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才培养论文范文文献 跟绿色管理理念指导下的卓越人才培养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本论文可用于人才培养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人才培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绿色管理理念指导下的卓越人才培养

摘 要: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自实施以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联合等领域取得很大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卓越”理念、卓越计划的目的和对象等问题还存在一定的模糊界域.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协同创新计划”)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在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之间进行深度合作.这一计划与绿色管理理念内涵要求相契合.作为大学制度文化的一种,“绿色管理理念”以管理控制论为理念基础,要求克服“源头污染”、“干流污染”、“支流污染”,并通过纠偏反馈规划下一周期计划,可以逐一解决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绿色管理理念;卓越人才培养;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6)09-0102-05

一、“协同创新计划”是“卓越计划”的上位要求

“卓越计划”和“协同创新计划”都是“十二五”期间发布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两者在强调企业的深度参与和融合、关注创新能力培养、凸显人才强国战略之间存在本质特征的相似性.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协同创新计划”体现了“卓越计划”的上位要求.这一内涵,体现在前者比后者的内涵更丰富,企业参与到更深层次,创新能力的提升表现得更为宏观.按照前者的新理念去实施后者,可以进一步提升后者的实施效果.[1]而作为大学制度文化的一种,“绿色管理理念”以管理控制论为理念基础,以“无污染”管理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促使管理者以“主动意识”完成制度建设.目前,卓越计划改革的目标已经明确,总体方案也基本完备.首批、二批试点高校都已选择部分专业启动实施“卓越计划”,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联合等领域取得很大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卓越”理念、卓越计划的目的和对象等问题还存在一定的模糊界域.而以绿色管理理念为指导,可以逐一解决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二、卓越计划实施过程模糊界域

(一)理念模糊

卓越计划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更需要理论上的明晰.“卓越”是什么意思?是传统意义的“非常杰出,超出一般”的意思,还是另有适合这一计划的特定语义?卓越计划究竟是培养精英的计划,还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计划?是应该片面强调促进理论学习,重视发展后劲?还是片面强调动手能力强,重视迅速融入企业?事实上,“卓越计划”的“卓越”是一个相对概念,强调各种学生都可以追求卓越,都应该有一种追求优秀的精神和态度.因而对于高校按照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片面追求卓越的字面含义,对学生提出片面、支离破碎的教学要求,必然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目的模糊

“卓越计划”是一个教改项目,它不是对已有工作的评价,它的重点主要看改革目标和改革措施,各高校应该根据“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进行实施.因此,提高我国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卓越计划”是一个突破口,但却不一定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唯一方案.“卓越计划”的更大意义在于它可以代表一种改革方向.

(三)对象模糊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明确指出,卓越计划的宗旨是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要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中,“面向工业界”,就是要主动适应工业界的需求,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但是,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存在一定的模糊概念.有人认为,实施卓越计划要培养研究型人才,是选优培养,是为培养研究生或科研人员做生源储备.而实际上,卓越计划不强调选优,它要培养的是企业的工程师,培养有志于从事工程事业的优秀人才.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卓越计划”选拔学生进入计划时反对选拔优秀学生,而是说选优不是终极目标.卓越计划选拔出来的学生不管是不是专业上的优等生、尖子生,所有参与计划的学生最终的培养目标都是后备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高校选拔学生时要瞄准企业,培养乐于下到企业,并能发挥作用的人才.

三、绿色管理理念在卓越计划实施中的优势

(一)绿色管理理念的宗旨优势———以人为本

绿色管理理念的服务宗旨———“以人为本”在卓越计划中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坚持“以教师为本”,致力于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另一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努力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会学生做人、做事、认知世界,这是培养品学兼优、创新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首要条件.

(二)绿色管理理念的核心优势———无污染

绿色管理理念的本质要求是“管理无污染”.这就要求管理行为必须符合规律,具有修复创新的功能,要能够发挥出管理的生命力和发展活力,最终实现管理的实际效果无限接近理论的估算效果,最后与理论估算效果相同.针对目前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管理污染”问题,“绿色管理理念”以其强大的“无污染”管理优势在制定控制标准、明确执行成效、纠正管理偏差三个环节上下功夫,杜绝“源头污染”,减少“污染扩散”,补救“支游污染”,能够促使管理者将克服及修复“管理污染”现象,作为一种思维能力与行为倾向加以认识和提高,对卓越计划实施工作主动监控并认真疏导,避免“管理污染”的进一步扩散.[2]

(三)绿色管理理念的意识优势———主动意识

绿色管理理念的工作态度“主动意识”是促成卓越计划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主动意识”能够打破被动管理的束缚.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是“卓越计划”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该理念的影响下,高校管理者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与企业取得联系,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联合培养人才.要认真思考行业对工程型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要深入观察管理细节,消除因工作不细致造成的“管理污染”,将校企合作逐步引向深入.另一方面,高校管理层应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主动意识,使“如何把卓越计划落到实处”这一重要问题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另外,该理念还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切实增强学生解决复杂工程性问题的能力.[3]

四、绿色管理理念在卓越计划中的内涵

(一)确定绿色标准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3 个层次.其中,通用标准规定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层面的标准,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根据和基础,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和基本标准.行业专业标准依据通用标准的要求制订,规定行业领域内具体专业的工程型人才培养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包含本行业内若干专业的专业标准,既是对通用标准的具体化,还体现专业特点和行业要求,由各专业委员会和工业企业界根据通用标准制定.它是对通用标准的具体化,规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专业条件等方面的标准.学校培养标准是在通用标准的指导下,在专业标准的规定下,根据本校情况制订的具体人才培养标准.将三者有机融合,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绿色标准.

(二)实施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指能够避免和减少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产生污染的设计,是绿色管理的核心内容.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绿色设计将以人为本、降低能耗、预防污染确定为重要的设计指标要求,并保证能够顺利实施.绿色设计要注重绿色技术和方案的使用,重点是污染预防和纠偏技术.

(三)开发绿色产品

所谓绿色产品,是指培养出高水平、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要求的工程技术型人才,这是实施卓越计划绿色管理的支撑点.

(四)推行绿色生产

按照绿色卓越计划标准,通过对计划实施全过程的“无污染”审计、筛选和纠偏,实施“污染”防治措施,消除和减少污染影响,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防治污染、提高教学效果的双重目的.[4]

五、绿色管理理念在卓越计划工作中的策略

(一)扩大共建触角,强化“源头污染”控制

“卓越人才”的培养对高校的顶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校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个性特征、就业意向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不尽相同.作为决策层,高校的校级领导必须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提升和发展,杜绝感性决策,实现“无缝”引导,尽量避免决策上的“源头污染”.在制定学生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明确“卓越人才”的培养要采用分流制,让学生自愿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学校的联合对象也不能过分单一,不应该局限于企业,应该将触角扩大到更大范围.2011 年,教育部颁布的“协同创新计划,从构想和设计等多角度,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多样性提升途径的可能性,为促进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帮助每名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方向展现自我、发展自我提供了政策保障.

1.加大校际合作,实现学生可用资源共享

为了保证校际合作有效进行,实现合作办学的初衷,保障参加学生得到切实提高,合作高校在筹划、实施合作办学的过程中,要清楚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需要对方何种援助,自己能够提供什么资源给予合作方;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组合优化教育资源,达到理想的合作目标.校际合作要充分共享教育资源.共享资源可以为实体资源,也可以为虚拟资源.各校之间可以分步骤开放图书馆,合作院校的学生可自由进行阅览,实现图书资料的共享;加快网络建设是实现高校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合作办学的高校,可以在网上发布本校的教务信息,使学生能够从网上获得选课听课的信息.跨校选课的时间及手续方面都应进行协调及简化,本校课与外选课、传统课与网络课的比例应灵活掌握.为了保证跨校选课顺利推进,还必须配套相应的收费改革制度,对本校学生或外校学生执行同样的收费标准,消除跨校选课收费方面的障碍.

2.加大校院合作,培养科研后备人才

高校可将有志于继续深造,接受研究生培养的学生作为校院合作的培养对象,高校与科研院所进行联合培养.考虑到科研院所招生数量少,教育资源分散,缺乏大学规范的管理程序,缺少大学校园内人文氛围的熏陶,跨专业的交流和合作也比较少,可以由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招生,统一管理,理论教学主要在高校进行,撰写论文阶段主要在科研院所进行,整合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科研院所具备的丰富的科研资源还可以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提供优越的实践条件.高校可以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科技创新团队,以科技创新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以科技项目为纽带,以凝聚优秀创新学子为主体,整合科技资源配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3.加大校政合作,充分利用行政优势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它们互为前提、互为支撑、互为依托.国内外众多高校的实践经验表明,地方高校办学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立地经济建设发展做出正确的前瞻分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提供动力支撑.因此,高校与政府在加强自我发展的同时,必须进行相互协作、互为依托,力争双方协同发展.高校与政府要统筹教育资源,互为人才基地.对高校而言,应充分利用政府的行政优势,通过与政府的联合,以讲学、聘请为客座教授等多种形式把政府、地方各界的优秀人才为我所用,解决地方高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同时,高校中有部分学生有志于从事管理行业,特别是社科专业的学生,到政府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积累突出的优势.校政联合,可使高校与政府之间信息畅通、人才与科研设施等资源共享,既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可增添高校的教学、科研课题,推动双方共同发展.

4.加大国际合作,提升本土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推动本土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要求高校以更加开放的思路与国际合作伙伴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要从开展一般性国际合作向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国际合作转变.高校要调整部分学生的专业设置,设置一些与国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相类似的专业,并开展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要培养能用英语直接授课的教师,建立完整的英语授课体系,为提升高校留学生层次打好基础,降低输送难度.要聘请高水平的外籍教师与专家,引进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进一步的国际交流做好热身运动.

(二)防止干流污染,加大学生进步的增量

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的选择、企业环境的优劣,高校卓越计划管理部门、实施卓越计划的二级学院对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重组是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干流保障”.选择技术先进、企业文化氛围浓郁的企业,对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并充满弹性的改革,能够有效减少“干流污染”扩散.

1.企业环境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因素

环境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环境积极向上,参加计划的学生容易成为优秀人才,企业环境不良可能毁掉一个优秀的学生.企业的选择至关重要,它是卓越计划企业培养阶段的关键要素.“卓越计划”的企业一定要能够满足学生的提升需求,一方面,高校要选择有代表性、先进性的企业,这些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另一方面,还应选择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道德,能够给学生传递正能量的企业,缺少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企业,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2.培养方案要既做加法,又做减法

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既要做加法,又要做减法,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考虑.培养模式不能搞一贯制,需要统筹安排,分阶段培养.要设置分流出口,要为参与计划的学生创造参加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的机会及条件,建立升往硕士工程型、博士工程型人才的单独通道,或者在普通考研时制定特殊政策,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参加卓越计划学习的积极性.

3.课程重组要准确把握刚性与弹性关系

课程体系的改革与重组是卓越计划的必然要求.培养优秀的工程人才培养,必须将课程和教学环节加以细化,然后以培养方案的形式加以落实.在课程体系改革与重组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和确定每一门课程的作用和每一门课程的实现方式,以及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发挥该门课程的作用.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要合理调控企业实践课程和主干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前者而影响后者,要将各门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准确把握好刚性与弹性的关系,形成课程之间便于沟通的合作机制,促进课程间的和谐发展,按照整体有序,重点突破,逐步深入的原则,构建既有利于提升素质教育,又有利于能力培养的新的专业教学计划.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无论是企业的选择、培养模式的确定还是课程的重组,一定要让参加计划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和提高需求.学生参与度的高低、学生在参与卓越计划之后的进步或发展的增量才是真正体现卓越计划质量的核心要素.

(三)杜绝支流污染,严格执行合作协议

卓越计划的指导教师和学生深入合作企业实践的具体过程是影响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最直接因素.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企业是否严格执行合作协议,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问题,一旦产生“支流污染”,对卓越计划“整体水系”的危害甚至要比源头污染和干流污染的影响还要深远.

1.聘用与强化在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并重

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对保证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指导教师必须坚持培训先行,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对工程所涉及的知识了解不够,更需要强化其工程背景.高校要与多家企业建立聘任制度,努力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背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可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卓越计划相关负责人、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师,解决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加快卓越计划的实施进程.更重要的是,增强在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在校师资队伍的实践意识与能力,不断强化教师的企业背景.高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实地技能操作、网上在线学习及研讨研修等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培训学习机会,为教师搭建工程能力提升平台.

2.合作企业要严格执行“卓越计划”合作协议

在卓越计划的实施工程中,高校和合作企业双方均需以学生为本,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性,建设科学的课程体系,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企业要严格执行合作协议,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和设备,安排学生深入企业的实习、设计和研发等各项环节进行实践,保证学生的培养领域全面系统,同时提供充分的安保与劳保设备,安排学生在企业期间的生活,对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

(四)及时反馈纠偏,规划下一周期计划

反馈纠偏工作针对卓越计划而言,是指高校决策者、参与计划的指导教师、学生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考察学生在参与计划期间的绩效和参与计划后进步的增量,帮助校企双方对合作协议进行完善和提高.反馈纠偏是卓越计划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没有反馈纠偏,校企双方很难对下一计划周期的预期值以及改进的措施达成共识,双方很难得到有效的改进.特别应该指出的也是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是,反馈纠偏过程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参与反馈纠偏意义非常重要.学生的参与可以使校企双方清楚认识到帮助学生在完成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并着力解决.而且如果学生本身不理解不认同被考核的指标和设定的目标值,他们很可能不会全心全意地朝着目标值奋斗,因此必须让学生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卓越计划才能更加完善有效.

参考文献:

[1][2]钱强,李长吾,李莉. 绿色管理理念指导下的高校就业管理新思路[J].现代教育管理,2009,(6):106-108.

[3]李长吾.高等教育之绿色管理理念初步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10,(1 ):3-6.

[4]李小中.绿色管理·企业管理新理念[J].现代管理科学,2001,(2 ):52-54.

(责任编辑:杨玉;责任校对:赵晓梅)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结:

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2、企业人才管理论文