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洁的敖鲁古雅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圣洁的敖鲁古雅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圣洁的敖鲁古雅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圣洁的敖鲁古雅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圣洁的敖鲁古雅

敖鲁古雅,这个圣洁的地方,一直荡漾在我的心灵深处,像一位哲人成熟着我的思想,使我不能不惦记并用支离破碎的资料拼凑对她敬仰、追溯着她的历史、思考着她的现实.她如人类长河中一个巨大的感叹号在诠释着一个哲理.结识敖鲁古雅是从一位诗人的组诗开始的,那是兴安岭的一个冬夜,几位诗友在烛光下宴请披一衣雪花而来的诗人成子.在诗情友情的笼罩下,他朗诵了他的诗作《奔腾抑或凝固的我的敖鲁古雅河》.于是,一种凝重的悲怆,一种寻祖的膂力借着桦皮船、鹿鸣和纯蓝色的期待穿越时间和时空,回荡在现代人的思想中.诗人描绘了敖鲁古雅沉甸甸的历史,一种民族文化的源流,也为我营造了一种向往.敖鲁古雅,您在哪里?

1996 年,我参加一个庆典来到了敖鲁古雅.从大兴安岭铁路尽头的满归镇北行17公里就到了梦中到过多次的森林猎乡——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这是一个坐落在密林深处、被浓浓的绿色浸泡着的小山村.村口矗立着一尊巨大的鹿雕颇具民族特色,几只矫健的驯鹿形神兼备,我知道它是鄂温克民族发展和兴旺的象征,表达了鄂温克人对驯鹿的崇拜.步行在沙土路上,我似乎与敖鲁古雅融为一体了,她打破了在我脑海里固有的炊烟袅袅、猎哨声声的猎乡形象.这是个独具魅力,生活服务设施健全的综合性小镇.一幢幢砖房由木栅栏围着,整齐划一,这是猎民的新区,两家一栋,整洁而宽敞;过了猎民新区,就来到“”大街,这里文化中心、电视台、邮局、商店、粮店、医院、民族学校一应俱全,代表着敖鲁古雅已走入现代.我端着相机,想寻觅个场景,拍些民族风情什么的,但很遗憾,这里没有鄂温克民族过去居住的“撮罗子”、没有桦皮船,更没有人穿民族服装的,这里的猎民和我们这些来客穿着打扮基本上是一样的,据说,只有到了传统节日猎民们才穿上民族服装,而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物品只有到了猎点才能见到.

热情好客的敖乡人把我们领人了鄂温克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也就走进了历史的隧道,我的思维也随着鄂温克的历史纵横驰骋.鄂温克族是一个跨国民族,也是我国惟一饲养驯鹿的民族,早在公元前700 年,鄂温克族的祖先就居住在外贝加尔湖和贝加尔湖沿岸地区,以狩猎和驯鹿饲养为主要生产方式,16 至17 世纪中叶,其中一部分鄂温克猎民则移居至贝加尔湖西北,由于沙俄对这一地区的侵略,鄂温克猎民被迫南迁,而到了17 世纪中叶至18 世纪,这部分猎民才鄂温克猎民才历经磨难迁到苔藓、石蕊丰富而袅无人烟适于饲养驯鹿的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里,在贝尔茨河、敖鲁古雅河流域过着漂泊不定的游猎生活.他们穿兽皮、吃兽肉、住“撮罗子”(用木杆支起的高一丈、直径一丈左右的圆锥形帐篷),从事着单一的、自给不能自足的狩猎生产.由于长期生活在与世隔绝、封闭的茫茫林海之中,囿于自我的文化圈子,文化交流几乎是零,再加上没有民族文字,文化延续不畅,尽管曾有个性十足的文化,但只能靠零落的记忆口头流传着鄂温克猎人的文化,文明没有得到发展,直接导致了生产力水平的极端落后,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我不忍想象,鄂温克猎民是生活该是怎样的艰难.在《鄂温克猎民人口统计表》上,我看到260 年前猎民人口为700 人左右,而到了解放时仅存136 人了.体会着鄂温克猎民的历史,我仿佛看到寒风凛冽中、暴风骤雨中鄂温克猎民牵着驯鹿、拿着弓箭艰难地跋涉着;我仿佛又看到面对亲人的病痛、望着意外的灾难,他们除了用土制的药品外只能用茫然祈求虚无缥缈的神灵……我感叹,正是文化的不发达桎梏了鄂温克猎民的发展,很多时候,愚昧更是在时时吞食着脆弱的文化.当我沉浸并感动在鄂温克猎民的历史中,敖乡的朋友告诉我,乘车去猎点,于是我很艰难地从历史的隧道回到了现实.天,蓝得有些不真实,几丝白云从历史中飘来掠过白桦林,敖鲁古雅河水泛着银波.车行一小时就到了猎点.的确,猎点的森林和别处的森林有些区别,这里的“老头树”、苔藓比较多,一打听才知是土层薄、离永冻层近的缘故.穿过几片森林,就见到炊烟袅袅,百余只驯鹿或站着、或卧着,悠闲自得.而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却惊得它们快速跑向一边.从“撮罗子”走出一位鄂温克大妈,据说70 多岁了,满脸的沧桑,很是热情,她看着我们东瞧西望浏览着猎点的一切,就从“靠老宝”(树上的仓库)拿出一个雕刻着花纹的“玛它”(桦皮盒)让我们拍照,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从与她的断断续续的谈话中,我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鄂温克猎民才结束了缺少文化、贫穷落后的状态,政府为猎民不仅开辟了新猎场、配发了新,而且给猎民带来许多文化.1957 年,成立了鄂温克民族乡,使鄂温克猎民逐步走向定居,这是鄂温克猎民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对于发展鄂温克猎民的文化教育,发展人口、发展经济都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1985 年猎民全部搬进了新居.

这时,一个小猎手骑着一只白色的驯鹿从林间小径带着一队驯鹿归来,嘴里哼着小曲,仔细一听,却是一首流行歌曲.尽管我们带着好奇仰或猎奇的心态而来,但猎点已不是原始意义上的了,随着现代文化的融入,它已更新为一个新的,更有活力的一种文化形态了.有了这种认识,尽管没有看到更多的异与我们的鄂温克民俗,但并不觉得遗憾.在回来的路上,乡领导告诉我,定居30 多年,猎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猎民们几乎全部安上了有线电视,90% 以上安上了电话,猎民在结核病医院享受免费医疗.近几年来敖乡大搞民族文化建设,盖起了教学大楼,配备了近30 位教师,猎民后代全部入学,学校配备了微机和地面卫星接收站;乡里又举办了16 届运动会、6届“瑟宾节”(民族节日)、5 届“鹿鸣杯”歌咏比赛……敖乡文化站被评为自治区一类文化站.民族文化的发展为民族经济提供了智力支持,敖乡实施了“以驯鹿为主,农林牧副相结合,多种经营”振兴民族经济的战略,引进优质鹿种,开办了滋补酒厂、生产“茸鞭宝酒”,并在国家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博览会上荣获“优质产品奖”.

返回敖鲁古雅时晚霞已洒满了天空和森林,乡场上篝火晚会已经拉开序幕.敖乡人跳起了欢快的民间舞蹈,欢度着自己的民族节日.优美的旋律伴着敖鲁古雅河的叮咚与月光交融在一起,荡漾在北方大森林里.此时,我的情感一颤,体味着这种欢乐.我似乎体味到一种哲理,一个民族如果不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一个民族如果不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抑或一个民族仅仅靠自力更生民族文化而不与外来文化交融,那么这个民族是永远不会发展的.鄂温克猎民的发展事实已经证明,只有文化发达了,那么这个民族就会繁荣昌盛、兴旺发达,这正如敖鲁古雅河由许许多多小溪融汇而成,也正如敖鲁古雅河最终汇入浩渺的大海.

圣洁的敖鲁古雅论文范文结:

关于圣洁的敖鲁古雅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圣洁的敖鲁古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齐鲁医学杂志

2、齐鲁护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