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在合理比较中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中职学生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在合理比较中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摘 要:本文以笔者教学实践为依据,从引导学生学会从人物的冲突中建构比较框架从而学会分析人物的技巧与方法,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影视资源与文本的比较评点优化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文本认知能力两方面来阐述比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语文 比较教学 学习能力

一、中职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要“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这样的阅读目标对于自小就学习语文的中职学生来说相对不难达成,然而笔者发现当前中职学生的文本阅读水平堪忧,语文学习成效也不尽如人意.

这其中有中职学生普遍语文知识薄弱和学习兴趣不高的因素,但学不得法才是中职学生文本阅读与欣赏水平不高的“罪魁祸首”.因此,要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阅读与欣赏水平,首要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与欣赏中得其法,以激发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自主思维能力,最终实现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目标.而引导学生进行灵活比较,便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如何让中职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会比较

1.引导学生学会从人物的冲突中建构比较框架,从而学得分析人物的技巧与方法

人在社会里往往充当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而每种角色里又不可避免地联结着一个关联的群体,并且每个人的身份、地位、立场乃至于思维思想在不同的群体里多是不一样的,因而,性格的动态发展和思想的复杂性,便是独立于社会的人的最显著特征.而文学及人学,但凡写人的文学作品里,人物的性格塑造和人物思想的复杂性往往是最具价值意义和审美意识的.当然,这也是文本分析时需着力实现的目标.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和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从人物的冲突中建构比较框架,通过与不同人物冲突的比较剖析人物,达到形象人物、深刻文本的学习目标.

笔者在引导学生分析《雷雨》中主要人物周朴园的形象时,便是采用的这种比较方式.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在通读《雷雨》这部作品的基础上,明确与周朴园有冲突的人物,而后引导学生从周朴园与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中初步了解周朴园的身份的多重性:周朴园既是鲁侍萍的少爷,又是鲁侍萍的爱人;既是鲁大海的老板,又是鲁大海的父亲;既是繁漪的丈夫,又是周公馆的独断专权的家长;既是周萍、周冲的父亲,又是周公馆的独断专权的家长;既是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2200个小工并从每个小工身上克扣三百大洋和断然命令矿警杀三十多个工人的黑心资本家,又是在社会上享有盛誉的“慈善家”和重情重义的“好人”.周朴园复杂的人际关系决定了他的多重身份,也决定了其人物性格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笔者紧接着指导学生在人物冲突里建构比较框架,让学生从冲突比较中立体感受到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是比较框架的重点,笔者便以“周朴园为什么一直怀念鲁侍萍?”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将周朴园与他的三个女人的关系进行比较,即年轻时期的鲁侍萍漂亮贤惠顺从深得周朴园欢喜,官家小姐长相普通与周朴园没有任何情感基础,繁漪年轻漂亮却不听话,与周朴园隔阂太深,无法交心.通过比较,明确周朴园“念念不忘”鲁侍萍的心理根源:自鲁侍萍后,周朴园感情失败、精神空虚.只能以怀念鲁侍萍来抚慰空虚的心灵.

而后以“周朴园为什么说一直纪念的鲁侍萍是出生于大户人家的他的妻子?”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将其与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组,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自报身份的矛盾冲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明确周朴园“粉饰”鲁侍萍形象的目的:美化自己,给别人以重情重义的形象.并由此推断出周朴园虚伪的性格特征.

最后笔者以“当周朴园认出站在面前的人是鲁侍萍时为什么马上翻脸?并且想方设法要让鲁侍萍走得远远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将三十年前和现在的鲁侍萍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明确周朴园做出如此反应的根本原因:怀念年轻漂亮的鲁侍萍只是为了抚慰空虚的心灵,当老妈子鲁侍萍出现在面前时,周朴园本能地认为鲁侍萍出现是受人指使的,会对他的名誉地位产生威胁.于是,周朴园想方设法地让鲁侍萍以及与鲁侍萍有关的人走得远远的,这突显了他“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自私性格.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加上对周朴园情态变化和言语表达的分析,学生自然对周朴园虚伪、自私的性格特征有了深刻的认知,文本学习的目标便也顺利地达成了.而后,同样引导学生通过周朴园与鲁大海等人的冲突比较,完成对周朴园这一人物性格的分析.由于学生比较得法,因而顺利完成了周朴园这一人物的分析,也因掌握了人物分析的技巧与方法而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和兴趣.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影视资源与文本的比较评点,优化语文教学,深刻学生文本认知能力

影视是一种综合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绘画、建筑、工艺等多种艺术媒体,并作为传达某种审美意识的方式和构成艺术形象的手段的综合艺术,也是融视觉形象与有声语言为一的综合体.与纯粹的文本相比,她能为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提供感性的视听体验,更有助于学生成为欣赏学习的主体,从而能自主完成意义建构,提升学生鉴赏和评点作品的水平.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影视资源与文本的比较评点,是优化语文教学、深刻学生文本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

笔者在教授《赤壁之战》一文时,引导学生对记录“赤壁之战”的电影《赤壁》与《三国演义》《三国志》中关于赤壁之战的相关情节进行比较评点,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赤壁》这部电影是对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的改编和重演.吴宇森导演立足时代审美语境,用泛审美观点,对传统文本《三国演义》的基本价值体系、审美惯例、文化原料进行解构,通过新颖的艺术话语的创造甚至转化等方式,成功地使观众接受了这场别样的赤壁之战.在观赏中,注意到电影《赤壁》有如下几个看点.

一是打破《三国演义》文本固化的思维方式,通过对传统文本等经典情节的消解、简化和重建,紧凑了情节,生动了观看的效果.《三国演义》关于“赤壁之战”的描绘总共有十回章节,其中对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周瑜智耍蒋干和斩蔡瑁、庞统巧施火攻连环计、黄盖苦肉计等情节更详细表述.

《赤壁》对这些经典的情节则进行消解、简化和重建.第一,舍去诸葛亮舌战群儒、庞统巧施火攻连环计等章节.第二,否认了苦肉计,将周瑜耍蒋干、斩蔡瑁和诸葛亮草船借箭两计设计成了连环计中计.第三,增加了曹操以两千陆军试探孙刘联军实力,将自己军营中的伤寒疾疫散播给孙刘联军,识破孙刘联军欲施火攻的意图,并试图先下手为强;周瑜见招拆招,导演了孙刘分道扬镳的好戏;小乔不惜涉险进曹营,以美色和茶道,从而使曹操贻误战机等章节.

这种对《三国演义》文本的消解、简化和重建加剧了事件冲突,紧张了这场战争的气氛,生动了观看的效果.

二是泛化传统的深度历史意识,简化历史事件,缓解了文本关于赤壁之战的严肃性给观众带来的阅读压力.人们潜在的历史意识是:“赤壁之战”是场关乎孙刘生存和天下是从此统一或是三国鼎立的一场至关重要的战争.所以不论小说《三国演义》,还是史书《三国志》都以极端严肃的笔意来描绘这段非同寻常的历史,而受文本潜移默化熏陶的观众从中认知的则是“尊刘抑曹”中渗透出来的厚重真诚的历史意识.

《赤壁》则轻描淡写这种厚重深沉,将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简化为刘备与曹操之间的个人恩怨之争,曹与东吴美女之争,报仇的刘备、为了红颜的东吴,结成联盟,共抵曹操.

不仅如此,电影《赤壁》还刻意设置了多个笑场,如诸葛亮接生“萌萌”、孙尚香古灵精怪的两次点穴、鲁肃刻意地与稻草人的对话,使得观众在欢笑中消解了影片厚重的历史意识.

三是打破观众潜在的期待视野,塑造了一群平民化的英雄.《三国演义》中关于人物的刻画: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决策千里之外的“神”;关羽——洒脱、自信,百万军中取敌首级;张飞——勇猛,吓死曹营将军,吓退敌军;赵云——忠诚、威武,单骑救少主,视敌如无物;周瑜——韬略满腹,却气量狭小,嫉妒诸葛亮之才;曹操——奸诈多疑、骄傲自满.

《赤壁》中人物的塑造:诸葛亮——什么事都略懂的“谦谦君子”;关羽——一般勇武将军;张飞——声如巨雷、爱肉搏的可爱英雄;赵云——神勇,但单骑救少主时,却身受重创,战场上险遭敌军暗箭;周瑜——韬略满腹,爱才、惜才,重情重义;曹操——奸诈多疑、自满专权、精明;小乔——贤惠、仁爱、有献身精神;孙尚香——任性、张扬、大气、追求自由恋爱.

平民化的英雄群体的塑造,打破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使观众欣然接受这场“诗意”的历史名战,最终产生新的艺术审美.

通过比较评点,不仅优化了语文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文本认知能力,还提升了学生评点作品的能力.

三、小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只要每一位教师在文本备课充分、学生学情到位、教学环节合理的基础上,精心建构比较框架,灵活引导学生从比较中探究文本内涵,就能使学得其法的学生喜欢上语文,从而真正实现语文学科最优化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

中职学生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中职学生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职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2、医学生就业论文

3、职场礼仪论文

4、医学生毕业论文

5、学生论文

6、学生管理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