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法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试评朱德熙先生的《语法答问》类本科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语法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试评朱德熙先生的《语法答问》

陈雅妮

内容摘 要:在《语法答问》中,朱德熙先生将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运用到汉语语法分析中,为汉语语法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全书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揭示了晦涩难懂的语言学理论,为汉语语法学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朱德熙《语法答问》贡献不足

《语法答问》是朱德熙先生于1985年出版的一部关于语法理论的小册子,它旨在帮助不太懂汉语的外国人和不大懂语法的中国人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观点.

一、《答问》的贡献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答问》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新的研究汉语语法系统的方法,这些观点和方法为汉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试图摆脱印欧语法的影响

在成熟的印欧语法研究面前,汉语语法研究难免会受其影响.印欧语中,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存在整齐的对应关系,一种词类一般只做某种句法成分,而某一句法成分往往也由特定的词类充当,可汉语中却不存在这种对应关系.在汉语里,一种词类可以充当好几种句法成分,某种句法成分也可以由好几种词类充当.

有时候,汉语句子的主语上也会出现动词,有人主张把这种情况解释为“动词名词化”,向印欧语法系统靠拢,但这种解释是不合理的,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汉语搞得更加复杂难懂.朱先生提出汉语研究应该摆脱印欧语的束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汉语语法.这提醒我们研究语言的人,不必拘泥于已有规则或说法,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汉语本身的语法规则.

(二)建立“词组本位”语法体系

旧语法体系中,句法分析以句子作为基点.这种语法体系把一切句法分析都附着在句子的模型上进行,把句子看成是“主语--谓语”结构,把宾语、补语、状语看成是附属在谓语上的东西.事实是,印欧语所用的句本位语法体系并不适用于汉语.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能切分成“主语--谓语”的结构,用句本位语法体系的观点没办法对句子进行分析.

朱先生提出来汉语的“词组本位”语法体系,在词组的基础上描写句法,不仅能更加细致清楚地描写句法结构,而且也更加简单明了.

二、《答问》的局限性

朱德熙先生的《语法答问》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研究汉语语法体系的方法,为汉语研究指明了新的道路,但是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完全否定了词义在词语分类中的作用

朱先生认为词类的划分完全取决于词的语能,词义在这个过程中是没有地位的.他指出,划分词类只能在确定了词的同一性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而要确定词的同一性,就必须考虑词的意义.确定同一性是划分词类的前提,而确定同一性是需要考虑词义的,因此词义是划分词类的基础.显然,朱先生所说的语能是划分词类的唯一标准,词义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地位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二)“词组本位”语法系统的矛盾

关于“词组本位”语法系统的不足之处,朱先生在《语法答问》中也有提到,主要有两点:一、并不是所有的词组加上语调等元素之后都能独立成句子;二、有些句子不能还原为词组.

此外,词组和句子不仅在连词、语调、语境等方面有差别,在组成成分上也有不同,比如,有些句子一定要加上完句成分才能构成完整的句子,否则整个句子就是残缺的.像“他站了起来”中的“了起来”就是完句成分,并没有实在意义,词组中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成分.

这样看来,“词组本位”语法体系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汉语中的诸多语法问题,依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语法答问》体现了朱德熙先生的创新精神,在努力摆脱印欧语法体系的同时,积极探寻适合汉语本身的语法理论,不仅为后人提供了新的语言研究视角,同时教会我们不能照搬别的语法模式,应该寻找源于汉语本身,适合汉语自身特点的语法体系.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语法论文范文结:

适合语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语法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