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论文如何写 与老旧住区居家养老实态调研与优化策略一一以成都市肖家河片区兴蓉小区为例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关于免费居家养老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居家养老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老旧住区居家养老实态调研与优化策略一一以成都市肖家河片区兴蓉小区为例

姜爽 刘艳梅

【摘 要】 在我国老旧住区中,老年人数量占住区总人口的比例较大,存在问题也相对较多.文章通过对成都市肖家河兴蓉小区老年人居住空间的实态调研,探明老旧住区中老年人的居住情况,选取3种主要的老年人居住类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宜的改进意见,为今后的老旧住区养老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老旧住区;老年人;居住;居家养老

0 引言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数量多,老龄化问题不断加深.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 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 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相关部门预测,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可能超过4亿,届时每4个人中就会有1个是老年人.

然而,我国养老水平低于世界发展水平,现有的养老服务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需求.根据《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的“9073”养老方针,“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料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据此,家庭养老成为养老主要趋势.

学术界对于老旧小区的定义主要从小区建设时间和社区内的设施来界定.所谓老旧小区,是指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在国家开始进行综合房地产开发以前建成的普通住宅小区,这些小区普遍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1].

由于建成年代早,建设标准和配套指标普遍偏低,存在房屋老化、配套不齐、绿化面积少、停车位不足等问题[2].由于经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原因,大量老年人仍居住在这些养老设施不全的老旧住区中.因此,如何提升这类住区中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环境,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1 兴蓉小区简介

兴蓉小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肖家河片区(图1),地处一环路与二环路交界处,靠近一环路附近,距离城市中心较近,距锦江最短距离约为400m.周边沿主、次干道分布公交站点,交通便利,生活资料丰富.

小区内建筑主要建于1998年左右.当时由于土地改造政策,将农田改建成住宅,并对原有居民进行住房分配,居民多为工厂职工,是一个周边环境便利成熟,但小区设施落后的老旧社区.①小区周围有医院;②鉴于成都人有喝茶的习惯,茶馆分布则更加普遍,区位也有分布,且更加密集;③大小型超市密集遍布区域内外,购物十分便利;④在区域内部有小型的菜市场,满足老年人买菜需求(图2).此外,肖家河设有大型菜市场,但离区域内大部分住区较远.

2 养老方式调研

根据所在区域内随机发放的50份问卷调查显示:老年人对自身居住条件较为满意,居住方式以夫妻居住和与子女同住为主.相对而言,老人们更喜欢独立居住,同时,与子女保持一定联系.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及专业养老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方式中,居家养老备受青睐(图3~6).

在养老服务的态度上,88.6%的受访者表示家中老人急需不同方面的养老服务项目.进一步从具体养老服务项目来看,选择“医疗保健”的受访者比例最高,为51.2%;其次是“锻炼身体”,为41.3%;第三是“生活照料”,为34.1%.但养老服务仍然匮乏,除了部分受访者不清楚情况外,表示所在社区没有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受访者占74.9%.

3 居住空间实态调研

据统计,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同城按照单身户、夫妻户、二代户、三代户及以上进行划分的方式.其中,多以夫妻户和三代户以上为主,接下来则是老人与子女组成的二代户.据此,本文选取区域内的夫妻户、二代户及三代户为主要研究类型,针对 60 岁以上老年人在室内的生活状态及居住质量,进行实态调研.

3.1 夫妻户家庭

某对老夫妻(丈夫63 岁、妻子60 岁)居住于4层楼的两室一厅,建筑面积70m2.该住房的获得方式为工厂分配,属第2套住宅.平时两人早上 7 点上班,在单位吃饭,晚上 6 点下班.由于两人作息不同,采取分床而居的形式,各自有自己独立的居住空间.房屋的具体使用情况见图7、8.

3.2 二代户家庭

某二代户家庭,母子两人(母亲94岁、儿子70岁)居住于2楼的三室一厅住房内,建筑面积70m2.同样由工厂分配,属第2套住宅.母子两人都较健康,生活能自理.母亲平时早上7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基本上整天都待在家里,看看电视,偶尔做做家务或者做饭.他们对目前的生活并不满意,觉得房屋面积小,渴望与人交流,希望得到饮食、保健等方面的服务.房屋的具体使用情况见图9、10.

3.3 三代户家庭

在三代户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居住关系模式呈现多样性,包括完全同居型、半同居型、半邻居户型和完全邻居型[3].本次调研选取完全邻居型、分户临接和生活半独立型3种模式.

3.3.1 老年人家庭

位于7楼的两室一厅户,建筑面积70m2;由工厂分配获得,属第2套住宅.该户常住人口有一对老夫妻(均70多岁)和一个租住者(20多岁),目前健康状况良好,生活能自理.老两口将空闲出来的一间卧室出租,安排合理.平时早上7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白天会在楼下女儿家里看电视、吃饭,到楼下门口的树下聊天;晚上则在自己家里睡觉,与租赁者一同居住.对于老两口来说,房屋的主要问题是楼层过高,上下楼不方便.房屋的具体使用情况见图11、12.

3.3.2 女儿家庭

女儿家住在6楼,也是两室一厅房,建筑面积70m2;同样由工厂分配获得,属第1套住宅.夫妇俩(40多岁)和儿子(20多岁)一起居住.老两口和女儿家就住在楼上楼下,离得很近,白天会下楼和女儿共同生活,相互有一个照应.对于三代同堂,考虑3个卧室可能会更方便.另外,提供外租条件,避免了空间浪费,但可能会对老人的归属感和隐私有所影响.女儿家住房的具体使用情况见图13、14.

3.4老旧小区老年人居住空间存在问题

通过对夫妻户、二代户及三代户3种主要类型的调研,我们可以看出,老年人居家养老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3.4.1 物理条件

老旧小区由于前期规划布局不合理,存在遮挡严重、阳台面积不足、卧室采光通风较差、卫生间为暗室等问题,甚至还出现了厨房与卫生间相对的情况.

3.4.2 空间配置

房屋空间利用率不高,面积配比不均匀;同时,尺寸上未考虑轮椅进出便利的问题,功能房间欠缺,布局不完善.

3.4.3 功能布局

入口空间未考虑进出置物功能设计,存在狭窄空间问题.厨房的置物功能欠缺,动线混乱.卫生间空间设计匮乏,未考虑老年人入厕安全,多数为蹲位,使用不便;防滑处理及扶手安装的细部设计也需要完善.

3.4.4 缺少个性化配置

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不够,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在老年人与子女家人及其社会关系上,老年人有一定的社交需求,在满足其生活自理的前提下,也需要有独立的空间和个性化的娱乐方式.

4 优化策略

4.1 基于老年人的优化设计

4.1.1 心理层面

老年人由于离开社会,心理产生落差,使得他们对于社会交往有着更为大的需求.由于空闲时间较多,除去在家中吃饭、休息外,还需要一些室内的娱乐活动.因此,需要满足其个性化生活状态的空间,如养花、饲养宠物、练习书法等;此外,成都的老年人有很多喜欢打、喝茶,需要为他们在室内提供一些舒适的环境.

4.1.2 身体层面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在进行家具布置的时候,需要满足轮椅的旋转角度;同时,在家具尺寸的设置上,应尽量避免过高的柜子,可充分利用地面空间,设计大量的储藏功能.卫生间尽量干湿分离,将蹲便器改装为坐便器,设置淋浴功能,并安装扶手,进行防滑处理,防止老年人摔倒.

4.1.3 功能层面

在功能布局上,除去必要空间的设计,对于三室或者两室的空余卧室,作为客卧利用率较低,作为储藏功能空间又较为浪费,因此,可以考虑复合功能的设计,根据老人的行为习惯,探讨更多的可能性,包括出租,或布置成老年人活动室等.同时,餐厅的使用率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可以考虑与厨房、起居室协调设计.

4.2 改造设计

4.2.1 夫妻户家庭改造

针对夫妻户家庭主要解决两者私密性的问题,同时,对其厨房、卫生间等功能房间进行优化设计(图15).

4.2.2 二代户改造

针对二代户家庭主要解决通风采光的问题,并对其厨房、卫生间进行优化设计(图16).

4.2.3 三代户改造

针对三代户家庭主要解决个性化设计的问题,并对厨房、卫生间进行优化设计.此外,由于房屋面积限制,老人家的闲置房间被租赁(图17).

5 结语

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和身体机能的衰退,在进行设计时,应更多地予以关注.同时,由于其脱离社会,产生心理上的孤独感,因此,需要通过更多的设计导向,促进老年人有更多的交流,提升生活品质,体现人文关怀.

本文通过对老年人3种主要居住情况的实态调研,提出优化方案,旨在探明老旧社区中老年人的居住情况,为今后老旧住区改造中老年人居住条件的提升提供可行性建议,并为今后老年人养老生活环境的改造,特别是处在老旧住区中的老年人生活环境的改造工作,提供基础性的调研资料.

参考文献:

[1]王志刚. 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问题和展望[J]. 现代物业, 2007, 6(6):89-91.

[2]李倢. 北京亟待更新改造老旧小区的现状及评估[J]. 城市, 2007(3):59-62.

[3]王江萍. 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J]. 城市规划, 2002, 26(3):53-55.

(收稿日期:2017-09-12)

居家养老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居家养老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居家养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关于养老的论文

2、养老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