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文范文例文 与人生绝望处评王秀琴的王文素系列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人生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人生绝望处评王秀琴的王文素系列

  

  王文素者,何人也?若不是借助王秀琴的王文素系列作品,相信汾阳或数学界之外鲜有人知.这是一位不见经传、散落民间的布衣算学大师.他生活在明朝中叶,集毕生精力完成代表明代最高数学水平《新集古今通证算学宝鉴》巨著,生前却因财力寡薄未能出版印行.这样一部集大成数学专著,史籍一无记载,几近佚失,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引起国内数学界注意并开始研究,其作者数学大家王文素在被尘封了五个世纪后,才得以重见天日.

  王秀琴选择用三种不同体裁构写王文素,分别是长篇小说《天地公心》,长篇非虚构《帝国的忧伤》和传记《算学大师王文素传》.三个文本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对王文素这一题材进行了挖掘,组成立体交叉、相互补益的系列作品.

  人文VS算学

  考察历史题材的价值,无非是能否增加我们对历史的整体认知,以及对深层规律的把握.在我们史书中,自然科学占有很小比重.历史人物中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史学家占去绝大部分,自然科学家寥寥无几,数学家尤其如此.这种历史渊源恐怕要追溯至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作为科技力量的墨家受到了贬抑,致使中华文明基因中科学因子就此衰弱,“重文轻理”成为主流和传统.科学、理性、量化的思维方式相对匮乏,形成了东方神秘主义独特的文化特色.

  在中国历史上,数学属“六艺”之末,位列礼、乐、射、驭、书之后,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数学曾形成三次高峰并居世界前列,但在明代后开始落后于发生了文艺复兴的欧洲.中国数学多归为应用数学范畴,自生产实践中产生而来,注重实用性,侧重于算学,并未发展出完整的数学纯理论体系.算学又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演进,因为轻商的文化传统,算学始终在道统之外.民间才是算学丰厚的土壤,所以从古至今,民间孕育产生了一代代算学大师.王文素这样的布衣算学大师就是薪火相传中的一员.

  《算学宝鉴》

  从《帝国的忧伤》中,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三次数学发展高峰,这些高峰的形成同重要数学家的出现紧密关联,也与其时社会发展状况紧密关联.学术思想百花齐放,必然促进数学发展;商品经济发达的朝代,算学必然会得到普及,算学工具也会迎来改革和突变.

  第一次数学高峰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数学家是刘徽和祖冲之.此前已经出现了我国首部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其作者已不可考,后人甚至认为是黄帝将数分作九章.《九章算术》的出现表明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结构框架,此后历代数学家大都围绕《九章算术》开展自己的数学研究.《九章算术》已经失传,流传下来的正是刘徽所作《九章算术注》,也使刘徽成为史料记载的第一位重要数学家.祖冲之成为最广为人知的古代数学家,除了因为他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外,同他的身份亦有一定关系.他是钦定司天官,天文学家,力推《大明历》,他对数学的研究同天文学是分不开的.他发明的割圆术能将圆分割为24756份,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代表着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第二次高峰出现在宋元时期,密集出现贾宪、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等数学大家,创造了古代中国与世界数学史的又一个辉煌.贾宪也是一位未能在正史中留下姓名的数学家,所幸其著作,九卷《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因被杨辉作为《详解九章算法》底本,尚存约三分之二,另外著作《算法斅古集》二卷已失传.由此可见数学家太容易被正史疏忽,历史湮灭,数学文明传承何其艰难.秦九韶生平有着较普遍代表性,他出身武官,科举中进士,像大多数古代知识分子一样,有着“兼济天下”的理想抱负,踏入仕途,不免在宦途起落沉浮,一生大半精力围绕功名利禄兜转.所幸他数学和天文天分极高,在官场不得志的隐逸期,潜心学问,著有十八卷《数书九章》,奠定了自己作为数学家的地位.几乎与秦九韶同期的数学家李冶,也有着相似为官经历.不同的是,李冶后期从王朝更迭中退了出来,潜心钻研学问和讲学.其著作《测海圆镜》主要研究天元术,即今日的设未知数解方程.

  杨辉曾与秦九韶同朝为官,但他也很快退出雾霾重重的宦海,专注于数学研究和教育,故成为著作最为丰厚的大数学家,先后完成数学著作五种二十一卷,主要代表作是《详解九章算法》.杨辉数学教育也很成功,影响力很大.另一位数学家朱世杰身居北方,在南方游学时同杨辉相遇,得到指点,回到北方后写出数学专著《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

  宋元结束,明代进入了数学发展平台期,没有大突破,但随着商业发展,珠算应用,进入大众化普及期,出现三位数学家,分别是吴敬、王文素、程大位.明中叶,正处于珠算代替筹算的历史节点处,珠算有中国“第五大发明”之称,代表着我国计算技术高峰,是应用、实用算学的最高产物.王文素用珠算通证明以前算学重要著作,成为算学史上珠算捷法通证集大成者.吴敬出身师爷,是幕僚中一员,其著作《九章算术比类大全》更为世故实用.程大位著《算法统宗》17卷,《算法纂要》4卷.这两位数学家都大量印行了自己著作.而王文素所著《新集古今通证算法宝鉴》连同其一起,承担了被埋没命运.这是个人悲剧,也是时代悲剧,更是中华文明的悲剧.

  大师VS布衣

  书写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既要对人物进行还原,也要对人物进行塑造.王秀琴通过纪实性传记和虚构性长篇小说刻画王文素这一历史人物,两种手法,两副笔墨,写作难度可想而知.

  《算学大师王文素传》从王文素故乡汾阳着笔.位于汾河畔的汾阳是历史重镇,文脉深厚,汾商作为晋商重要组成部分,多出儒商.商算结合紧密,王文素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埋下终身热爱算学的种子.商业流徙,加上逃灾避难,促成王文素在青年时随父举家迁往河北饶阳.明中叶经过宋元两朝物质积累,商品经济步入繁荣,带动算学在生产实践和商业流通中广泛应用,促成了珠算替代筹算,珠算这一中华文化中独特发明创造应运而生.但因轻商传统,商人地位仍处卑下.社会大环境决定了王文素个人处境,因不第不仕,无法进入主流社会,所以他“立志算学演终生”,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六艺之末的数学中.

  王文素始终认为数学是“类万物之情,通神明之德,究万物之秘”.他处在珠算与筹算交叉使用的时代,深刻认识到珠算特点及优点,在总结前代数学家经验基础上,独创盘中、掌中和悬空三种定位法,这三种定位法便捷、清楚、易记,为珠算普及和推广做了开拓性工作.在研究杨辉纵横图基础上,他深入探索,将纵横图扩展至20种.纵横图又称幻方,现代随着计算机科学发展,成为组合数学的基础,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在图论、人工智能等方面被广泛应用.

  王文素另一个独创性贡献是弧田系数.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主,在漫长封建社会中,土地是立国之本.朝代更迭无不由土地政策发端,以土地掠夺占有而终.对土地的测量正是这一切的基础.王文素作为一名民间算学大师,更能体会百姓疾苦,精准测算土地面积是他为民争取公平、公正的使命.在《算学宝鉴》中,王文素辟出三本七卷来专门研究土地面积的测量与计算问题.王文素用圆周率七分之二十二,按弦长与矢长(拱高)之比,即“弧田系数”,得出一系列相对精确算法.当代有些数学家对王文素的计算公式做过验证,结果相当准确.

  王文素对算学独创性贡献还有“王氏带从开方法”,“带从开方”即解一元高次方程,王文素首次用珠算解决开九次方,开历史先河,创历史最高纪录,其《算学宝鉴》被称为中国首部珠算书.他还将珠算应用到导数中,以求高次方程的近似解,对于级数问题,他则借用堆垛、算箭等实用问题加以研究,提出自己的“级数论”等.这些都说明王文素对前代数学成果既有继承借鉴,也有突破创新,是一位有着独立思考科学精神的数学家.

  王文素《算学宝鉴》每一章前有定语“新集通证古今”,即他是在通证了古今流传各类算学著作基础上所著.中国数学依靠各种算经得以传承,王文素想必是“得之便读,读之便思,思之便证,证之再思,思之又证,证而又证”,可谓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正如他集算诗中所写,“铁砚磨穿三两个,毛锥乏尽几千根”,前后历经30年,完成12册42卷,全书50余万字,体量上可算巨著.全书巡九章算学之制,结构工整严谨.先是序、自序、集算诗八首,图录20种,提要按“子”到“亥”顺序说明各本主题,所涉方面极广,可谓集大成者.

  但,就是这样一部数学巨著,却“有意刊传财力寡,无人成就恨嗟多”,在王文素生前未能得以出版印行,埋没风尘五百年,直至1936年,一个偶然机会,被国家图书馆一位工作人员在书肆中购回孤本.

  绝境VS美梦

  长篇小说这个类型,最能发挥文学想象力.作为算学家,王文素是个悲剧人物.青史无名,不能认祖归宗,无子嗣后裔,著作生前未能出版……凡此种种,无一不是悲剧要素.如何突显王文素这个历史真实人物的悲剧性,正是长篇小说所要承担的文学使命.

  在王秀琴长篇小说《天地公心》中,像古代大部分士子一样,饱读诗书的王文素也曾参与科举,作者在描绘王文素三次科举经历时,前两次连考场都未能进入,很轻易与考试失之交臂,第三次才顺利进入考场,但却未及第.科考这样重大事情被偶然因素左右,戏剧效果有所增加,但对王文素悲剧有所消解.

  至于情感际遇,王秀琴将王文素塑造成为数学主动放弃世俗婚姻.在明代,一个人有无这样的婚姻观与自觉性,值得怀疑,极有可能是王文素既无功名,又不擅生意经营,遭世人厌弃,无人提亲,或在情感上遇到重大挫折也未为可知.

  如此多悲剧因素集中于王文素,作为一颖悟之人,他一定经历过深刻绝望.功名之路被堵死,为主流社会所抛弃,婚姻感情主动拒绝,与俗常生活保持了巨大距离,作为一个有情怀之人,出路何在?天地茫茫,何处有我立足之地?漫漫长夜,王文素一定发出过这样的天问!他如同站在悬崖边上,既望见命运深不见底的深渊,可也仰头看到了寥阔星空.他有信仰,视算学创拓为精神寄托.在久久为功的探索中,他洞悉宇宙、自然与社会秘密,懂得了天地公心.

  作家借助笔下人物命运的演化,实际也是在阐释自己对于人生的认识.而对于人生苦难与绝境认识,是经典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分水岭,也是两类作家的分野.同样写爱情,一流作家撕开其面容,揭露人生本质;而通俗作家是制造人生美梦,缓解甚至掩盖人生苦难或痛苦.张爱玲是被文学史重新定位的优秀小说家,但王安忆却这么说她:

  “张爱玲是站在虚无深渊边上,稍一转眸,便可看见那无底黑洞,可她不敢看,她得回过头去.她有足够的情感能力去抵达深刻,可她却没有勇敢承受这能力所获得的结果.”

  历史上陷入人生绝境而成就伟大作品的例子很多.司马迁被处以极刑,了断人之大欲,不得不将全部生命投入到《史记》创作中,成就了“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曹雪芹从锦衣玉食到最终落魄,才得以体会“呼喇喇似大厦倾”,“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人生绝境,创作出《红楼梦》.如《红楼梦》不是因为深刻的悲剧色彩,那它同其他明清小说不会有本质区别,也不会达到中国古典小说巅峰!

  而就作者王秀琴本人的人生经历,如果不是因职业变故,体会到社会变革给个人命运带来的动荡不安与安全感丧失,她不会对文学以如此大.这样一种心境,我想与王文素是相通的.不乏有人以轻松、游戏心态视文学为一种消遣,但那些伟大作品的诞生,无不是作家投入血肉之躯、以命相搏才得以凝聚而成.

  作为王文素同乡,王秀琴选择用文学方式再现这位大数学家的生平,并非出于耳提面命;作为一名自由撰稿人,是一种深层的惺惺相惜,以及出于乡谊使命感,促使王秀琴选择了王文素这一艰巨题材.不同于一般人文学科,算学是非常专业的、有着严密逻辑的理科学科,只是对典籍、史料阅读并不足以写好一位算学大师.王文素当年是对算学由古到今进行了通证,故有巨著《新集古今通证算学宝鉴》.王秀琴今日也是在对《算学宝鉴》一遍遍演算中,才得以走进王文素精神世界.王秀琴耗费五年心血完成算学大师王文素系列,既是个人创作的突破,也是一个题材多种文体探索呈现的重大收获.

人生论文范文结:

关于人生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人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思修论文人生价值

2、人生价值观论文

3、人生价值论文

4、人生的意义论文

5、文学和人生杂志

6、人生十六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