发模糊了.现实的生产过程作为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即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资本又演进出种种新的形式.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既是由生产过程决定的,也同样是由流通过程决定的.利润形式的剩余价值,不再和它从中产生的投在劳动上的可变资本发生关系,而是和总资本发生关系.利润率受它本身的各种规律调节.由于资本的平均化过程,商品的相对平均同它们的价值相分离,不同生产部门的平均利润同特殊资本对劳动的实际剥削相分离.正常的平均利润好像是资本所固有的,不以剥削为转移的;过度的剥削好像只决定对平均利润的偏离,并不决定平均利润本身.利润分割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完成了剩余价值形式的独立化.企业主收入不表现为剥削雇佣劳动的果实,而是表现为资本家本身从事劳动的收入,利息则好像既与工人的雇佣劳动无关,也与资本家的劳动无关,而是来自作为其本身的独立源泉的资本.所以,生息资本的出场,比较彻底地掩盖了资本和工人的雇佣劳动的关系.“这一切使剩余价值的真正性质越来越隐蔽,从而也使资本的实际的驱动机构越来越隐蔽.”[2]938最后,在作为剩余价值独立源泉的资本旁边出现了土地所有权,使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移到既不亲自劳动又不直接剥削工人的大地主阶级手里.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直接和一个自然要素即土地联系到一起,剩余价值的不同部分互相异化和硬化的形式就完成了.伴随着资本概念的演进,一方面剩余价值的源泉逐渐被掩盖起来,另一方面马克思又揭示了资本概念演进背后的真实的经济关系.马克思正是运用资本概念和其他概念在越来越隐蔽的经济现象背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客观规律.

  (三)资本的具体形式往往成双成对出场,具有对偶性

  在资本概念体系中,绝大多数资本形式具有对偶性的特征,经常像配偶一样成双成对地出场.在直接生产过程中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的作用上,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资本循环不同阶段采取的形式上,有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生产资本的周转方式上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有不变固定资本和不变流动资本,有社会固定资本和社会流动资本,有不变流动资本和可变流动资本,有流动可变资本和流动不变资本,有固定资本和非固定资本等;在区分资本投入的先后次序上,有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旧资本和新资本;在资本数量上,有大资本和小资本;在资本的国别上,有英国资本(国内资本)和外国资本;在总体和个体的关系上,有社会资本(社会总资本、总资本)和单个资本(个别资本、特殊资本),总产业资本和产业资本,总商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总生产资本和生产资本,总货币资本和货币资本,总商品资本和商品资本,农业总资本和农业资本,预付总资本和预付资本等;从资本所在领域的角度看,有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从资本从事的行业看,有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有工业资本、农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有农业资本和非农业资本等,从资本的归属看,有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有私人资本和国有资本,有私有资本和共有资本等;从资本的物质实体的角度,有现实资本和虚拟资本、现实资本和货币资本等;在价值增殖的作用上,有职能资本和生息资本;从是否发挥作用的角度看,有潜在资本和实际资本,有经营资本和游离资本;在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上,有一般资本和特殊资本(特别资本);等等.为什么随着叙述过程中资本概念的分蘖会成双成对?这是因为资本从其基本规定性中展开的这些具体的规定性是相对的,只有在联系中才存在,互相以对方为存在的根据,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正如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指出的那样,“在对立中,有差别之物并不是一般的他物,而是与它正相反对的他物;这就是说,每一方只有在它与另一方的联系中才能获得它自己的[本质]规定,此一方只有反映另一方,才能反映自己.另一方也是如此;所以,每一方都是它自己的对方的对方.”[4]254-255只是由于可变资本的存在,才存在不变资本;只是由于不变资本的存在,才存在可变资本.由于流动资本的存在,才存在固定资本;由于固定资本的存在,才存在流动资本,等等.这些对偶出场的资本形式对于深化理解资本概念的演进具有对比的意义.如对比不变资本理解可变资本,对比固定资本理解流动资本,对比生产资本理解流通资本等等.经过这样一批对偶性的资本形式,对比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总过程,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剩余价值和资本的关系,更加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本论》的资本概念体系中有同一概念在不同篇章的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含义,也有不同的概念表示同一含义.前者如,总资本在有的场合指的是单个资本家的总资本,在有的场合指的是社会各产业部门的总资本等等;后者如,在有些场合,总资本、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等概念的含义是一样的.又如,货币资本在第二卷第一篇指的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的一种具体形式,在第三卷第五篇则是生息资本意义上的货币资本;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的一些场合货币资本、生息资本、借贷资本又是同义词.等等.

  (四)资本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演进共生

  资本作为《资本论》的核心概念,其出场和演进既是自身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同时也伴生着其他概念的演进,和其他概念的演进一起构成《资本论》以价值为基础概念、以资本为核心概念、以资本和剩余价值关系为中心线索的概念体系.在《资本论》的概念体系中,最典型的是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共生关系.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是老子与儿子的关系.“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的目的.”[1]265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既是资本概念演进的依据,又影响着资本概念的演进.资本概念的演进既制约着剩余价值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分析进程,又影响着剩余价值概念演进和转化的进程.资本这一核心概念是和剩余价值联系在一起的.剩余价值就是价值已经增殖的资本超过原预付资本价值而形成的余额.如果预付的价值没有增殖,没有产生剩余价值,预付的货币就没有转化为资本.预付的货币能够增殖是因为转变为劳动力的那๽

政治经济学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政治经济学方面论文范文。

1、政治经济学论文3000字

2、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

3、大一政治经济学论文

4、政治经济学论文

5、经济学五大期刊

6、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