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和新媒体时代地方戏曲的传播困境和出路以乐山川剧嘉阳河流派为例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新媒体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新媒体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新媒体时代地方戏曲的传播困境和出路以乐山川剧嘉阳河流派为例

李玉娟,齐 虎

(乐山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摘 要】川剧作为极具巴蜀地方特色的舞台表演艺术,在中国戏曲史及巴蜀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对各个行业的渗透已经凸显,这对戏曲艺术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新媒体时代,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传播方式也在发生新的转变,那么戏曲艺术作为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易碎品”,在插上新媒体翅膀后应该怎样飞?能飞多远?为此,本文以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艺术——乐山川剧嘉阳河流派为例,在东西方戏曲艺术传播方式改革的视野下,对新媒体时代地方戏曲艺术如何长久传承与发展进行探索.

【关键词】乐山川剧嘉阳河流派;传承困境;新媒体传播方式

中图分类号:J8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2-0011-04

中国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有说有唱,载歌载舞;它文武相杂,特色鲜明;它多元化的表演,写意性的唱腔,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戏曲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传播得以生存至今,传播是戏曲生命得以延续的力量源泉.在古代,戏曲艺术依赖舞台表演面对面进行传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戏曲艺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戏曲开始走进家家户户,不再是面对面传播.如今,智能手机、WI-FI等新媒体设备和技术的出现,其跨越时空限制、无限容量、可移动、可互动的多媒体形式,赋予了戏曲艺术不同以往的全新传播方式.戏曲艺术传播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一、川剧嘉阳河流派

据史料记载,1403-1424年,乐山地区出现了戏曲艺术的表演.自川主庙古戏台建成之后,大量酬神赛会的古戏楼——万年台在城乡各地陆续修建,为戏曲演出活动提供了表演场地,出现了“聚歌儿演喜剧”“做彩楼演梨园为神寿”的演出盛况②,当时不需要宣传,便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座无虚席.后经博采众长、广泛交流,逐渐形成属于乐山地区的特色唱腔——乐山川剧嘉阳河流派.

乐山川剧嘉阳河流派作为川剧衍生出来的地方性戏曲,在川剧地方戏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抗战至改革开放初期,“新又新科社”作为川剧嘉阳河流派的“领头羊”,凭借一部又一部传统折子戏、现代新编历史剧和新编儿童现代剧,使乐山成为了著名的“川剧窝子”.

2009年,乐山的川剧嘉阳河流派戏曲艺术成功申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山川剧嘉阳河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李勇新、刘云深、石元秀、赵修新、谢平安和王开华等人.目前已90岁高龄的赵修新老师是20世纪乐山嘉阳河流派的当家花旦,其在戏曲表演中对嘉阳河流派的唱腔和步法进行了许多改进,对嘉阳河流派的发展贡献巨大.

二、川剧嘉阳河流派的传播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方面得到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外来文化的入侵强烈冲击着我国文化,使我国许许多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打击,一蹶不振.在外来文化的入侵下,人们对传统的戏曲文化逐渐失去兴趣.据《中国戏曲志》记载,中国历史上曾经拥有394个戏曲种类,是世界上戏曲品种最多的国家.但在2004年的《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统计中③,戏曲剧种已经锐减到270多个,比之前消失了100多个.有很多地方剧团,基本上都倒闭了.在数据的对比下,川剧嘉阳河流派仅靠老一辈艺术家的艰难支撑,生存情况是非常严峻、难以发展的.

(一)社会传播环境的变化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社会经济和网络的急速发展,促使原本适于传统文化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式文化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推崇,国际化的文化产品以其通俗易懂的优点快速进入人们的视野.

祭祀活动取消,戏楼消失等因素,使人们观看戏曲表演的机会减少,进而人们对戏曲表演的热衷程度也逐渐丧失.新媒体设备和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娱乐的时空环境,而仅仅依赖现场面对面传播的川剧嘉阳河流派,难以跨越时空限制,被受众所疏远、所冷落,在文化市场逐渐丧失竞争力.可供选择的多种文化娱乐活动,使戏曲艺术丧失了娱乐市场的独占性.

(二)自身的局限性

目前,继承乐山川剧嘉阳河流派的新又新剧团中,演员老年化,年轻者很少.受传统糟粕文化的影响,老一辈艺术家有所保留的传授,导致一些戏曲技巧失传.乐山川剧嘉阳河流派作为川剧衍生出来的地方性戏曲,不仅在传播空间上局限于本地区,而且其充满特色的嘉州方言唱腔在传播途径上又受到语言文化的限制.此外,乐山川剧嘉阳河流派作为戏曲艺术,解读此中的唱念做打等艺术形式,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戏曲素养.

(三)传统媒体的冷漠

戏曲艺术,在传统媒体中经常坐“冷板凳”.衍生于乐山本土的川剧嘉阳河流派作为一种地区文化,各种报刊和媒体对其剧目的评论、出演情况、演员的介绍少之又少.缺乏专业的传播渠道,“嘉阳河流派”在自我宣传上的力度不能达标,许多自编的戏曲杂志也只在内部传阅.由于缺乏资金,乐山电视台等媒体也无法开设像河南“梨园”频道、上海“七彩戏剧”频道等固定的戏曲频道.广播电台对戏曲艺术的传播相对较多,但其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媒介,在新媒体盛行的今天早已失去竞争力.

三、新媒体时代对戏曲艺术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中已经预言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与媒介之间的信息交换,触动各种感官的媒介”在今天成为现实.④21世纪被喻为新媒体时代,不仅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新媒体技术,更是由于新媒体正逐渐渗透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6年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特别是以手机为终端的移动网络用户规模达6.2亿,网民Wi-Fi使用率达到91.8%.⑤新媒体作为一种发展概念,其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动态过程中.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传播渠道的多元化、表达方式的多元化、满足受众需求的多元化等特点极大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⑥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新媒体终端将传媒机构和网络受众连接在一起,借助新媒体数字技术,海量的文字、声音、影像等资讯相互交融、及时传递,变得更加便捷,并以其特有的便捷性、互动性等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成为时展的新宠儿.

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由于具有高效快捷性、实时交互性、易储存性、可复制性、高还原性、便于大众传播等优势,为传统戏曲的保护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方式和希望.⑦在过去,人们利用书信、手机短信、Email和MSN等进行信息交流,而当新媒体时代出现并逐渐发展完善后,人们更多是利用新媒体时代中的即时交流工具(微信、微博、等移动媒体)来获取信息.微信公众号、APP等作为以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传播平台,使得戏曲艺术在其中的传播既有共性又凸显个性.

众所周知,日本对于传统文化艺术一直十分尊崇和保护.歌舞伎是日本发展最成熟的戏曲剧种,其最为吸引人的是利用动漫游戏技术,研发各种戏曲游戏和戏曲动画.这不仅适用于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其歌舞伎文化的融入又独显个性.韩国在宣传假面剧时,不仅建立了假面剧网站,还通过微博将假面剧的照片放在网上,通过网络的传播,引起受众的关注,达到宣传的效果⑧,让人们充分领略了新媒体技术与艺术文化融合的魅力.

在国内起步最早的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戏曲相结合的平台是河南恒品文化传播公司与河南豫剧院合作推出的“戏缘”APP和“戏缘”微信公众号.该APP于2016年3月12日至4月6日在北京成功举办的“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活动中,通过互联网及微信公众号对展演活动进行了全方位深度跟踪报道, 广泛而深入地宣传了这次展演活动, 最大可能地扩大了豫剧展演的影响力.这是河南豫剧院首次与新媒体合作, 也是全国范围内首例戏曲艺术院团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新发展的实践.⑨

“新媒体+戏曲”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然而,作为一种新的尝试,目前大部分戏曲类APP内容原创性差,更新速度慢,大部分都是将传统戏曲的内容复刻到手机上,或者将戏曲频道的内容在手机上直播.只有少部分进行了创新,但也多为形式上的整合构建,内容相对单一.

在对戏曲APP为关键词的搜索中,超过50%的戏曲APP更新时间在2012年及之前.由于戏曲APP的前期设计、开发以及技术维护成本高昂,许多规模小、资金少的剧团只能望而生叹.微信公众号同样存在不足之处,如内容不够丰富,同质化现象严重.虽然戏曲类公众号只有三百多个,但这些为数不多的戏曲类公众号大多内容单调,不够丰富.许多戏曲微信公众号没有设置菜单,仅为简单的消息推送,而推送的消息多为剧目的演出时间,没有可读性强的戏曲知识等内容.

四、新媒体时代川剧嘉阳河流派的出路

川剧嘉阳河流派在当代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是时代进程、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整体性问题.在新媒体时代,面对戏曲艺术发展的囧境,以及戏曲艺术与新媒体技术互动共生的必然趋势,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川剧嘉阳河流派,要保持戏曲的原汁原味并传承下去,就必须按照嘉阳河流派的客观规律和特征开展保护传承工作.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和推广川剧嘉阳河流派,具有现实意义和巨大成效,给了川剧嘉阳河流派在未来传承与推广方面一些启示,使其更好发展.

不同媒体的特性不同,只有找到最佳结合点,才能实现良性对接.要使川剧嘉阳河流派成功嫁接到“新媒体”上,不仅要了解新媒体的发展特性,更要吸取其他戏曲的教训,总结经验.

(一)戏曲APP的互动—方便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川剧嘉阳河流派来讲,是机遇而非危机.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会给“嘉阳河”流派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戏曲APP不仅要就戏谈戏,还要着眼于新媒体的大众性,增加短平快的传播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内容复刻.

1.利用碎片化特征进行信息推送

人们已经习惯于在手机上读文章、看视频,以及浏览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但大多都是碎片化的.这里所说的“碎片化”不是信息的不完整,而是一种“多元化”的多种媒体并存发展,人们的需求已经从获得丰富信息向获取更多有效信息转变.移动APP作为小众媒体,有专业的定位,可以有效满足用户的个人需求.比如可以实时推送嘉阳河流派的演出信息,展示嘉阳河流派的学术成果,也可以提供当前其他戏曲的热点话题,供戏迷朋友们探讨交流.

2.利用互动性特征实现探讨交流

戏曲艺术作为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其创造出的视听快感是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是新媒体传播方式无法取代的.剧场演员的唱、念、做、打以及嘉阳河流派的韵味是新媒体平台展现不了的.在互动性方面,演员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可以更好地交流互动.在APP两个终端的人通过视频或者音频相互对唱、表演,演员可以是观众,观众也可以是演员.

(二)网络直播—快捷

网络直播吸取和延续了新媒体的优势,是利用方式进行的网络现场直播.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时刻处于繁忙状态,极少有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更不用说走进剧场观看戏剧.另外,高昂的票价,让本来对戏曲有兴趣的人们只能望而却步.加上剧院空间有限,不能容纳更多的观众,人们很难亲眼目睹嘉阳河流派的风采.但是这一切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来实现.

网络直播相对于传统媒体有四大优势,一是成本低、门槛低,只要有手机和网络,下载直播软件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直播.二是互动性强,网络直播时观众可以进行实时评论、提交问题、抒发感想,大众的参与感大大得到提高.三是方式多样,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能支持网络直播、录播上传、轮播等.四是画面感强,画面、声音、文字三位一体的直播,使观众的现场感更强,有身临其境的效果.⑩

比起录播的戏曲,人们认为直播更具时效性,而网络直播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性强.用户以弹幕的形式与其他用户或主播互动交流,发表意见.2013年9月22日14时,中国绿络电视南国戏曲频道利用网络,向全球网友直播川剧大幕戏《卧虎令》,各地戏迷们通过电脑、电视、手机等设备与四川省川剧院里的观众一样,同步欣赏了该戏.台下、线上的观众都看得如痴如醉.所以,“嘉阳河”戏曲节目也应该面向大众进行网络直播,人们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同步的剧目演出.

对于在线直播平台,可以通过“粉丝”互动产生不错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其背后支持的“粉丝”群体所带来的“粉丝经济”,是平台赖以生存的保证.利用直播平台,嘉阳河流派的演员不会因为没有收入而放弃戏曲艺术创新.

(三)3D剧目——真实

在直播中大家所说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是感官上的,没有真正感受到嘉阳河流派的魅力.戏曲艺术是直接面向受众的,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多人没有在现场观看过“嘉阳河”.而戏曲脸、喷火等特殊技艺,如不亲眼目睹根本无法体会它们的神奇.为了让“嘉阳河”戏曲节目更加真实,可以利用的手段是3D技术.

3D技术通俗来讲,就是从扁平的屏幕中看出立体的效果.如今,家庭电视大多具备了3D影视效果.可以在电视频道中,播放3D版剧目,在家中带上3D眼镜就可以感受到“嘉阳河”流派带来的视觉享受.录制3D版剧目是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必然.

五、结语

在当今,作为民族优秀文化的戏曲艺术,以及作为“第五媒介”的新媒体时代,两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汇,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借力的格局,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川剧嘉阳河流派与新媒体的结合,的确为当下的传承困境找到了一条出路,但是,只改变传播方式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办法,是不能解决嘉阳河流派传承困境的.在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同时,不能只是简单的内容复刻,需要根据不同新媒体技术的特性,找到最佳结合点,认真研究和实践各种有效的应用方式,避免简单意义上新媒体技术与“嘉阳河”戏曲的堆砌.而对于今天的嘉阳河流派的创作者和表演者来说,不仅要学会利用新媒体技术,更需要不断突破传统形式,大胆求新求变.只有优质的戏曲内容、高效的传播模式,才是嘉阳河流派突破新媒体时代困境的唯一出路.

注释:

①吕舜玲.浅析新媒体视角下传统戏曲的传播[J].东南传播,2014,(05):52-54.

②杨玲.川剧“嘉阳河”流派的创新发展路径与对策分析[J].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2,(01):109-111.

③数据来源为2004年的《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统计.

④彭欣.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与创新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12):233-238.

⑤数据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6年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⑥卢俊雅.浅析新媒体时代传播特征及发展趋势[J].中国报业,2015,(08):15-16.

⑦郑积勤.新媒体技术在传统戏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

⑧王曼,韩玉琴,田园.对韩国戏剧文化的浅析[J].商情,2012,(46): 199.

⑨李小菊.移动互联网时代戏曲艺术发展现状及对策[J].戏剧文学,2017,(02):67-74.

⑩李文立.网络直播的特点及发展[J].数字传媒研究,2016,33(08):74-76.

参考文献:

[1]李小菊.移动互联网时代戏曲艺术发展现状及对策[J].戏剧文学,2017,(02):67-74.

[2]吕舜玲.浅析新媒体视角下传统戏曲的传播[J].东南传播,2014,(05):52-54.

[3]杨玲.川剧“嘉阳河”流派的创新发展路径与对策分析[J].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2,(01):109-111.

[4]卫明.川剧“嘉阳河”流派略谈[J].四川戏剧,2015,(01):64-66.

[5]李兴衡.新媒体的定义及传播形式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2(13):7-10+16.

[6]彭欣.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与创新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12):233-238.

[7]杨洋.传统戏曲传播的新途径:移动新媒体平台[J].戏曲艺术,2016,37(02):131-133+115.

[8]李文立.网络直播的特点及发展[J].数字传媒研究,2016,33(08):74-76.

[9]王曼,韩玉琴,田园.对韩国戏剧文化的浅析[J].商情,2012,(46): 199.

[10]卢俊雅.浅析新媒体时代传播特征及发展趋势[J].中国报业,2015,(08):15-16.

新媒体论文范文结:

适合新媒体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新媒体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新媒体营销论文

2、新课程刊物

3、新经济杂志

4、新课程导学期刊

5、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6、农村新技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